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物理必修1教案(共7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科版物理必修1教案(共72页).doc(7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惠安四中 高一7、10、11、12班 曾晓栋2010年秋第一章 绪论撩开物理学的神秘面纱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物理学的研究内容。2了解物理学与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关系。3掌握学习物理学的方法。4了解高中物理的教材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物理学历史和发展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阅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2使学生对物理学有概括的认识,初步知道它的研究范围,知道它是现代科学和技术的重要基础,知道它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3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学习态度,知道怎样学好高中物理
2、,并做更广更深的探索。来源:教学重点和难点: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及物理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讲授法、阅读教学法教学用具:静电金属屏蔽罩、带绝缘座的金属板、感应起电机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新闻资料、大量的物理现象和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全面掌握本章内容。来源:2学生准备:预习了解课本内容,了解物理学历史和发展现状。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在初中我们学了一些简单的物理知识,对我们身边的物理有了一定的简单的认识,而且我们已经能够用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一写简单的问题。但要解决更广泛的问题,我们在初中所学的物理就显得太过粗浅了,在高中我们将更系统、更深入的学习物理知识。那在我
3、们高中学习的物理究竟有什么内容呢?二、进行新课1、最新资讯教师活动:讲述有关天体物理的报纸新闻:“冥王星将被除名九大行星”,让学生猜想天体物理的发展。展示太阳系图谱、报纸及网上评论,简单分析新闻内容。学生活动:讨论,并对新闻内容提出问题。总结点评:通过最新物理新闻,生动的图谱分析,让学升对天体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对当前的物理知识体系提出质疑,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2、物理学科介绍教师活动:讲述: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起始于伽利略和牛顿的年代,经过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众多分支,令人尊敬和热爱的基础科学;它远到宇宙深处至咫尺之间,大到广袤苍穹,小到微观粒子的浩瀚而又精细的时空中,物
4、理学研究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以及它们的性质和运动规律,因此说物理学是关于“万物之理”的学问并不为过。 3、物理学与自然规律 教师活动:讲述:大自然充满了奥秘。在天地之间,各种形态的物质展示着惊人的多样和复杂,而在如此多样和复杂的大自然背后,却隐藏着统一与和谐的规律。 课件展示:哈雷慧星的照片,提问,它为什么能够回归?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简要猜想。 教师活动: 讲述:满天星斗循环往复、东起西落,是什么力量使目月星辰有着这样的运动规律?通过这些,我们将了解天体的运动。 课件展示星空图片、运动员跳水图片 提出问题:这些现象隐藏了什么样的物理规律/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在老师引导下得出结论 总结
5、点评:用有趣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学生想象和现有的知识。从而引导出新的知识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自然界的又一现象:闪电,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静电现象。 学生活动:欣赏、观察、思考。 总结点评:闪电和生活中的静电,都是大自然的秘密之一:静电现象。体现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板书总结:物理学规律属于大自然规律的一部分 物理学就是探究物质的结构和基本运动规律的科学。 4、物理学和其他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教师活动:提问:物理学和其他学科的区别在哪儿? 提问:物理学和其他学科的有什么联系? 学生活动:思考、联想、讨论并总结发言 总结点评:(1)物理科和其他科目所关注的内容不同。来源: (2)
6、物理学有许多分支:如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凝聚态物理、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等。(3)联系:与其它学科形成交叉学科: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地球物理等。、物理与社会的发展教师活动:()讲述:物理学的起源自然哲学,来自观察和思考多媒体展示:古人认识宇宙的过程()17世纪,观察和实验方法成为物理学的重要基础学生活动:欣赏、积极联想总结点评:从“观察和思考”到“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的重要标志,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板书总结:实验是物理的重要基础和方法。教师活动:讲述:17世纪,牛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物
