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选修2-1主要内容(共2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选修2-1主要内容(共21页).doc(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命题的构成条件和结论定义:从构成来看,所有的命题都具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在数学中,命题常写成“若p,则q”或者 “如果p,那么q”这种形式,通常,我们把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的p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结论真命题:如果由命题的条件P通过推理一定可以得出命题的结论q,那么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假命题:如果由命题的条件P通过推理不一定可以得出命题的结论q,那么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四种命题: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命
2、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那么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那么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形式:原命题:若P,则q则: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则q(说明符号“”的含义
3、:符号“”叫做否定符号“p”表示p的否定;即不是p;非p)逆否命题:若q,则P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由于逆命题和否命题也是互为逆否命题,因此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如下:(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定义:如果命题“若p,则q”为真命题,即p q,那么我们就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必要条件一般地,如果既有pq ,又有qp 就记作 p q.此时,我们说,那么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显然,如果p是q的充要条件,那么q也是p的充要条件.概括地说,如果p q,那么p 与 q互为充要条件.
4、一般地,若pq ,但qp,则称p是q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若pq,但qp,则称p是q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若pq,且qp,则称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3 简单的逻辑连接词一般地,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读作“p且q”。一般地,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读作“p或q”。一般地,我们规定: 当p,q都是真命题时,pq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pq是假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是真命题时,pq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pq是假命题。一般地,对一个命题p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
5、新命题,记作p,读作“非p”或“p的否定”。若p是真命题,则p必是假命题;若p是假命题,则p必是真命题;命题的否定是否定命题的结论,而命题的否命题是对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同时进行否定。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 这样的词语,这些词语一般在指定的范围内都表示整体或全部,这样的词叫做全称量词,用符号“”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这样的词语,这些词语都是表示整体的一部分的词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或存在命题)。一般地,对于含有一个量词的全称命题的否定,有下面的结论:全称命题P:它的否定PP(x) 特称命题P
6、:它的否定P:xM,P(x)全称命题和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2.1曲线与方程(二)几种常见求轨迹方程的方法1直接法由题设所给(或通过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而得出)的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列出等式,再用坐标代替这等式,化简得曲线的方程,这种方法叫直接法例1(1)求和定圆x2+y2=k2的圆周的距离等于k的动点P的轨迹方程;(2)过点A(a,o)作圆Ox2+y2=R2(aRo)的割线,求割线被圆O截得弦的中点的轨迹对(1)分析:动点P的轨迹是不知道的,不能考查其几何特征,但是给出了动点P的运动规律:|OP|=2R或|OP|=0解:设动点P(x,y),则有|OP|
