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科技园小高层混凝土工程方案(共3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麒麟科技园小高层混凝土工程方案(共30页).doc(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南京麒麟科技生态创新园二期小高层住宅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单位:广州天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零一二年六月二日专心-专注-专业目 录1 编制依据51.1 施工组织设计51.2 施工图51.3 主要规程、规范51.4 主要标准52 工程概况52.1 总体概况52.2 结构概况63 施工安排63.1 混凝土供应方式63.2 组织结构73.3 施工部署73.4 劳动力组织84 施工准备84.1 现场准备84.2 机具准备84.3 技术准备84.4 商品混凝土原材料要求94.5 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 94.6 混凝土配合比要求94.7 混
2、凝土泵送方案 105 混凝土施工方法115.1 混凝土工程控制程序115.2 混凝土施工一般要求115.3 底板混凝土施工125.4 其它部位混凝土施工135.5 混凝土振捣要求135.6 混凝土试块留置和试验145.7 施工缝的留置和处理145.8 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控制措施146 混凝土的拆模及养护措施156.1 混凝土的拆模156.2 混凝土的保温及养护157 混凝土的成品保护措施158 混凝土质量保证标准及措施168.1 混凝土质量保证标准168.2 质量保证措施209 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229.1 蜂窝229.2 麻面229.3 孔洞239.4 露筋239.5 缝隙、夹层249.6
3、缺楞掉角 259.7 表面不平整 2510 季节性施工2610.1 雨季施工2611 安全文明施工注意事项2612 环境保护措施27附录 成品保护机构体系图 29质量保证体系图 29安全文明施工保证体系框图 30基础流水段划分图 311 编制依据1.1施工组织设计南京麒麟科技生态创新园二期小高层住宅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2施工图图纸名称图号出图日期结构施工图2012年5月建筑施工图2012年5月1.3主要规程、规范类别名称编号国家预防混凝土工程碱骨料反应技术管理规定地下防水工程技术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06版)行业混凝
4、土泵送技术规程DGJ32/J-T10-201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71.4主要标准类别名称编号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行业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2 工程概况2.1 总体概况序号项 目内 容1工程名称南京麒麟科技生态创新园G61地块二期小高层住宅2工程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麒麟科技生态创新园运粮河以东3建设单位富力南京地产开发有限公司4设计单位南京市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5监理单位广州广骏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6质量监督单位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7施工总包单位广州天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8工期合同工期9合同质量目标合格2.2
