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点初探(共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园区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点初探(共14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工业园区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点初探近期,笔者参加了几个工业园区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感到工业园区建立和运行环境管理体系现实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实践已经证明,推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是强化园区环境管理、创建生态园区的一个有效工具和方法。而且2007年发布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第五条已经将园区按照ISO14001的要求建立或正在计划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作为创建申报条件之一。这说明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与认证已经成为生态工业园区的一项强制要求。然而,由于工业园区与常规企业不同,在环境管理体系策划、建立以及认证审核时均要立足于园区固有特点抓住重点、兼
2、顾全面才能保证其有效性。那么,工业园区在策划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时应该怎样体现园区特点,认证审核中应该关注哪些要点呢?本文试进行初步探讨研究。一、工业园区的性质和基本特点工业园区是国家或地方政府按照当地发展需求和一定的功能规划而建设的产业集群区,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行政、市场等手段将相关生产要素聚集起来,以实现功能布局优化,结构层次合理,产业特色显明,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现有园区一般包括专业工业园区和综合工业园两大类型,如化工工业园、机械工业园等属于专业园区,而以某一工业产业为主,综合其他产业的园区则属于综合工业园区,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从实际情况看综合工业园区占多数,纯粹的专
3、业工业园区相对较少。为了管好工业园区,当地政府均成立工业园区管委会并内设一些机构,代表当地政府及其行政部门履行园区管理和服务职能,扮演政府及其行政职能部门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角色。从环境管理角度分析,工业园区具有以下特点:1)园区通常按照“五统一”原则建设和管理,即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管理、统一建设基础设施、统一环境质量和污染排放标准。全部进驻企业的建设和经营活动必须遵守并符合此“五统一”原则。2)园区管委会及其内设机构一般是本园区的事务协调机构,其本身并非法律意义上的政府部门,需要配合当地政府行政部门开展工作,一般没有执法权、决策权和行政管理权。通过园区管委会及其内设机构的协调和服务,有
4、利于减少企业麻烦,提高办事效率,促进经济快速发展。3)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均为独立的法人单位,独立经营、责任自负,进驻企业之间为平等自愿的合作关系、相邻关系,法律关系较为松散。但因其处于相同区域内,其建设与经营活动存在相互影响关系,企业群体的环境关系可能产生集成效应。4)园区污染物处理一般采用进驻企业处理与园区统一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园区进驻企业中“三废”产生量大或者危险性高时,要按照自身生产需要配套建设“三废”处理设施进行企业内部处理,以确保达到法律法规要求。如,废水,高废水产生企业一般均按照建设项目“三同时”原则建设废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达到园区污水处理水质要求后可排入园区废水统一处理设施或利用
5、临近污水处理厂进行再处理。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必须建设配套设施收集储存处理。生活垃圾一般先由企业分类收集存放,园区定期统一清运处理。进驻企业废气产生量大者,要配套建设废气处理设施进行处理,达标排放。5)园区进驻企业的相互影响关系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通过合理利用不同产业之间的互补互惠关系可以构建产业链、互相利用废弃物,实现循环经济、变废为宝和整个园区的清洁生产,降低环境负面影响,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如,一般固体废物、废气、余热余压等的互相利用,等等。二、工业园区环境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园区发展势头迅猛,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工业园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均远超其他区域。特
6、别是近年来,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成为繁荣区域经济、推动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平台和“助推器”。然而,肯定成绩的同时却不容忽视的是,在园区开发建设和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一些工业园区片面追求招商数量和经济利益,忽视环境保护,不注重污染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加之有的进驻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漠,违法生产建设,致使一些工业园区成了“污染重灾区”、“环境污染挡箭牌”。根据2010年一项我国部分地区工业园区环境问题的调查可知,被调查的18家工业园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其中涉及水污染的有18家,占100%;涉及大气污染的有14家,占78%。在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中违法审批、越权审批现象普遍:本应
