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理论考试复习资料(2016版)(共4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理论考试复习资料(2016版)(共47页).doc(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复习资料(2016版)心理学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2.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3.心理动力系统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4.需要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5. 多选: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6.多选: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7.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8.客观事物是情绪体验的客观来源
2、,而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的主观原因。9.多选: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10.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多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11气质和性格有时统称人格12人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13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14人的心理除有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15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16.构造主义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欣纳。17.机能主义的创始人
3、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等,机能主义主张研究意识。18.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19.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是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格式塔的德文意思是整体,它代表了这个学派的基本精神和宗旨。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20.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21.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知心理学一书,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是一信息加工者。2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强调以人为本。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
4、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3.中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是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廖世承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4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改造、繁荣、破坏、新生四个时期。 49-56改造期,学习苏联; 56-66繁荣期1963年出版了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 66-76破坏期 十年动乱 76以后 新生5.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探讨大学生的学习活动, 研究对象的主体是大学生。7.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简答):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
5、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8.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多选),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9.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即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景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它包括口头调查(谈话法)和书面调查(问卷法)。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学生)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
6、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第三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简答题较多,第二节和第三节重点)1.教师的角色(多选):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榜样和模范公民;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教育科学研究人员。2.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四种:强硬专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其中民主型是最理想的。3.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 4.师生态度产生的相互交流与反馈在在心理学上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皮革马林翁效应”。5.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
7、信念阶段6. 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1)正确认识教师职业(2)树立学习榜样(3)积极参与教育实践7.(多选)教师的能力素质分为四种:(1)教学效能感(2)教学监控能力(3)教学反思能力(4)教育机智8.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的概念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9. 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10.(多选)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11.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一般可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内部因素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关键
8、12.教学反思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13.教学反思的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具体经验阶段,观察与分析阶段,抽象和重新概括阶段,积极的验证阶段。在以上四个环节中,反思最集中地体现在观察和分析阶段。14.教学反思的成分:认知成分;批判成分;教师的陈述。15.(多选)教学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行动研究16.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9、17.(多选)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7条):计划性与准备性;课堂教学的组织性;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沟通性;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职业发展性。18.教学监控能力的特征:能动性;普遍性;有效性。19.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其教学监控能力往往也高。20.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以后,教学监控能力已成为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21.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简答07或多选)从他控到自控;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敏感性逐渐增强;迁移性逐渐提高。22.迁移性的增强是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真正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23.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
10、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24.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简答):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25.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多选):善于因势利导;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对症下药;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26.教师的威信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27.教师威信的形成(简答-5条):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
11、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28.师爱即是对学生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29.(多选)师爱的特征;职业对象性;原则性;广博性。30.(多选)师爱的心理功能:激励功能,感化功能,调节功能,榜样功能31(12简答,05年.师爱的表现形式(简答):关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同情和理解学生;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第四章 学习心理概述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2.次广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学习。3.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学生子
12、啊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4.加涅把学习分为八个层次(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接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结局问题学习5.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6.(多选)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把学习分为三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7.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简答): 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 较强的动手能力;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学习方法上的特点: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
13、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8.学习的联结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9.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刺激在前,操作在后,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10.经典型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获得率与消退率;刺激泛化与分化率;高级条件作用率。11.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人的行为分为两类:答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12. 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一种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消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13. 强化有阳性强化(积极强化,正强化)与阴性强化(消极强化,负强化)之
14、分14. 学习并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接,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15. 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16.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17. 美国著名认知结构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18. 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19.“先行组织者”就实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20.(多选)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
15、、学习观、学生观。第五章 学习动机及其培养1. 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2(多选)动机具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3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4学习需要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5(多选)学校情景中的学习驱力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交往内驱力6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7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它是构成学
