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判读》地球和地图PPT课件优质.ppt

上传人:hg158****2095 文档编号:13795177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5.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形图的判读》地球和地图PPT课件优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地形图的判读》地球和地图PPT课件优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形图的判读》地球和地图PPT课件优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形图的判读》地球和地图PPT课件优质.ppt(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怎么阅读和使怎么阅读和使用这两种地形用这两种地形图呢?图呢?这两种是最基这两种是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础也是最常用的地形图。的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第二关:绘制等第二关:绘制等高线高线第一关:判断高度第一关:判断高度第三关:判读等高第三关:判读等高线与地形坡度线与地形坡度第四关:判读山第四关:判读山地各部位等高线地各部位等高线第五关:判读分层第五关: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设色地形图上的陆地地形陆地地形可以正确阅读和可以正确阅读和使用地形图了使用地形图了第一关:你会判断地理事物的高度吗?第一关:你会判断地理事物的高度吗?我量的甲山高我量的甲山高1000米米海平面海

2、平面我量的丁山也是高我量的丁山也是高1000米米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海拔。(又称绝对高度)。(又称绝对高度)甲地的海甲地的海拔高度拔高度乙地的海乙地的海拔高度拔高度甲相对与乙的高度甲相对与乙的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即两地的海拔高度之差。)(相对高度即两地的海拔高度之差。)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都是海拔。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都是海拔。PPT模板:素材:PPT背景:图表:PPT下载:教程: 资料下载:范文下载:试卷下载:教案下载:PPT论坛: PP

3、T课件:语文课件:数学课件:英语课件:美术课件:科学课件:物理课件:化学课件:生物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第一关闯关题:第一关闯关题:甲山的海拔为甲山的海拔为 米,米, 丁山的海拔为丁山的海拔为 米,米,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 米。米。 150010001500-1000=500海平面海平面第二关:等高线及等深线的绘制。第二关:等高线及等深线的绘制。人们是怎样把立体的人们是怎样把立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高低起伏的地形绘制到平面的地图上绘制到平面的地图上呢?呢?认识等高线和等深线认识等高线和等深线1、什么是等高线?、什么是等高线? 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在地

4、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就是等高线。2、什么是等深线?、什么是等深线? 在地图上把海洋深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在地图上把海洋深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深线。就是等深线。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100100100100300300300300300300300300300400400400400400400等高线的等高线的绘制:绘制: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即为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即为等高距等高距等高线绘法示意图第二关第二关闯关题:闯关题:图中的等高距是图中的等高距是 米,米,如果如果B是在等高线上,那是在等高线上

5、,那B的海拔是的海拔是 米。米。100400NM如果如果M和和N都在等高线上,都在等高线上,M与与N的相对高度的相对高度是是 米。米。300-100=200第三关:地形坡度与等高线的关系第三关:地形坡度与等高线的关系你替两人安排一下各自的登山路线,你替两人安排一下各自的登山路线,并且说说原因。并且说说原因。甲甲乙乙AB坡缓的地方,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等高线稀疏。坡陡的地方,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等高线密集。陡坡陡坡缓坡缓坡第三关第三关闯关题:闯关题:甲甲乙乙甲乙哪条登山路线省力些?甲乙哪条登山路线省力些?为什么?为什么?甲省力。甲省力。因为甲路线上的等高线稀疏,是缓坡。因为甲路线上的等高

6、线稀疏,是缓坡。第四关:判读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第四关:判读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等高线等高线闭合,闭合,中间高中间高四周低四周低山坡上向山坡上向上隆起的上隆起的部位。部位。等高线向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低处弯曲。山坡上向山坡上向下凹的部下凹的部位。位。等高线向等高线向高处弯曲高处弯曲两个相两个相邻山顶邻山顶的中间的中间部分。部分。垂直或近垂直或近似垂直的似垂直的陡坡。陡坡。等高线重等高线重合。合。山顶山顶山脊山脊山谷山谷学习区分山脊和山谷:学习区分山脊和山谷:4040等高线向低处弯曲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为山脊为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为山谷为山谷陡崖陡崖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