7、由国家或省市审批的项目却被分解为小项目由县审批;本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却简化为环境影响报告表,致使环评审批和“三同时”执行大打折扣。再就是不少园区污染治理设施或闲置不用,或间歇运行,产排污并未得到稳定有效地处理,完全实现不了工业园污染物达标排放的要求,园区企业污水偷排、直排现象比比皆是,污染治理设施俨然成为了应付检查的“表面工程”。在如此严峻的形势和环境压力下,加强园区环境管理,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成为当今工业园区发展的紧迫任务和必然趋势。目前全国已有几十家工业园区建设并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通过认证后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园区环境管理的系统性和有效性,总体作用是积极的,然而其在
8、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1)环境管理体系范围策划有缺陷,有的未覆盖整个工业园区。有的园区管委会误认为管委会的环境管理体系主要是其办公、服务活动,不包含进驻企业环境活动,或者将进驻企业环境活动当作相关方对待,忽视了园区环境管理及其影响的区域性特点,致使其偏离主体,违背了管委会设立的初衷。(2)基于环境管理体系范围的误解,造成环境管理体系其他要求也局限于管委会机关活动,如环境因素识别范围未包含进驻企业、管理方案的制定无进驻企业改进内容、运行控制和应急预案也局限于管委会机关,内审和管理评审更没有进驻企业参与。(3)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中缺少进驻企业的积极参与。一些园
9、区管委会进行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与认证时,只是机关人员在开展一些工作,进驻企业似乎成了无关者。有的管委会领导甚至认为,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就是整理资料,做做文字,何必让进驻企业参加?那样会牵扯企业很大精力,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进而带来他们对管委会服务的不满意。(4)少数审核人员对园区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的特殊性缺乏应有认识,导致审核偏离主体,审核不到位,甚至错误引导等情况发生。以上不当甚至错误的认识和做法,严重影响了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运行效果难以尽如人意,久而久之造成园区相关人员对ISO14001标准的怀疑和动摇。目前已有一些园区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被中止甚至放弃。面对此种形势,需要认证界、园
10、区管委会等机构立即行动起来进行深刻反思与系统研究,以用好ISO14001这个管理工具,为园区环境管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三、工业园区环境管理体系建设要点根据工业园区管委会及其企业之间关系的特殊性,策划与运行工业园区环境管理体系,必然与常规意义上的企业环境管理体系不同,有其自身特点。而且要注意克服目前园区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中存在的明显问题。工业园区环境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应遵循以下指导原则:园区管委会对进驻企业应当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总量控制、集中治理、统一监管的原则,坚持管理与引导相结合,原则性问题以管理为主,其他事项以引导帮扶为主。在引进项目与日常服务工作中,一方面要坚持原则,守法遵规
11、,另一方面要整体把握,相同或相似事项整合统一,提高服务效率。1、环境规划工业园区规划形成后,要对照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政策导向、园区产业定位等要求进行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对工业园区及其周围相关区域的环境现状质量、环境承载能力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等进行科学评估,为确定工业园区的选址、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工业布局和环境功能区划等提供科学依据,为搞好工业园区环境规划及相应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导向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提供依据。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上报省级环保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园区建设,并将其作为园区建设与建设项目引进的重要依据。在此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和园区
12、长远环境保护规划、年度环境保护计划,并认真执行。入园企业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及园区规划,引进项目必须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大力倡导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节能低耗,不得采取国家或地方明令禁止、淘汰、限制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引进项目时要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对同类项目进行集中建设。同时,进入工业园区的企业应当依法进行各自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上报环保行政部门批复后进行项目建设,要按照“三同时”要求配套建设必要的环境保护设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园区规定的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随着园区建设的推进和进驻企业的增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实际引进项目与规划产业