7、理学开端。牛顿力学不仅能帮助我们解释周围的宏观世界,而且让人类实现了登月梦想。课件展示:人类对宇宙的不懈追求和探索学生活动:欣赏、了解人类对宇宙的不懈追求和探索过程。总结点评:通过展示人类对宇宙的不懈追求和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探索的欲望。教师活动:讲述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和意义。 课件展示电磁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学生活动: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和意义。教师活动:讲述相对论和量子技术的发展及其意义物理学历史上一次惊天动地的革命。学生活动:欣赏、了解相对论和量子技术的发展教师活动:讲述:20世纪,激光器、信息技术、超导技术、纳米技术、生命科学的发展。学
8、生活动:欣赏、思考,讨论物理学和生活的联系。板书总结:物理学就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同时也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6、怎样学好高中物理教师活动:(1)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指导学生了解学习高中物理的方法。 (2)指导学生从理解高中物理课程结构,掌握高中物理的基本结构。 (3)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四个基本环节。学生活动:思考、讨论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三、课堂小结教师活动:讲述:在本堂课中,我们主要介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物理学的来源和发展、与自然规律的关系2、 物理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 怎样来学习高中物理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绪论内容、思考
9、学习方法、预习课本。第二章 第一节 运动、空间和时间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知道在实验室测量时间的方法.会运用已学知识来源:过程与方法1在选择参考系时,能选择使研究问题方便的参考系.2能区分开时间和时刻的区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运动的相对性中体会哲学的思想.教学重点1在研究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2时刻与时间的区别。教学难点如何选取参考系教具准备手表一块,列车时刻表一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初中我们学过,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
10、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机械运动是最普遍的自然现象.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小到原子内部的质子、中子和电子,大到遥远的恒星和星系,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有些物体,例如耸立的山峰、马路两侧的房屋、路面上的铁轨,看起来是不动的,其实,这些物体是随着地球一起运动的.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有关问题.(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有_(位置的变动),叫机械运动.(2)被选作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_(参考系).二、机械运动参考系: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考系.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运动,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出示空投物资的投影片(飞机、物资都可以抽动,能显示出其实际的运
11、动路径).学生分析:以飞机为参考系,看到投下的物资沿直线竖直下落,地面上的人以地面为参考系,看到物体是沿曲线下落的.要求学生举例:描述同一个运动,选择不同参考系,观察结果也不一样.学生举例:运动的汽车,是选择地面为参考系,如选司机为标准,汽车是静止的. 老师总结:参考系是可任意选取的,但选择的原则要使运动和描述尽可能简单.比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动的物体作参考系要比选太阳作参考系简单.三、空间位置的描述1教师精讲在生活中,我们怎样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呢?假设一辆汽车在天安门前的长安街上行驶,如果要知道汽车开到哪里了,通常我们会选取天安门作为参考标志,说明汽车离该标志有多远,
12、在标志的哪个方向上.例如我们可以说“汽车目前在天安门东面5 km处.”如果只说汽车距离天安门5 km是不够的,因为这样的信息不明确,人们不知道汽车是在天安门的东面还是西面.2方法引导在物理学中,通常借助数学方法,建立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例如仍然是描述上述汽车的位置,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一维坐标系,假定坐标原点选在天安门,由西向东为坐标的正方向,汽车的位置可以记为x=5 km.如果汽车在天安门西边5 km处,在上述坐标系中,汽车的位置则记为x=-5 km所以在物理学中,通常要建立一个坐标系,用正、负号表示物体所在位置的方向.3知识拓展同学们都到电影院里看过电影:想想看你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座位的.我
13、们是根据电影票上的两个数字找到的某某排某某座.对于一个在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要描述其位置,仅用一维坐标系就不行了,就必须采用二维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在一个平面上的位置.有时我们为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空间位置,还必须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四、时刻、时间间隔(也称时间)1合作探究 这两个物理量与我们联系太密切了,根据同学们各自的理解,举一些关于时间、时刻的例子.学生回答:几点钟开会,几时上课,几点发车这都是时刻,而会议长达2个小时,这是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间隔等等.老师:如果把时刻、时间在数轴上表示出来,那含义就一目了然了学生回答有关问题:(1)要指出时刻、时间间隔在数轴上的表示特点.(2)时间的单位有_、