5、结构概况结构形式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筏板基础抗震设防烈度7度结构抗震等级剪力墙三级结构部位结构参数(mm)砼强度等级基础底板600C30P8地下室内墙200C40地下室外墙300C40P8楼板120C30剪力墙200C30垫层100C15钢筋接头形式直螺纹水平筋16,竖向筋20绑扎搭接16电渣压力焊竖向筋16钢筋保护层基础梁板底及地下室外墙外侧50mm、墙体15mm、楼板15mm、梁25mm。3 施工安排3.1混凝土供应方式本工程采用预拌混凝土,由公司选定商混凝土厂家。3.1.1对原材料的要求:水泥:最小水泥用量:300kg/m3石:粗骨料最大粒径:40mm 粗骨料中针片状颗粒含量:10%砂:中
6、砂,通过0.315mm筛孔的砂15%3.1.2其它:外加剂的类型、掺合料的种类,由商混凝土厂家提供,满足现行国家及地方规范及规程的要求。3.1.3配合比的主要参数要求塌落度:板:140-160mm,墙体:160-180mm。水灰比:0.40.6。砂率:必须控制在38%45%。初凝时间:底板:5小时;顶板:6小时;墙体:6小时。3.2 组织机构3.3 施工部署3.3.1根据结构特点将基础施工阶段分为2个时间段1、基础底板 2、地下室主体阶段,将八栋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分为4个施工区域即1#楼、2#楼为1区段、3#楼、4#楼为2区段、5#楼、6#楼为3区段、7#楼、8#楼为4区段,各区域及各时间段按照
7、楼号平行施工。3.3.1.1 结构施工阶段:本阶段按施工队、劳动力等情况划分,围绕各楼在其周边进行场地布置。3.3.2 流水段划分:3.3.2.1单体楼基础底板、墙体及顶板见附图,主体结构墙体、顶板也不分段。3.4 劳动力组织劳动力计划安排 表3-1序号工 种人数(人)备 注1混凝土振捣工100每栋1620人2地泵操作工203维护人员104其他100合计2304 施工准备4.1 现场准备:混凝土浇注前,应保证现场道路通畅,保证混凝土罐车及汽车泵的出入不受阻碍,水、电等施工准备、各项文明施工、安全措施均已到位,施工部位的隐蔽、预检工作均已通过验收。4.2 机具准备:4.2.1 振动棒:30mm振
8、动棒若干,50mm振动棒若干。4.2.2 HBT-60C混凝土输送泵6台,325mm混凝土输送管,90O弯管和软管。4.2.3 手动混凝土布料杆2台。4.2.4 振捣器、铁锹、铁抹子、木抹子等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准备齐全。4.3 技术准备4.3.1 审图施工前认真查阅图纸(包括与建筑图对应的情况)、方案、相关安全质量规范,遇到图纸上的问题提前与设计联系解决。4.3.2 交底班组在进行作业之前必须进行书面的技术交底,交底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交底次数每月至少一次,交底时应注意季节性特点及可操作性。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混凝土浇注方法及浇注顺序;对现场操作人员进行现场技术交底,保证混凝土的浇注质量。4
9、.3.3 验收程序混凝土工程需要按照分项工程检验批验收记录表的要求,进行验收,合格后填写混凝土分项工程检验批验收记录表。4.4 商品混凝土原材料要求4.4.1 水泥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出厂日期,按规定进行水泥的复试,砂、石含泥量等必须符合规范的要求。现场使用各种外加剂必须进行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4.1.2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P.032.5;矿物中铝酸三钙Ca3Al小于0.6。石子粒径为10-30mm,最大粒径不得超过30mm。砂采用中粗砂。砂石料含泥量满足规范要求。4.1.3石子粒径530mm,级配良好,含泥量小于1。砂选用河砂,含泥量小于3;砂率4045。4.5 预防混凝