16、习动机结构的另一个基本要素。8. 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是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两者密切相关。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动力。多选9.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或者是正确的与错误的动机。10.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11.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12.学习动机的种类:高尚的、正确的动机与低级的、错误的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13.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简答4条):学习动机的多元性;学习动机的间接性;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学
17、习动机的职业化。14.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决不是决定活动的唯一条件。15. (多选)强化动机理论: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16. 成就动机理论:是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17.个体成就动机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多选18.判断: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18、,如果成功的几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19. 成败归因理论: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而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部环境等。20.多选: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他们由低到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1.单选: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22.判断: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23.判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
19、败经验。24.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景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25.学习动机的激发(可能出大题,11年论述,04年论述)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景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1) 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知道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26. 判断或单选: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27. 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
20、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曲线)28. 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今年29.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第六章 学习迁移及其促进1.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2学习迁移的分类:1)根据迁移的性质,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2)按照迁移的层次,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3)按照迁移的先后,分顺向迁移(温故而知新)与逆向迁移4)按照迁移的内容,分为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3.正迁移(积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期促进作用。负迁移(消极迁移)是
21、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4.纵向迁移是指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与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横向迁移也叫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概括层次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5.按照迁移的先后,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6.按照迁移的内容,可分为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特殊迁移(木-林)也叫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普遍迁移(乘法口诀在数学中的应用)也叫非特殊成分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
22、事例中去。7.学习迁移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是使习得的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去年8.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04简答或07多选):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认知技能与策略4)定势的作用9. 凡是所掌握的经验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效果也就越好。10.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对学习迁移既有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有可能产生阻碍作用。11.(12年多选)根据你的体会,谈谈怎么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论述):1)合理确立教学目标;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5)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23、第七章 认知发展与知识的领会(感知,思维)1.感知是感觉与知觉的总称,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最基本的认知形式。2. 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它是人脑对各种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的过程。3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意识的,主动的和系统的知觉过程,也叫“思维的知觉”,它包含有理解,思考的成分,是有意知觉的高级形式。4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简答)了解1) 一般直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知觉的理解性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5.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因素。 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表现为思维品质的差异。6. 多选:思维品质
24、主要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方面;(05,09年)7.人类个体思维的发展历程:言语前思维阶段,直觉行动思维阶段(3岁前),具体形象思维阶段(3-7岁),形式逻辑思维阶段(初中生,也叫经验型抽象逻辑思维),辨证逻辑思维阶段(大学生)。9. 辩证逻辑思维是大学生的典型思维,亦称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今年10.判断: 大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今年11.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简答):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辨证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著发展。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识。 12.辩
25、证逻辑思维是大学生的典型思维,也称论理型的抽象逻辑思维。13就直观的对象而言,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多选或判断 14.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条件(10年论述,简答或论述)(一)、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1实物直观与模像直观的选用2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像直观)的配合;(二)、运用感知规律,突出感知对象的特点:强度律,差异律,组合律,活动律(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15.运用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和组合律等感知规律,可以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实现有效的观察。 判断或多选。16. 教师的语言应该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致,这是应用的强度
26、律。判断17. 教师讲课应该有间隔和停顿,这是应用的组合律。 判断18. 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类型:(1)感性概括(2)理性概括19. 多选: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一般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 (二)、比较(三)、抽象与概括20.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论述,07年大题)(一)、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二)、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三)、科学的进行比较(四)、启发学生自觉进行概括。21. 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者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或关键特征的例证。22. 变式是指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实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
27、性,及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就是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第八章 记忆发展与知识的巩固(两年出过论述题)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判断或单选2.记忆的过程包括三个环节:识记是记忆的一个环节, 保持是第二个环节,再认或回忆是第三个环节。 多选3. 知识的巩固主要是通过识记和保持这两个环节来实现的。单选或判断4. 记忆的类型:(一)、(按内容分)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二)、(按记忆时间长短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5.瞬时记忆的储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有相当大的容量。6.短时记忆的
28、保持时间是5秒至2分钟,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为7+2个组块。7.长时记忆保持时间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生,容量没有限度。8.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简答,11年多选)(一)、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二)、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三)、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9.多选:大学生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精确性和准备性等各种品质全面发展起来。10.识记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11.影响知识记忆与编码的主要因素(论述或简答,08年论述) (一)、材料的数量与性质(二)、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三)、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 (四)、组块化编码(五)、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
29、(六)、觉醒状态(七)、识记的信心12. 组块是人们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13. 判断:保持是识记过的经验在人们头脑中的巩固过程。14. 单选或判断: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就是遗忘。21. 单或判: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遗忘曲线,艾宾浩斯曲线)22. 记忆遗忘的理论解释(一)、衰退说(二)、干扰说(三)、同化说(四)、动机说23.干扰主要由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指前面的材料对识
30、记和回忆后面的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24. 背诵三个自然段时,中间一自然段既要受到前摄抑制的影响,又要受到倒摄抑制的影响。25.睡眠具有记忆凝固作用(因为不受倒摄抑制的影响)26.阐述如何合理复习,防止遗忘?(论述,09年论述)(一)、复兴时机要得当(二)、复习的方法要合理(三)、复习次数要适宜27. 单选或判断:学习中应遵循“及时复习”的原则;对材料的复习,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分散复习(每次时间短,次数多);一种是集中复习(每次时间长,次数少)。一般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28. 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优于单纯重复阅读。29. 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
31、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过度学习程度是50%时,学习效果最好)。 第九章 认知策略与心理技能的形成(从没出过大题,每年出1小题)1.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2.安德森把个体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3.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4.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主要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5.
