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及世界海水淡化的发展和现状概述(共7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733999 上传时间:2022-04-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及世界海水淡化的发展和现状概述(共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及世界海水淡化的发展和现状概述(共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及世界海水淡化的发展和现状概述(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及世界海水淡化的发展和现状概述(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国及世界海水淡化的发展和现状概述发布时间:2011-11-14信息来源:随着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人口的急剧膨胀,以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水的用量与日俱增,但是供水量却有减无增,而且水体污染日趋严重。因此,全球范围及至全国性的供水矛盾日益突出。人类正面临着来自水资源和水质性两大危机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所以,合理地开发利用和有效地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防止水危机的呼声浪高一浪,正席卷全球。1.缺水与日俱增(1)世界范围从1990年到1995年,水的消耗量增长了6倍,比人口增长速度还快2倍,约有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0%,

2、有15亿人口缺少饮用水,20亿人得不到安全的用水。其中29个国家的4.5亿多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中。由于饮用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水源而导致的疾病有50多种,平均每天发生与水相关的疾病65万例,夺去2.5万人的生命。到2000年,全世界人均占水量减少24%。估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近1/3的人口(23亿)缺水。按每年取水量45%递增为计,到2100年地球上所有河水将被耗尽,到2230年,人类将耗尽地质圈内所有储备的淡水资源。(2)全国范围河川地面迳流量平均每年为2.81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按人口平均,每人每年仅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口平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中国人口占世界22%,而淡

3、水占有量仅为8%,世界排序名列第109位,是世界12个严重贫水国之一。径流的地区和时空分布很不均衡,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沈阳、长春、大连等我国40多个城市也被列入世界性严重缺水的黑名单上。据资料表明,由于水资源短缺、生态退化、水污染加剧等原因。全国近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严重缺水的城市就有110多个。我国城市2000年缺水达600多亿立方米,每年因缺水而损失,仅工业产值就达2400亿元。据预测,我国30年后将出现用水高峰,2030年人口总量将达16亿,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0%,届时用水总量将达70008000亿立方米。广东目前年缺水约42.45亿立方米,近年取水量将达50亿万

4、吨。2.污染日趋严重(1)世界范围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污水现达4000多亿吨,从而造成5万多亿吨水体被污染,致使地球每年有700多万人因不洁净饮水引起疾病而死亡。估计到2005年前,因水的原因而成为“环境难民”者将多达1亿人。到2005年全世界污水总排放量将达6900亿立方米,仅仅为了稀释这些污染物,就要耗尽全球河流水量。(2)中国范围我国沿海地区企业每年排入近岸海域工业废水39.8亿吨,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已达到620亿吨之多,相当于每人平均排放量近49吨。致使全国138个城市河段中的133个河段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源,50%城市地下水也蒙遭危厄。全国现有的七大

5、水系重点河段中仅有三成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第一、二类标准,在我国11.4万公里江河的评价中,水质为类及劣类占41%。全国现有大约7亿人口饮用大肠菌群超标的水,1.7亿人饮用受有机污染的水。(3)广东地区2000年全省排废污量超过106亿吨(工业废水占66%,生活污水占34%)为全国之首,占全国废水排放年总量的七分之一,其中广州约25亿吨,深圳、东莞大约为10亿吨。全省城市生活污水2001年处理率仅为17.2%,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使城市河段水体的80%受到严重污染,水质达标率不足一半,由此导致全省直接经济损失年均达262亿元。(4)广州地区生活污水排放量即以每年10%的速度在递增,平均

6、每天向珠江排放的污水足有300多万吨,使目前珠江河段污染率高达60%,其中亚硝酸盐和氯氮含量均超过标准值。3.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江河淤塞、围湖造田,惊人浪费加剧了水的供需矛盾。黄河,因河床淤塞产生断流,仅1997年已达7次之多。湖泊星罗棋布,总面积达8360多万亩,无计划的围湖造田已使水面减少2500多万亩,占总面积近1/3。用水的无度更是习以为常、如广州市人均日用水量高达350多升,高峰期甚至高达500升;广东省水源的重复利用率仅为2040%,远低于世界水平。总之,世界范围缺水,中国缺水,广东也缺水;不但资源性缺水,而且同时存在水质性缺水。如此严峻的水形势已明显地成为影响和制约全球、全国、全省

