地基与基础工程常见质量问题事故的防范与处理(共15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825354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基与基础工程常见质量问题事故的防范与处理(共1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基与基础工程常见质量问题事故的防范与处理(共1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基与基础工程常见质量问题事故的防范与处理(共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与基础工程常见质量问题事故的防范与处理(共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地基与基础工程常见质量问题事故的防范与处理1-、砂、砂石和三合土地基工程常见质量事故与防范、处理一、松散不密实(一)事故现象灰浆碎砖三合土松散、有孔散、夯击效果不佳。(二)原因分析1、碎砖大小悬殊,夹有杂物垃圾;2、灰浆不净、浓度不够或浆水离析;3、分层铺设厚度不按规范规定,超过所用机具的有效影响深度。(三)预防措施1、材料要求碎砖尖为2-6厘米,不能夹有杂物;砂或(沙泥)中不得有草根、贝壳等有机杂物;生石灰块应消化成熟石灰膏。三合土的配合比为石灰膏:砂或沙泥():碎砖,一般成分用1:2:4或1:3:6(体积比)。2、下料前,对基坑(槽)做好清底验槽工作;3、拌和后的

2、灰浆碎砖三合土,第一层虚铺22厘米,以后每层虚铺20厘米,每层均分别夯打至15厘米。铺设前应在槽壁标出每层标高;4、夯打前,将铺好的三合土用四齿耙拉平;5、夯打时如发现三合土太干,应补浇灰浆,并随浇随打。二、表面不平整(一)事故现象表层疏松、不平整,影响下一工序施工。(二)原因分析1、拌合不均匀,浇浆不足;2、未作最后一遍整平工作。(三)预防措施1、最后一遍夯打,必须注意标高水平,宜用浓浆拌和三合土,夯打密实;2、待表层灰浆略为收干后,铺上薄层砂子或煤屑,最后整平;3、刚打完的三合土,如因雨水冲刷或积水过多,表面灰浆被冲去,可在排除积水后,重新浇浆夯实。2-重锤夯实地基工程常见质量事故与防范、

3、处理重锤夯实地基的质量,主要有两种:一是,前面章节已有论述;二是夯击不密实,这主要是因为土质的含水量不当或不稳定,夯击能量不足,土的虚铺厚度过大等。因此,应严格控制土质的含水量,使其在土质最佳含水量范围之内;锤重和底面积的关系应符合锤重在底面积上的单位静压力为1520kpa;每层土虚铺厚度,以相当于锤底的直径为宜;最后,夯击时宜先按一夯换一夯的顺序进行,在一次循环中同一夯位应连夯二下,下一个循环的夯拉应与前一循环的夯位错开半个锤底直径,夯击遍数应按试夯确定的最少遍数增加1-2遍。冬季施工时,为了保证地基在不冻的状态下进行夯击,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1)逐段开挖,逐段夯实,互相紧密衔接;(2)开

4、挖时适当增加预留土层厚度,临夯前挖除增土层;(3)临夯前,如坑槽已冻结,有条件时,可采取地表加热解冻措施;(4)必须在坑槽内加水时,宜用盐水,其浓度可按夯击期间的最低气温决定;(5)随时清除积雪,避免融化后渗入坑槽中。三、夯击不密实(一)现象夯实过程中无法达到试夯时确定的最少夯击遍数和总下沉量,不能夯击密实。(二)原因分析1、过大或过小;2、不按规定的施工顺序进行;3、重锤的落距不按规定执行,忽高忽低,落锤不平稳,坑壁坍塌;4、分层夯实时,土的虚铺厚度过大,或夯击能量不足,不能达到有效影响深度。(三)预防措施1、地基夯实时,应使土保持在最含水量的范围内(即WY2),如土太干,可适当加水,加水后

5、应待水全部渗入土中一昼夜后,并检验已符合要求,方可进行夯打。若地基过大,可铺撒吸水材料,如干土、碎砖、生石灰等,或采取换土等其它有效措施;2、分层填土时,应取含水量相当于略高于最佳含水量的土料,每层铺填后应及时夯实。基坑(槽)周边应作好排水措施,防止向坑(槽)内灌水;3、在条形基槽和大面积基坑内夯打时,宜先按一夯挨一夯顺序进行,在一次循环中同一夯位应连夯两下,下一循环时,夯位应与前一循环错开1/2锤底直径,如此反复进行;在较小面积的独立柱基基坑内夯打时,一般采用先周边后中间或先外后里跳打法;当基坑(槽)底面的标高不同时,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逐层夯实;3、落距应按规定执行,落锤必须平稳,夯位要准确

6、,基坑(槽)的夯实范围应大于基础底面,开挖基坑(槽)每边比设计宽度加宽不宜小于0.3m米,坑(槽)边坡应适当放缓;4、分层夯实填土时,必须严格规定控制每层铺土厚度。试夯时的层数不宜小于二层。3-强夯地基工程常见质量事故与防范、处理强夯法主要是用于深层地基加固的一种处理方法。往往由于不熟悉施工规程、夯实地点的土质情况,两遍夯击间歇时间控制不当等,造成夯实效果不佳。为此,强夯产生的水压的消散,一定要检查。土质颗粒油、含水量高,粘土层厚的,一般间歇时间宜加长,为2-4周;对于粘土或冲积土,宜取3周左右;对于地下水位较低和地质条件较好的场地,可连续夯击而不需要间歇时间。另外夯击点数应按规定布置,决不可

