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堂教学评价的反思(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堂教学评价的反思(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厦门六中数学课改组 孙东耀新学期,一股高中新课改的春风吹绿了闽南大地,带来了令人鼓舞的可喜变化:新课程培训热情空前高涨;新型的教师观、人才观、学生观、现代教学观逐见雏形;新高一教师的改革热情高扬;教学科研蔚然成风,基于“模块”下的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和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化探究成为教科研的主流;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平等、对话与交流的师生关系课堂模式初步呈现;参与、支持课程改革的氛围逐步形成走在课改第一线的老师们已摸出了一点门道,有的甚至在课改浪潮中游刃有余。但是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如何改变?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本学期我校高一年每周一次数
2、学探究课令我受益匪浅,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听课评课体会,就新课标下如何改变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谈几点拙见,望得到同仁赐教。如何教学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有人说要“诗意地教语文”,有人说要“逻辑地教数学”,有人说要“辨证地教政治”-家家抱荆山之玉,人人怀灵蛇之珠。其实,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弊端:一、评课标准面面俱到。从教学目的确定、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基本功的表现、教法学法的定位、课堂时间的把握、教学手段的应用、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学效果如何?条条框框面面俱到。这样的评价往往抹杀教师的个性,抑制老师主体性发挥,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
3、承担的是“扬声器”式的角色。二、评价机制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评价者,大多习惯教学结构严谨、教师基本功扎实、师生配合默契、课堂节奏感强、完美无缺的“好课”。要是有哪位老师在优质课上,因学生争论而造成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就可能受到“精心安排不合理”的评论;要是有哪位老师在自己的公开课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学讨论造成拖堂,就有可能被认为组织不严密;要是有老师在有人听课,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做笔记而板书少,就可能被说成教师基本功不扎实。要是在优质课上出现以上情况甚至可能被取消复赛资格。这样老师的创造性可能因此而停步。可见,如何评价一堂好课?关系当前新课改的方向问题,也是传统课堂教学模
4、式务必突破的问题。新课标明确提出“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对学生的学习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根据不同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同学、社团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新课标已经给予课堂教学评价准确定位,但是评什么、怎样评、如何操作,却是一本难念的经。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还是追求教学环节、教学艺术完美无缺? 反思一,数学课堂核心应从注重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移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涉及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掌握基础知识,把握解题技巧和了解思想方法,进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5、力,这不但要靠教师的“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生活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例如在高一数学模块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子集这节课中,我设置这样问题情境: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是联合国的六大主要机构之一。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及原则,安理会负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的联合国机构。安理会由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非常任理事国任期2年,经选举每年更换5个,不能连选连任。请问: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组成
6、的集合记为A,而2006年的安理会理事国组成的集合记为B,则集合A与B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既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又激发学生探索欲望。传统的评课过程,评教师如何教几乎成了评课的全部,至于学生怎样学、学得如何在整个评课过程中却显得少之又少。这与新课标倡导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理念以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是有一定差距。由此,老师们看到的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往往是执教老师的课堂“表演”,是展示自己“教”的表演!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学生的主动性并没有调动起来。评课时要么一味吹捧戴高帽,做“好好先生”;要么天花乱坠不知所云,使得评课成为一团和气的走过场。 新课程下
7、,应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发展。目前新课改出现良好迹象,现在的公开课很少称呼“示范课或观摩课”,而是“探究课”。称呼的改变意味着观念的转化。有的课表面不那么紧凑,教师也没有精彩地讲解,但学生思维活跃,敢于大胆质疑,敢于挑战权威,学生积极性被真正调动,学生主体地位被确立。这样的课我们不但不能说他不成功,而且应该说是有创意。新课改的课堂应关注:学生参与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有充分地讨论、交流、活动的时间,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时是否都能积极参与、很好地体验了学习过程;学生思维状态。课堂上学生是否有足够地思考探索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思维积极活跃,是否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有探究
8、氛围。学习效果,是否体现三维目标。反思二,评价标准宜粗不宜细,应建立多层面评价体系。传统的评课主体一般是同行和领导或教研员。新课标主张“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这一点在教学实践中往往难以完整操作。新课标呼唤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但在目前评课中却没有一个学生参加,主人不在如何了解教学成效?我们没有理由让学生在评课中缺席。围棋高手每次大赛后,总要进行“复盘”,以分析成败的原因所在。教师做不到“复课”,但过后可以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听完课真实感受;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喜欢怎样学?对老师的课堂有何要求?教无定法,新课改应允许教师百花齐放、百
9、家争鸣。传统的评课标准好象一把万能钥匙,不管什么学科,不论哪种课型,不问从教年限,不理会生源素质的差异,不分何种场合基本是一个标准。为了在“创优质课、评优课”能够得到高分,一些年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哪一个细节遗落了,担心哪个知识点忘记了。因为听课的教师仿佛都在拿着放大镜来听,都想鸡蛋里挑骨头,以在评课时能说说授课者的缺点。事实上如果听了每个人的发言才来备课、上课,根本没办法上公开课。道理很简单,一节课四十五分钟,能把大家的观点都整合吗?要解决这一矛盾,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这一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的课型模式,不同教龄的老师制定不同的评课标准。否