10、土碱-集料反应4.5.1 材料:水泥,砂石,外加剂,粉煤灰,必须有市技术监督局核定的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碱含量和集料活性检测报告,无检测报告的混凝土材料禁止使用在基础工程上。4.5.2 现场管理:进场材料要进行复测,并配合实验室选用合格混凝土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4.5.3 控制标准:材料选用B种低碱活性集料,混凝土含碱量不超过5/m3。水泥选用低碱水泥,碱含当量0.6%以下。4.6 混凝土配合比要求4.6.1 根据设计要求的混凝土标号分别进行混凝土试配。4.6.2 混凝土试配时还应根据泵送需要掺加泵送剂。4.6.3 后浇带混凝土应掺加微膨剂。4.6.4 向搅拌站提供混凝土强度,申请配合比。4.7
11、 混凝土泵送方案 4.7.1根据房屋结构选用HBT85柴油泵,技术参数见下表:型号HBT85最大理论输送量低压87 m3/h、高压55 m3/h最大输送压力低压10.8Mpa、高压18Mpa压力机动率181KW混凝土缸直径两行程2002100料斗容积0.7m3出口管径125最大骨料半径卵石40,碎石40外型尺寸长宽高738520992635泵送距离垂直320m水平1000m4.7.2混凝土泵的安全使用及操作,应严格执行使用说明书和其他相关规定。同时,应根据使用说明书制定专门操作要点。4.7.3 混凝土泵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独立操作。4.7.4 根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在每
12、栋#楼安装一台混凝土泵,泵应安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周围不得有障碍物,在放下支腿并调整后应使机身保持水平和稳定,轮胎应楔紧。4.7.5 泵送管道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水平泵送管道应直线敷设; 4.7.5.1 垂直泵送管道不得直接装在泵的输出口上,应在垂直管前端加装长度不小于20m的水平管,并在水平管近泵处加装逆止阀。4.7.5.2 敷设向下倾斜的管道时,应在输出口上加装一段水平管,其长度不应小于倾斜高低差的5倍。当倾斜度较大时,应在坡度上端装设排气活阀。4.7.5.3 泵送管道应有支承固定,在管道和固定物之间应设置木垫作缓冲,不得直接与钢筋和模板相连,管道接头和卡箍应扣牢密封,不得漏浆,不得将
13、已磨损管道装在后端高压区。4.7.5.4 砂石粒径,水泥标号及配合比应按出厂规定,满足泵机可泵性的要求。4.7.5.4 输送管道的管壁厚度应与泵中压力匹配,近泵处应用优质管子。管道接头密封圈及弯头完好无损。高温烈日下采用湿麻带或湿带遮盖管路,并及时浇水降温,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4.7.5.5 泵送作业中,料斗机中的混凝土平面保持在搅拌轴线以上,料斗格网上不得堆满混凝土,控制供料流量,及时清除超粒径的骨料及杂物,不得随意移动格网。4.7.5.6 当发现进入料斗的混凝土有离析现象时,应停泵待搅拌均匀后再泵送。当骨料分离严重,料斗内灰浆将明显不足时,剔除部分骨料,另加砂浆重新搅拌。4.7.5.7
14、泵送混凝土应连续作业;当因供料中端被迫暂停时,停留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暂停时间内应每隔5-10分钟(冬季3-5分钟)作2-3个冲程反泵正泵运动。再次投料泵送前应先将料搅拌。当停泵时间超过限时应排空管道。4.7.5.8 垂直向上泵送中断后再次泵送时,应先进行反向推送,使分配阀内混凝土吸回料斗,经搅拌后再正向泵送。4.7.5.9 不得随意调整液压系统压力,当油温超过70度时,应停止泵送,但仍应使搅拌叶片和风机运转,待降温后再继续运行。4.7.5.10 泵送中,对泵送设备和管路进行观察,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对磨损超过规定的管子,卡箍密封圈等应及时更换。泵送混凝土应搅拌均匀,控制好塌落度,应防止管道
15、堵塞。当出现输送管堵塞时,应进行反泵运转,使混凝土返回料斗。当反泵几次仍不能消除堵塞,应在泵机卸载情况下,拆管排除堵塞。4.7.5.11 作业后应将料斗内和管道内的混凝土全部输出,然后对泵机、料斗、管道等进行冲洗。在管道出口端前方10m内严禁站人。并应用金属网篮等收集冲出的清洗球和砂石粒。应将两侧活塞转到清洗室位置,并涂上润滑油,各部位操纵开关,调整手柄,手轮,控制杆,旋塞等均应复位,液压系统应卸载。4.7.5.12 泵送完毕时,应将混凝土泵和输送管清洗干净。5 混凝土施工方法5.1 混凝土工程控制程序本工程混凝土按商品混凝土考虑,施工时立足于高标准混凝土施工原则,保证施工时混凝土具有可靠的耐