7、现代化建设的瓶颈,正像一把钳子似的正在逼近我们城市的咽喉。二、海水淡化当今之势(一)海水淡化意义重大地球确是水的故乡,尤其是海洋,更是人类世界最大的水库。它覆盖地球表面积的71%,水的储量约有13.7亿立方公里,占地球总水量的95%,占地表水总量的98%。但是,可供人类直接享用的淡水总量仅有3000立方公里,占陆地水量的0.64%,不足地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三。海洋中却蕴藏着丰富的淡水,其总量约占海水的97%,相当于13.3亿立方公里之多,是一个最大而又稳定可靠的淡水储库。因此,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向海洋索取淡水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当务之急。大力发展海水淡化技术产业,对缓解当代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日

8、趋突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系列重大问题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二)海水淡化现状人类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开始思考海水淡化的问题,科学技术的进步才使人们昔日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1.发展概况上世纪40年代开始开发了以蒸馏法为主的海水淡化技术,到70年代前后初步形成了工业化生产体系;1952年首先开发了电渗析盐水淡化技术;继而在60年代初又开发了反渗透淡化技术。1997年全世界100吨/天以上的脱盐装置总容量为1623.6万吨/天。其地理分布为:中东地区占54.9%,美国占14.6%,欧洲9%,亚洲7.9%;就原水性质分:属海水的占63.6%、地下苦咸水占24%、其它原水占12.4%;就淡化产水用途分:生

9、活饮用水占61.8%、城市工业用水占24.9%、发电厂用水占5.5%;就淡化工艺区分:蒸馏法占59.7%、反渗透法占32.9%、电渗析法占5.5%;对完全以海水为水源的淡化,蒸馏法占88.4%、反渗透法占10.9%。2.基本现状2000年,全世界共有100吨级以上海水淡化厂已发展至1.1万家,以年增长率15%25%攀升,淡化产水量达2437万吨/天。成效额已达数百亿美元。淡水产量最高是沙特阿拉伯,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美国产量位居第二位,占世界总产量的15.2%。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蒸馏法海水淡化厂建于沙特阿拉伯,日产淡水46万吨,是多级闪蒸造水与电厂热发电双重目的的结合,另一套同类型、同效用的

10、装置建在阿联酋,产水量32.4万吨/日,单机产水量45005700吨/日,淡化设备的投资为5.44亿美元。目前世界最大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厂建在沙特的首都利雅德,日产淡水30万吨,装置中设有能量回收的配套设施,能耗约为3kwh/m3淡水左右。3.发展趋势近年来世界上海水淡化正向高效化、低能化和规模化的目标发展,反渗透(SWRO)、多级闪蒸(MSF)和多效蒸发(MED)更成为适用于大型海水淡化技术的主流。MSF近年主要进展在:单机容量进一步扩大,系统设计最佳化、管理软件化、操作自动化;采用聚羧酸酯等新型防垢、抑垢和分散剂,可提升运行温度;开发新兴高级奥氏不锈钢代替镍基合金,提高运行可靠性、稳定性;工

11、艺改进,有利降低能耗使目前总体水平处于1014kwh/m淡水状态。MED方法的主要进展在低温多效操作技术的开发,以减少结垢、腐蚀,降低成本,通常能够在6.08.0kwh/m3。SWRD技术从膜、组件和工艺已日趋成熟,近年来重大进展在于功能交换器和压力交换器的成功开发,可使能量回收高达90%以上,从而使其能耗降至3.84.3kwh/m3淡水。近年国际海水淡化项目招标中,总以工程投资最低、造水能耗最低、运行成本最低,以及建设周期最短和占地面积最少等优势为基本条件和要求。总之,海水淡化既是水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而且梦已成真、可望可即。可以肯定,随着陆用水资源的日渐枯竭,海洋必将成为海水淡化技术大有用