13、不一致现象,所以每3年左右要定期进行一次园区发展规划及其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规划调整,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防止出现园区实际引进项目和发展与初期发展规划过度背离现象发生,更禁止出现抛弃规划、盲目追求项目数量和产值的现象。2、环境管理体系范围环境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区别之一就是更加强调区域性及其影响。质量活动重点关注产品质量本身是否满足顾客、法规等要求,并不特别强调其区域影响,但环境活动及其影响则明显不同,在建立和运行环境管理体系时必须与所提供的产品、服务、活动所在区域相协调。污染物排放的类别划分正是基于这一点而设立的。工业园区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应包括园区内与园区管理服务、企业生产
14、、基本建设、公共设施及其相关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因素,不能仅包含园区管委会的办公场所与管理服务活动。其中园区基建活动、进驻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工业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产生及处理、生态保护等所产生的环境因素应是园区环境管理体系控制的重点所在。3、环境方针工业园区在制定环境方针时,要着眼于本园区的发展规划、方向定位与产业特点,环境方针是园区招商引资、生态发展的环境导向和宗旨,环境方针要体现“两个承诺一个框架” 的要求,即: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承诺、遵守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承诺、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指标的框架。要在整个园区进行广泛宣传,以对园区招商、日常管理及其驻地企业的环境行为起到引导作用。进驻企业制
15、定本企业环境方针时要与园区环境方针相一致,作为园区环境方针的子方针加以落实。4、基础设施园区的主要功能与服务之一就是园区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供水供电供暖、燃气、通讯、消防、道路交通、排水管网、固废场地、垃圾转动站、污水处理厂、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要以公共资源的集中共享、统一使用为原则,提高使用效率,防止企业分头建设、重复投资,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通过集中共享、统一使用,部分甚至全部废弃物可实现循环利用。5、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园区环境因素调查、识别要覆盖园区所有进驻项目及其产品、活动和服务,包括园区基建活动、办公活动、进驻企业的项目建设活动、生产经营活动
16、、工业“三废”排放和危险废弃物产生及处理、厂界噪声、潜在火灾、潜在爆炸、能源资源消耗、相关方活动、清洁生产、生态保护等内容,还要关注进驻企业外包过程所涉及的环境因素。在全面调查识别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和园区发展规划、区域环境要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境影响评价准则等要求,采用定性、定量评价方法进行环境影响大小的评价,以确定园区重要环境因素,作为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管理的重点内容。园区重要环境因素要随着园区发展、进驻企业建设生产活动的变化而及时更新调整。6、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及合规性评价园区环境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包括通用要求和专用要求两部分。通用部分主要包括一般性环境法律法规
17、标准,园区所有企业均要遵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防治法、噪声污染防冶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工业园区环境保护条例、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等等。专用部分要求主要是指环境影响较大的企业的特定环境活动所需要的专业性标准规范,如钢铁工业、水泥工业、纺织染整工业、制浆造纸工业等行业污染排放标准,等等。园区主管部门要组织进驻企业全面收集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并应用于相应的环境因素。同时定期对适用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进行更
18、新。园区管委会要制定合规性评价程序,定期组织进驻企业进行园区环境合规性评价,出具合规性评价报告,发放到进驻企业,并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信息。7、目标与管理方案园区环境目标的确定要针对园区环境方针及其近期环境管理重点进行,并分解到全部进驻企业。进驻企业环境行为不同,其承担的环境目标指标亦有区别。园区管委会可采用签订环境目标责任书等方式加以分解落实,建立覆盖园区的环境目标体系,并定期进行统计考核。管理方案要立足于解决当前园区重点环境问题而制定,可与进驻企业技术工艺改造、节能设备改造、环境治理、清洁生产技术推广、落后设备工艺淘汰更新、循环经济项目等相结合,有的需要整个园区投资改造,有的需要某个企业投资
