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小学语文三维目标的理解(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对小学语文三维目标的理解(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我对小学语文三维目标的理解 下马关中心学校课题组成员 杨泽民 实施三维目标的意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理念中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体现这一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目标。所谓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名词。它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往往只注重知识与
2、技能这一个目标,忽略了过程性目标与情感体验这两个目标。我们在教学中经常说“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授人以欲,授人以娱”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想到在课堂上实施三维目标的重要性与新课程改革落实三维目标的必要性。究竟什么是三维目标,不同的学科,它的解释也不太相同,现在我就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谈谈我对语文三维目标的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三维目标是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总目标”的610条是对课程中知识与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所谓知识就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主要是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
3、识,包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需的活动方式,一般包括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知识与技能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就谈不上技能,没有技能,知识也无用武之地。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既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育,又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两者不能偏颇。知识与技能是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学生学习行为变化要达到的结果,即学生在知识方面要获取多少,在技能上要提高到何种程度,要取得何种结果,这是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都具有的共性特征。所以,把知识与技能合在一起又叫结果性目标。2. 过程与方法目标 “总目标”
4、第五条是有关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创新。所谓过程,就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方法是指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这里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与过程、方法相对应的就是结论,所谓结论就是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共同结合体现一门学科的整体内涵和思想。过程与方法目标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亲历体验。体验是知识的升华,体验的信息可以成为日
5、后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所以学生在过程中可以获得知识与技能并最终内化为个性化特征。传统教学也重视过程与方法,但是传统教学仅仅把过程与方法作为服务于结论的手段,学习的目的还是掌握结论。虽然理解并掌握正确的结论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但如果学生没有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和认识活动,结论很难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基于此,新课程改革把过程与方法本身作为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经历过程和探索方法,给学生带来的是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这些都比那些具体的结论更重要。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总目标”14条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要
6、求,涵盖传统的思想教育的精华,以及生命意识、现代意识、多元文化、国际理解和语文学习兴趣、信心、习惯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对亲身经历过事实的体验性认识及其由此产生的态度行为习惯。其中,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它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1态度是社会心理学基本概念之一,指在一定情境下,个体对人、物或事件,以特定方式进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2价值观就是对某一知识、事物的价值判断,就是对某一知识、事物有用无用,有多大用处等认识的价值取向。其中情感决定并形成态度,而态度体现情感,往往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消极的情感形成错误的态度。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指导学生用积极的
7、情感战胜消极的情感,用科学的态度去克服消极的态度,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情感和态度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没有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就不会有科学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情感和态度的升华,并决定了人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都有一种共同的功能,就是对师生教学过程与方法的优劣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制约作用,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有巨大的调控作用。因此,把三者放在一起,称之为体验性目标。三维目标的关系1、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三维”之间是立体横向的结构,是并列交融的关系,不是前后继承的关系,所以不是线性的、纵向的而是交叉融合的关系,是
8、立体结构。可以说,“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维目标是对学生发展要求的三个维度,是一个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目标。它们是统一的整体,是相互依存、互为基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如同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缺一不可一样,三维目标的三个方面是学生发展必不可少的。学生要学习知识与技能就必须运用一定的方法,不管是科学的方法还是不科学的方法;也必须要经历一个过程,可能是主动探究的过程也可能是被
