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基于成本的管理决策(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基于成本的管理决策(共11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7章 基于成本的管理决策学习要点:1.决策时需要考虑的相关成本;2.相关成本分析(差量分析法、贡献毛益分析法、成本无差别点法、相关损益分析法、线性规划法)在生产决策中的应用;3.相关成本分析(成本加成定价法、保本定价法、边际成本定价法、非标准产品定价法、特殊订货定价法)在定价决策中的运用;4.相关成本分析(经济订货批量决策、最优生产批量、及时存货制度)在存货决策中的应用;5.目标成本、产品生命周期成本、质量成本分析。第一节 相关成本法一、相关成本的概念相关成本是指与决策有关的未来成本,如差别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重置成本、付现成本、专属成本、可避免成本、可延缓成
2、本等。非相关成本(无关成本)是指过去已经发生、与某一特定决策方案没有直接联系的成本如沉没成本、共同成本、不可避免成本、不可延缓成本等。二、决策时需要考虑的相关成本1.差别成本2.机会成本3.边际成本4.重置成本5.付现成本6.专属成本7.可避免成本8.可延缓成本非相关成本(无关成本):1.沉没成本2.共同成本3.不可避免成本4.不可延缓成本三、相关成本法P185第二节 相关成本法一、相关成本分析在生产决策中的应用(差量分析法、贡献毛益分析法、成本无差别点法、相关损益分析法、线性规划法)P1861.生产何种产品的决策分析假定企业可以自主利用生产设备用于生产甲产品或乙产品,但不能同时生产两种产品。
3、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根据现有的资源条件,在这两种产品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其选择的标准是看哪种产品在经济上最为合算,能为企业提供最多的利润。例某厂现有生产能力为30000机器工作小时,可用于生产甲产品或乙产品,有关资料如下(单位:元):项 目甲产品乙产品可销售量(件)9000030000单位售价2030生产成本其中:单位产品变动生产成本1620 固定制造费用总额3600036000销售及管理费用其中:单位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22 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总额90009000根据上述资料,运用差量分析法计算甲、乙产品的税前利润如下:项 目甲产品乙产品差 额销售量(件)9000030000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其中:
4、变动生产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36000360000销售毛利60000销售及管理费用其中: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60000 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900090000税前利润-60000上述计算结果表明,该厂现有生产设备用于生产乙产品比用于生产甲产品较为有利,生产乙产品比生产甲产品可多获得的税前利润60000元。所以,应以生产乙产品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可见,生产何种产品的决策分析,其选择的标准是看生产哪种产品在经济上最为合算,能为企业提供较多的利润。2.产品增产的决策分析产品增产的决策是指利用剩余生产能力,在原预定投产的几种产品中适当地扩大某种产品的生产量。例某厂现有生产能力18000机器小时,目前同时生产
5、甲、乙、丙三种产品各2000件,生产能力尚有剩余。有关资料如下:项 目甲产品乙产品丙产品单位售价18208单位变动成本8143单位贡献毛益1065单位固定成本*521 单位产品的净收益544*固定成本按机器小时分摊,分配率为1元/小时要求:为了充分利用剩余生产能力,在甲、乙、丙三种产品中应优先增产哪一种产品的生产,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解答:该厂按原定的生产安排,三种产品共需用的机器小时为:甲产品 20005小时=10000小时乙产品 20002小时=4000小时丙产品 20001小时=2000小时16000小时可见,剩余生产能力为2000小时(18000-16000)。产品单位产品贡献毛益单
6、位产品所需机器小时每小时提供的贡献毛益甲1052乙623丙515该厂每机器小时用于生产丙产品所能提供的贡献毛益最多,如果丙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量没有受到限制的话,剩余生产能力应优先安排增产丙产品,可增产的最大数量为2000件。从上述计算可以看出,不能简单地以甲、乙、丙三种产品的单位贡献毛益作为评价方案优劣的根据,而必须以每一机器小时用于生产不同种类的产品所能提供的贡献毛益的多少作为选择最优方案的依据。3.亏损产品是否停产(转产)的决策分析例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按完全成本法计算产品的分期损益,上年度有关资料如下:项 目甲产品乙产品丙产品合 计销售收入600005000015000销售成本