7、随意夯击,造成隐患。四、地面隆起及翻浆(一)事故现象夯击过程中地面出现隆起和翻浆现象。(二)原因分析1,夯点选择不合适,使夯击压缩变形的扩散角重叠。2,夯击有侧向挤出现象。3,夯击后间歇时间短,水压力未完全消散。4,有的土质夯击数过多易出现翻浆()。5,雨期施工或土质含水量超过一定量时(一般为20%),夯坑周围出现隆起及夯点有翻浆的现象。(三)预防措施1、调整夯点间距、落距、夯击数等,使之不出现地面隆起和翻浆为准(视不同的土层、不同机具等确定)。2、施工前要进行试夯确定:各夯点相互干扰的数据;各夯点压缩变形的扩散角;各夯点达到要求效果的遍数;每夯一遍水压力消散完的间歇时间。3、根据不同土层不同

8、的设计要求,选择合理的操作方法(连夯或间夯等)。4、在易翻浆的饱和上,可在夯点下铺填砂石,以利孔隙水压的消散,可一次铺成或分层铺填。5、尽量避免雨期施工,必须雨期施工时,要挖排水沟,设集水井,地面不得有积水,减少夯击数,增加孔隙水的消散时间。五、夯击效果差(一)事故现象强夯后未能满足设计要求深度内的密实度。(二)原因分析1、冬期施工土层表面受冻,强夺时冻块夯入土中,这样消耗了夯击能量又使未经压缩的土块夯入土中。2、雨期施工地表积水或地下水位高,影响了夯实效果。3、夯击时在土中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波,破坏了原状土,使之产生液化(可液化的土层)。4、遇有淤泥或淤泥质土,强夯无效果,虽然有裂隙出现,但孔

9、隙水压不易消散掉。(三)预防措施1、雨期施工时,施工表面不能有积水,并增加排水通道,地面平整应有泛水(0.51%),夯坑及时回填压实以防止积水;在场地外围设围埝,防止上部地表水侵入,并在四周排水沟,及时排水。2、冬季应尽可能避免施工,否则应增大夯击能量使之能击碎冻块,并清除大冻块,避免未被击碎的大冻块埋在土中,等第二年天暖融化后作最后夯实。3、若基础埋置较深时,可采用先挖表层土的办法,使地表标高接近基础标高,减少了夯击厚度,提高加固效果。4、夯击点一般按三角形或正方形网格状布置,对较大的部位,可适当增加夯击点。5、夯锤应有排气孔,以克服气垫作用,减少冲击能的损耗和起锤时夯坑底对夯锤的吸力,增加

10、夯击效果。6、在正式施工前,应通过试夯和试验,确定有关参数。夯击遍数应根据地质情况确定。六、土层中有软弱土(一)事故现象土层中存在粘土夹层,不利加固深度与加固效果。(二)原因分析弱夹层位于加固范围之内,则加固只能达到弱夹层表面,而在软弱层下面的土层很难得到加固,这是由于该层吸收了夯击能量难于向下传递所致。(三)预防措施(1)尽量避免在软弱夹层地共采用强夯法加固地基。(2)加大夯击能量。4-打桩工程常见质量事故与防范、处理七、桩顶碎裂原因分析:桩头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偏低,或者是施工质量控制不严而造成强度等级偏低,配筋不当;从外形尺寸来讲,如桩顶不平、桩顶平面与轴线不垂直、桩顶过厚等都可以造成桩顶

11、的局部击碎;再者,机具选择和使用不当,如锤过轻、落锤过高、锤击过久、桩头受冲击力不均匀;还有桩帽顶板变形大,凹凸不平,桩顶和桩帽接触不平,替打木表面倾斜,桩顶未加缓冲垫或损坏未及时更换等,也是造成桩顶击碎的原因。遇到这种情况时,应采取如下处理方法:桩的制作应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同时,锤击时应加桩垫,垫平桩头,并采用低锤慢击进行施工;另外,对于变形的桩帽应及时进行纠正。八、施工中桩身施工中,桩会有初弯曲,在反复作用下,当桩身承受超过抗弯强度时,即会。原因分析:1、桩的长细比过大,沉入时又遇到坚硬土层;2、桩在制作中,允许初弯曲超过了有关规范规定;3、桩尖偏离中心轴线,或沉入时遇有硬土层把桩尖挤

12、向一侧;4、稳桩时不垂直,打入一定深度后,再行校正时,使桩身产生弯曲;5、采用植桩法时,钻孔垂直度偏差过大,沉桩过程中,顺钻孔斜度而产生弯曲;6、两节或多节桩相接时,不在同一轴线而产生折曲。桩在承受反复打击中,桩身受到拉压应力作用,当应力值大于混凝土强度时,特别是拉力强度时,桩身会产生裂缝、表面剥落;当拉应力过大,致使也达到流限时,桩即会。制作桩的水泥标号不合要求,砂、石中含泥量大或有杂质,会造成桩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够。另外,在制作时,桩的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改变了受力状态,也可能产生裂纹或断裂。对于打入土层之前的桩身断裂,可加钢夹箍用螺栓拧紧后焊接补强后才可使用;对于打入土层中的桩身断裂