32、程序性知识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6.多选: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又包括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7.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程序性知识。8. 元认知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它包括两个基本成分(多选):元认知知识(存储在长时记忆中)和元认知控制(存储在工作记忆中)。9. 元认知策略是个体调节和控制认知行为的方法和原则。10. 多选: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11. (判)就认知领域而言,学习策略和认知策略是同一概念。12. 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或智慧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13.心智技能具有三个基本特点(简
33、答或多选)(一)区别于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是一种动作经验;(二)区别于操作技能,心智技能(多选)具有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即(1)对象具有观念性(2)执行具有内潜性(3)结构具有简缩性;(三)区别于习惯行为,心智技能是合法则的活动方式14.认知策略有哪些?(多或简)一、注意策略;二、编码与组织策略;三、精细加工策略;四、复述策略15.精细加工策略包括:记忆术和做笔记。16.记忆术是典型的精细加工策略,它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记忆方法。17.做笔记是复杂知识的精细加工的例子,包括摘抄,评注,加标题,写节段概括语和结构提纲等活动。18.复述策略包括边看书变讲述材料,在阅
34、读时对材料的重点,难点和要点用划线,圈点,加注符号等方式将其突显出来。19.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多选)(一)、原型定向(二)、原型操作(三)、原型内化。20.原型操作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21.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论述)(一)、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三)、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22.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语言而进行的。(正确,因其具有观念性)第十章 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培养(四年出过大题)1. 问题,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2. 问题解决是
35、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3.问题解决的特点如下(多):1.问题情境性;2.目的指向性;3.操作序列性;4.认知操作性4.问题解决的早期模型:(一)、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尝试错误模型;(二)、德国(1917年)苛勒的顿悟模型;(三)、美国杜威的问题解决模型(四)、英国瓦拉斯的创造性解决问题模型5.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05选或10简答)1.发现问题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6.判断:提出假设是具有创造性的阶段,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7.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简答,11年和07年)(1)有关的知识经验(2)定势与功能固着(3)问题情境(4)酝
36、酿效应(5)原型启发(6)情绪与动机状态。8. 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色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对问题解决起消极作用)9.启发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10.中等强度的动机和相对平和的心境,有利于问题的解决。11创造性指个体产生独特性成品的能力或特征。12.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具体而言,(1)低智商者不可能有高创造性;(2)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13.发散思维有三个特征: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多选(12年)14
37、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15.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论述,05年论述) (一)、创造性思维的构成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既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又离不开再造想象基础上的创造性的想象。(判断:创造想象比再造想象有更多的创造成分,是创造性思维中最主动,积极的因素。)(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2.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术第十一章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1. 单选或判断: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2. 自我意识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3. 意识是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4. 从形
38、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5. 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3岁以前就有),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6. 从自我观念看,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三个维度(多选)。7. 投射自我是个体想象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8. 理想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将来的我的希望,即对想象中我的认识,是个人行为的动力和参考系。9.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有三个阶段(多选)(一)、自我中心期(8个月左右生理自我开始萌生)(二)、客观化时期(从3岁到青春期)(三)、主观化时期(青春期到成年的大约10年)10. 大学
39、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一)自我意识的分化:分化为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二)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三)自我意识的统一(四)自我意识的转化与稳定。11. 大学生自我意识总体是随着年级上升而发展。三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调控发展较低,大学一,二四年级基本上随年级而发展。大三学生的自我体验最为强烈。12. 自我教育是主体自我按照社会要求对课题自我自觉实施的教育。它是自我意识的最高级表现,是青年大学生完善自己个性,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13.全面认识自我的途径、或如何全面认识自我?(12年论述)(六项)(一)、通过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二)、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
40、价来认识自我(三)、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四)、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五)、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六)、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第十二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2. 态度的结构(多选):1.态度的认知成分(知)2.态度的情感成分(情)3.态度的行为成分(意)3. 态度的情感成分被认为是态度的核心成分。4.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5. 品德的心理结构(注意:非基本特征)(多选):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行为6. 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