14、_、_,符号分别为_、_、_.(3)在实验室研究物体运动情况时,需要测量和记录很短的时间,常用_来测量.老师强调:要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时刻、时间:时刻表示为一点,时间表示为一线段.在以后的直线运动中的速度的研究中,常要用到这两个概念.时间的单位:年、月、日、小时、分、秒、飞秒、阿秒.在国际单位制中用秒作为主单位.来例题剖析请你手托一石子匀速前进,突然释放石子,观察石子的运动情况.再请站在路边的人观察石子的运动情况.二者观察到的运动轨迹一样吗?2教师精讲 自己观察到的运动轨迹是直线,这是因为石子相对自己是自由落体运动;站在路边的人观察到的运动轨迹是抛物线,这是因为石子相对地面是平抛运动.二者观察到
15、的运动轨迹是不一样的.3方法引导物体的运动规律是相对参考系而言的,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如果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描述的运动规律是不同的.4例题讲解例题1有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A.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 B.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 D.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分析:电梯中的乘客观看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是以自己所乘的电梯为参考系.甲中乘客看高楼向下运动,说明甲相对于地面一定在向上运动.同理,乙相对甲在向上运动,说明乙对地面也是向上运动,且运
16、动得比甲更快.丙电梯无论是静止,还是在向下运动,或以比甲、乙都慢的速度在向上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两电梯都会感到是在向上运动.答案:BCD例题2如图2-1-3为游乐场中摩天轮示意图,开动后,轮子和客舱分别做什么运动?分析:开动后,轮上各点都绕轴O做圆周运动,客舱虽然也绕O轴做圆周运动,但它始终处于竖直悬挂状态,表示客舱上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答案:轮子做转动,客舱做平动.说明:物体平动时,可以沿直线运动,也可以沿曲线运动. 图2-1-3五、讨论1.坐标系 为了定量地研究物体的运动变化规律,还必须建立一个与参考系联系在一起的坐标系.这样,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位置变化就可以转化为在坐标系中点的坐标
17、的变化.因此,坐标系就是参考系的一种数学抽象. 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只需建立一个直线坐标系(一维坐标)就可精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来源:2.平动的判断 判断平动时,可在物体上任意画一线段,如果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平行移动的,说明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机械运动、参考系、空间位置、时间、时刻等概念,这将是后面学习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基础,所以同学们要结合实际问题将它们区分开.七、布置作业1阅读课本上的“信息窗”.2找一张列车时刻表,研究一下它.注意:位置、时刻、时间等物理量.课后反思:第二章 第二节 质点和位移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点的概念,
18、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知道这种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2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知道位移的公式表示法;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理解位移时间图象的意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经历从物理现象中抽象出质点模型的过程,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2通过对位移和位移时间图象的学习,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通过对新知识的研究,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质点的概念、理想化模型的方法、位移
19、的概念和表述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对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一)位移的教学1、位移概念的引入教师在引导学生简要复习位置概念之后指出,要研究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就必须来研究如何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简单起见,要先研究如何描述一个点的位置变化。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路程概念之后,通过对实例的讨论说明路程不能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路程与位置变化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为了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必须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这个物理量就叫做位移,位移即是物体位置的变化,通常用符号S来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起点至终点的直线距离,位移的方向从起点指向终点。2、位移的表述(1)文字表述教师:有
20、一点P在水平面上沿直线先向东后向西运动,在该直线上建有由西向东的一维坐标系,若测得在各个时刻点P的位置坐标如下表所示,你能求出点P在3秒内、第3秒内、6秒内和第6秒内的位移和路程吗,若能求,请求出其结果;若不能求,请说明理由。把你思考的结果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t/s0123456x/m1710141283在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讨论之后,教师请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该问题的正确结果是:点P在3秒内的位移是15m向东、路程无法确定,因为点P在24秒之间的某时刻返回,开始返回的时刻和位置我们不知道;第3秒内的位移是4m向东、路程无法确定;6秒内的位移是2m向西、路程无法确定;第6秒内
