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质量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质量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数据质量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全国税务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积极探索实施信息管税,稳步推进税收征管方式变革”。随着税收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目前,基层国税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全面加强,极大地提升了国税部门税收工作质量。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规范税收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信息管税”工作开展,以信息化带动税收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使信息化工作进一步深化,是需要思考和探讨的现实问题。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 税收基础数据质量不高。一方面表现为数据不全面。部分相关信息未能纳入系统管理, 从而削弱了应用软件的作用;另一方面是数据不准确。纳税人提供的信息有误、工作人员
2、操作错误或系统技术问题引起的数据错误以及数据采集的标准不统一都会导致垃圾数据的产生,进而影响在此基础上的一系列应用的准确度,业务系统难以发挥出正常功能。 (二) 对数据的利用能力较差,基于业务数据的增值应用有待进一步开发。一方面基层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数据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另一方面目前的监控分析、决策支持系统功能较简单,且应用面不够广泛,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 人员素质不适应,缺乏相应培训、考核、奖惩机制。目前,基层税务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不能够熟练掌握各类应用系统,成为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瓶颈”。仅以网上报税为例,网上报税系统极大的方便了纳税人,降低了征纳双方的成本,但如果税务人
3、员不能在系统中做好正确的签约、纳税辅导工作,纳税人就不能顺利完成税款的缴纳,网上报税系统就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建立起一套税务应用系统并不等于实现了税务信息化,只有应用系统的使用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应用系统的各项功能。二、影响数据质量的环节、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一)影响数据质量的环节由于税务人员和办税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在以下环节可能存在数据错误。一是税务登记、税种登记、税务资格认定、发票管理、文书申请与审批等静态基础数据录入过程中,录入错误呈常态化,主要涉及税务登记岗、发票管理岗、文书经办岗等;二是申报征收等环节多次更正申报表、违规使用税票录入等违规操作问题经常发生,导
4、致会统核算数据失真、报表数据混乱,严重影响了后台数据质量。主要岗位在纳税服务厅的申报征收岗位,缺乏检验环节。导致税源监控工作失去了真实的数据依据。三是税源管理环节,开业登记、信息补录、税种登记、银行信息维护等,由于税收管理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数据录入信息很难保证质量。(二)原因分析1.认识存在误区。认为一个系统会解决所有的问题,通过数据分析能够查找所有的管理漏洞,通过数据监控可以发现所有的薄弱环节。对系统的严密性和数据分析应用的期望值过高,导致一旦出现一些问题后不能正确认识,甚至把一些人为操作的因素也归结为系统问题。2考核需要完善。当前考核体系中更多的强调了责任追究,从工作结果中寻找不足、“挑
5、毛病”然后进行问责,缺乏对平时承担的工作量大、差错又少的成绩优异者的奖励措施,缺乏按“差错率”进行考核的措施。这种考核形成做十件业务出现一笔差错和做一百件业务出现一笔差错被追究的结果相同,而什么工作也不做的人不会受到追究,工作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后果。3.技能培训不足。一项工作无论信息化程度多高,归根到底都需要人来操作、执行。近几年来,我们只注重了硬件建设、软件开发应用,而处于根本核心的人的技能问题,关注的不够,有针对性的知识更新培训更少,造成许多一线人员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与我们的信息化水平和工作要求脱节,不能适应工作要求;加上我们的考核机制,一旦出现数据差错就是严厉的处罚,
