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解析几何解题中的设而不求技术(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解析几何解题中的设而不求技术(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谈谈解析几何解题中的“设而不求”技术(一) 什么是“设而不求” ?我们先看下面的例子: 过圆外一点P(a,b)引圆x2+y2=R2的两条切线,求经过两切点的直线方程.按常规,应当先求切点的坐标,再求切线方程.可是求切点避免不了解方程组,而在通常情况下,解方程组牵涉到繁杂的计算,可不可以避免这一繁杂的程序呢?请看:【解析】设两切点分别为A(x1,y1),B(x2,y2),则两切线方程分别为:x1x+y1y=R2,x2x+y2y=R2.切线经过点P(a,b),ax1+by1=R2,ax2+by2=R2.点(x1,y1),(x2,y2)适合方程ax+by=R2,所求直线方程
2、为ax+by=R2.在这里,我们用四个参变量x1, y1,x2 ,y2分别表示两切点A、B的坐标,以此为基础进行推理,同样达到解题的目的.这种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合理的设参、消参以避免某些中间过程的计算,最终达到解题目的的手段,就是“设而不求”.(二) 哪些问题可以实施“设而不求”?【题1】椭圆 的弦被点(4,2)平分,那么此弦所在直线的方程是 【解析】设弦两端分别无A(x1,y1),B(x2,y2),则有 (1)-(2): (3)由条件:AB中点为(4,2),故所求直线方程为:.【评述】本解说明:当直线与曲线相交,若已知弦的中点而求弦所在直线方程,可以对其交点实施“设而不求”. 【题2】已知直
3、线(0ba且bZ)交于M、N两点,B是椭圆的上顶点,BMN的重心恰为椭圆的右焦点,求椭圆C的方程.【解析】设直线 且但点M、N在直线椭圆上顶点为B(0,b),且椭圆右焦点F(c,0)为BMN的重心,【评述】本解说明:当直线与曲线相交,若已知直线方程(或其斜率),而求曲线方程,可以对其交点 实施“设而不求”.【题3】 长为2的线段AB在抛物线y=x2上滑动,求AB中点的轨迹方程.【解析】设A(x1,y1),B(x2,y2)为抛物线y=x2上两点,那么: 设AB中点为M(x,y),那么:|AB|2=(x1x2)2+(y1y2)2=(1+4x2)(x1x2)2=(1+4x2)(x1+x2)24x1x
4、2=(1+4x2)4x24(2x2y)=4(1+4x2)(yx2)已知|AB|=2.(1+4x2)(yx2)=1,所求点M的轨迹方程为:y=x2+.【评述】本解说明: 当直线与曲线相交,若已知弦的长度,而目的是求弦中点的轨迹,可以对其两端的坐标实施“设而不求”.【小结】按理说,解数学题避免不了求,其最终目的(不论是计算题还是证明题),都是要求出最后的结果的.这里说的不求,专指可以简化的解题中间过程,用设去代替求.以上各例说明:在解析几何解题中,凡是与弦的中点或弦所在直线的斜率有关的问题,都可以实施“设而不求”.但是, “设而不求”的范围并不仅限于此,它还大量应用于求弦的长度等中间过程之中.因而
5、,它在解高考解析几何大题中大有用武之地,请看:考场精彩【题4】(高考题)P.Q.M.N四点都在椭圆上,F为椭圆在y轴正半轴上的焦点,已知且求四边形PMQN的面积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分析】(1)PQMN,S四边形PMQN=,故应先求椭圆的弦PQ与MN之长;但是,求弦长不必先求交点,可以对交点实施“设而不求”.(2)“设而不求”必须先设参数,而参数的个数应越少越好.选用直线的参数方程可以使参数的个数减半.又由于PQMN,弦PQ与MN之长的计算过程类似,又可以用“同理”的技术处之.【解析】椭圆的上交点为F(1,0).设直线PQ的参数方程为: ,t为参数.代入椭圆方程:设此方程之二根为t1,t2,则