19、建设,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园区当前环境目标任务。8、能力、意识与培训园区管委会及其内设机构除加强自身环境管理培训,提高能力、意识外,要采取制定人才发展引导计划、技术交流、优势互补、人才资源共享等措施引导帮助进驻企业强化自身能力建设,建立培训平台,定期组织专项培训,提高全员意识,营造园区浓厚的环保氛围。如统一组织人才招聘、举办专业知识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经验交流等活动。9、信息交流信息交流是互通信息、交流经验、改进激励的重要管理手段。园区要帮助进驻企业进行园区内部、外部信息交流,建立信息平台,及时发布更新相关信息。园区环保部门应通过公众广为接受的途径,向工业园区周边居民及时告知有关环境信
20、息,充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对受到工业园区污染产生实际损害的公众,地方政府应积极协调、调解解决环境纠纷,使受损公众及时获得赔偿。10、文件、记录控制文件是管理措施的表现形式,是开展环境管理和改进环境绩效的重要载体。园区管委会要注重文件体系建设,以此推动园区环境管理的规范化。园区环境管理文件可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含管理制度等)、记录表样。园区在制定环境管理文件时,要以园区重要环境因素为对象和重点策划制定可操作性的制度、办法等文件。引导帮助进驻企业规范管理行为、统一运行准则,提高整体环境管理效果。重要环境因素运行与监测所需记录尽量统一要求,以统一统计口径,便于分析利用。11、运行控制针
21、对园区重要环境因素,组织进驻企业策划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准则,作为日常环境行为规则。园区可制定统一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管理、节能降耗、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三同时”验收、基建管理、消防管理、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相关方施加影响、淘汰落后设备工艺、放射性物质等管理制度,制定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综合利用等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引导进驻企业实施规范环境行为、实施清洁生产,从根源上降低污染物产生、能源资源消耗。同时构建企业之间的产业链,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园区要建立进驻企业环保设施台账和排污登记,掌握企业的环保
22、设施运行情况和排污状况,杜绝企业偷排现象的发生。要处理好园区及进驻企业与周边村庄、社区的关系,及时消除报怨,化解矛盾,防止激化事件发生。园区重要环境因素运行控制举例见下表:序号重要环境因素运行控制要求1废水产生,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要合理布置管网,废水管网、雨水管网要分开。工业污水实行多级处理,产生污水的企业要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并保持运行,进行处理和利用;园区进行再次处理和利用,如用于绿化、厕所冲刷、卫生清洗、水质要求不高的生产用水等。园区外排废水必须排放浓度和污染物总量“双达标”。进驻企业和园区污水排放口要安装在线监测系统。生活废水建立统一的生活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或利用临近的污水处理厂进
23、行处理和利用。2废气(含粉尘、烟尘)产生包括工业锅炉、炉窑、生活锅炉、工业装置、生产加工等产生的废气,分为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工业锅炉、炉窑、工业装置、生产加工等产生废气(粉尘、烟尘)环节必须安装脱硫除尘装置并保持正常运行,排气筒要达到高度要求并安装在线监测。同时对废气余热余压进行利用。要实现集中供热供气,园区内不再安装和使用生活锅炉。各进驻企业排放废气排放浓度和污染物总量要“双达标”,整个园区污染物总量要达标。3固体废弃物产生:包括工业废弃物、危险废物、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要采取先进装备和工艺,提高加工工艺水平,尽量减少工业废物产生。对产生的工业废物要分类收集,并以循环经济为指导,在企业
24、内部、企业之间进行合理利用,严格控制环境污染转移现象发生。对危险废物要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科学处理和利用,转移时要依法办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防止造成二次环境污染。生活垃圾要按照城市环境卫生部门要求进行收集、清运、处理和利用。4噪声排放以进驻企业各自控制为主,园区管委会进行监管。园区要引导企业采用低噪音设备,安装设备时采取基础减震、隔声、消音等措施,运行过程中合理安排班次,降低对外噪声影响,防止扰民事件发生。5消防管理应当作为园区的重要工作统一管理。包括制定消防管理制度,成立消防机构和消防队伍,配备统一的消防设施,定期进行消防检查,保持消防设施完好、消防通道畅通。6化学品特别是剧毒化学品按照法律法规
25、要求建设配套设施,建立管理制度和登记台账,办理资质,搞好日常运行监管,防止化学品泄漏、遗洒、挥发而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7放射性物质管理对必须使用的放射性物质,要组织制定放射性物质管理制度,依法办理辐射许可证,建立防辐射设施并保持完好运行,配备防防辐射用品,定期进行放射性剂量检测和健康查体。8园区绿化园区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种植花草树木,绿化面积达到要求。同时进行修剪养护,保持高的成活率,以除尘降噪,净化空气、优化生态。9节能降耗制定水、电、材料等节能降耗管理制度,推广采用节能设备、节能工艺,不断优化用能系统,引导实施物料平衡、能量平衡测量,不断降低能源资源消耗。10清洁生产技术实施按照清洁生产
