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共9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773657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共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共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单 位: 潼南县大佛初级中学校 教 师: 龚 海 军 2012年4月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重庆市潼南县大佛中学 龚海军 一、教材分析: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在生活中,学生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本课题是对前面所学“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对高中阶段“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的学习将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一座桥梁。

2、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 2、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探究燃烧的条件。 3、解决措施:(1)通过探究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 (2)通过生活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3)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3)通过熄灭蜡烛了解灭火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1)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增强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师】播放2010年广州亚运会圣火采集视频。【师】这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圣火采集仪式。说到火,人们自然会想到燃烧。设计意图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投影图片】图片。【师】燃烧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燃烧,它开启了人类的智慧和文明。燃烧,它点燃了现代社会的进步和辉煌。可以说燃烧带给人类很多的幸福。【投影图片】火灾图片【师】但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为了更好

4、地利用燃烧,防止火灾。我们需要了解燃烧和控制燃烧。设计意图 文字引言 组图浏览。从生活中发现化学,体会到化学无处不在,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对燃烧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二)燃烧条件的探究 1下列哪些物质可以燃烧? 纸张 木材 泥土 红磷 水 煤 石头 玻璃 蜡烛 生回答。【结 论 一】不是所有物质都能燃烧,只有可燃物才能燃烧。 设计意图 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获取知识的兴趣。白磷又叫黄磷,一直被列为危险品,人吸入0.1克就会中毒死亡。并且它极易燃烧,也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所以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2可燃物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 【师】介绍

5、白磷及其毒性【师】讲解实验要求。生在两个烧杯中加入白磷并观察现象。【师】水中的白磷为什么不燃烧? 生讨论、交流、回答。 (没有氧气)【师】如何使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或空气)接触?生回答(用导气管通入),如图所示【师】讲解通入氧气或空气的不足之处,并引导学生设计其它方案。生交流、合作、讨论并得出合理方案。(如图操作)生三人一小组根据刚才的设计合作完成实验并写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师】引导学生如何避免白磷燃烧造成空气污染。 【师】 积极参与到同学们的实验探究中,指导学生安全、正确的完成实验。并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师】 实验回放。(注意让学生再一次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师】 通过控制变量探究实验

6、法得出结论。【结 论 二】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设计意图(1)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活动中体验,从而激发对探究的热情。(2)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使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3)引导学生进行环保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4)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的思维方式,了解对比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3为什么冷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师】冷水中的白磷为什么没有燃烧?生反思、讨论、回答。【师】着火点的概念。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师】 通过控制变量探究实验法得出结论。【实例分析一】分析2010年广州亚运会圣火采集过程一

7、共持续3分钟的原因。【结 论 三】可燃物要燃烧,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设计意图(1)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活动中体验,从而激发对探究的热情。(2)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使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3)引导学生进行环保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4)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的思维方式,了解对比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实例分析二】化学魔术(烧不坏的纸杯)并解密设计意图(1)课堂中小魔术调节学习气氛,增强学生兴趣。(2)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用燃烧条件分析问题。4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一样吗?【师】演示实验。生根据教师实验说出实验现象并得出实验结

8、论。生不同物质的重火点不一样。生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燃烧。【师】出示常见物质的着火点。【师】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纸张和煤炭的着火点不一样。关键让学生学会比较两种物质的着火点时,如何选择温度范围。生交流、讨论、回答。设计意图(1)学以致用,增强学生兴趣。(2)在新知识的运用中形成发展的知识结构,培养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3)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三)燃烧条件的总结【师】文字和图片展示设计意图 1、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将零散知识形象化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2、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培养。【实例分析三】【师】播放2000年悉尼奥运会火炬水下传递视频。【

9、师】假设让你来设计这支火炬,你应该从哪些方面考虑? 生(注:让学生充分交流,提出自己的想法)【师】(根据学生回答讲解)2000年悉尼奥运火炬的燃料是丙烷和丁烷混合气体,火炬内装有高压氧气,并且设计了独特的回热装置,保证了温度在混合气体的着火点以上。这次奥运火炬不仅首次完成了人类水下传递,而且还打破了水火不相容的定律。设计意图(1)学以致用,增强学生兴趣。(2)进一步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和理解。(四)燃烧概念【师生总结】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设计意图进一步对知识进行提升拓展。(五)探究反思及灭火原理【师生反思】燃着的物质被破坏一个或几个条件会怎样呢?【师生活动】

10、(灭火大比拼)熄灭燃着的蜡烛并分析破坏燃烧条件中的哪一个。要求:同组的准备尽量多的方案,然后交流。【总 结】破坏燃烧条件之一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师】展示利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设计意图1、了解灭火的原理,为下节课作准备。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态度。(六)巩固练习练习一:在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小明发现棉花比煤更易被点燃,他认为这主要是因为 ( C )A.棉花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 B.棉花比煤的着火点高C.棉花比煤的着火点低 D.棉花比煤的密度练习二:森林着火后,当火势蔓延过快,无法扑灭时,消防队员通常会开辟“防火隔离带”,其目的在于( C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方便运水C.隔离可

11、燃物 D.隔离空气练习三: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大败而逃。用燃烧三条件回答:(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向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火箭”能使木船的温度升高至木船的着火点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战船逃脱,这些战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隔离可燃物。(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军,还为燃烧提供了 氧气 ,使火势烧得更旺。设计意图1、恰当地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2、学以致用,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兴趣。(七)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简单的了解了燃烧,并学会控制了燃烧,

12、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同学们以后一定能利用燃烧。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总结本课的重点。(八)作业布置P131 3、4、5。设计意图根据记忆规律,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五、板书设计课题1 燃烧一、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和 灭火二、灭火原理1、隔离可燃物2、隔绝氧气3、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创设情景六、教学流程图课题引入为了更好地利用燃烧,防止火灾。首先,我们就需要了解燃烧,了解燃烧需要哪些条件?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猜想。猜想燃烧条件的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控制变量的方法。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全体交流。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运用实验结论,分析生活实例。实例分析根据实验,总结燃烧的条件,强调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总结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总结燃烧的概念及化学本质。提高拓展提出问题灭火原理燃着的物质被破坏一个或几个条件会怎样呢?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从中找出灭火的原理。分析总结巩固练习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