21、的位移是11m向西、路程是11m。预测:学生对该问题的思考最可能出现的错误是:A.对运动过程可能发生的情况没有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想当然的以为是第3秒末返回,从而导致对路程的判断错误;B.对位移、路程是与具体的时间段对应的认识模糊,把3秒内和第3秒内的位移或6秒内和第6秒内的位移混为一谈;C.没有指出位移的方向。因此,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所给出的信息,在坐标轴上画出点P的运动过程的示意图,对点P的运动过程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强调位移的方向性和位移、路程与所给时间段的对应性,强调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2)公式表述教师引导学生从位移是物体的位置变化和位置可以用坐标
22、表示出发,启发学生写出当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时,它的位移s的表达式s= x2x1,并用上述所讨论的例子来验证该式的正确性,强调s的计算结果中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加深对位移的理解。3、矢量和标量教师向学生简介标量、矢量的概念4、位移时间图象教师向学生说明:可以把位置看成是一种特殊的位移,即物体相对于坐标原点的位移,它的起点在坐标原点,终点在该时刻物体所在的位置,在具体情境中要注意区分。教师向学生指出:我们可以有多种方法来表述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如上述问题中我们用列表的方法表述了点P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在上述问题中,如果我们以时间t为横坐标,以位置s为纵坐标,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
23、点作图(教师用PPT打出St图),我们可以得到表述点P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另一种方法图象法,我们把这个图象称为位移时间图象,显然这里的位移即纵坐标s是指点P相对于坐标原点的位移,从图中可以形象的看出,在点P各时间段内的位移,如;用图象法描述物理现象及其规律,形象直观,它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将会接触到更多的图象知识。(二)、质点的教学1、质点概念的抽象过程教师:上面我们已经知道如何描述一个点的位置变化,而实际物体都是有一定的大小、形状的,那么我们该如何研究一个实际物体的运动问题呢?通过对下面一系列问题的思考,看看能否给我们一些启示。教师提问让学生思考并按学
24、习小组讨论:问题1、一列长度为L1的火车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求(1)它在时间t内所发生的位移;(2)它经过一长为L2的桥时所需要的时间。问题2、如图1所示,一半径为r的园盘,其圆心在半径为R的圆周上运动,AB为园盘上的一条直径,在运动过程中方向保持不变,在从t1时刻到t2时刻这段时间内,园盘的圆心绕O点运动了1/4圆周,求在这段时间内,A、B和园盘心三点的位移大小和方向。问题3、在上题中,如果在园盘的圆心绕O点运动了1/4圆周的同时,园盘自转了90(如图2所示),求在这段时间内,A、B和园盘心三点的位移大小,已知r=1m,R=2m。问题4、在第3题中,若已知r=1m,R=2000m,其他条
25、件相同,再求在这段时间内,A、B 和园盘心三点的位移大小。)教师让学生汇报对上述问题的思考结果,并肯定学生的回答,同时把正确的结果写在各个问题后面用PPT打出。预测: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在研究实际物体的运动时,有时需要考虑其大小和形状,在这种情况下描述一个实际物体的运动往往比描述一个点的运动要复杂得多;有时尽管物体的大小形状给物体上不同的点的运动带来差异,但这种差异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如上述第4题的情况)教师:如果把在上述第4题的题目改为:园盘的圆心绕O点运动了1/6圆周的同时,园盘自转了90(如图3所示),其他条件不变,你如何以最快的速度估算出A点的位
26、移呢?预测:学生将从上述第4题的结果中受到启发,去计算园盘心的位移,以此做为A点位移的估计值,从而避开了繁难的计算,感受到了把园盘当作一个有质量的点来研究的这种方法的简洁。教师在学生汇报出正确的做法和结果后,指出把实际物体当作一个有质量的点来研究,这是物理学中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再引导学生定性评估出该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很小,从而使学生理解这种研究方法之所以具有重要意义是因为它具有如下特点:它抓住了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了一些无关的或者次要的因素,不仅使研究的问题简化,而且所研究的结果比较接近真实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抽象出质点概念,让学生理解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和理想化的模型以及这种理想化模型
27、的特点。2、对实际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研究教师进一步提问:既然把物体看成质点能简化对问题的研究,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呢?让学生通过反思上述问题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获得如下结论: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如第1题中第(1)小题、第2题的情况)或影响很小(如第4题的情况)时,完全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物体看成质点。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强调指出:一个物体能不能看做质点,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来定。判断的基本思路是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等因素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为了促进学生对质点及其研究方法的掌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下问题:问题1、在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
