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共74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769049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7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共7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共7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共7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共74页).docx(7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1、 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节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A.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学心理学B.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20年代以后,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30年代,学科心理学也成了教学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个性和社会适应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学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也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C. 成熟时期【20

2、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重视探讨教学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人本主义思潮也前期李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D. 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皮亚杰、维果斯基理论的传播1994年布鲁纳总结教学心理学发展的成果:a. 主动性研究 b. 反思性研究c. 合作性研究d. 社会文化研究2、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1) 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5要素】a. 学生b. 教师c. 教学内容d. 教学媒体e. 教学环境B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3过程】a. 学习过程b. 教学过程c.

3、评价/反思过程(2)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作用A. 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B. 为是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C. 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D.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 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基本概念(1) 心理发展 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A. 连续性与阶段性B. 定向性与顺序性C. 不平衡性D. 差异性(2) 自我同一性 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一致性形象。(3) 学习准备 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4、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4) 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多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5) 关键期 【劳伦兹】在某一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来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 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我意识及其发展(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A.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B. 前运算阶段 【27岁】 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主要有一下特征:a

5、. 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b. 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c. 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d. 思维不具可逆性C. 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标志: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D. 形式运算阶段 【1115岁】a. 命题之间的关系b. 假设-演绎推理c. 抽象逻辑思维d. 可逆与补偿e. 思维的灵活性(2) 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A. 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和方法B. 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 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

6、的认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自我意识的发展:A. 生理自我 3岁左右基本成熟B. 社会自我 少年期基本成熟C. 心理自我 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3、 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方式的差异,智商的含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1) 认知方式差异 又称认知风格,指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为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A. 场独立与场依存a. 场独立 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b. 场依存 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B. 沉思型与冲动型 【反应时间与精确性】a. 沉思型 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b. 冲动型 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

7、错C. 辐合型与发散型a. 辐合型 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答案b. 发散型 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2) 智力差异A. 智商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B. 智力的差异a. 智力的个体差异 常态分布(中型分布)b. 智力的群体差异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体相等,但男性的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3) 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A.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B. 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影响学习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并不影响学习是否发生。C. 要求我们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

8、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做到:a. 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年龄分班教学、能力分级制】b. 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是教学方式个别化 【布卢姆 掌握学习理论】c. 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斯金纳 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4) 性格差异A. 性格是特征差异a. 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b. 性格的理智特征c. 性格的情绪特征d. 性格的意志特征B. 性格的类型差异a. 根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分为 外倾型、内倾型b. 根据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分为 独立型、顺从型(5) 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性格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

9、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4、 评价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含义(1) 人格发展阶段A.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B.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C. 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D. 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E

10、. 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1218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F. 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G. 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H. 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2)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A. 家庭教养模式B. 学校教育C. 同辈群体(3) 人格发展阶段的教育意义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1、 识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先行组织者(1) 加涅学习层次分类 【8类】A. 信号学习 【巴普洛夫 经典条件反射】B. 刺激反应学习 【桑代克、斯金纳 操作性条件反射】C. 连锁学习 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联结。D. 言语联结学习 指形成一系

11、列的言语单位的联结,即言语连锁化。E. 辨别学习指学习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并对每种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F. 概念学习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G. 规则或原理学习 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H. 解决问题学习 指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运用规则或原理解决问题,以达到最终的目的。(2) 学习结果分类 【5类】A. 智慧技能 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指向学习者的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的信息。B. 认知策略 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它是在学习者应付环境事件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C

12、. 言语信息 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D. 动作技能 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E. 态度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3) 先行组织者 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2、 理解学习的实质、联结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经典性条件反射的规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1) 学习的实质 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A. 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a. 人的学习除了要

13、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以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b. 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c. 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所以,人的学习的定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B. 学生的学习内容a. 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b. 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c. 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2) 联结学习理论A.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规律:a. 效果律b. 练习律c.准备律B. 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规律:a. 获得与消退b.刺激泛化与分化C

14、.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规律:a. 强化b.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c. 消退d. 惩罚 【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D.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a.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信息流、控制结构b. 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3) 认知学习理论A.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a.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b.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B.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认知论、发现论】C.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D.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3、 运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1)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A. 学习观a

15、.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b.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B. 教学观a.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b.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2) 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A. 学习分类a. 接受受学习、发现学习b. 机械学习,意义学习B. 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a. 实质: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b. 条件: 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理解范围之内的。 主观条件: 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学习

16、者必须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C. 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a. 实质: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b. 技术:现行组织者技术(3)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A. 知识观 知识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B. 学习观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C. 学生观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