16、久性、稳定性。5.2 混凝土施工一般要求5.2.1混凝土入模前,应把模内及钢筋上的杂物清除干净。5.2.2墙板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为40cm,泵送混凝土布料点应均匀布置。5.2.3混凝土出机和入模时应随机抽检其塌落度。搅拌机出料口坍落度16cm左右,泵送布料软管出口坍落度14cm左右。塌落度过小或过大均需重新进行搅拌后方可使用。5.2.4指挥和作业层管理人员到位,劳动力安排就绪。5.2.5夜间施工配备足够照明。5.2.6混凝土输送泵放置在搅拌机前,砼自搅拌机中卸出后,直接流入输送泵进料斗。5.3 底板混凝土施工5.3.1底板混凝土浇筑基础底板混凝土为抗渗混凝土,并且需要连续浇筑。为了
17、确保底板混凝土不出现施工冷缝,经计算确定每段混凝土由一侧向另一侧依次倒退作业,浇筑带前后略有错位,形成阶段式分层退打的局面,以达到提高泵送工效,防止混凝土出现泌水现象,确保混凝土上下层的整体性结合。由于底板段混凝土的厚度较厚,底板混凝土浇筑量大,铺开面大,为了在浇筑过程中没有冷缝出现,通过时间计算,浇筑时采用“斜面分层、循序退打”的方法连续浇筑施工,按1:6的坡度斜向推进,推进层厚度为300mm,混凝土浇筑到顶循序退打。5.3.2底板混凝土振捣基础底板施工使用振捣器数量最多,将使用插入式振捣器10台。现场计划准备50、30插入式振捣器各8条,其中6条备用,平板式振捣器5台。由于泵送混凝土塌落度
18、大,混凝土摊铺较长,故混凝土振捣由坡脚和坡顶同时向坡中振捣,在振捣时严格控制振捣棒移动距离、插入深度、振捣时间,避免各浇筑带交接漏振。每一段将安排2台振捣器同时作业。振捣棒移动间距不大于550mm,振捣上一层应插入下一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5.3.3底板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养护采取在混凝土表面洒水的方法,由专人负责。在每段混凝土表面搓毛后,及时洒水养护。5.3.4浇筑中采取的有关处理措施5.3.4.1混凝土表面处理在混凝上初凝前,按初步标高进行拍打振实后用4m铝合金刮杆刮平,用木抹子抹压三遍后扫毛,以避免表面干缩裂缝。5.3.4.2混凝土供应中断的处理为了避免浇筑过程中因混凝土供应中断而造
19、成的施工冷缝,以及混凝土泵管等待时间过长,将在现场安排专人负责机械的检查和维修,并准备充足的机械零用件,当供应中断时,立刻安排负责人抢修,并保证有地泵运转。同时要与商品混凝土供应单位沟通协调,保证混凝土供应连续及时。5.4 其它部位混凝土施工5.4.1墙体混凝土浇筑墙体混凝土用地泵和输送管送至作业面,先用吊斗浇注C40混凝土墙,用布料杆浇注混凝土。墙混凝土采用分层连续浇筑法,每层高度为400mm,用标尺杆进行控制。浇筑高度至板底上30mm,硬化后将上口浮浆剔除。 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进行严格验收,模板的底部边将硬化后的混凝土上口浮浆剔除角严密牢固,混凝土浇筑前先浇筑3050mm厚同强度去石子砂浆
20、,以防漏浆造成烂根。浇筑应由中间墙开始,然后对称向两侧进行;在洞口处浇筑时洞口两侧浇筑高度大体一致。在清理好操作平台上的混凝土时也要把模板边的混凝上及时清理,尤其是在角落处,要在凝固前清理干净,以利于拆模。窗口及预留洞口下不易振捣处,在洞口两侧距洞口300mm处振捣,并加强模外振捣。5.4.2 顶板混凝土浇筑顶板混凝土由地泵和输送管直接送至作业面。顶板混凝上浇筑时用“赶浆法”进行,浇筑时要随着浇筑面积的扩大,随时移动砼输送管,不能让砼自由流动的范围过大,必须保持水泥浆沿板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5.4.3 楼梯混凝上浇筑楼梯段混凝上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同时用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施工