26、技术指导目录等要求推广采用清洁生产工艺,不断淘汰和改进现有工艺技术,逐步实现工艺升级、产品换代。11淘汰落后设备产品和工艺定期对照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和产品目录、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目录等文件检查评价,查找现有设备、工艺和产品先进情况,对列入淘汰目录的要限期淘汰;列入限制目录的制定淘汰更新计划,逐步更新换代。12其他方面园区规划建设要避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其他环境敏感区,防止产生不可恢复的影响。对相关方施加影响、环境告知,妥善处理与周边村庄、社会的关系。要积极推行低碳理念,营造浓厚环保氛围。12、应急准备与响应园区管委会应当建立针对整个园区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体系,制定突发
27、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在工业园区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公私财产或者人体健康受到或者可能受到危害的紧急情况下,应当立即采取强制性的应急措施,防止危害发生或者扩大,并及时向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包括:废水排放、废气排放、危险废物危害、有害有毒气体泄漏、火灾、爆炸、紧急停电、放射性物质事故等紧急事件及防洪防汛、防震等自然灾害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预案实战演练,提高园区及进驻企业的应急应对能力,最大限度降低紧急事件所造成的危害。13、环境绩效监测工业园区环境监测包括进驻企业监测和整个园区监测,园区管委会要制定园区环境监测计划,定期进行环境质量状况监测和污染物总量核算
28、,及时了解和评价园区环境控制情况。工业园区总排污口、重点污染源企业排污口应当安装在线自动监控设施,与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的监控设施联网,实行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工业园区主要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进驻企业根据环境影响大小分担不同总量。同时要引导进驻企业对新建、扩建、改建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和批复,适时进行产业政策评价、淘汰落后评价和清洁生产审核。14、内部审核内部审核是环境管理体系的主要改进工具,因为园区由不同的企业组成,做好内审对提高园区环境行为一致性具有积极作用,在实际内审中可与对企业的环境检查、评价、考核相结合。园区内部审核的范围要覆盖整个园区进驻企业及相关活动,这是其突出特点
29、。在开展内审时,以园区管委会主管部门为主导,抽调企业人员参加。内审完成后编写内审报告,发放到进驻企业,对内审发现的问题分析制定纠正措施,跟踪验证整改有效性,并将实施结果提交管理评审。15、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是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重大改进的重要手段。园区管理评审要站在整个园区的环境管理角度,由园区管委会领导主持,进驻企业领导、主管部门等人员参加,园区管委会机构及进驻企业提供评审输入信息,输入信息应包括:园区环境管理方针适宜性、目标和管理方案完成情况、公共设施适宜性、环保规划与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环保设施建设与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含总量)、处理与利用情况、内部审核与外部审核结果、合规性评价报告、产业政策
30、评价、淘汰落后评价和清洁生产审核情况、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等等,可以会议方式,或其他方式进行,园区管委会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进驻企业代表等人员参加。四、工业园区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审核要点清单示例项目审核内容要点总要求是否形成了文件化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范围是否覆盖到整个工业园区(管委会及进驻企业生产等相关活动)并形成文件?园区环境管理体系及其范围是否与园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批复要求、环境规划相一致?环境方针环境方针是否与园区环境规划、与所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相适应?方针内容是否体现“两个承诺一个框架”(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承诺、遵守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承诺、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指标
31、的框架)?方针是否制定并以文件形式批准发布?是否在整个工业园区进行宣传传达?园区进驻企业是否了解环境方针?进驻企业自身环境方针与园区总方针是否协调?环境因素园区规划建设是否避开或保护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其他环境敏感区?园区是否建立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程序?识别范围是否覆盖园区所有进驻企业及其相关活动(含外包过程)?环境因素识别是否齐全、准确?评价方法是否涉及“三种状态、三种时态、七种环境影响”,是否科学合理?重要环境因素确定是否准确齐全?运行控制策划是否与重要环境因素相一致?是否建立环境因素动态识别制度?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临时性活动、变更、外包过程等是否及时进行环