17、经验。 第四章 学习动机1、 识记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问题情境等基本观念(1) 学习动机 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2) 自我效能感 指人们对于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3) 问题情境 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2、 理解学习动机的结构及其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1) 学习动机的结构A. 学习需要与内驱力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内驱力也是一种需要,但它是动态的。从需要的角度上来

18、看,学习需要即为学习的内驱力。所以,学习需要就称为学习驱力。【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方面:a. 认知内驱力 是一种要求理解失误、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最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b.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它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做事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c. 附属内驱力 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它既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也不把学业成就看做是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了从长者或同伴那里获得赞许和接纳。B

19、. 学习期待与诱因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与刺激物。 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为目标。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2)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形曲线】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说破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所以,要根据作业的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

20、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3) 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A. 力求成功B. 避免失败要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3、 运用学习需要形成的两条途经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分析需要层次理论、成败归因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对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的启发作用。(1) 学习需要形成的两条途径A. 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B.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2) 层次需要理论 【马斯洛】A. 生理需要B. 安全需要C. 归属和爱的需要D.

21、 尊重的需要E. 自我实现的需要: 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3) 成败归因理论 【维纳】A. 3维度 a. 内部归因、外部归因b. 稳定性归因、不稳定性归因c. 可控制归因、不可控制归因B. 6因素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 外界环境等。 所以,要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4) 自我效能感理论 【班杜拉】 班杜拉认为,人 的行为受行为的

22、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A. 行为结果因素(强化)a. 直接强化 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b. 替代性强化 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c. 自我强化 即学习者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B. 先行因素(5) 学习动机的激发(4点)A.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B.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C.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D. 正确指导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1、 识记迁移、正迁移与负迁移、垂直迁移与水平迁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定势等基本概念。 (1) 迁移 指一种学习对另

23、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2) 正迁移与负迁移 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划分的。A. 正迁移 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B. 负迁移 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3) 垂直迁移与水平迁移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而进行的划分。 A. 垂直迁移 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讲演之间的相互影响,具体讲,是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B. 水平迁移 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4) 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A. 同化性迁移

24、 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B. 顺应性迁移 指将原有认识经验应用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C. 重组性迁移 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5) 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A. 一般迁移 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B. 具体迁移 也称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6) 定势

25、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2、 理解早期的四种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1) 形式训练说 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 缺乏科学依据。(2) 共同要素说 【桑代克】等人 认为两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生迁移。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3) 经验类化理论 【贾德】 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认为先前的学习之所以能够迁移到后来的学习中,是因为在先前的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应用于前后两种学习中。(4) 关系转换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家】 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关系

26、的理解。3、 结合实例分析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定势等因素对迁移的影响;分析如何应用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迁移。(1)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A. 相似性 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发生。B. 原有认知结构 原有的认知结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a. 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b. 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c. 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C. 学习心向与定势 促进和阻碍。 定势对迁移究竟是积极的

27、影响还是消极的影响,这取决于许多因素,但关键要使学习者首先能意识到定势的这种双重性,具体分析学习情境,既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积极的定势解决问题,同时又要打破已形成的僵化定势,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2) 促进迁移的教学措施A. 精选教材B.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C.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D. 教授教学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1、 识记知识、知识直观和知识概括的类型、记忆的三个系统(1) 知识 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知识的类型A. 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B. 陈述性知识和程

28、序性知识 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a. 陈述性知识也称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语言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以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b. 程序性知识 也称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心智技能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于加工外在的信息。 认知策略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2) 知识直观A. 实物直观B. 模象直观C. 言语直观(3) 知识概括A. 感性概括B

29、. 理性概括(4) 记忆A. 瞬时记忆 【0.252秒】B. 短时记忆 【5秒2分钟,72个组块】C. 长时记忆2、 理解知识及知识学习的分类、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提高知识概括效果的方法、遗忘规律及遗忘的原因(1) 知识学习的分类A. 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a. 符号学习 词汇学习b. 概念学习 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c. 命题学习 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B. 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a. 下位学习 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包

30、括两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b. 上位学习 又称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c. 并列结合学习 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2) 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A. 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B. 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C. 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a. 强度律 指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b. 差异律 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c. 活动律 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d. 组合律 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性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

31、晰地感知。D.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E.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3) 提高知识概括效果的方法A.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B. 正确运用变式C. 科学地进行比较D. 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4) 遗忘规律及遗忘的原因A. 遗忘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B. 遗忘原因a. 痕迹衰退说 【亚里士多德、桑代克】b. 干扰说 前摄抑制、后摄抑制c. 同化说 【奥苏伯尔】d. 动机说(压抑理论) 【弗洛伊德】3、 比较三种直观方式的优缺点,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