13、,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后认真处理;对于桩身的轻度碎裂,如符合要求,可不作处理。九、沉桩达不到设计要求桩设计时是以最终和最终标高作为最终控制标准。一般情况下,以一种控制标准为主,另一种控制标准为参考。原因分析:1、勘探点不够或勘探资料粗略,尤其是持力层的起伏标高不明,致使设计考虑持力层或选择桩尖标高有误;2、勘探工作是以点代面,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打桩施工中会遇到障碍物,如旧埋设物、大块石头等,就会出现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控制标准;3、以新近代砂层为持力层时,由于新近代砂层结构不稳定,同一层的强度差异很大,桩打入该层,进入持力层较深时,才能求出。但群桩施工中,砂层越挤越宽,最后就有沉不下现象出现;4、桩

14、锤选择太小或太大,致使桩沉不到或沉过设计要求的标高;5、打桩间歇时间过长,摩阻力增大,或定错桩位也会导致沉桩达不到设计要求;6、桩顶打碎或桩身打裂、打断等原因造成桩不能继续打入。因此,在打桩之前应根据确切的地质资料正确地选择桩长;另外,还应根据设计图纸准确确定桩位;再者,在打桩过程中,当遇到障碍物或硬土层时,可用钻孔机钻透后再行打入,或者边射水边打入;其次,尽量缩短打桩时间,选择合适的打桩机具也是防止沉桩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有效办法。十、桩顶位移在沉桩过程中,由于以下原因,使所沉的桩或相邻的桩产生横向位移或桩身上升。1、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障碍物,把桩挤向一侧;2、采用植桩法时,钻孔垂直偏差过大

15、,桩体顺钻孔倾斜而偏移;3、多节桩施工时,相邻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使桩顶偏离;4、桩数较多,土壤饱和密实,桩间距比较小,在沉桩时被挤到极限密度向上隆起,则相邻桩一起被拱起;5、在软土地基施工较密集的群桩时,由于沉桩引起的压力把相邻的桩推向一侧或向上拱起。对于桩顶发生横向位移的桩,当偏差过大时,应拔出移位再打或作补桩;当入土不深(1m)而偏差不大时,可用木架顶正,再慢锤打入进行纠正;当障碍物不深时,可挖除障碍物回填后再打或作补桩处理。而对于桩顶上升的桩,经荷试验,浮起量较大而不合格的桩,应进行复打或重打处理。十一、桩身倾斜原因分析:1、施工场地不平,有较大坡度,因而打桩机架挺杆导向产生倾斜,

16、同时使桩身随之倾斜;2、稳桩时,桩帽、桩锤和桩身不在同一垂直线上;3、桩身弯曲度超过了规范规定值,桩尖偏离了中轴线;4、桩顶与桩帽的接触面不平,其替打木倾斜;5、桩距太近,邻桩打桩时被挤压;6、引起桩顶位移的其它原因等。处理办法同桩顶发生位移的处理方法。十二、桩急剧下沉原因分析:1、在打桩过程中遇到了未曾勘察到的软土层、坑穴等;2、桩的接头不良而引起接头破坏或桩尖发生劈裂;3、桩身弯曲度超过规定值,或有严重的横向裂缝;4、桩的连接不垂直,或是落锤过高等。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应加强沉桩前的桩体本身的检查和地质的勘察,不符合要求的桩应及时更换或处理;打桩过程中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将桩拔起进行检查改正后

17、重打,或在原桩位进行补桩处理。十三、桩出现扭转桩出现扭转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桩两侧边缘的连接(即锁口)是铰式连接。鉴于这种情况,打桩时,应在打桩行进方向用卡板锁住板桩的前锁口;或者在桩与围檩之间的两边内,设一只定榫滑轮支架,制止板桩下沉时发生转动;或者在两块板桩锁口扣搭处的两边,用垫铁和木榫填实。十四、桩发生共连所谓共连就是指在桩施打下沉时,已打入中的邻桩也随之下沉的现象称为共连。桩发生共连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桩发生倾斜弯曲,导致槽口阻力增加,从而使邻桩也一起下沉。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应及时纠正桩的倾斜,并把发生共连的桩和其它已打好的桩的一块或数块用角铁电焊,临时固定。十五、接桩处松脱开裂在沉桩过程中,

18、经锤击作用会出现松脱开裂的现象。原因分析:1、连接表面没有清理干净,留有杂质、雨水和油污等;2、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时,连接铁件或法兰平面不平,有较大间隙,造成焊接不牢或螺栓拧不紧;3、焊缝质量不好,如焊缝不连续、不饱满、有夹渣等;4、两节桩不在同一直线上,易于在接桩处产生局部而造成连接破坏;5、采用硫磺胶泥接桩时,或硫磺胶泥配比不当,或熬制操作不当,或者温度、时间控制不当等,造成胶泥达不到设计强度要求,极易在锤击力作用下开裂。防止措施和处理方法如下:接桩表面杂质和油污应清除干净;连接铁件不符要求的应经修正后才可使用;各节桩应保持在同一垂直线上;焊接质量或螺栓拧紧后锤击几下,经检查合格后才能施打