10、则如盲人摸象,都紧握自己的片面真理不放,只能是以偏概全。当然,这个标准的制订者要尽可能是深入教学一线的教师,并且这个标准应当是经过反复讨论辩驳形成的共识观点。反思三,合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但不可滥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本质。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数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或计数器进行探索和发现。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形象直观化,可以使枯燥的几何图形在计算机
11、的演示下有声有色的互动起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容量,为学生的学习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拓展教学空间,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利用它会使教师的教学更加轻松,富有感染力。真正为解决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最佳手段。比起过去那种完全靠一本书、一幅黑板、一张嘴巴、几根粉笔的教学不知强上多少倍。若使用恰当,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它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甚至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标志。但是,课堂上多媒体的不合理滥用,不仅起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甚至适得其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课堂重点、难点得不到突出和突破,浪费教师或课件制作者的大量精力和体力。大力倡导课改的今天,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教学已
12、成为一种时尚,应该说是好事。但依然存在一些误区(1)认识上的误区。一些老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喜欢不加选择地使用多媒体教学,甚至整堂课没有用到一点粉笔,美其曰:“即实现教学革命,又减少空气污染;既展示自己制作水平,又体现与时俱进的课改理念”。公开课一旦没有使用多媒体或网络教学,就会觉得这种课明显低一个档次,甚至认为没有课改的味道。有的老师,特别是上年纪的老教师不喜欢上公开课,原因是担心自己不会使用多媒体。(2)“机灌”代替“面授”。有的课,教师像机器人似的,在课堂上充当电影播映员角色,课堂上只是不停点击鼠标,不断的播放教师课前准备的课件。虽然也做了适当的点播,但目的是为了完成多媒体课件任务。表面上
13、热热闹闹,实际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探究、协作,更谈不上提出创造性问题,师生间缺乏情感交流。 因此,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在真正领会新课标理念前提下,科学合理使用。(1)不能用多媒体教学取代传统数学教学。板书是教师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时,教师要板书课题;在引入概念时,要板书定义;在探究规律、分析解题思路时,教师要板书主要的思考路径;在证题或解题时,要板书证明或解题的过程。虽然有些层面可以用多媒体代替,不过板书是学生模仿的蓝本,像一些数学符号的书写(如向量)、图形图像的画法等一些基本技能的示范就不宜一开始就使用多媒体代替。如画正弦、余弦函数图象必须让学生明白函数图像的
14、产生过程:列表运算描点连线,才能使用媒体画图像,否则学生对知识的产生过程模糊,没有办法达到预期教学目的。(2)不要盲目利用多媒体追求数学课堂容量。使用网络教学或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内容并非“多多亦善”,否则教师为了完成备课内容只好“满堂灌”,课堂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容器。过多的教学内容,师生之间自然缺少情感交流,更谈不上合作探究,大胆质疑,主动发展。(3)用多媒体教学要有的放矢突破重点、难点 新课标明确指出,多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但不是代替老师工作学生学习。事实上,无论一个教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数学知识,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
15、点。多媒体恰当辅助教学,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解析几何中的轨迹方程、高一数学模块一指数、对数函数图象比较、函数的应用等内容。充分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性,就很容易使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不要把一些很容易讲清楚的内容也做成复杂的课件,这样不仅教师费时费神,学生抓不住重点。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反思四,数学课堂应重视交流与协作,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模式由于开放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生面临的是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这就需要依靠学生的供应价格智慧和分工协作。而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因而
16、笔者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即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交流与协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协作学习,学生可以取长补短,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协作。这种交流、协作包括交流、协作的精神与交流、协作的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互动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通过师生互动、
17、生生互动,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具体做好以下几点探究: (1)改变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 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空间形式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T型、马蹄型、蜂窝型等。这些形式都以打乱原有的秧田座位排列方式为基本模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而构成,每个小组一般由4人或6人组成。小组的这种排列缩短了生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间相互交往的机会,有利于小组内成员的交流和合作学习。(2)“授之以渔”,重视交流协作学习方法。 教会学生会学、会用,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着眼点。教会学生会学,就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读阶段,学生大致能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把握知识要点、明确学习目标;探究解题
18、思路;初步了解学习方法,寻求最佳解题途径。会用,就是激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以开放式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作为教学归宿。教师不仅要指导组内交往,而且要引导组际交流,不仅要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学习。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实验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知识的联系与结构,师生问题的质疑,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讨论。(3)开拓思路,诱发创造性思维。如在练习课上,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认为不懂的问题,教师不急于讲解,把问题展示出来,让那些思路明了学生上台做“小老师”,大胆地讲清自己的思路,再让其他同学评价。这样已懂同学有充分发挥表现自己的机会,促使他们有一种成功感、亲切感,激发其求知欲、创造欲。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十反思。课堂,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最富有生命意义的所在。她,滋养生命、塑造心灵;她,点燃热情、播撒希望。高中新课改已迈出可喜的第一步,愿涓涓细流,汇成奔腾不息的大河,构筑知、情、意、趣、法的演绎舞台!(转载)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