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产生与发展(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产生与发展(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城市产生与发展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产生与社会分工有着密切的联系。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产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分工,即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人们脱离了土地的束缚,寻求一些位置适中、交通方便、利于交换的地点集中定居,以其手工产品与农牧民进行交换,从而在地域上出现了一种以产品交换为目的的新型居民点。世界各地的城市由于其产生的历史时代不同,区位地点各异,因而具有不同的起因。我国古代的“城”与“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是指四周筑有围墙,用以防卫的军事据点;“市”则指交易市场,是商业和手工业的中心。随着社会的
2、发展,“城”是人口渐多,也出现了商品生产和交换,“市”便在“城”或“城”郊出现,“城”与“市”逐渐结合为一个统一的聚合体城市。在西方,城市作为一个明确的新事物,开始出现于旧石器至新石器时代的社区中,原始城市是圣祠、泉水、村落、集市、堡垒等基本因素的复合体,这些复合体几乎都是由密闭的城墙严格封围着。王权制度的出现使分散的村落经济向组织化的城市经济进化,四周以城墙圈围的城堡便在村庄中出现。城墙的最初用途或许是军事上下班的防御,或许是宗教上的标明范围。但不管怎样,出现这样的城堡是以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产品的剩余为前提的。纵观世界各地城市的历史起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前
3、提条件:一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农产品有了剩余;二是农业劳动力剩余。也就是说,当农业生产力创造的农产品,除了第一产业从难从严业者及其实用性所需的份额以外还有剩余时,城市的兴起才有可能;仅有农产品的剩余尚不足以导致城市的产生,还必须要有剩余的劳动力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因此,早期的城市大多起源于农业发达的地区,如两河流域、尼罗河下游、印度河流域以及黄河流域等。这一过程,可用下列简单的框图表示:现代城市,无论其职能、成分抑或形态,都已大大复杂化、多样化,城市拥有更丰富的内涵,因而城市的定义也多种多样。但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城市,都存在一个基本的共同点,即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以非农业人口
4、为主的居民点,是人口和社会活动的空间集中地。城市自产生至今已经历了5000多年漫长历程。根据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功能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通常将城市的发展阶段划分为古代、近代及现代三个时期。(一) 古代城市发展自城市产生至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着统治地位,农业和手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城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很小。 古代城市发展经历的时间最长,城市人口增长缓慢,直到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3左右。这一时期城市的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1、城市的功能主要是军事据点、政治和宗教中心,经济功能极其薄弱,主要是手工业和
5、商业中心,对周围地区影响不大,还不具备地区经济中心的作用;2、城市地域结构较为简单,尚无明显的功能分区。一般以教堂或市政机构占据中心位置,城市道路以此为中心呈放射状,连接周围市场;3、城市形态上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四周设有坚固的城墙或城壕,由于受城墙的限制,城市地域规模和人口规模都不大;4、城市地区分布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分布在农业灌溉条件良好的河流两岸,或是交通运输便利的沿海地区。(二) 近代城市发展18世纪中叶西欧发生了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也使城市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工业化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工业革命结束了手工业的生产方式,代之以大机器生产,从而推动了生产专业化和地域分
6、工,加速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工业生产在地域上集中,有利于生产协作;商品生产与交换带动了金融、信托事业的兴起;与此相适应,工商业集中的城市,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及各种服务行业,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这一过程引起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城市人口的比例迅速上升。从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城市的发展远远超过以往几千年。工业革命使近代城市发生了质的变化。 与古代城市相比,近代城市发展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城市发展加速,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至1990年,全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13.5,1950年达28.7;10万人以上的城市数目由来8座增加
7、到484座,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有71座;2、城市功能趋于多样化。除了工业、商业等经济功能日益增强外,金融、信息、科技、文化及交通等功能也得到了加强,城市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中心,对国家和地区经济产生很大影响;3、城市地域结构日趋复杂化,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功能分区。如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以及仓库码头区等。同时,城市的基础设施明显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4、城市地区分布差异显著。城市分布逐步摆脱了农业生产的影响,在一些资源分布地区出现了工矿城市;铁路运输促进了内陆地区的城市发展,改变了古代城市分布十分局限的空间格局。但由于世界各地工业化进程存在差异,城市分布的地区差异也十分显著
8、,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发展缓慢,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少数规模较大的城市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三) 现代城市发展20世纪中叶以来,西欧大多数经济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也相继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世界上的城市就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长期受帝国主义控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纷纷摆脱了殖民统治,相继独立,使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民族经济蓬勃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经过短期的经济恢复后,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西欧许多发达国家医治战争的创伤,掀起了整修和重建城市的浪潮,使城市开发向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发
9、展。科学技术开始发生革命,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促进了全球范围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达到了新水平,社会产品空前丰富。这一切,都大大加快了世界城市的发展进程,使城市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近几十年世界城市的发展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1、全世界城市发展进程加速,其中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19501970年20年里,世界城市人口总数从7.06亿增加到近14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50年的28。6提高到1970年的38.6,1980年又上升到41,即在仅占全球土地面积0.3的城市面积上,居住着41的世界人口。在世界城市发展进程
10、加快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发展尤为迅速。据统计,在19501980年这30年间,世界城市人口增加了2.5倍,其中发展中国家增加了3.6倍,城市人口年递增率为4.2,大大超过发达国家1.9增长速度。2、大城市规模继续扩张,出现了地域上连片的大城市群或大城市带。大城市以其特有的空间优势和集聚效益吸引着工业人口,城市规模断扩大,数目增多。19501980年,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由71座增加到234座,在短短的30年中,增加了3倍以上,并且出现了如墨西哥、 圣保罗、纽约、东京、伦敦、上海等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城市地域不断向外扩展,大城市同周围的中小城市组成了大城市群或城市带。如美国东北部
11、大西洋沿岸的巨大城市带,以纽约为中心,北起波士顿,南到华盛顿,在长970千米,宽48160千米,面积13.9万平房千米的范围内,包括5个大城市,上百个中、小城市,1970年人口达到42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0,被称为“波士华”城市带。这样的城市带或城市群,在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出现。如我国的沪宁杭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辽宁中部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等。3、城市功能向综合性方向发展。随着现代工业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功能也日趋复杂多样。在每个城市中,由于生产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提高,劳动分工在加深,企业对各种生产服务提出了更多的专业化的要求。例如,货物运销要求有批发、运输、邮电通讯、金
12、融、广告以及研究机构的配合;在居民生活方面,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和个人收入增加,对消费品的要求也向多品种、高档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有相应的零售业、饮食业、文化娱乐、社会保险、医疗保健等多部门相配合。这样,以服务性为主要特征的第三产业日益壮大起来,成为推动现代城市发展的动力之一,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成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如美国18201977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在经济活动总人口的比例由15.3上升到62.9。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城市功能更趋于多样化,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不仅是工业生产中心,同时也是商业贸易、交通通讯、金融保险以及科技文化等中心。城市空间组织发生了新的变化。早期城市规模不大,生产区和生活区毗连,没有明显的地域分工。如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文教区等。到了现代,城市规模扩大,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城市内部功能分区也日趋明显,并按一定的原则有规律地排列。如中心商业区、轻工业区、住宅区、近郊重工业区等。而且,由于现代化交通事业的发展,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用地紧张及环境污染等原因,使人口和企业不断向城市周围地区扩散,出现了城市发展中的“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等的新的倾向。例如,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日趋衰落,而郊区或卫星城镇发展迅速,出现了大量的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学校道路、停车场等,它们与中心城有着密切联系,从而使原有的单一城市向组合城市发展。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