19、;硫磺胶泥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配比应经过事先试验后才可确定。5-混凝土和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事故与防范、处理十六、坍孔所谓坍孔就是指在采用泥浆护壁成孔的过程中,孔壁的土体不同程度地坍落孔内。月(一)原因分析:泥浆比重不够,起不到可靠的护壁作用;孔内水头高度不够或孔内出现承压水,降低了;护筒周围未用粘土填封紧密而漏水或埋置太浅造成下端孔坍;在松散砂层中钻进时,进尺速度太快或在某处停留空转时间太长、转速太快;冲击(抓)锥或掏渣筒倾倒及放置时捶击了孔壁;未及时向孔内加清水和泥浆,孔内泥浆面低于孔外水位;在钻进过程中,遇到流砂、软淤泥或碎石层;用爆破处理孔内孤石、探头石时,炸药量过大,造成振动等原因,

20、使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孔壁坍落。(二)预防与处理措施:提升、下落冲锤和掏渣筒、时保持垂直上下进行;在用冲孔机成孔时,开孔阶段保持低锤密击,待造成坚固孔壁后再恢复正常冲击;对于轻度坍孔,可加大泥浆比重和提高水位后再继续钻进,当严重坍孔时,用粘土、泥膏投入后,待孔壁稳定后采用低速重新钻进,清孔完后应立即灌注混凝土。十七、钻孔偏移倾斜即在钻孔的过程中出现的孔位偏移或孔身倾斜。桩架不稳,钻杆导架不垂直;松动,或土层软硬不均以及冲孔机械成孔时,对遇到的探头石或倾斜未作处理等原因,都会引起孔位偏移或孔身倾斜。为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可采取如下措施:将桩架重新安装牢固,并对导管架进行水平和垂直校正,并及时检修设

21、备,如有探头石时,宜用钻透,并用冲孔机,低锤密击,将石头打碎后,再继续恢复正常冲击;当倾斜时,应投入块石,使表面略平,再用锤密击;当偏斜过大时,应填入石子粘土,重新钻进,并严格控制钻进,慢速提升下降往复,进行偏位纠正。十八、吊脚桩(一)原因分析:清孔后泥浆的比重过小、孔壁坍陷或孔底涌进泥砂;清渣未净,使孔底残留的石渣过多;吊放、导管等物时,碰撞孔壁,使泥土坍落孔底;清孔后没有立即灌注混凝土等原因引起孔底石渣过厚、孔脚涌进泥砂或坍壁泥土落入孔底而形成吊脚桩。(二)采取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认真做好清孔工作,使其达到标准要求,并立即浇灌混凝土;同时,在钻孔过程中,注意保持泥浆浓度,并使孔内

22、水位经常高于孔外水位;另外,认真做好泥浆护壁工作,严禁重物碰撞孔壁。十九、夹泥常有两种情况出现。一是在桩身的混凝土内混进泥土或夹层,这主要是因为在灌筑混凝土时,孔壁泥土坍下,灌入混凝土内而形成的。二是冲孔成形时,冲孔不圆而成梅花瓣形状,即梅花孔。形成梅花孔的原因为:冲孔机转向环失灵,冲锤不能自由转动;或者泥浆太稠,其阻力太大;另外还有则是提锤太低,冲锤得不到足够的转动时间,换不了转向方位。对于第一种夹泥情况,应采取如下措施:时刻控制孔内水位高于孔外水位;在灌注混凝土时,尽量避免碰撞孔壁,如有泥土坍塌在桩内混凝土上时,应立即将泥土清除干净后,继续灌注混凝土。至于梅花孔情况,为避免其出现,应经常检

23、查吊环,使其运行保持灵活,并经常清理沉渣,适当降低泥浆的稠度,冲锤高度应保持在合适的位置时,必要时可以辅以人工转动。二十、卡锤在冲孔的过程中,冲锤在孔内被卡住而提不出来的现象,称为卡锤。冲锤在孔内遇到大的探头石而被卡住时称为上卡,此时应用一个半截冲锤冲打几下,使锤脱离卡点,掉落孔底后,然后吊出。当冲锤磨损过甚,孔径成梅花形,当上提冲锤时,锤的大径被孔的小径卡住时称为下卡。对于下卡,可用小钢轨焊成!形钩,将锤一侧拉紧后即可吊出。另外,当石块落在孔内,且夹在锤和孔壁之间时也可能导致卡锤,此时可用解决下卡的方法进行处理。二十一、断桩原因分析:浇灌的混凝土流动性较差,太大或未及时提升导管位置倾斜而使导

24、管堵塞,形成桩身混凝土灌注中断;混凝土搅拌机械出故障或其它原因使混凝土中断灌注的时间过长,导管挂住骨架,在提升导管时没有扶正,以及钢丝绳受力不均等。检查发现断桩后,应将断的桩段清除掉,并略增大桩面积或加铁箍驳接,清理干净后,再重新灌注混凝土补做桩段。二十二、不进尺在钻孔过程中,不下落或者进展速度极慢称为不进尺,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的:钻机粘满粘土块,或者周围堆积了土块;合金刀具安装角度不适当,从而使刀具切刀过浅;再者钻头配头过轻;泥浆比重过大,使排渣不畅。当出现不进尺现象时,应重新检查钻具的性能,重新安排刀具角度、形状、排列方向,并加大钻头的配重,同时,应降低泥浆比重,并加强排渣。二十三