7、闭合,中间高四周低。山坡上向上隆起的部位。山坡上向上隆起的部位。等高线向低处弯曲。等高线向低处弯曲。山坡上向下凹的部位。山坡上向下凹的部位。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等高线重合。等高线重合。大家一起连连看大家一起连连看山顶山顶山脊山脊山谷山谷鞍部鞍部陡崖陡崖第四关过关斩将:(1)写出左图中字母代)写出左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类型名称:表的地形类型名称:A C D E F 山顶山顶山脊山脊山谷山谷鞍部鞍部陡崖陡崖(2)读左下图,)读左下图,找出图中的山顶、找出图中的山顶、鞍部、山谷和山脊。鞍部、山谷和山

8、脊。山顶山顶山顶山顶山顶山顶山顶山顶鞍部鞍部鞍部鞍部山谷山谷山谷山谷山谷山谷山谷山谷山谷山谷山谷山谷山谷山谷山脊山脊山脊山脊山脊山脊山脊山脊山脊山脊等高线的特点等高线的特点 1、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其高度相同、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其高度相同 2、等高线互不相交、等高线互不相交 3、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 稀疏,表示坡度较缓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4、等高线重合表示陡崖,一般以特殊符、等高线重合表示陡崖,一般以特殊符号表示号表示 5、等高线向高值凸出,叫山谷,向低值、等高线向高值凸出,叫山谷,向低值凸出,叫山脊。凸出,叫山脊。 6、介于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叫鞍

9、部、介于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叫鞍部两种相邻颜色的分界两种相邻颜色的分界线就是等高线线就是等高线第五关:分层第五关:分层设色地形图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根据等高线的原理绘制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根据等高线的原理绘制的,方法是的,方法是先绘好等高线先绘好等高线,然后在不同的然后在不同的等高线间着上不同的颜色等高线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一般是:海拔,一般是:海拔200米以下用米以下用绿色绿色,200500米用米用浅绿色浅绿色, 5001000米米浅黄色浅黄色,1000米以上用米以上用黄褐黄褐色色,而且高度越高,颜色越深,而且高度越高,颜色越深,5000米以米以上终年积雪,用白

10、色。上终年积雪,用白色。高原高原山地山地丘陵丘陵盆地盆地平原平原 高度高度 地面起地面起 伏程度伏程度500米以米以上上中部平坦中部平坦边缘陡峭边缘陡峭500米以米以上上地面起伏地面起伏大大200米以上,米以上,500米以下米以下地面起伏缓地面起伏缓四周高四周高中间低中间低200米以米以下下平坦平坦面平边陡面平边陡高而陡高而陡低而缓低而缓低而平低而平现在,我们已经现在,我们已经”过五关,斩五将过五关,斩五将“,还有最,还有最后一将:绘制地形剖面图后一将:绘制地形剖面图它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它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第一步:在剖面线上找出它与等高线的交

11、点第一步:在剖面线上找出它与等高线的交点剖面线剖面线第二步:每一个点向下做垂线,在高度表找上找到第二步:每一个点向下做垂线,在高度表找上找到相应的点相应的点第三步:将各点用圆滑曲线连接。第三步:将各点用圆滑曲线连接。地形剖面图可以地形剖面图可以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小结小结 能够表示地形的地图能够表示地形的地图 等高线示意图等高线示意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 地形素描图地形素描图 要点回顾(最后冲刺):要点回顾(最后冲刺):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

12、垂直距离,称为 。2、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3、判断:、判断:4、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用 (颜色)表示。(颜色)表示。5、最能直观反映地面起伏状况的是:、最能直观反映地面起伏状况的是: A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 B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 C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海拔海拔密集密集稀疏稀疏山脊山脊山谷山谷陡崖陡崖山顶山顶鞍部鞍部绿色绿色C我已经基本弄懂了等高线地我已经基本弄懂了等高线地形图,要出发去爬山了。形图,要出发去爬山了。课余大家可以搜集几幅地形课余大家可以搜集几幅地形图来读读试试,还可以利用图来读读试试,还可以利用课本上的方法做一个等高线课本上的方法做一个等高线模型或者沙盘。模型或者沙盘。祝大家学习顺利愉快。祝大家学习顺利愉快。寄语:寄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