7、变动生产成本36000300001050076500固定制造费用120009000300024000销售毛利1200011000150024500销售及管理费用变动费用4000330015008800固定费用300023007506050税前利润50005400-7509650根据上述资料,可见按完全成本法计算丙产品亏损750元,为了扭亏为盈,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该亏损产品是否应停产?解答:表面上看起来,如果丙产品停产,则企业可减少亏损750元,企业的利润在原有利润9650元的基础上将增加750元,即10400元。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丙产品之所以亏损,是因为它分摊了固定制造费用3000元
8、和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750元,由于固定成本是一种已经存在,不可避免的成本,与丙产品是否停产这一决策无关。也就是说,如果丙产品停产了,这部分固定成本将会转嫁给甲、乙产品负担。丙产品的贡献毛益=15000-(10500+1500)=3000元,丙产品提供的税前利润=3000-(3000+750)=-750元。如果停产丙产品,全企业的贡献毛益总额将减少3000元,进而导致全企业的税前利润没有增加反而减少3000元,所以,丙产品不宜停产。可见,判断产品该不该停产,主要是取决于该产品最终能否提供贡献毛益,若贡献毛益为正数,说明该项亏损产品不应停产。上述丙产品不宜停产,但是否可将丙产品停产后腾出来的生产能
9、力再转产其他产品呢?判断标准是:只要转产的产品是利用亏损产品腾出来的生产能力,不需占用其他产品的生产能力,同时它提供的贡献毛益大于丙产品的贡献毛益,说明转产是合算的,反之,就不合算了。4.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分析(1)零(部)件需要量确定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例某企业生产甲产品,每年需要A零件1000件,如果外购,其外购成本每件为25元,该厂有剩余的生产能力,这剩余的生产能力亦无其他用途,可供生产此零件,单位产品制造成本如下:直接材料 10直接人工 6制造费用变动性制造费用 4固定性制造费用 7 合 计 27分析:表面上看起来,零件的自制单位成本比外购单价高2元(27-25),似乎应选择外购
10、合算。其实不然,因为在自制成本中包含了与决策无关的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只有为制造零件而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是决策的相关成本。自制零件成本 1000(10+6+4)=20000外购零件成本 100025=25000 外购零件成本超出自制零件成本 5000可见,A零件外购零件成本比自制零件成本高5000元,宜选择自制。沿上题,假定其剩余生产能力不仅可用于自制A零件1000件,也可以用于生产乙产品900件,每件获利10元,但两者相互排斥。自制零件成本 1000(10+6+4)=20000机会成本 90010=9000 合计 29000外购零件成本 100025=25000 自制零
11、件成本高于外购零件成本 4000可见,若考虑了机会成本,A零件自制零件成本比外购零件成本高4000元,宜选择外购,将剩余生产能力用于生产乙产品。(2)零(部)件需要量不确定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假设某厂生产上需用B零件,外购单价20元,如自行制造,每单位的变动成本为10元,但零件若自制,需为此每年追加固定成本20000元。要求:对零件的外购或自制做出决策。分析:设每年需要零件x件,则:外购零件成本=20x,自制零件成本=10x+20000令20x=10x+20000,得x=2000件说明零件需要量在2000件以上时,自制成本低于外购价,宜自制;若零件需要量在2000件以下时,自制成本高于外购价,宜
12、外购。例某厂生产上需用C零件,若外购,其单价随采购量的变化而变化。当采购量在6000件以下时,单价1.55元;当采购量超过6000件时,单价1.30元。若自制,单位变动成本1元,每年还得追加固定成本为3000元。在这种情况下,零件应自制还是外购?解答:设x代表零件需要量在6000件以下自制与外购的成本平衡点,设y代表零件需要量在6000件以上自制与外购的成本平衡点,则:3000+x=1.55x3000+y=1.30y解方程组可得:x=5455件,y=10000件。零件需要量(件)5455件以下5455600060011000010000件以上方 案外购自制外购自制5.半成品立即出售或继续加工的