25、、流砂在冲孔时,有时有大量流砂涌塞桩底。这主要是因为孔外水压力比孔内水压力大,孔壁松散,使大量流砂涌塞桩底。对于流砂现象,可往桩孔内抛入碎砖石、粘土,用锤冲入流砂层,做成泥浆结块,使孔壁坚硬,阻止周围的流砂涌入。二十四、钻孔漏浆主要原因是在施工过程中遇到较强或有地下水流动的土层,再者是护筒埋设太浅、回填土不密实或护筒接缝不严密等原因使泥浆外漏,造成浇注时漏浆。除了以上所述的质量外,还要注意控制骨架的放置应与设计位置一致。这是因为骨架在起吊、运输、堆放以及入孔安放时,都可能造成骨架变形、放置位置不到位,致使影响桩身的质量。二十五、孔底虚土多主要是松散填土或含有大量炉灰、砖头、垃圾等杂物的土层以及

26、在流塑淤泥、松散砂、砂卵石、卵石夹层等土中,成孔时或成孔后造成土体坍落;或者钻杆弯曲,在钻进过程中产生晃动,提钻时易使部分土体滑落;或者孔口的土没有及时清理干净,甚至在孔口周围堆积有大量钻出的土,钻杆提升时造成积土回落;成孔后,没及时盖好,造成孔口土被扰动而使土体落入孔内;或者放置混凝土漏斗或骨架时,孔口土或孔壁土被碰撞掉入孔内;还有因成孔后没有及时浇注混凝土,被雨水冲刷、浸泡而造成孔底虚土过多等。预防措施:施工前或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钻头、钻杆;钻孔钻出的土应及时清理,提钻杆前,先把孔口的积土清理干净,防止孔口土回落到孔底;成孔后,尽可能防止行人或车辆在孔口盖板上行走,以免扰动孔口土;孔底

27、虚土是砂和砂卵石时,可先采用孔底拌合,然后再灌注混凝土;且成孔完成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二十六、桩身混凝土质量差其原因可能是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或配合比不当,或水灰比控制不当,或搅拌不均匀等而造成强度不足、均质性差等;也可能是灌注混凝土时孔壁受到振动而造成土体塌落,致使桩身夹土;还有可能桩下部不密实,出现蜂窝、空洞等。因此,桩身混凝土的配制和施工,一定应作严格控制。对于有严重质量问题的桩,应会同设计人员共同研究处理,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荷载及桩所处的结构部位,采取补桩处理。二十七、塌孔这可能是因为在砂卵石、卵石或淤泥质土夹层中成孔,而这些土层不能直立而坍落;也可能是因为局部有渗漏作用,而使该

28、土层坍落;再者是可能因为成孔后没有及时浇筑混凝土,成孔暴露过长被雨水冲刷造成孔内土体坍落。当干作业成孔造成塌孔时,可采取如下的措施进行处理:先钻至塌孔以下1-2m,用豆石混凝土或低强度等级混凝土(C10)填至塌孔以上1m,待混凝土初凝后,使填的混凝土起到护圈作用,防止继续坍塌,再钻孔至设计要求,也可以采用3:7夯实代替混凝土。对于孔底砂卵石、卵石造成的塌孔,可采用钻探的办法,保证有效桩长满足设计要求。最后,成孔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二十八、钻进困难当地下遇有坚硬大块障碍物、硬塑等硬土层,或钻机的功率不够、钻头和转速选择不当,或过快,钻杆倾斜而被卡钻等,都会形成钻进困难。其预防和处理措施如下:根据

29、工程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钻机、钻头和转速,且在施工过程中锤杆保持铅直,并控制;如遇石头、混凝土等障碍物时,可提出钻杆,待清理完障碍物后再重新钻进;另外,对于饱和粘性土层,可采用慢速高扭矩钻机进行钻孔;对于硬塑或之类的硬土层,可采用钻硬土的伞形钻,同时,可在孔中适当加水,一则防止钻头过热,同时滑润和软化土层,加快。二十九、桩孔倾斜导致桩孔倾斜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在钻孔过程中遇有大块障碍物,把钻杆挤向一边;或者是因地面不平、桩架导向杆不垂直,使得稳钻杆没有稳直;还有则是两节钻杆不在同一轴线上,钻头的定位尖与钻杆中心线也不在同一轴线上而造成钻杆不直。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不得使用不符合要求的钻杆

30、和钻头;同时,应在打桩机行走轮下加垫板等物,使打桩机底盘保持水平;另外,应及时处理钻孔过程中的石头、混凝土等大块障碍物,对于严重倾斜的桩孔,应用素土填死夯实,同设计人员协商,改变桩位,或重新钻孔。三十、孔形不完整(一)原因分析:一是在钻直孔时,孔的垂直偏差过大或孔径小于扩孔器直径,造成在放扩孔器时破坏了孔形;二是扩孔时,由于切削土量过多,储土筒内储存不下而存于扩孔刀片中,致使刀片收不拢,在强制提出扩孔器时破坏了孔形;三是扩孔器发生故障或扩孔刀片连杆机构中夹有石子,使扩孔刀片合不拢,在提出时破坏了孔形;四是人工挖孔扩孔时,扩孔尺寸未掌握好或出现塌孔现象而改变了孔形。(二)预防和处理孔形不完整的办