21、缝位置留在休息平台1/3处。5.5 混凝土振捣5.5.1墙体、柱采用垂直拖振,随打随振,棒快速插至底部,稍做停留,慢慢向上拨,上下略微抽动,至表面泛浆无气泡时移至下点,间距约400mm。浇筑上层混凝土时要插入下层50mm。墙体连梁处钢筋较密,因此采用斜向插振法从其侧面插入。5.5.2 顶板混凝土振捣采用振捣棒在板中拖动,间距300mm并配合双层网片处的插振,间距相同。振捣完成后用木抹子搓平。5.6 混凝土试块留置和试验5.6.1 现场标养室内设自动喷淋系统并配备湿度显示器。5.6.2 对现场混凝土,每车均测试塌落度。在混凝土施工过程留置试块,至少留3组,一组标准养护,一组结构实体养护,一组备用
22、,顶板增加一组拆模试块(冬施期间增加两组试块,一组测定混凝土临界强度,一组测定等效养护龄期强度)。5.7 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5.7.1施工缝的留置位置:5.7.1.1 底板与外墙水平施工缝留置在板底以上300mm处;5.7.1.2 外墙水平缝留置为一斜槎,上部在顶板以上50mm处;5.7.1.3 内墙水平缝留置在顶板下皮标高以上30mm处;5.7.1.4 楼梯施工缝留在休息平台中部1/3位置;5.7.1.5 现浇剪力墙竖向施工缝留在门口中部;5.7.1.6 楼板施工缝留在墙中;5.7.2施工缝的处理5.7.2.1 墙上口水平施工缝留置时高于板底或梁底标高约23cm,在混凝土终凝硬化后,将上部2
23、cm厚浮浆剔除,先表面弹线,按线剔凿,确保上口平整。5.7.2.2 顶板施工缝处理时先凿毛,再清除松动石子并冲洗干净,浇筑前洒水湿润。5.7.2.3 施工缝浇筑前用同强度去石子砂浆作为结合层,同时润管。水平施工缝浇筑前,先铺净浆,再铺3050厚的1:1水泥砂浆,并及时浇筑混凝土。5.8 混凝土浇注技术的控制措施5.8.1混凝土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捣棒上下略有抽动,以使上下振动均匀,振捣棒应插入下层50m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每点振捣时间视表面不再显著下沉,表面无气泡产生且混凝土表面有均匀的水泥浆泛出为准,振点间距500mm,梅花型布置,振捣时禁止碰到模板,预留
24、管道和埋件等,振捣完一段,即用铁锹摊平拍实。5.8.2为保证底板浇筑混凝土的表面平整度,在墙体插筋上每隔3m抄标高控制点(50cm),并用红油漆标注,以便混凝土浇筑时能辨别该标高点,及时拉线找平,误差在5mm之内。5.8.3后浇带部分底板和外墙,应在大于等于60天且上层楼板施工结束后施工,用C35无收缩混凝土浇筑,外加剂采用UEA膨胀型防水系列。6 混凝土的拆模及养护措施6.1混凝土的拆模6.1.1墙体混凝土在浇注完毕后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起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方可拆模,墙体拆模强度一般要大于1.2Mpa;6.1.2顶板混凝土必须达到规范规定所需拆模强度方可拆模。顶板拆模强度要求如下:6.
25、1.2.1板的结构跨度2米时,拆模强度为设计强度的50%;板的结构跨度2且8米时,拆模强度为设计强度的75%;6.1.2.2梁的结构跨度8米时,拆模强度为设计强度的75%;6.1.2.3悬臂构件的结构跨度2米时,拆模强度为设计强度的75%;6.1.3混凝土顶板拆模强度的确定必须做同条件的混凝土试块试压来确定,等到试块强度试压后满足拆模条件方可通知拆模,同时要做好拆模记录。6.2 混凝土的保温和养护6.2.1砼的保温时间:以砼达到临界强度为准,也可以根据等效龄期,查得相应的强度。6.2.2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要及时养护,墙柱模板采用刷养护剂的方式进行养护,水平楼板采用浇水养护,将养护剂
26、用软刷或喷枪涂敷在终凝后的混凝土表面,注意养护剂涂刷要均匀。7 混凝土的成品保护措施7.1成立以项目经理部生产经理为领导的成品保护小组,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岗位职责。成品保护小组机构见附图。7.2建立健全成品保护工作体系,严格执行成品保护程序,在安排施工生产的同时,明确成品保护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并加强监督检查。7.3加大成品保护工作的监督力度,一是施工现场操作人员的文明施工意识,二是制定必要的成品保护措施。7.4制定成品保护的检查制度、交叉施工管理制度、交接制度、考核制度、奖罚责任制度等。 8 混凝土质量保证标准及措施8.1 混凝土质量保证标准8.1.1主控项目8.1.1.