7、=2R或|OP|=0即x2+y2=4R2或x2+y2=0故所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x2+y2=4R2或x2+y2=0对(2)分析:题设中没有具体给出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但可以通过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而得出,即圆心与弦的中点连线垂直于弦,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由学生演板完成,解答为:设弦的中点为M(x,y),连结OM,则OMAMkOMkAM=-1,其轨迹是以OA为直径的圆在圆O内的一段弧(不含端点)2定义法利用所学过的圆的定义、椭圆的定义、双曲线的定义、抛物线的定义直接写出所求的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定义法这种方法要求题设中有定点与定直线及两定点距离之和或差为定值的条件,或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分析
8、得出这些条件直平分线l交半径OQ于点P(见图245),当Q点在圆周上运动时,求点P的轨迹方程分析:点P在AQ的垂直平分线上,|PQ|=|PA|又P在半径OQ上|PO|+|PQ|=R,即|PO|+|PA|=R故P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和是定值,可用椭圆定义写出P点的轨迹方程解:连接PA lPQ,|PA|=|PQ|又P在半径OQ上|PO|+|PQ|=2由椭圆定义可知:P点轨迹是以O、A为焦点的椭圆3相关点法若动点P(x,y)随已知曲线上的点Q(x0,y0)的变动而变动,且x0、y0可用x、y表示,则将Q点坐标表达式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即得点P的轨迹方程这种方法称为相关点法(或代换法)例3 已知抛物线y2=
9、x+1,定点A(3,1)、B为抛物线上任意一点,点P在线段AB上,且有BPPA=12,当B点在抛物线上变动时,求点P的轨迹方程分析:P点运动的原因是B点在抛物线上运动,因此B可作为相关点,应先找出点P与点B的联系解:设点P(x,y),且设点B(x0,y0)BPPA=12,且P为线段AB的内分点4待定系数法求圆、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的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求例4 已知抛物线y2=4x和以坐标轴为对称轴、实轴在y轴上的双曲曲线方程分析:因为双曲线以坐标轴为对称轴,实轴在y轴上,所以可设双曲线方ax2-4b2x+a2b2=0抛物线和双曲线仅有两个公共点,根据它们的对称性,这两个点的横坐标应相等,因此方
10、程ax2-4b2x+a2b2=0应有等根=1664-4Q4b2=0,即a2=2b(以下由学生完成)由弦长公式得:即a2b2=4b2-a22.2 椭圆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ellipse)其中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定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即当动点设为时,椭圆即为点集焦点在轴上,中心在原点的椭圆的标准方程焦点在轴上,中心在原点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范围:由椭圆的标准方程可得,进一步得:,同理可得:,即椭圆位于直线和所围成的矩形框图里;对称性:由以代,以代和代,且以代这三个方面来研究椭圆的标准方程发生变化没有,从而得到椭圆是以轴和轴为对
11、称轴,原点为对称中心;顶点:先给出圆锥曲线的顶点的统一定义,即圆锥曲线的对称轴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叫做圆锥曲线的顶点因此椭圆有四个顶点,由于椭圆的对称轴有长短之分,较长的对称轴叫做长轴,较短的叫做短轴;离心率: 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的比叫做椭圆的离心率(),; 椭圆的第二定义当点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时,这个点的轨迹是椭圆定点是椭圆的焦点,定直线叫做椭圆的准线,常数是椭圆的离心率对于椭圆,相应于焦点的准线方程是根据对称性,相应于焦点的准线方程是对于椭圆的准线方程是可见椭圆的离心率就是椭圆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相应准线距离的比,这就是离心率的几何意义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可得:右焦
12、半径公式为;左焦半径公式为定义:椭圆上任意一点与两焦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称为焦点三角形。性质一:已知椭圆方程为两焦点分别为设焦点三角形中则。性质二:已知椭圆方程为左右两焦点分别为设焦点三角形,若最大,则点P为椭圆短轴的端点。证明:设,由焦半径公式可知:,在中, = 性质三:已知椭圆方程为两焦点分别为设焦点三角形中则证明:设则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命题得证。(2000年高考题)已知椭圆的两焦点分别为若椭圆上存在一点使得求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简解:由椭圆焦点三角形性质可知即 ,于是得到的取值范围是性质四:已知椭圆方程为两焦点分别为设焦点三角形,则椭圆的离心率。 由正弦定理得:由等比定理得:而, 。
13、已知椭圆的焦点是F1(1,0)、F2(1,0),P为椭圆上一点,且F1F2是PF1和PF2的等差中项(1)求椭圆的方程;(2)若点P在第三象限,且PF1F2120,求tanF1PF2解:(1)由题设2F1F2PF1PF22a,又2c2,b 椭圆的方程为1(2)设F1PF2,则PF2F160椭圆的离心率 则,整理得:5sin(1cos)故,tanF1PF2tan2.3 双曲线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hyperbola)其中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定点间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距即当动点设为时,双曲线即为点集焦点在轴上,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的标准