13、决策在某些企业中,所生产的产品在完成一定的加工阶段后,可以作为半成品出售,也可以继续加工后再出售,其售价较高,但要追加一定的成本。所以,在进行抉择时,就必须计算分析进一步加工后预期所增加的收入能否超过进一步加工时所追加的成本,若前者大于后者,则半成品可以选择进一步加工;反之,若前者小于后者,则以直接出售半成品为宜。【举例】某企业生产的甲半成品,单位成本为50元/件,售价为60元/件,年产量1000件。若经过深加工可加工为乙产品,每件变动加工成本为80元,乙产品的单位售价为150元。半成品和产成品的投入产出比为11。【要求】就以下不相关的情况做出甲半成品直接出售或深加工的决策分析。(1)企业现已
14、具备深加工1000件甲半成品的能力,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深加工能力无法转移。(2)企业深加工需租入一台专用设备,年租金15000元。(3)企业只具有深加工800件甲半成品的能力,该能力可用于对外承揽加工业务,预计一年可获得贡献毛益额9000元。【解答】(1)编制差别损益分析法项 目进一步加工为乙产成品直接出售甲半成品差异额相关收入相关成本其中:加工成本差别损益或: 结论: (2)编制差别损益分析法项 目进一步加工为乙产成品直接出售甲半成品差异额相关收入相关成本其中:加工成本 专属成本差别损益或: 结论: (3)编制差别损益分析法项 目进一步加工为乙产成品直接出售甲半成品差异额相关收入相关成本其
15、中:加工成本 机会成本差别损益或:结论: 6.联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分析在某些企业里,利用同一种原材料,在同一生产过程中生产出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或用途不同的主要产品,这些产品成为联产品。如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都是炼油厂的联产品。在联产品加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称为联合成本,要选择合理的方法,将联合成本在全部联产品之间进行分摊。如果分离后联产品还需继续加工,就必须另外追加成本,这种成本称为可分成本,可分成本应由分离后继续加工的产品独自负担。对于生产联产品的企业,经常面临着联产品是直接销售还是进一步加工的抉择?管理人员在决策时,必须采用差量分析法,要弄清楚进一步加工后预期增加的收入能否超过预期的
16、可分成本,若前者大于后者,则联产品可以选择进一步加工;反之,若前者小于后者,则以直接出售联产品为宜。【举例】某企业对一种原料进行加工,可同时产出A、B、C三种联产品,投入产出比221,原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自然损耗率为10%。假定本期投入原料1000吨,当期全部产出,共发生联合成本元,成本按销售收入比重分配,C联产品可以深加工为D产品,C、D的投入产出比21。每深加工一吨C联产品要发生可分成本95元。A、B、C、D的单位售价分别为200元、150元、100元和450元。【要求】就以下不相关的情况做出是否直接出售C产品或对其全部或部分进行深加工的决策分析。(1)企业已具有深加工全部C产品的能力,
17、并无法转移。(2)企业已具有深加工80%C产品的能力,并无法转移。(3)企业已具有深加工80%C产品的能力,并无法转移,若深加工其余20%C产品,需要追加一台专用设备,相关的年使用成本为6000元。【解答】根据资料计算如下:总产出量=1000(1-10%)=900(吨)各种联产品的相关产量:A产品的相关产量=900(2+2+1)2=360(吨)B产品的相关产量=900(2+2+1)2=360(吨)C产品的相关产量=900(2+2+1)1=180(吨)D产品最大可能的相关产量=1802=90(吨)(1)编制差别损益分析法项 目深加工为D产品(100%)直接出售C产品(100%)差异额相关收入相关
18、成本其中:可分成本差别损益或: 结论: (2)编制差别损益分析法项 目深加工为D产品(80%)直接出售C产品(80%)差异额相关收入相关成本其中:可分成本差别损益或: 结论: (3)编制差别损益分析法项 目深加工为D产品(100%)直接出售C产品(100%)80%深加工为D产品,20%直接出售相关收入相关成本其中:可分成本专属成本相关损益或: 结论: 7.是否接受特殊价格追加订货的决策(1)简单条件下的决策1)不冲击本期计划任务(正常订货)的完成;2)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3)剩余能力无法转移。当以上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属于简单条件下的决策。只要特殊订货单价大于该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就可以接受该
19、追加订货。(2)复杂条件下的决策1)当追加订货冲击正常任务时当追加订货冲击正常任务时,应将由此减少的贡献毛益作为追加订货方案的机会成本,当追加订货的贡献毛益足以补偿这部分机会成本时,则可以接受订货。2)当追加专属成本时当追加专属成本时,如果追加订货的贡献毛益大于专属成本,则可以接受订货。3)当剩余能力可以转移时当剩余能力可以转移时,应将与此有关的可能收益作为追加订货方案的机会成本综合考虑。例甲企业本年计划生产1000件A产品,正常价格80元/件。年初编制的成本计划表如下:成本计划表 产销量:1000件成本项目总成本单位成本直接材料2400024直接人工1200012变动性制造费用40004固定