28、转时,地球能否看成质点?在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地球能否看成质点?(已知地球直径约为1.3104km,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约为1.5108km)问题2、在研究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的运动时间时,能否把火车看成质点?问题3、自行车能否看成质点?(三)、本节课小结教师(对本节课从知识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小结。知识:1、质点概念和运用2、位移概念和表述。方法:1、理想化模型2、图象法)课后反思:第二章 第三节 速度和加速度第3节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
29、及它们的区别.4.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并知道它是矢量.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区分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重点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3.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并知道它是矢量.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加速度的概念.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有:带滑轨的斜面、小球、刻度尺、停表、金属片、小木块各一个,教师准备一套并加一小车.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演示小车从
30、斜面上滑下,提出问题: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什么?速度的计算公式和速度的单位是什么? 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运动?在物理学中,用什么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程度?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 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平均速度.推进新课一、平均速度 定义: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位移(或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至底端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1.实验介绍 学生讨论后回答出,用刻度尺量出小车通过的位移
31、,用秒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再利用v可以求出小车通过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本节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需要测量的是小车通过的位移和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2.介绍实验步骤用小木块支起带滑槽木板的一端,形成斜面,使小球从斜面顶部向下时做变速直线运动.在斜面上确定小球的初始位置“O”,终点位置B,在OB之间确定中间位置A(如图2-3-1),让sOA=sOB.用刻度尺量出sOA、sOB,填入表中.一位同学将金属片置于B点,并读秒表,当数到“O”时,另一位同学从O点处释放小球,同时开始计时,当听到小球与金属片相撞的声音时,立即停止计时,读
32、出时间tOB,填入表中.将金属片移至OB中点A处,按上述方法测出小球从顶端至A处所需时间tOA,填入表中.利用v=求出小球通过全程sOB的平均速度vOB,通过上半段位移sOA的平均速度vOA,填入表中,并计算小车通过下半段位移sAB的平均速度vAB.图2-3-1位移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OB=tOB=vOB=sOA=tOA=vOA=sAB=sOB-sOA=tAB=tOB-tOA=vAB= 实验结果讨论: 将几组学生填好的实验表格(投影片)展示出来,对比每组的实验数据,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求得的vOA、vOB、vAB是否相等? 学生回答:不相等.教师指出,做变速运动的同一物体,在各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33、并不相等.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s这段位移或在t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严格地讲离开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不过,生活中我们所讲的某人步行速度是1.1 m/s,高速公路上汽车速度是30 m/s,这也是平均速度,是一般而论的,并不要求指定时间或位移. 让学生计算,将结果与vAB对比,二者是否相等? 学生回答:不相等.教师再次强调求解物体通过某段位移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物体通过的这段位移除以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二、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要想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还必须知道某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物理学中将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速
34、度叫做瞬时速度. 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速度的意义是什么呢?继续以上述实验为例,讨论小球经过O点时的快慢.实验中测得OA、OB、OC各段的平均速度都不能表示小球经过O点时的运动快慢,但比较而言A点离O点更近,OA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过O点时的运动快慢.如果从O点起所取的位移更小,所得平均速度就更能比较精确地描述物体经过O点的快慢程度.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小球的速度变化很小,可以认为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是匀速的,所得的平均速度就可以用来描述小球经过O点的瞬时速度. 瞬时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它的大小叫速率.三、加速度 定义:在变速运动中,速