31、法有:在钻孔过程中,严格要求孔垂直,并且孔径略大于扩孔器的直径;每次扩孔切削的土量以储土筒填满为止,在提出扩孔器清理储土筒内土的同时,应仔细清理扩孔器连杆机构部位的土,并检查扩孔刀片的动力源是否可靠;当扩孔刀片合不拢时,应尽可能多做几次张合动作,把扩孔刀片中的土体挤实,然后再提出扩孔器。此外,还有桩顶位移偏差过大,孔底虚土过多等均应作具体的分析和处理。三十一、缩颈(一)原因分析:在强迫振动下迅速把基土挤开而沉入地下,局部周围土颗粒之间的水及空气不能很快向外扩散而形成孔隙压力,当拔出后,因混凝土还没有柱体强度,在周围孔隙压力作用下,把局部桩体挤成缩颈;另外,在流塑状态的淤泥质土中,由于套管在该层

32、发生的振荡作用,使混凝土不能顺利灌入,被淤泥质土填入,形成桩在该层缩颈;再者,桩身在不同条件的土层中的凝固速度不同,在上下段临界之间引起缩颈;还有,桩的间距过小,相互挤压也会出现缩颈现象。(二)预防和处理措施:施工过程中控制好拔管速度(一般以1.0m/min为宜),采取慢抽密振或慢抽密击的方法进行,在浇筑混凝土时,可采取浮标观测法准确测定一根桩的混凝土总灌入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管内混凝土必须略高于地面,使其保持有足够重压力,混凝土出管扩散正常;当在淤泥质土中出现缩颈时,可采用复打法解决;当其它土体中出现缩颈时,最好采用预制桩头,同时用下部带喇叭口的套管施工,在缩颈部位用翻插法进行处理。三十二、

33、断桩断桩时,裂缝呈水平向或略有倾斜,一般贯通全截面,常位于地面1-3m深不同的软土层的交接处。(一)原因分析:当表层土较坚硬下层土较软弱时,桩成型以后,还未达到初凝强度时,在软硬不同的两层土质中振动下沉套管,由于振动对两层土的波速不一样,产生了剪切力把桩剪断;另一个原因是拔管速度过快,混凝土还未流出套管外,周围土体迅速回缩,形成断桩;三是桩的中心距过近,打邻桩时受挤压而断裂。(二)预防和处理措施:设计时控制桩的中心距大于3.5倍桩的直径;浇筑混凝土终凝不久,强度还低时,尽量避免振动和外力干扰;采用跳打法施工,以减轻邻桩的挤压力,但跳打时必须等相邻成型的桩达到设计强度的60%以上时方可进行;对于

34、土质条件较差的桩,宜用时间控制施工或者采用其它形式的。三十三、吊脚桩(一)原因分析:一是预制桩尖的混凝土质量较差,强度不足,被锤冲破挤入桩管内,且初拔管时振动不够,桩尖未压出来,待拔至一定高度后,桩尖才落下,但卡在硬土层,不到底而造成吊脚;二是预制桩尖被打破挤入桩管内,泥砂和水挤入管内,在没有清理情况下灌注混凝土而做成吊脚;三是桩尖活瓣沉到硬层受土压实或土粘性大,抽管时活瓣不能张开,至一定高度时才张开,混凝土下落但不密实,有而形成吊脚桩。(二)预防和处理措施:严格检查预制尖的强度和规格,防止桩尖压入桩管;为防止活瓣不张开,可采用密振慢抽办法,也可以在开始拔管的500mm范围内,将桩管翻插几次,

35、再正常抽管;时用吊砣检查探测桩尖入土是否有缩入管内,如发现有,应及时拔出纠正或将孔回填砂后再重新;当采用活瓣桩尖时,应注意拔管过程中混凝土的下落情况,鉴别活瓣是否已张开,如抽管离脚,混凝土仍不下落时,即应停止抽管,多振或密击使混凝土下落后再进行抽管。三十四、套管内混凝土拒落(一)原因分析:当桩入土较深,并且进入低压缩性的层,灌完混凝土开始拔管时,活瓣桩尖被周围土包围住而打不开,使混凝土无法流出套管而拒落;在有地下水的情况下,封底混凝土灌得过早,套管下沉时间长,封底混凝土经长时间振动被振实,在套管底部形成了塞子,堵住套管口,从而使混凝土无法流出;还有因预制桩头的混凝土质量较差,强度不足,时桩头被

36、挤入桩管内,堵住管口,使混凝土不能流出。(二)预防和处理措施:合理选择桩长,尽可能使桩不进入低压缩性的土层中,以防止出现混凝土拒落现象而影响单桩承载力;同时,严格检查预制桩尖的强度和规格,防止桩尖在施工时压入桩管内;拔管时,应用浮标测量观测,确定混凝土的质量情况。三十五、套管内进入泥浆和水(一)原因分析:地下水丰富或有较厚的淤泥质土,而且活瓣桩尖合拢后有较大的缝隙或预制桩尖与套管接触不密实,从而地下水和泥浆从缝隙进入套管。(二)预防和处理措施:活瓣桩尖间隙及预制桩头与套管接触处要严密;当地下水量较大时,桩管沉至地下水位以上应以水泥砂浆灌入管内0.5m作封底,并再灌1m高的混凝土,然后打下;少量