20、性制造费用1500015合 计55000551月份乙企业要求向甲企业追加订货200件A产品,特殊订价50元/件。要求:就以下各不相关方案做出可否接受此项追加订货的决策。(1)企业最大生产能力1200件,剩余能力无法转移,追加订货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2)企业最大生产能力1160件,剩余能力无法转移,追加订货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3)企业最大生产能力1200件,剩余能力无法转移,但追加订货需要购置一台专用设备,该设备价值1800元。(4)企业最大生产能力1180件,剩余能力可以转移,若对外出租可获得租金收入200元,追加订货需要追加专属成本1100元。【解答】(1)(2)列相关损益分析表如下(单
21、位:元):方 案项 目接受追加订货拒绝追加订货相关收入相关成本增量成本机会成本相关损益结论:(3)列相关损益分析表如下(单位:元):方 案项 目接受追加订货拒绝追加订货相关收入相关成本增量成本专属成本相关损益结论:(4)列相关损益分析表如下(单位:元):方 案项 目接受追加订货拒绝追加订货相关收入相关成本增量成本专属成本机会成本相关损益结论:8.产品最优组合决策如果企业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管理人员需根据市场的需要和企业现有的资源,合理安排各种产品的生产(销售)量,使各种产品的生产量达到最优组合,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例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每种产品都需经过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进行加
22、工才能完成,第一车间最大生产能力500小时,第二车间最大生产能力480小时,其他有关资料如下:项 目甲产品乙产品单位售价(元)1715单位变动成本(元)1413单位贡献毛益(元)32单位产品在各车间的加工时间第一车间2小时1小时第二车间1.5小时2小时根据上述条件,应如何合理利用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确定甲、乙产品的最优组合,以争取为企业提供最多的贡献毛益。分析:这类问题可以用线性规划法求解。首先,确定约束条件与目标函数,设以x1代表甲产品的产量,以x2代表乙产品的产量,以s代表可提供的贡献毛益,则约束条件表现为:1.5x1+2x24802x1+x2500x10,x20目标函数为s=3x1+2x
23、2其次,将约束条件化为等式,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作图,计算可行解区域内各个角点的坐标值。再次,把各个角点的坐标值分别代入目标函数线性方程,计算出各个角点生产甲、乙产品所取得的贡献毛益总额,最后,选出使贡献毛益总额最大的那个角点,作为最优解。 C B O A角 点甲产品(x1)乙产品(x2)贡献毛益(s)O000A2500750B20884792C0240480以上计算表明,甲产品产销208件,乙产品产销84件,可以使贡献毛益总额达到最大,为792元。二、相关成本分析在定价决策中的运用(成本加成定价法、保本定价法、边际成本定价法、非标准产品定价法、特殊订货定价法)(一)成本加成定价法P
24、195成本加成定价法是以单位产品成本为基础并依据一定的加成率进行加成来确定产品价格的定价方法。价格单位产品成本(1加成率)(二)保本定价法P1961.保本定价保本销售量单价(1-销售税率)-保本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0保本价格2.保利定价保利价格(三)边际成本定价法边际成本定价法是根据当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或边际利润为零时,利润最大,此时的价格和销量即为最优价格与最优销量这一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确定产品销售价格的一种方法。【例】价格销量(件)销售收入边际收入总成本边际成本边际利润利 润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合计16300480015001500300018001535052504501500
25、1750325025020020001440056003501500200035002501002100134505850250150022503750250021001250060001501500250040002501002000115506050502000275047507507001300106006000502000300050002503001000965058501502000325052502504006008700560025020002800480045020080077505250350200030005000200550250可见,13、14元均为最优价格。(四)非