14、方程焦点在轴上,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范围:由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得,进一步得:,或这说明双曲线在不等式,或所表示的区域;对称性:由以代,以代和代,且以代这三个方面来研究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发生变化没有,从而得到双曲线是以轴和轴为对称轴,原点为对称中心;顶点:圆锥曲线的顶点的统一定义,即圆锥曲线的对称轴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叫做圆锥曲线的顶点因此双曲线有两个顶点,由于双曲线的对称轴有实虚之分,焦点所在的对称轴叫做实轴,焦点不在的对称轴叫做虚轴;渐近线:直线叫做双曲线的渐近线;离心率: 双曲线的焦距与实轴长的比叫做双曲线的离心率()双曲线第二定义:当动点M(x,y) 到一定点F(c,0)的距离和它到一定
15、直线的距离之比是常数时,这个动点M(x,y)的轨迹是双曲线。其中定点F(c,0)是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定直线叫双曲线的一条准线,常数e是双曲线的离心率。双曲线上任一点到焦点的线段称为焦半径。例如PF是双曲线的焦半径。2.4 抛物线(1)抛物线只位于半个坐标平面内,虽然它也可以无限延伸,但是没有渐近线(2)抛物线只有一条对称轴,这条对称轴垂直于抛物线的准线或与顶点和焦点的连线重合,抛物线没有中心(3)抛物线只有一个顶点,它是焦点和焦点在准线上射影的中点(4)抛物线的离心率要联系椭圆、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并和抛物线的定义作比较其结果是应规定抛物线的离心率为1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空间向量及其
16、运算如同平面向量的概念,我们把空间中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与平面向量一样,空间向量也用有向线段表示,并且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向量或相等的向量空间任意两个向量都可以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有向线段表示因此我们说空间任意两个向量是共面的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向量的定义与平面向量的运算一样:空间向量加法与数乘向量有如下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a + b) + c =a + (b + c);(课件验证)数乘分配律:(a + b) =a +b空间向量加法的运算律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之和,等于由起始向量的起点指向末尾向量的终点的向量即:因此,求
17、空间若干向量之和时,可通过平移使它们转化为首尾相接的向量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若构成一个封闭图形,则它们的和为零向量即:两个向量相加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在空间仍然成立1共线(平行)向量: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量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读作:平行于,记作:2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使(唯一)推论:如果为经过已知点,且平行于已知向量的直线,那么对任一点,点在直线上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满足等式,其中向量叫做直线的方向向量。在上取,则式可化为或当时,点是线段的中点,此时和都叫空间直线的向量参数方程,是线段的中点公式3向量与平面平行:已知平面
18、和向量,作,如果直线平行于或在内,那么我们说向量平行于平面,记作:通常我们把平行于同一平面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说明:空间任意的两向量都是共面的4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不共线,与向量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使1空间向量的夹角及其表示:已知两非零向量,在空间任取一点,作,则叫做向量与的夹角,记作;且规定,显然有;若,则称与互相垂直,记作:;2向量的模:设,则有向线段的长度叫做向量的长度或模,记作:;3向量的数量积:已知向量,则叫做的数量积,记作,即已知向量和轴,是上与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作点在上的射影,作点在上的射影,则叫做向量在轴上或在上的正射影;可以证明的长度4空间向量数量积的性质: (1)
19、(2)(3)5空间向量数量积运算律:(1)(2)(交换律)(3)(分配律)1几个概念(1) 轴上有向线段的值:设有一轴,是轴上的有向线段,如果数满足,且当与轴同向时是正的,当与轴反向时是负的,那么数叫做轴上有向线段的值,记做AB,即。设e是与轴同方向的单位向量,则(2) 设A、B、C是u轴上任意三点,不论三点的相互位置如何,总有(3) 两向量夹角的概念:设有两个非零向量和b,任取空间一点O,作,规定不超过的称为向量和b的夹角,记为(4) 空间一点A在轴上的投影:通过点A作轴的垂直平面,该平面与轴的交点叫做点A在轴上的投影。(5) 向量在轴上的投影:设已知向量的起点A和终点B在轴上的投影分别为点