37、进水(水深200mm)可不作处理,只在灌注混凝土时,第一罐混凝土可酌情减少其用水量。三十六、桩身夹泥(一)原因分析:一是采用翻插法时,翻插深度太大,活瓣向外张开,把孔壁周围的土体挤进桩内,造成桩身夹泥;二是采用复打法时,套管上的泥浆未清理干净,把管壁上的泥浆带入桩身混凝土内;三是拔管速度过快,而混凝土过小,在饱和的淤泥质土层中施工,混凝土还未流出管外,土即涌入桩身,造成桩身夹泥。(二)预防和处理措施:采用翻插法时,翻插深度不宜超过活瓣长度的2/3;采用复打法时,在复打前应把套管上的泥清理干净;混凝土应搅拌均匀,和易性好,符合规范要求,在饱和淤泥质土中施工时,拔管速度一般以0.8m/min,为宜

38、;拔管时用浮标测量桩身混凝土的灌入量,发现径小于设计桩径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三十七、卡管(一)原因分析:一则是因为活页瓣的过于突出,卡入夹层中;二则是因为沉管时穿过较厚的硬夹层时,一旦时间过长(一般为40min,)就难以拔管而被卡住。(二)预防措施:施工前,对活页作认真的检查,修理凸出部分,当发现有卡管现象时,应在夹层处反复抽动2-3次,然后拔出桩管扎好桩尖,重新再打入,并争取时间尽快灌筑混凝土后立即拔管,缩短套管在土层之中的停歇时间。其它如骨架下沉走位、混凝土用量过大或达不到控制标准要求等质量,应从设计、施工过程中作具体的分析和判断,系统地进行处理。三十八、拒爆(一)原因分析:和炸药

39、过期或因受潮、受冻而失效,或者是炸药进水、导线折断、接线错误等。(二)防治措施:和炸药要认真检查,过期、受潮以及受冻的和炸药不能使用;要用防水材料包扎炸药包,炸药包放入桩孔底面时,导线要放松,并在其上盖以干砂保护,避免被混凝土冲坏。当出现拒爆情况后,可在混凝土没有初凝前,可用一根直径较大的竹竿,在根部刻槽,装上炸药和雷管,紧封后插入原药包附近,通电引爆,带动原药包同时爆炸;也可在靠近拒爆桩侧边再钻一孔,与原桩长一样,放置同量炸药,浇入混凝土后引爆,借以诱爆原药包。三十九、混凝土拒落原因分析:爆扩时混凝土已超过初凝,炸药爆炸后所产生的气体憋在底部,扩散不出去,从而使混凝土被托住而不能落下;或者是

40、混凝土的过小,而一次浇筑的混凝土量过多而形成混凝土拒落;再者是干燥的土质中夹有软弱土层,引爆后产生瓶颈而阻止混凝土落下。因此,在配制混凝土时,选择适当的配合比,粒径不宜大于25mm,其坍落度在6080mm范围内,且严格控制每次混凝土的灌注量;对于干燥土质可先浇水湿润后再浇注混凝土;当有软弱夹层土时,宜下沉套管护壁。当混凝土拒落时,可用或器以及成孔机械强力,使混凝土下落;如果因瓶颈造成拒落时,可用成孔机械钻去瓶颈处泥土及混凝土,重新浇注;如混凝土已初凝,则在近旁补钻一新桩孔,贯穿到原空腔,装入同量炸药,向拒落桩底端空端和新桩孔内浇灌混凝土,通电引爆形成新的爆扩桩。四十、回落土由于孔壁的土质松散软

41、弱,或者邻桩爆扩振动影响,或者孔口和孔壁的土体被雨水冲刷和浸泡,从而使土体坍塌,回落孔底而影响承载力的情况称为回落土。预防措施如下:在干松土层中成孔时,可提前一天浇水以增加粘着力或用套管护壁;同时为了避免相邻爆扩桩的影响,可两桩同时浇注混凝土,或先爆一桩并进行第二次浇灌混凝土后,再爆扩另一桩;当天爆扩的桩孔,当天应浇灌混凝土。回落土量较少时,可用特制的小工具掏出,多时可用成孔机械取出土后再下沉套管护壁;如是扩大头颈部土体回落,可用成孔机械和辅助工具取出混凝土,掏出回落土后再重新浇注混凝土;当回落土由于土和水已混成泥浆时,可倒入适量干土粉或石灰粉,拌和后取出。四十一、缩颈这是因为拔管过急,局部套

42、管周围土颗粒之间的水及空气不能很快向外扩散而形成孔隙压力而把局部桩体挤成缩颈;或者是因为爆破时瞬间挤压周围的土形成球颈,混凝土立即填充进去,直桩与扩孔交接处的土,由于爆破对土的挤压而使直桩径挤小而造成缩颈。为了防止缩颈情况出现,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快速成孔,快速浇灌混凝土,抢在缩颈之前完成爆扩桩全部工作;对于土质较差的孔,可往孔内填入干土粉或石灰粉,以吸去软弱土层中的水分,稳定孔壁,或在孔内分层回填粘性土后重新成孔,或在成孔过程中及成孔完成时下沉套管护壁;对于相邻桩爆扩有影响时,可采取群桩联爆进行。对于轻微缩颈,用掏土工具修理即可;缩颈严重时,宜用成孔机械重新下套管,用不拔套管爆扩法爆扩大头