32、的保持(1) 比较三种直观方式的优缺点A. 事物直观 指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a. 优点 实物直观是在接触实际事物时进行的,它所得到的感性知识与实际事物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因此它在实际生活中能很快地发挥作用。 同时,事物直观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b. 缺点 实际事物往往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具有一定的难度。 由于时间、空间和感官特性的限制,许多事物难以通过实物直观获得清晰的感性认识。B. 模象直观 模象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所谓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a. 优点 模象直观的

33、对象可以人为制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的局限,扩大直观的范围,提高直观的效果。 它可以人为地排除一些无关因素,突出本质要素。 可以根据观察需要,通过大小变化、动静结合、虚实互换、色彩对比等法扩大直观范围。b. 缺点 模象只是事物的模拟形象,而非实际事物本身,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C. 言语直观 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a. 优点 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 能够运用语调和生动形象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想象。b. 缺点 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往往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

34、观鲜明、完整、稳定。(2) 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A. 深度加工材料B. 有效运用记忆术C. 进行组块化编码D. 适当过度学习 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150%】E. 合理进行复习a. 及时复习b. 分散复习c. 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1、 识记技能、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等观念(1) 技能 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2) 操作技能 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 方式。(3) 心智技能 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2、 理解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阶段、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

35、 操作技能A. 基本特征a. 动作的对象具有客观性b. 动作的进行具有外显性c. 动作的结构具有展开性B. 形成阶段a. 操作的定向 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印象的过程。b. 操作的模仿 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动作特点 动作品质: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 动作结构: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 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与纠正错误。 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c. 操作的整合 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

36、、一体化的动作。 动作特点 动作品质: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 动作结构: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 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 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d. 操作的熟练 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动作特点 动作品质:动作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在各种变

37、化的条件下都能顺利完成动作。 动作结构:各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 动作控制: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视觉注意范围扩大,能准确的觉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式。 动作效能: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表现为紧张感、疲劳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C. 培训要求a. 准确地示范与讲解b.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c.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d. 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2) 心智技能A 基本特征a. 对象具有观念性b. 执行具有内潜性c. 结构具有减缩性B 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探讨a. 【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 【5阶段】 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

38、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言语动作阶段b. 【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c. 【冯忠良】三阶段 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C 形成阶段a. 原型定向 即了解心智活动的时间模式,了解“外化”或“物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相当于加里培林的“活动的定向阶段”b. 原型操作 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相当于加里培林的“物质与物质化阶段”c. 原型内化 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

39、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可划分成的三个小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言语动作阶段D 培养要求a.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b.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c.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3、 运用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第八章 学习策略1、 识记学习策略的定义;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的种类(1) 学习策略 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2) 认知策略(具见下)A. 复述策略B.

40、精细加工策略C. 组织策略(3) 元认知策略A. 计划策略B. 监视策略C. 调整策略(4) 资源管理策略A. 时间管理策略B. 学习环境管理策略C. 努力管理策略D. 社会资源利用策略2、 理解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的含义;元认知的概念与结构;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与方法(1) 复述策略 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是一种主要的记忆手段。a. 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b. 排除相互干扰c. 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d. 多种感官参与e. 复习形式多样化f. 画线(2) 精细加工策略 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

41、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a. 记忆术 位置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语意联想等。b. 做笔记c. 提问d. 生成性学习 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e. 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3) 组织策略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a. 列提纲b. 利用图形 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c. 利用表格 一览表、双向表(4) 元认知 所谓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的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中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A.

42、元认知知识a. 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b. 对任务的认识c. 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B. 元认知控制a. 计划策略b. 监视策略c. 调节策略(5) 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与方法A. 原则a. 主体性原则 指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依赖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b. 内化性原则 指训练学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并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灵活应用。c. 特定性原则 指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d. 生成性原则 指学生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加工,生成某种新的东西。e. 有效的监控 指学生应当知道何时、如何应用他们的学习策略并能反思并描述自己对

43、学习策略的运用过程。f. 个人自我效能感 指教师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略的效力以及自己使用策略的能力。B. 方法a. 指导教学模式b. 程序化教学模式c. 完形训练模式d. 交互式教学模式e. 合作学习模式3、 运用指导教学模式训练学生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1、 识记问题、问题解决、功能固着、创造性、发散性思维等基本概念(1) 问题 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2) 问题解决 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具有3个基本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3) 功能固着 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4) 创造性 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5) 发散思维 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2、 理解并能以实例解释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发散思维】(1) 流畅性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