41、的核心部分。7.道德行为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8. 品德/道德发展阶段论 (一)、皮亚杰的研究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6岁前处于无道德规则阶段,6-10岁期间处于他律道德阶段,10岁以后的儿童进入自律道德阶段(二) 柯尔伯格的研究: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好孩子取向阶段和遵循权威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原则取向阶段)9. 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就是施加喜爱的刺激,以增强良好的行为。负强化就是消除讨厌的而刺激,强化其优良的行为。负强化
42、不等于惩罚。10. 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也成社会学习。11. 多选: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遵从,认同,内化12. 遵从包含两种情况:从众和服从。13.多选:遵从态度和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工具性和情境性等特点。14.认同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15. 态度和品德的改变指个体在同环境相互作用中已形成的特定道德品质或态度的变化:包括方向的改变和程度的改变。16.多选:态度与品德改变的一般过程:醒悟阶段,转变阶段,巩固与稳定阶段第十三章 群众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出过小题,没出过大题)1.群体也称团队,是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
43、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2.正式群体的特点是成员有固定编制,群体内各成员的角色地位都是由群体规范明确规定的,有明确的隶属系统,权力结构。大学生的班级和学生社团组织都是正式群体。3. 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群体,群体成员间的关系有明显的感情色彩。4.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5.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的背景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6.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者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三个和尚没水吃就属于社会惰化)7. 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
44、有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和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8.群体思维是指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9. 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10.服从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者别人的意志而作出的行为11.模仿是指个体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而引起一种与他人的行为类似的行为12.感染是一种情绪的传递过程,它通过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13.班集体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使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14.集体舆论是集体成员对某一件事公开表达一致的意
45、见和看法。15.集体规范使用以约束集体成员的行为和价值的一个统一的标准,使集体成员的认识趋同,最终将认识模式化和固定化的结果。16.集体规范只有被成员内化,才能发挥稳定的约束作用。17.集体凝聚力是集体对成员的一种吸引力,也就是集体成员愿意留在集体中的倾向。18.人际交往,从动态的角度说,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品交换,从静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已形成起来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19.人际关系发展的阶段:人际关系分为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稳定交往四个阶段。20.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多选(一)交互性原则(二)社会交换原则(三)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四)情境控制原则21. 良
46、好人际关系的建立?(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2)主动交往(3)移情22.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简答)(1)避免争论(2)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学会批评 第十四章 心理健康教育(五年有简答题,简答概率较高)1.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内容2.心理健康包括两层涵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3.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4.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04,10年简答)(1)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2)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
47、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5)合理的行为(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简)了解(一)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二)传播心理卫生知识(三)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6.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简答:09年简答):(1)自豪和自卑的内心冲突(2)渴望交往和自我封闭的矛盾(3)独立和依赖的矛盾(4)理想和现实的矛盾(5)富于思考与认识偏激的矛盾7.大学生学习适应的指导:(简答,11年简答)(1)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2)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3)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4)注意用脑卫生;e.注意考试的心理卫生8.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简答,08年):(1)培养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2)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3)寻求一些具体方法来解决人际关系问题9.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调适(简答,没出过)(1)讲座等形式教育学生科学地掌握性知识(2)通过心理卫生课,让学生学会合理地控制宣泄性能量(3)教育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正常的两性交往(4)教育学生正确处理恋爱挫折10. 大学生职业辅导的任务和策略(简答,没考过)(1)帮助学生了解自我(2)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3)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4)求职技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