9、动接受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还会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认真的态度还是敷衍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所说,三维目标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不能完成了一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目标,就像拿一个立方体,不可能只拿起“高”而不拿起“长和宽”一样。如何在教学中全面落实三维目标?如何将这种追求统整于课堂之中呢?这是一个需要教学智慧的问题。例1:朱自清的春写春天来时用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句话,一位老师这样引导学生阅读:师:春天到了,小草长出来了。小草怎么长出来的呢?作者用了“偷偷地”这个词。“偷偷地”,就是说小草
10、趁人家不注意,让人毫无察觉地、无声无息地从土里长出来了。但是没有用“长”,而是说从土里(老是用右手食指做了一个向上的手势)学生齐声:钻出来了。师:用“钻”这个词,写出小草的生长是很不容易的。它要穿过厚厚的土层,有时还会碰到石头瓦块,就要顶翻它们,然后茁壮地生长起来。可见一个“钻”字,就写出了春草虽小,但是它们的生命力,却是极顽强、极旺盛的。大家看,“偷偷地”和“钻”这些词用得多好啊!在这段教学中,教师显然在对字、词“钻”“偷偷地”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认识小草生长的劲头,领悟小草默默无闻、不哗众取宠的品质,领悟小草不怕困难挫折、顽强进取的拼搏精神。由此可见,在字、词的教学中,同
11、样可以融合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实际上,不论是写字、阅读,还是写作练习,都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以及方法的学习、知识的掌握、能力的获得。所谓的三维目标,应该是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互相孤立的目标,对其理解,可以准确表述为“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好对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2、三维目标不是均等存在的。人的发展依靠三维目标的整合,缺乏任一维度,都会使人的发展受损,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维目标对人的发展的
12、贡献是等值的。由于学生年龄问题、和课型的不同,三维目标的侧重点也应不同。因而,实施三维目标要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的原有基础有所侧重。三个维度的目标不是平分秋色、均等存在的,语文教师在做三维目标的设计时,可依据学生与文本实际,有所侧重。如,低年级学生的课堂学习可能更需强调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喜欢识字,喜欢阅读,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对于有些陈述性的知识,不必苛求在探究过程中获取体验、掌握方法等等。 3、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目标在语文课程目标中所处地位三维目标中把知识和技能目标放在首位,显然很重视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首先明确知识和技能的学
13、习在教学中是如何完成的,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传统的双基教学是一种以知识和技能为本位的教学,知识和技能的价值是第一位的,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学科能力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对基础知识讲的细致,对基本技能练得入微,使学生一开始就能够对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获得一个较为系统的、全面的和深刻的认识。但是,由于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分关注和重视,使我们的教育偏离了方向,突出表现在:(1)太重基础扎实,导致迷信权威、思维定势。即使是正确
14、的、必要的基础,也应讲究适度。过度了就会产生副作用,表现在:对基础不分析其形成过程,不以实践检验其正误、新旧、高低,不汲取其正确的、有现实意义的部分加以应用、发展、创新;过分强调基础的系统性、严谨性,给人以完美无缺的绝对真理的错觉;以灌输的方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现成结论,造成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不会跳出框框想问题,抑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2)太重基础扎实,导致负担过重,兴趣丧失。真正抓好双基应是将学科最基本、最有用的内容,融会贯通、简明扼要地讲深、讲透、讲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令其在广泛选择的基础上,挑选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个性化学习,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从而能够少而精地学到手。所以,三维目标强调
15、的是:双基的内涵要以终身学习和发展为取向,而不能仅以学科需要和发展来定位。学科本位论的双基是一种封闭的双基,缺乏与生活、时代的联系;是一种过于深厚、宽厚的双基,超越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以人为本的双基,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体现是大发展的变化。双基只是课程目标的一个维度,把双击孤立起来加以绝对化,最终只能走向其反面,丧失双基自身的价值。4、教学目标具体化三维教学目标必须具体,才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把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化,应包括以下内容:、教学对象;、学生的行为;、确定行为的条件。条件是指能影响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程度。程度由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来确定。如
16、西湖的“绿”三维教学目标拟订如下:、通过自学,学生 能 迅速无误 地 读出5个生字。条件 对象 程度 行为、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 深入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绿的喜爱。 条件对象 程度 行为、理解课文内容,学生 准 确 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深入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条件 对象 程度 行为三维目标的表述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课程目标是最核心的部分。课程目标的描述应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下面列举目标描述的一些行为动词供大家参考。学 习水 平常 用 行 为 动 词举 例语 文知识1、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2、理解解释、说明、阐明、比较、
17、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3、应用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会写、读准、认识、学习、学会、把握、了解、写下、熟记理解、展示、扩展、使用、分析、区分、判断、获得、表现、扩大、拓展评价、掌握、运用、懂得、联系上下文技能1、技能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2、独立操作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3、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讲述、表达、阅读、复述、诵读、写出、倾听、观察、朗读、推想、揣摩、想像、转述、讲述、选择、扩写、续