43、,再进行混凝土施工;或者在爆扩前,在桩孔瓶颈部位,放置一定的药条,四周回填混凝土,与扩大头同时爆炸,以排除瓶颈。四十二、扩大头偏位由于扩大头处土质不均匀,或者雷管和炸药放置的位置不正,或者是由于引爆程序不当而造成扩大头不在规定的桩孔中心而偏向一边。因此,在选择扩孔位置的土层时,要求选择强度较高,土质均匀的土层作为扩大头的持力层;同时在爆扩时,雷管要垂直放于药包的中心,药包放于孔底中心并稳固好,当孔底不平时,应铺干砂垫平再放药包,以防止爆扩后扩大头偏位。爆扩大头后,一般第一次灌注的混凝土量填不满扩大头的空腔,因此可用测孔器测出扩大头是否有偏头现象。如发生偏头事故,可在偏头的后方孔壁边再放一小药包

44、,并浇灌少量混凝土,进行补充爆扩。对于爆扩成孔灌注桩,还会出现其它一些质量缺陷,如因钻孔机械方面的原因和土质的不均而引起桩孔倾斜,又如药包在孔底没有被压住而引起的浮爆等,都应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取预防措施加以防范。6-地下连续墙常见质量事故与防范、处理四十三、导墙破坏或变形导墙由于强度或刚度不足,或者地基发生坍塌或受雨水冲刷,或者导墙内侧没有设置支撑以及导墙顶面的施工荷载过大等原因,而引起导墙出现坍塌、不均匀沉降、裂缝、向内挤拢等现象。因此,应严格按照有关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导墙的施工,导墙内的应相互连接,并适当加大导墙的深度;导墙施工过程中,其内侧加设支撑;对于土质不好的地基应预先加固,并在墙的

45、周围设置排水沟;施工荷载应分散设置,使之受力均匀。对于已破坏的导墙应拆除掉,并用优质土或掺入适量水泥、石灰的优质土回填夯实后,再重新建筑导墙。四十四、槽壁坍塌由于泥浆质量不合格或已经变质,或者槽壁渗漏以及施工不慎而造成槽内泥浆面降低,或者由于降雨使地下水位急剧上升,在新近回填的地基和坡脚处挖槽,或者存在极软弱的易坍方土层和松砂层,也可能由于单元槽段过长,地面附加荷载过大等原因使槽壁在成孔、下放笼和浇筑混凝土时出现局部塌方现象。为了预防槽壁坍塌,首先应加强泥浆的管理,调整配合比,加大泥浆的比重、粘度,并提高泥浆水头,使泥浆排出与补给量平衡;同时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降低地下水位;再者选择适当的单元

46、槽段长度,在地面浇混凝土地坪和加强导墙结构。塌孔较严重时,可用优质粘土(或掺20%左右的水泥)回填坍塌处,重新挖槽,对于浇灌混凝土时的局部坍孔,可将沉积在混凝土上的泥土用吸泥机吸出,继续浇筑,同时加大水头压力进行施工。四十五、卡钻引起卡钻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挖槽方向偏斜过大或槽孔弯曲;钻具刃口磨损过大,槽孔宽度过小;遇塑性土产生缩孔现象;中途停止挖槽,机具留在槽孔内,泥浆沉积在周围;接头管未严密封住槽端,前段混凝土绕过接头管,填充后墙段部分空隙。防治措施:挖槽时宜低速进行,并经常往复检查,以防止倾斜;经常检查挖槽机刃口宽度和钢丝绳磨损情况,如有破损应及时修补或更换;在粘土层内挖槽,保持泥浆低

47、粘度施钻;中途停止挖槽时,应及时将挖槽机提出,并缩短相邻槽段施工的间隙时间。对于已卡住的机钻,不能强行提出,可交替紧绳、松绳将钻头慢慢或空转后取出;如还不能取出,可用高压水或用空气升液法排除周围泥渣,必要时,可在卡钻处开挖,将钻头取出。四十六、漏浆在挖槽的过程中,由于遇到多孔的砾石地层或、暗沟等,泥浆大量渗入孔隙或沿洞、沟流失而出现槽内浆位迅速下降、泥浆大量泄漏的现象。当出现漏浆现象时,应立即停止吸力或砾石的使用,并往导槽内输送尽量多的泥浆,同时提出挖槽机械;对砾石层,应提高泥浆的粘度和比重,并配备材料,及时补浆和,使槽内泥浆始终保持在正常液面;对于落水、暗沟等应填充优质粘土,夯实后再重新施钻

48、。四十七、混凝土导管内进泥由于导管底口距槽底间距过大,或者首批混凝土的浇灌量不足,或者导管插入混凝土内深度不足,提升导管过度而导致泥浆进入管内等原因使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中出现涌泥和夹层。因此,在浇注混凝土时,导管口离槽底的间距应不小于1.5倍导管直径,导管插入混凝土内的深度应不小于1.5m;首批灌注混凝土量应经计算确定,保持足够数量;并测定混凝土的上升面,据此确定提拔导管。当导管内进入泥土时,如槽底混凝土深度小于0.5m,可重新放隔水塞浇混凝土,否则应将导管拔出,将槽底的混凝土用空气吸泥机清出,重新灌注混凝土;或改用带活塞底盖导管插入混凝土内,重新浇灌混凝土。四十八、导管内卡混凝土由于导管口离槽底距离过小或插入槽底泥沙中,或者由于隔水塞卡在导管内;或者混凝土坍落度过小、石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