32、境因素识别?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园区是否策划建立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控制程序?是否建立了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识别收集渠道?是否定期进行识别收集并更新?收集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是否包含通用和专用部分,是否齐全?是否将其要求应用于园区重要环境因素?目标和管理方案园区是否制定包含进驻在内的文件化的环境目标和指标?是否与重要环境因素相相协调?是否体现环境方针和“污染预防”的承诺?环境目标和指标是否分解落实到进驻企业?是否明确了保证措施和考核方法?园区是否制定可行有效的环境方案(重大方案实施前要进行可行性分析认证)?方案中是否明确有关进驻企业岗位和层次的职责?是否明确方法(措施,步骤)和时间表?是否与进驻企业
33、技改、治理等相结合?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园区是否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园区及其进驻企业及时提供环境所需人力、技术、基础设施和财力等资源?园区重要环境因素所需的环境基础设施是否配备齐全、运行完好?是否明确包括进驻企业在内的环境管理组织结构、园区管委会和进驻企业各有关职能和重要岗位的环境作用、职责和权限?并将相关职责权限与进驻企业进行明确沟通落实?是否由最高管理者任命环境管理者代表并规定其职责?管理者代表是否组织EMS推进活动并向最高管理层报告体系运行绩效?能力、培训和意识园区是否确定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岗位能力要求?现有人员能否满足要求?能力要求变化时是否采取招聘、调岗、培训等措施满足要求?是否制定包括
34、进驻企业在内的重点岗位环境、技能培训程序、培训计划并实施培训?是否明确了特种作业人员(如,司炉工、水质化验员)并实施培训?是否持证上岗?现有重要岗位人员能否明确自身工作在园区环境中的重要性、作用和职权?信息交流园区是否制定对内、对外信息交流的程序?是否建立信息交流渠道和平台,信息交流是否顺畅及时(可采用会议、视频、电话、座谈及MSN、QQ、UM等即时通讯工具)?是否对与相关方交流的方式做出明确规定?是否建立有关重要环境因素、紧急情况等交流沟通的记录?文件控制园区是否制定文件控制程序?园区文件控制是否与进驻企业文件控制相协调?园区重要文件是否发放到进驻企业或在相关场所公示?进驻企业重点环境岗位所
35、需文件是否适宜并有效?相关外来文件是否及时获取并传到相关进驻企业落实?是否规定及时和定期评审文件的时效性?运行控制是否对所有重要环境因素制定了运行控制的程序、运行准则?实际运行是否符合程序及运行准则要求?是否建立必要的运行控制记录或其他证据?对危险废物是否按照国家规定依法办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是否存在污染转移现象?是否将上述的程序发放到进驻企业,并通报园区供方和合同方?是否发生扰民或相关方投诉事件,处理是否合法得当?应急准备和响应是否建立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程序?是否明确可能发生的紧急状态事件?是否针对紧急事故或紧急状态策划制定应急预案?是否配备必须的应急设施器材并保持完好?消防通道等是否保持畅通
36、?是否配备抢险救灾人员队伍并定期培训、提高应对技能?是否进行废水排放、废气排放、消防、爆炸、泄漏、防洪等应急预案培训与实战演练?是否针对事故、演练情况对程序进行评审和修订?监测和测量是否制定包括园区和进驻企业环境绩效的监测与测量程序?该程序是否包括对园区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和定期跟踪评价情况、环境表现监测情况、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的监测、园区环境规划计划完成情况、EMS日常运作的监控、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控、能源资源消耗情况等内容?是否明确各类监测的记录需求?是否按照计划定期实施环境监测,监测结果是否合格,污染物排放总量是否达标?园区和进驻企业是否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并定期检定校准和维护,保持良好运行状
37、态?合规性评价是否制定合规性评价的程序?园区管委会是否定期组织进驻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合规性评价?合规性评价中是否包含相关通用和专用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园区环境规划、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国家淘汰落后产能、产业政策、清洁生产等要求?合规性评价报告是否发放到进驻企业并对存在问题和环境风险进行整改和防范?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是否制定不符合、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的程序?是否明确包括进驻企业在内的调查处理不符合、事故事件、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可的职责和权限?园区是否发生事故事件和不符合,是否按照程序进行分析和改进?是否依据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更改相关文件?记录控制是否制定记录控制程序?记录表格是
38、否设计合理、齐全?记录清单是否覆盖进驻企业,是否充分?是否规定各类记录的保存期限、保存方式和保管职责?记录保存是否便于检索?电子版记录是否明确了适宜的备份、保存方式?外来记录是否识别并归档保存?内部审核是否制定内部审核程序?是否规定审核频率和审核计划及审核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是否培训包含进驻企业在内的合理数量的内审员?是否按期(通常两次审核时间间隔不能超过12个月)进行内审,内审是否覆盖园区及进驻企业环境活动?内审档案是否建立并归档?审核结果是否用于环境改进并提交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是否明确了管理评审方式、频次及相关要求?管理评审的输入信息是否包括审核结果,合规性评价、法规政策和环境变化、环境方针,目标适宜性、环境资源充分性、变更和改进需求等内容?园区管委会最高管理层是否按期组织包含进驻企业领导参加的管理评审活动?管理评审是否做出改进决定并组织实施?管理评审档案是否建立并归档?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