12、武的主战场。三、中国海水淡化蓬勃崛起(一)发展概况起步于1958年。40年来发展很快,取得了长足进步和显著的成绩,已逐步形成了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学科和水处理技术产业。包括蒸馏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太阳能法等淡化技术在不同程度上得到较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初具规模,并已取得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海水淡化工程不但在国内取得稳定发展,而且还有技术输出,如多套装置已出口印尼、中东、基里巴斯和马尔代夫等国家地区。最近,在巴基斯坦瓜德尔港口的海水淡化配套工程招标中,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在与世界其他4家公司的竞标中一举命中,已向该地出口我国自行制造的日产500吨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经试验表明能量回收

13、装置效率达到92%95%,吨水耗电在3千瓦小时左右,造水成本约为每立方米3.8元4.2元,达到国际同类设备先进水平。全国拥有一支为数3000人以上的专业技术队伍,从事科研与开发的单位100多个,设备生产厂60多家。其中膜法技术所占比重为最大,约占90%以上。如国家海洋局杭州海水淡化与水处理技术开发中心和国家海洋局海水淡化综合利用研究所已成为我国南北方两大中心和基地。目前我国膜行业已开创成为一个新兴的高技术产业群体。现有杭州(火炬)西斗门膜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约300余家,从业人员近万人。年产值(含膜、膜组件和配套装置)在1千万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约占15%,其中6000元产值以上的大型企业约34

14、个;小型企业约占85%,年产值一般在500万元左右。(二)技术现状1.蒸馏法海水淡化试验研究从1964年开始,百吨级多效多级和多级闪蒸两套海水淡化装置早在1971年和1981年分别通过鉴定,日产550吨级不同规格的多级闪蒸及压汽式陆用和船用蒸馏淡化装置已在工厂系列化生产,并有300多台套在船上应用,陆用日产30吨级常压压汽式海水淡化装置已在大连长海县投入使用。经过多年研究和试验,目前基础和配套技术已有很大提高,材料、防腐、阻垢等关键技术已初步解决,在引进技术造水能耗方面大约为16kwh/m3淡化水左右。在与热电厂结合双目的造水方面,天津大港电厂1988年已从国外引进了两台日产淡水均为3000多

15、吨长管式多级闪蒸法的设备,是全国目前规模最大、生产量最高的蒸馏法海水淡化装置;1997年自行设计开发成功一套短管式多级闪蒸装置,规模为1200吨/日,运转正常;又于2001年和2002年分别建成一定规模的饮用纯净水生产线和可供千户居民家庭生活用水的海水淡化供水系统。近期,由天津法化所和西安交大合作攻关研制成功,我国首台低温压缩蒸馏海水法化资金已在青岛投产使用,性能良好,日产法化为60吨。2.太阳能法淡化技术的开发研究从70年代中期开始,初期在甘肃省苦咸水地区试验,接着由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在南海蜈岐州岛和西沙中建岛为解决当地军民用水问题而研制,并建立的两台顶棚式直接蒸发装置。于80年代末又在浙江省

16、嵊泗岛建成一台设备较完善、性能良好的装置。目前仍在对集热器和顶棚设计等关键性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3.电渗析法在我国起步最早,发展快,应用广,技术成熟,工艺研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967年已实现了苯乙烯二乙烯苯型异相离子交换膜的连续化生产,70年代又相继进行了多种均相离子交换膜的研制和中试放大。至80年代,全国从事离子交换膜科研和生产的单位分别有16和12家之多,研制的膜品种43个,商品化生产的品种12个,最高年产销量达30万m3,仅次于全球产量之冠的日本。从钛涂钌电极、大尺寸薄隔板到大型膜堆及本体的研制和生产,电渗析器件的研制也相当活跃,全国曾有从事电渗析工艺技术研究、设计的单位25家,器件