35、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变速运动的加速度. 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根据上述实例,同学们思考得出加速度公式. 公式:a= v0为开始时刻物体的速度;vt为经过一段时间t的速度.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 m/s2,加速度的单位还可以是cm/s2. 读作:米每二次方秒,厘米每二次方秒.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的三个物理量: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通过今天的学习和分析,在以后的具体问题中会求平均速度,能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并能用公式a=去分析判断加速度的大小,并且能根据物体的运动规律找出加速度方向.布置作业1.阅读课本上的“信息窗”.2.收集生活中
36、哪些现象表示平均速度、那些表示瞬时速度.3.P282、3两题.板书设计一、平均速度 定义: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位移(或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二、瞬时速度 物理学中将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瞬时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它的大小叫速率.三、加速度 定义:在变速运动中,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变速运动的加速度. 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公式:a=v0为开始时刻物体的速度;vt为经过一段时间t的速度.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m/s2,加速度的单位还可以是cm/s2. 读作:米每二次方秒,厘米每二次方秒
37、.课后反思:第三章 第一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知道它是如何推导出来的,知道它的图象的物理意义,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3.能推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并会运用它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 从表格中分析处理数据并能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将已学过的数学规律运用到物理当中,将公式、图象及物理意义联系起来加以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本质特点,既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重点 应用数学工具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
38、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教学难点 1.注意数学手段与物理过程的紧密联系.2.将公式、图象及其物理意义联系起来.3.获得匀变速运动的规律,特别是用图象描述运动.图象的应用和公式的选择是两个难点.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物理学中将物体速度发生变化的运动称为变速运动.一般来说,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变化情况非常复杂.本节,我们仅讨论一种特殊的变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进新课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P33的实例并合作讨论表3-1的数据. 从数据中可知:小车速度不断增大,但是加速度保持不变. 得出结论:物理学中,称物体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
39、线运动是一种最简单而且特殊的变速直线运动,它的重要特点是: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为一恒量.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但是为了讨论的方便,人们通常将某些物体的运动或其中一段运动近似认为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vt=v0+at 速度公式:a=v0+at(由加速度定义推导) 其中v-t为末速度(时间t秒末的瞬时速度) v0为初速度(时间t秒初的瞬时速度) a为加速度(时间t秒内的加速度) 讨论:一般取v0方向为正,当a与v0同向时,a0;当a与v0反向时,
40、a0. 当a=0时,公式为Vt=V0 当v0=0时,公式为Vt=at 当a0;当a与v0反向时,a0. 当a=0时,公式为v-t=v0; 当v0=0时,公式为v-t=at; 当a0时,公式为v-t=v0-at (此时a只能取绝对值). (1)由vt=v0+at可知,vt是t的一次函数,根据数学知识可知其速度时间图象是一倾斜的直线.图3-1-5(2)由v-t图象可确定的量:可直接看出物体的初速度;可找出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可求出它的加速度(斜率=加速度);可判断物体运动性质;可求出t时间内的位移.二、位移时间关系:s=v0t+at2.课后反思:第三章 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一、实验目的
41、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二、实验原理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里的位移分别是s1、s2、s3则有(见第二章的习题)s=s2-s1=s3-s2=s4-s3=aT2 由上式还可得到s4-s1=(s4-s3)+(s3-s2)+(s2-s1)=3aT2同理有s5-s2=s6-s3=3aT2可见,测出各段位移s1、s2即可求出 再算出a1、a2的平均值,就是我们所要测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三、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刻度尺,导线,电源,钩码,细绳。四、实验步骤(1)按教材191页图实-10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处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