20、和,那么轴上的有向线段的值叫做向量在轴上的投影,记做。2投影定理性质1:向量在轴上的投影等于向量的模乘以轴与向量的夹角的余弦:性质2:两个向量的和在轴上的投影等于两个向量在该轴上的投影的和,即 性质3:向量与数的乘法在轴上的投影等于向量在轴上的投影与数的乘法。即注意:向量在坐标轴上的分向量与向量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有本质区别。向量a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是三个数ax、ay、az,向量a在坐标轴上的分向量是三个向量ax i 、 ayj 、 azk.2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设,即,则(1) 加法: 减法: 乘数: 或 平行:若a0时,向量相当于,即也相当于向量的对应坐标成比例即三、向量的模与方向余弦的坐标表示式
21、设,可以用它与三个坐标轴的夹角(均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来表示它的方向,称为非零向量a的方向角,见图76,其余弦表示形式称为方向余弦。图761 模2 方向余弦由性质1知,当时,有 任意向量的方向余弦有性质: 与非零向量a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为:3.2 立体集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利用向量方法求解空间距离问题,可以回避此类问题中大量的作图、证明等步骤,而转化为向量间的计算问题例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F分别是AB、AD的中点,GC平面ABCD,且GC2,求点B到平面EFG的距离分析:由题设可知CG、CB、CD两两互相垂直,可以由此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向量法求解,就是求出过B且垂直于平面EF
22、G的向量,它的长即为点B到平面EFG的距离解:如图,设4i,4j,2k,以i、j、k为坐标向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由题设C(0,0,0),A(4,4,0),B(0,4,0),D(4,0,0),E(2,4,0),F(4,2,0),G(0,0,2), ,设平面EFG,M为垂足,则M、G、E、F四点共面,由共面向量定理知,存在实数a、b、c,使得,(2a+4b,2b4c,2c)由平面EFG,得,于是,整理得:,解得(2a+4b,2b4c,2c)故点B到平面EFG的距离为说明: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常常不必作出垂线段,只需利用垂足在平面内、共面向量定理、两个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解出垂线段对应的
23、向量就可以了例2已知正方体ABCD的棱长为1,求直线与AC的距离分析:设异面直线、AC的公垂线是直线l,则线段在直线l上的射影就是两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所以此题可以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求解解:如图,设i,j,k,以i、j、k为坐标向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xyz,则有,设n是直线l方向上的单位向量,则n,n,解得或取n,则向量在直线l上的投影为n由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知,直线与AC的距离为向量的内积与二面角的计算 在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课程第一章向量代数的教学中,讲到几何空间的内积时,有一个例题(见1,p53)要求证明如下的公式: (1)其中点O是二面角P-MN-Q的棱MN上的点,OA、
24、OB分别在平面P和平面Q内。, 。为二面角P-MN-Q(见图1)。图1 公式(1)可以利用向量的内积来加以证明:以Q为坐标平面,直线MN为y轴,如图1建立直角坐标系。 记xOz平面与平面P的交线为射线OD,则,得,。分别沿射线OA、OB的方向上作单位向量,则。由计算知,的坐标分别为,于是,。公式(1)在立体几何计算二面角的平面角时是有用的。我们来介绍如下的两个应用。例1立方体ABCD-A1B1C1D1的边长为1,E、F、G、H、I分别为A1D1、A1A、A1B1、B1C1、B1B的中点。 求面EFG和面GHI的夹角的大小(用反三角函数表示)。解 由于图2中所画的两平面EFG和GHI只有一个公共
25、点,没有交线,所以我们可以将该立方体沿AB方向平移1个单位。这样就使平面EFG平移至平面。而就是二面角G-IH-(见图3)。利用公式(1),只要知道了,和的大小,我们就能求出。图2由已知条件,和均为等边三角形,所以,而。因此,图3,即。解得, 。当然,在建立了直角坐标系之后,通过计算向量的外积可计算出两平面的法向量,利用法向量同样也可算出夹角来。例2计算正十二面体的两个相邻面的夹角的大小。解 我们知道正十二面体的每个面都是大小相同的正五边形,且在正十二面体的每个顶点上均有3个面围绕。设P和Q是两个相邻的面,MN是它们的交线(如图4),则公式(1)中的,分别为:, , ,因此它们均为正五边形的内角。所以。图4所以,由公式(1)知,或。因此,或。 如果不使用公式(1),要求出例2中的夹角的大小在计算上要复杂很多。利用例2的结果,我们可以容易地计算出单位棱长正十二面体的体积V。设单位棱长正十二面体的中心为O,则该十二面体可以切割成十二个全等的正五棱锥,每个五棱锥以该多面体的一个面为底面、以O为其顶点。设该正五棱锥为,从而可知:。再设的底面积为S、高为h,设为单位边长正五边形(即的底)的中心,A、B为该五边形的两个相邻的顶点,H为AB的中点,则, , 。仍设为正十二面体两相邻面的夹角,则。所以。但是,从而 ,或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