26、标准产品定价法P198由于非标准产品没有市场作参考,所以通常只能以成本为基础由买卖双方协商定价,并签订合同,也称合同定价法。如固定价格合同、成本加成合同、成本加固定费用合同、奖励合同等。(五)特殊订货定价法P198指在企业拥有剩余生产能力时,可考虑按低于正常售价的价格来制定该特殊订货的价格的定价方法。参考“是否接受特殊订货”的例子。三、相关成本分析在存货决策中的运用(一)经济订购批量决策P1991.相关成本(1)订购成本订购成本是指为订购存货而发生的各种成本,如采购人员的工资、差旅费、采购业务通讯费、文件处理成本和验收成本等。这项成本可分为固定和变动两部分。变动部分的订购成本与订货次数成正比,
27、但与每次定购量的多少无关。就一定时期来说,如果需求量是一定的,则订购次数与每次的订购批量成反比,因此,订购总变动成本与每次订购量也成反比,是经济订货批量决策的相关成本。(2)购买成本购买成本是指为购买存货而发生的买价、运杂费等项支出。在单价不变时,购买成本总额只取决于购买总量,此时存货的购买成本大多属于无关成本;但当存在批量折扣时,购买成本成为决策分析的相关成本。(3)储存成本储存成本是指为储存存货而付出的代价,也称为持有成本。这项成本包括固定和变动两个部分。变动部分如仓储费、保险费、存货过时的损失、存货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等,这部分成本随存储量的变化而成正比例变动,是与经济订货量决策相关的成本
28、;固定部分如仓库房屋设备的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在相关范围内,固定储存成本是与经济订货量决策无关的成本。(4)缺货成本缺货成本是因存货不足而发生的各项损失,如停工待料发生的损失等。缺货成本的计量通常比较困难,只有在缺货发生时,这项成本才是相关的。2.简单的经济订购批量模型经济订购批量(Economic Order Quantity简称EOQ)是指某种存货全年需求总量能且已确定的情况下,每次订购数量为多少时,使全年发生的相关成本最小。即使全年相关总成本最小时的每批订购量。简单的经济订购批量模型的假设:全年需求总量能且已确定;没有批量折扣和缺货;存货管理可以达到理想状态,即当前批存货量为零时,下批
29、存货刚好到货;存货品种单一;分次供应与连续、稳定使用。(1)公式法P200在上述假定存在时,相关总成本只有订购变动成本和储存变动成本。设:A某种存货全年需要量Q每批订货量F每批订购变动成本C每单位存货年均储存成本Tc相关总成本则:Tc=F+C经济订购量(EOQ)=经济订购批数()=经济订购批量的相关总成本(Tc)=(2)测试法(列表法)P2013.经济订购批量简单模型的扩展P201(1)陆续使用与供应模型(2)多品种存货的经济订购批量(3)缺货条件下的经济订购批量(二)最优生产批量P2021.最优生产批量:就是要确定一个适当的生产批量,从而使其生产准备成本与储存成本之和达到最小。2.公式法Q*
30、某产品成批生产一次投产的最优批量(件)D该产品全年的总产量(件)P生产周期内产品的每天生产量d产品每天的领用量K该产品一批产品投产需花费的准备成本(元)Kc单位产品全年的储存成本(元)产品的最高储存量和平均储存量可分别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最高储存量=(P-d)=Q(1-)平均储存量=(1-)全年生产准备成本=Kc(1-)全年总成本TC(Q)=全年生产准备成本+全年储存成本=+Kc(1-)由此推出:Q*=TC(Q*)=例如,设甲产品全年的总产量(D)为7200件,每天领用量(d)20件,每天生产量(P)为100件完工入库,每批产品投产花费的准备成本(K)20元,每件完工产品每年储存成本(Kc)1
31、.60元。则:Q*=474(件)TC(Q*)=607.16(元)(三)及时存货制度P203及时存货制度系指原材料应该于生产需要之时适时运达,配件或半成品应该在下道工序加工时适时转入,制成品应该在对外销售发运之时完工交运。在最理想的意义上,整个生产和销售流程中将不存在任何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传统制造过程为后推式:由上一道工序完成批量生产后送至下一道工序继续加工。因为工序仅考虑自身产出最大化,而非下一道工序的实际需要量,常常造成各工序的在产品或产成品积压,增加存货或产生浪费。及时存货制度需要配置前拉式制造流程:从最终一道工序开始,依次决定上一道工序的生产数量。由于上一道工序只能根据下一道工序需要量安排生产,各道工序依次衔接,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排除存货的产生。及时存货制度为日本首创,原先仅被用于存货管理,以期减少存货数量及其成本,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制度已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成为一种新的管理哲学。其核心是尽可能减少各种浪费与低效率,鼓励持续改进和提高生产效率。第三节 其他成本分析一、目标成本分析二、产品生产周期成本分析三、质量成本分析(一)质量成本概念(二)质量成本决策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