6、|PQ|=|t1-t2|=|MN|= 于是当=0时,Smax=2;当=时,Smin=.【评析】由于实施了“分析”中的两点措施,解这道解析几何大题所用的工夫仅相当于解一道小题.这说明:只要方法对路,“大题”也是可以“小做”的.【题5】(高考题) 设A、B是椭圆上两点,点是线段AB的中点,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椭圆相交于C、D两点。(1)确定的取值范围,并求直线AB的方程;(2)试判断是否存在这样的,使得A、B、C、D四点在同一圆上?并说明理由.【分析】(1)已知弦的中点求弦所在直线的方程,故(1)可以实施“设而不求”; (2)判断“四点共圆”的最佳方法,是引入平面几何的相应知识.【解析】(1)点
7、在椭圆内,312+3212,(12,+).设AB两端为A(x1,y1),B(x2,y2),则有: (1)-(2): 3(x1-x2)(x1+x2)+(y1-y2)(y1+y2)=0 (3)是线段AB的中点,x1+x2=2,y1+y2=6. 代入(3):6(x1-x2)+6(y1-y2)=0, 于是kAB=-1,故直线AB的方程为:y-3=-(x-1),即x+y-4=0.(2)解法1:CD为AB的垂直平分线,且kAB=-1,kCD=1,直线CD:y-3=1(x-1),即x-y+2=0. 直线AB的参数方程是:代入椭圆方程得:,即.,(由(1)知12),设此方程之二根为tA,tB,则 (4)直线C
8、D的参数方程方程是:代入椭圆方程得: ,即.设此方程之二根为tC,tD,则tctd=(5) 由(4),(5)知| tAtB | = |tctd|,也就是ANBN=CNDN,这就是说,存在12,使得A、B、C、D四点总在同一个圆上.【题6】(2016年第一次全国联考浙江卷题19.解法为湖南曾维勇老师提供)如图所示,已知椭圆的右焦点为,点在椭圆上(1)求椭圆的方程;(2)点在圆上,且在第一象限,过作圆的切线交椭圆于,两点,求证:的周长是定值【分析】本题的解法要点是借助椭圆的关系式去分别表示和.【解析】(1) 由已知得,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则 点在椭圆上,则,故椭圆的方程是(2)如解图,连OP,
9、OM.则OMPQ.设,则有, 又故.同理.故所求的周长为定值6评注:本题在计算中,充分利用椭圆方程,其核心思想,还是“设而不求”。【题7】已知椭圆G:过点(m,0)作圆的切线交椭圆G于A,B两点.(I)求椭圆G的焦点坐标和离心率;(II)将表示为m的函数,并求的最大值.【分析】求与圆锥曲线有关的最值,常用办法是向三角函数寻根.【解析】(I)椭圆G中,故其焦点为:,离心率.(II)根据圆与椭圆的对称性,不妨设m0.有两种情况如解图1,m=-1,即直线AB切圆于M(-1,0).在椭圆方程中,令x=-1,有,此时。如解图2,m-1,再根据对称性不妨设直线的倾斜角为锐角。设直线切圆于N,连ON,则直角
10、三角形MON中,.过点M(m,0)的直线参数方程为:,代入椭圆方程:化简得:。设此方程之2根为,有:故.已求,代入化简得:故,综上,当且仅当时,之最大值为2,此时点M正是椭圆焦点。评注:由于是求最大值,故本题在实施“设而不求”的基础上,还运用了平均值不等式。 【题8】(李景冉灿老师提供)如图,已知椭圆C:的左右焦点分别为为椭圆上异于的点,若椭圆C的焦距为,且椭圆过点.(1) 求椭圆C的方程;(2)若OPQD 面积为,A1ROP,求证OQA2R.【解析】(1)椭圆半焦距,设椭圆方程为: 点代入:所求椭圆方程为:(2)由(1)知有设有: 已经有A1ROP,为证明OQA2R.,只需证明.这有两种情况
11、.(1)如PQ与x轴垂直,如解图1设.已知代入(1)即得.(2)如PQ与x轴不垂直,如解图2不妨设P在一象限,Q在二象限.作PP1x轴于P1,QQ1x轴于Q1.设化简得:。不妨设.于是.所以在题设条件下,由A1ROP,必能推出OQA2R.评注:解本题使用的是命题转换思想.【小结】从宏观上说,“设而不求”是解析几何解题的基本手段. “设而不求”的灵魂是通过科学的手段使运算量最大限度的减少.因此需要做到:(1)凡是不必直接计算就能更简洁的解决问题的,都尽可能实施“设而不求”;(2)“设而不求”不可避免的要设参,消参.而设参的原则是宜少不宜多.(3)“设而不求”的思想还可以应用到三角、立几、代数等数学的其他领域中去,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多讲.有心的读者,不妨在解题中留心运用.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