17、生产厂28家,年产销量达1500台以上。从水力学参数设计到频繁倒极工艺和EDI技术的开发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电渗析技术国内的应用以工业上工艺用水为主,占80%以上,其次是废水处理和海水、苦咸水淡化供饮用;早在1982年,日产200吨级海水淡化装置已在西沙群岛永兴岛启用,其规模为亚洲之最,从海水(含盐34000ppm)脱盐至饮用水要求(500ppm)电耗为16度/吨,淡水成本是船运淡水成本的四分之一;广东番禺市沙仔岛于1984年春节建成了我国第一个海(咸)水民用电渗析淡化站,日产淡水300吨,平均电耗1.07度/吨,吨水成本1.02元/吨,坚持稳定运行14年之久,为我国沿海市县咸害区改水供水提供

18、了成功的范例;1985年和1987年又分别在番禺县新垦镇和长岛县大钦岛建造了,供岛上居民饮水的电渗析淡化设施两套:新垦装置规模和性能同沙仔岛装置相近,原水为半海水,最高含盐量为19700ppm,日产海水200吨,四级四段组装;大钦岛装置的原水为地下苦咸水,含盐量最高约为6000ppm,产量为2.5吨/日,工程造价约13万元,运行费用5.0kwh/m3,采用部分循环工艺流程,共二级四段串联运行;目前共有20多套电渗析苦咸水淡化车正广泛地在新疆沙漠地区推广应用。4.反渗透法技术研究从1967年开始,先后开发成功板框式、卷式、管式和中空纤维型等多种类型膜件和装置,日产5吨、10吨的苦咸水淡化器和日产

19、1吨和23吨海水淡化器也通过了技术鉴定。近10年来,反渗透技术在我国后来居上,发展很快,除在工业和医药等行业中常用于制备纯水和高纯水,以及在饮水行业中生产纯净水外,已成为海水淡化的主流技术:1997年10月16日由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开发中心在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的嵊山岛上建成了我国第一座日前500吨级海水淡化站。可将浓度为26780毫克/升的海水淡化至163毫克/升的淡水,水质优于国家饮用水标准。工程总投资616万元,其中土建140.0万元、取水设备16.0万元、预处理设备52.6万元、反渗透设备176.5万元。为了降低能耗,工程系统中首次采用能量回收装置(28.4万元),使单位电耗降低约

20、30%,保证生产1吨淡水耗电低于5.5度,造水总成本全为每吨6.15元。工程的技术和经济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继嵊山工程后,杭州水处理技术开发中心又在马迹山(1999年,日产200吨)、长岛(2000年,1000吨)、嵊泗(2000年,1000吨)、小钦岛(2000年,75吨)等地投建海水淡化工程,吨水电耗分别是6.0、4.2、4.2、4.0kwh。其中,长岛和嵊泗项目是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建造的日产千吨级RO海水淡化示范工程,从系统工艺和淡化装置的最佳化设计,到关键设备和配套设施的优化选型及研制,从国情出发,既体现了工程技术的科学性、先进性,又顾及了工程建设的实用性和经济性,而且首次在国内

21、使用压力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使淡化能耗低于吨水3.0度,含海水取集和预处理的总能耗也仅在吨水4.5度以内,无论工程技术和经济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两项工程癖经费投入共1500万元左右。项目的实施标志着中国反渗透海水淡化,无论工程规模、技术含量和能耗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沧州黄骅市淡化装置,作为该地年产23万吨PVC生产系统的配套工程,利用深50250米,平均含盐量约13,000mg/l的浅层地下水(属高浓度苦咸水或亚海水),通过预处理和反渗透技术制取日产淡水18,000吨淡水。淡化工程的技术指标是:RO系统脱盐率98.6%,回收率75%,耗电量2.75kwh/吨淡水,总固溶500mg/

22、l。工程首次大规模采用国产反渗透复合膜,以1050支8寸膜组件组装,由玉柴机器集团绿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中标承建,2000年4月组装,9月开始供水,运行至今性能稳定,属于国内领先水平。除沧州这一项目外,另一套日产3000吨苦咸水淡化工程也正在筹建中。为解决岛上居民吃水难的问题,大连市投资巨额,已在长海县的大长山岛和獐子岛于近年建成日产分别为1500吨和1000吨级海水淡化装置,运行良好,吨水成本约为8元;该市华能电厂于近年投资1800万元建成了日产2000吨装置,已社2001年12月投产,吨水成本为3.8元,是目前国内最大一套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目前全国包括引进系统在内的反渗透海水、苦咸水(半海

