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共2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808695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共2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共2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共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共2页).doc(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一、知识点1.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句。2.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世人盛爱牡丹”一句照应,“宜乎众矣”的“众”和“独”一词形成反照应。3.第一段的表达方式以描写为主,第二段的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议论,文中“谓” 能集中体现出来。抒情,文中“噫”作了提示。 二、翻译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蕃 濯 妖 植 亵 鲜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三、用原文回答问题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2.全文的中心句是: 3.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4.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 6.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7.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8.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9.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10.人们甚爱牡丹的原因是: 四、问答题1.“自李唐来

3、,世人盛爱牡丹”,这句话揭示了什么问题?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3.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5.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6.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予独爱莲”的“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8.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全文的中心

4、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3.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4.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6.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7.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8.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5、9.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0.人们甚爱牡丹的原因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四、问答题1.“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这句话揭示了什么问题?答:揭示、暗中讽刺了自唐朝以来,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答: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3.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三者都有

6、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他既不愿意象陶渊明那样的消极避世,又不愿意象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4.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答: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5.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答:隐士。不愿意,因为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却不赞赏, “惋惜”。6.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予独爱莲”的“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答: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独字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8.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批判了当时随俗浮沉、趋炎附势,追逐功名富贵的世风。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