6、使许多本想学习的人员有心而无胆,只好找业务熟练人员代为操作。有些基层所更是多个人员、多个岗位的工作只有一个人能承担、操作下来,其他人员只能望机兴叹。(三)措施防范一是加强申报表填写培训。要对内对外开展经常性的业务培训,以提高税收管理员和财务人员的政策理解水平,提高税收管理员的纳税辅导质量,避免因政策理解差错产生企业所得税申报错误;二是强化对申报数据的分析。除要依托信息管税手段,利用申报软件的审核功能,把可能会发生的错误尽量消灭在申报前,要重要的是税收管理员在季度申报后要分析申报数据,掌握数据的变化,分析差异性,早发现、早辅导、早解决,减少汇算期审核量;三是建立数据三级审核制度。实施企业会计、税
7、收管理员和计划统计科相关人员三级审核,对重点税源企业报送的数据实施全面的对比和审核,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四是开展应用培训。目前,开展扎实有效的培训是解决人员素质问题的主要手段。一要将培训工作坚持经常化,形成制度化。将征管系统操作常识、重要业务升级变动事项的培训与其他业务学习内容相结合,融入到日常培训工作中去;二要培训从实际出发。灵活选择集中培训、日常学习、以老带新等方式。鉴于征管系统以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的特点,各市局和县区局均应保留CTAIS操作的模拟环境,并及时升级,为培训创造必备的硬件环境;三要分层次、规模培训。培训的内容应区分对象、突出重点、注重实用,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开展不同层次、
8、不同规模的培训。比如对市、县两级领导班子可以重点培训系统查询、通用报表、数据监控等内容;对市、县局业务股室人员重点培训系统查询、业务操作,增强各业务部门互相配合、协同作战的能力;对税务分局(所)、办税服务厅、稽查局人员重点培训各岗位的操作技能、系统查询等,讲求实效,注重实用;遇有业务升级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涉及重大业务事项调整变化的升级文件,要组织相关人员集中进行培训,如果时间来不及可以在短期内进行补充培训,解决目前的“先上岗后培训”甚至不培训就上岗所带来的各种隐患;省局应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地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层次较高的培训,培养高素质人才、带动当地工作。三、加强数据管理的对策(一)加
9、强组织建设。按照职责划分要求,成立数据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在信息中心设立专人、专岗负责具体的组织、协调、通报和考核工作,有关业务科室和分局为具体落实责任单位,各落实单位均设立专人专岗,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运行机制。(二)规范数据采集,把好信息质量关提高数据信息质量,要重抓“三个环节”。一是规范信息采集。建立健全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和维护机制,明确涉税信息的采集重点、采集时限、采集范围和采集标准。在保证基础涉税信息采集的基础上,借助外部信息交换系统,加强与地税、工商、质检、统计、电力、金融等社会经济管理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参与地方政府牵头的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定期交换共享第三方信息,构建纳税
10、人、国税部门和社会经济管理部门“三方采集”模式,不断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切实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严格信息审核。加大信息审核力度,办税服务大厅对纳税人报送的各类申报资料和信息采集表进行逻辑性初审,税源管理部门结合日常管理情况对纳税人各类申报信息和财务信息进行复审,确保通过每一个岗位,每一笔数据录入,每一天的数据零差错,实现每个录入数据的零差错目标。三是严控信息录入。从源头上加大对信息采集违规操作的监管力度,强化信息采集责任,确保数据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及时、可用。(三)制定考核办法。把“数字化”的概念引入到人员的考核评价体系中,通过具体数字反映干部的工作量和工作质量。对基层操作人员从
11、事业务操作的数量和差错情况进行统计,对于那些承担业务量大、差错又少的操作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奖励虽少但对基层的触动很大,形成了一种对每天付出大量劳动的普通工作人员进行正确评价的良好导向。同时,在征管质量指标、目标考核指标的设计上,要广泛调研,征求各部门对于目前各种考核指标的意见和建议,切合基层管理实际。(四)建立数据质量预警系统,实现对税收数据和征管质量的预警和管理。由信息中心会同征管科组建该系统,实现对在综合征管软件特定模块中录入的内容进行实时严格的规则检查,对不符合规则的自动进行提示和拦截,减少了因录入不准确而产生的数据错误。并且预警系统可以设置按照预设的指标,对录入时发现不了的错误信息,从综合征管软件中自动提取数据,筛选过错行为,生成考核结果,实现了用信息化手段对税收数据进行考核。(五)制定数据反馈流程。信息中心对各项信息数据进行检测,对出现的异常数据,由征管科进行通报,同时相关业务科室对异常数据修改进行具体指导或报市局修改,对下发的数据质量监控报告进行跟踪管理,监督基层单位的落实情况,各管理科、分局和办税服务厅按照意见对异常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落实,对各项数据落实情况层层进行反馈,最终由征管科对各单位落实反馈汇总情况进行整理和评定。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