27、1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场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它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8.1.1.2混凝土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
28、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当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时,混凝土中氯化物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8.1.1.3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设计的要求。检验方法:检验原材料报告和氯化物、碱的总含量计算书。8.1.1.4混凝土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
29、的有关规定,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对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配合比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专门规定。检验方法::检验配合比设计资料。8.1.1.5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的同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
30、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8.1.1.6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地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检验方法:检查试件抗渗试验报告。8.1.1.7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材料名称允许偏差水泥、掺合料2粗、细骨料3水、外加剂2注:A、各种衡器应定期校验,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持计量准确;B、当遇雨天或含水率有明显变化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并及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量。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抽查不应少于一
31、次。检验方法:复称。8.1.1.8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8.1.1.9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8.1.1.10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混凝土设备基础不
32、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8.1.2一般项目8.1.2.1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等的规定。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出场合格证和进场复验报告。8.1.2.2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普
33、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进场复验报告。注:A、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其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B、对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40mm。8.1.2.3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检查数量:同一水源检查不应少于一次。检查方法:检查水质试验报告。8.1.2.4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开始生产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
34、验证配合比的依据。检验方法:检查开盘鉴定资料和试件强度试验报告。8.1.2.5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检查一次。检验方法:检查含水率测试结果和施工配合比通知单。8.1.2.6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8.1.2.7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8.1.2.8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
35、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注:A、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B、采用其它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根据所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C、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时,宜
36、涂刷养护剂;D、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8.1.2.9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8.1.2.10现浇结构和混凝土设备基础拆模后的尺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检查数量:按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检验批。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应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
37、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对电梯井,应全数检查。对设备基础,应全数检查。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 目允许偏差(mm)检 验 方 法轴线位置基 础15钢尺检查独 立 基 础10墙、柱、梁8剪 力 墙5垂直度层高5m8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5m10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全 高(H)H/1000且30经纬仪、钢尺检查标高层 高(板面)10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全 高(H)30截 面 尺 寸+6,-5钢 尺 检 查电 梯 井井筒长、宽对定位中心线+15,0钢 尺 检 查井筒全高(H)垂直度H/1000且30经纬仪、钢尺检查表 面 平 整 度82m靠尺和塞尺检查预
38、埋设施中心线位置预 埋 件10钢 尺 检 查预 埋 螺 栓5预 埋 管5预 留 洞 中 心 线 位 置15钢 尺 检 查注:检查轴线、中心线位置时,应沿横、纵两个方向量测,并取最大值。8.2 质量保证措施8.2.1 质量保证体框图见附图。8.2.2 为了加强混凝土浇筑过程的控制,抹最后一次面层时,质检员对根部用通长的尺逐段检查,确保墙根部的平整度。严格控制浇筑高度大于板底标高2030。8.2.3 现场进行塌落度测试,现场制作试块,试块放在加锁的钢筋笼里,进行同条件养护。现场设置控温标养室。8.2.4拆模后,对混凝土成品进行保护工作,柱角四边用竹胶板下角料进行保护。楼梯踏步进行成品保护,楼梯踏步
39、用竹胶板外探1进行保护。8.2.5冬季施工时,需要测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入模温度,大模板、泵管需要进行保温措施。可以采用生炉子、加保温被以及用彩条布封挡等措施,以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现场和作业面需分别设置测温百叶箱和测温孔。具体见冬季施工方案。8.2.6为防止烂根的质量通病,首先,浇筑510同配合比去石子砂浆,浇筑时,采用标尺杆控制混凝土的分层厚度,浇筑顶板混凝土时,采用定制的4m刮杆找平。初凝前,加强二次压面,对墙柱边重点找平,最后用塑料扫帚扫毛,保证大面平整、条纹顺直。8.2.7 制作三角钢筋架,对水电预留管进行保护。8.2.8 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的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项目部特制定如下
40、检查方法。混凝土工程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 项次项 目允许偏差值mm检查方法1轴线位置基础15尺量独立基础10墙、柱、梁82垂直度全高(H)H/1000,且30经纬仪吊线尺量层高5m5层高5m83标高层高6水准仪尺量全高154截面尺寸基础宽、高+8,-5尺量柱、墙、梁宽、高+8,-55表面平整度82m靠尺塞尺6角、线顺直度拉线、尺量7保护层厚度基础尺量柱梁墙板8楼梯踏步板宽度高度尺量9电梯井筒长、宽对定位中心线+25,0经纬仪尺量筒全高(H)垂直度H/1000,且3010阳台、雨罩位移吊线、尺量11预留孔、洞中心线位置15尺量12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置10尺量螺栓外露59 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9.1 蜂
41、窝(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9.1.1 产生原因9.1.1.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9.1.1.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9.1.1.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9.1.1.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9.1.1.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9.1.1.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9.1.1.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造成水泥流失。9.1.2 防治措施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