18、写、改写、发现、借助、捕捉、提取、收集、修改过程与方法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感受、尝试、体会、参加、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讨论、积累、体验、策划、交流、制定计划、收藏、分享、合作、探讨、沟通、组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应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摒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领悟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等喜欢、有-的愿望、体会、乐于、敢干、抵制、有兴趣、欣赏、感受、愿意、体味、
19、尊重、理解(别人)、抵制、辨别(是非)、品味、关心养成、领悟以下行为动词的使用,可以形象、具体地反映出课程理念的变化。了解和研究目标描述可以对我们理解课程改革的本质和各课程标准有很大帮助,并可作为教师设计教学目标、衡量学生学习水平时参考的依据。 了解“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语文课程目标中是如何具体体现的课程标准强调在实践中学习,“总目标”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运用语文”。“过程”,重在“亲历”。“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方法”,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
20、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中外教学史说明,独立于具体的知识技能之外的学习“方法”是很难产生迁移的。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要努力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倾向。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但是,我们也要防止过程的泛化:过程、方法目标,出现了“游离”的现象
21、。首先,由于“过程、方法”这一维度的目标,是以往课堂教学所忽略的新要求,因而一般教师设计这类目标的意识不强,有些教师是有明确的意识,却在设计和操作中明显地出现了“游离”现象:游离于知识、技能目标之外,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游离于学生发展之外,从而使过程、方法的价值丧失殆尽。下面这个案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师:小朋友,怎样记“菜”字?生:菜,上下结构,上面草字头,下面是采字,合起来是“菜”字。师:还有其他方法吗?生:菜,上面草字头,下面彩色的彩去掉三撇,合起来是“菜”字。师: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生:菜,上面是辛苦的苦去掉古,下面是彩色的彩去掉三撇,合起来是“菜”字。师:很
22、好,还有其他方法吗?生:菜,上面是花字去掉化字,下面是彩色的彩去掉三撇,合起来是“菜”字。师: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们越记越复杂,越学越糊涂。这种为过程而过程、为方法而方法的教学失去了应有的价值。相反,下面孩子们的精彩则是一个很好的典范。春天,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读了首写春天的诗。诗很精彩,孩子们更精彩。这首诗是这样写的:五月的雨滴像熟透了的葡萄一颗、一颗落进大地的怀里到处是蜜的气息到处是酒的气息老师没有把诗句一下子都展现在他们的面前,而是让孩子们逐句品味诗句,或者故意留有空白,让他们猜猜诗人会怎么写。 诗中说:“五月的雨滴,像熟透了的葡萄。”孩子们说:是啊!是啊!熟透了的葡萄才会掉下来,熟透
23、了的葡萄水分才多呢!诗中写“一颗,一颗”,老师问:“一颗,一颗,落下来的是什么呀?”甲孩子说:“落下来的是雨滴。”乙孩子说:“不,落下来的是葡萄。”丙孩子说:“你们说得不对,落下来的是像葡萄一样的雨滴。”丁孩子说:“应该说,像雨滴一样的葡萄。”多么执著的讨论啊!何必去追究他们谁说得对呢?只需读读他们一脸的认真。老师便满足了。接下去的争论更精彩了,诗中写道“落进”,还没等老师念完后半句,他们又接腔了。直言不讳:“落进我的嘴巴里!”反唇相讥:“你的嘴巴盛得下吗?”争先恐后:“应该落进池塘里!”“不,落进干旱的土地里!”“落进沙漠里!”“落进果园里!”“落进庄稼地里!”最后是一个伟大的总结:“落进大
24、自然的怀里!”老师亮出了诗人的原话:“落进大地的怀里!”“哦!”孩子们欢呼了!他们欢呼什么?是欢呼猜对了吗?不是吧!他们是欢呼自己也有诗人的水平。最后两句,老师是让孩子们填空的。“到处是( )的气息,到处是( )的气息。”他们对这个括号有兴趣极了,答案五彩纷呈:写葡萄的,写香的,写糖的,写丰收的,写喜悦的,居然也有孩子写出了与原诗一模一样的文句:“到处是蜜的气息!”真惊讶孩子的能力!他们不仅会读诗,会体味诗,同样也会创作诗。 如何在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其实质就是关注人,而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5、在教学中应该具体表现为: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师要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了学生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当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要特别强调以下两点:第一教师要有“育人”的意识,要充分挖掘所教学科所特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素,同时要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把教学生学会做人作为自己的头等使命。第二教师要掌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规律和特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主观性、体验性、内隐性等特点,它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不一样,一般
26、是难以明确、显性地表述出来的,更不可能一节课一节课具体地罗列出来。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既要有机地结合课程教材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又要把握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境和氛围,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教学中如:在教狐狸与乌鸦一课时,老师请同学们把狐狸对乌鸦说的话找出来细读,结合乌鸦的表现,谈谈读后的感受。一学生说:我认为狐狸很“聪明”,而且很有“恒心”。它善于观察,不断改变说话的口气,由向乌鸦问好,到“关心”它的孩子,到赞美它的羽毛和嗓子,直到乌鸦开口。老师这样引导:“这位同学读得很深入,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说的有理有据,值得大家学习。但是,狐狸的聪明和恒心用错了地方
27、想不劳而获,想欺骗别人,这是心术不正的聪明、是心术不正的恒心,这种聪明和恒心越多,害处就越大,要不得!” 三维目标对健全人格的培养三维目标,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深远,是不可忽视的。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将这一理念领会透彻,并力求每节课都体现这些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又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教师需要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章,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每一个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使其积淀成为人的最深厚、最基本的东西。在语文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是同等重要的,不能忽视和偏颇某一维度,它是一个整体,不是要在知识技能上加以情感,必须是三位一体的,因为它是面对人的,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又可以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