23、水)淡化产量估计日产达35,000吨以上。综观上述,已充分显示中国海水淡化事业蓬勃崛起、茁壮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展望明天,必将兴旺发达,成就辉煌。四、广东省海水淡化发展应对广东陆用水资源并不丰足,也和全国一样正面临着水量日渐短缺和水质日趋恶化的挑战和威胁。然而,广东是个海洋大省,拥有的海域面积达45万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的2.5倍。全省还有长达3368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和2414公里的岛岸线,为全国之冠;多达1431个岛屿,其中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759个,仅次于浙江和福建。如此现状正充分说明,海水淡化非但十分必要和迫切,而且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水源环境和淡化条件。除优越的自然条件外,本

24、省还有发展海水淡化事业的良好基础。一是具有海水淡化开创性和指导意义的成功范例。如全国第一、第二座电渗析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建在南海西沙,全国第一座民用电渗析海(咸)水淡化站落户于珠三角,都为全国海岛供水和沿海感害区城镇改水提供具有示范性意义的技术经验。二是具有长期从事海水淡化与水处理专业技术研究开发的基础力量。全省从事电渗析、反渗透及太阳能等淡化技术及其配套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单位计有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等9个单位,科研人员约160多人,其中不乏我国早期从事淡化研究的专家、教授和工程技术带头人,多年来不断取得颇有建树的科研成果,有些成果已达到实用化的水平。三是具有海水淡化设备配套生产能力。目前全省从事

25、反渗透、电渗析淡化设备配套生产的单位共23家之多,并具有一定生产与组装的水平和能力。四是淡化技术应用工程公司发展很快。膜法分离技术在广东已初步形成了产业群体,而且颇具规模,尤以反渗透技术更为活跃。无论在沿海电厂锅炉供水,电子工业纯水制造,饮料工业饮用纯净水的生产等,淡化技术都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目前,广东省仅饮用纯净水的生产厂就有360多家,年产瓶(桶)装饮用水200万吨,遥遥领先全国。总之,我省的海水淡化技术拥有一定的优势,近年也取得不断进步和发展,但是与沪杭、京津和苏南等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海水淡化工程开发后劲不足、步伐较慢、规模较小,与经济发展形势不相适应。为此必经加大力度,把

26、发展海水淡化事业作为全省增创新优势的切入点,列入重要的议程上,明确发展的战略目标,并采取有效的对策。1.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大力加强、广泛开展宣传教育,高度重视开发海洋淡水资源工作,从长计议落实向海洋索取淡水的战略思想。2.加强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海水淡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相应的政府职能部门,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全面协调,并加大投入,完善配套。3.研究和确定我省淡化技术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到2005年,海水淡化方法的总造水能力应超万吨/天,其中海水淡化占40%、中低盐度咸水占60%;从2000年至2010年,海水淡化造水总规模,每年平均递增率应大于5%。4.研究和确定我省海水淡化的技术

27、政策。根据不同淡化方法各自特点和适用制宜的原则,应优先发展和推广应用反渗透技术,同时加强不同方法组合工艺的试验研究。5.组建省级海水淡化科研、生产和工程应用一体化的造水技术中心,及相应的总工程公司,并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规模和实力的淡化技术队伍,还要加强省内外和国际间的合作交流,迅速提高我省淡化技术水平。6.建立具有代表意义的应用示范工程和试验基地,如船舶海水淡化、沿海村镇咸害区改水,石油平台和岛屿的供水,近岸重点建设项目工艺用水等。7.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形成具有规模的群体和新兴产业部门,增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8.加强海水淡化现有技术适用性和经济性的研究,完善技术配套,优化工艺设计,努力降低海水淡化生产的成本,逐步满足沿海地区和海岛开发对海水淡化日益迫切的要求,并向装置大型、自动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综上所述,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大力加强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海水淡化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型学科,已在我国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特色,也在我省建立了良好的基础。海水淡化事业方兴未艾,它必将在全国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