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固定句式归类整理(共8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729717 上传时间:2022-04-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固定句式归类整理(共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言固定句式归类整理(共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固定句式归类整理(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固定句式归类整理(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文言固定句式归类整理说明:对固定句式做了粗糙的分类,只为方便识记;切勿拘泥死记各句所属类别,而应重点关注其译法及例句。此外,有部分固定句式只有翻译,缺少例句,或是例句没有译文,还请各位增补。谢谢。(01)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1、 (视)孰与、与孰、何若、何如翻译:这些习惯说法都是表示比较,用来表示人或事物互相比较的结果。都可译为“跟比较,哪个更”“与相比,谁更”。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哪个更厉害?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我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救赵孰与勿救?2、孰若,译为“哪里比得

2、上”。(02)表示选择的习惯说法1、与使毋宁、与其宁、与其孰若(无宁),一般译作“与其不如” “与其,哪如,哪里比得上(不如)”。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译:与其坐着等死,哪如奋起抵抗拯救我们村庄?例: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童区寄传)译文:与其杀掉这个僮仆,哪里比得上卖了他。2、,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译: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吗?3、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例 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苏轼教战守策)译:发生战争,是

3、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例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孙樵书何易于)译: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养蚕,一点时间也分不出来。(03)表示疑问语气1、如(奈、若)何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o汤问)译文:凭你衰老的年纪和余力,还不能去掉山上的一草一木,能把土和石头怎么样呢?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译:拿太行、王屋怎么办?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三

4、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冶邺) 译:三老不回来报告,把他们怎么办?2、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例 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3、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分别译为“怎么”、“怎么办”、“怎么样”或“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呢?”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等,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例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拿了我的璧玉,不给我城,怎么办?例 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译文:(对楚国作战)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虑,

5、为什么要听从这种主张呢?例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译:(沛公说:)“现在出来了,没有告辞,对这怎么办呢?”4、“何如”,相当于“怎样”“哪个”。例:“陛下以降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史记张释之列传)译:“陛下以降侯周勃是个怎样的人?”皇上说:“忠厚长者。”又如:因问明帝:“长安何如日远?”(世说新语夙愿)译:因此问明帝:“长安与太阳哪个远?”5、“乎哉”,如侧重“乎”,则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如侧重“哉”,则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译:比如我这样的人,可以保护百姓吗?董生勉乎哉!(韩愈送董邵南序)译:董生自勉啊!6

6、、何为、何(奚)以为、何(奚、曷),表疑问语气,译为“为什么呢”“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史记孙吴列传)译:有人说:“你儿子,只是个小兵,但将军亲自为他吮吸疽脓,你为什么哭呢?”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译: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空然后再向南飞呢?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译文:颛臾是我们鲁国的臣国,为什么要攻打它呢?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译文:项羽笑着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要渡江干什么呢?7、“何以耶”,译为“怎么能呢”8、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

7、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例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译文:但这座山单单用钟命名,这又是为什么呢?(04)表示反诘语气1、安乎(哉)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例 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译文:但是刘豫州刚败之后,又怎么能抵抗得住曹操的攻势呢?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译文:燕雀哪里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2、安得也哉,译为“怎么能够呢”。3、安能、何能、何得,这三种固定结构一般译为“怎么能”。例:安能摧屑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怎么能让我低头弯腰去侍奉权贵,叫我不能开怀展笑颜!例2:其妻日:“君美甚,徐公

8、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4、不为乎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5、不亦乎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不(也)是吗?”或“难道不吗?”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温习所学知识,不也是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的人吗?”今吾之优越,犹人只有腹心疾也,而王不

9、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6、得非与、岂非与表反反问,相当于“难道不是吗”?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与?(柳宗元封建论)难道不是强盛的诸侯,好像尾巴太大不便随意支配似的过错吗?7、独耶(哉),表示疑问,可译为“难道吗”。例 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难道公子你就不可怜您的姐姐吗?例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相如我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就怕廉将军吗?8、非欤,表示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 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译文:您不是三闾大夫吗?9、何(以)为?何焉为?可译为“要干什么呢?”或“哪里用得着呢?”例: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如今人方

10、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10、何哉”,译为“怎么呢”。11、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何”是宾语;表反问,可译为:“有呢?”“有什么的呢”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夫晋,何厌之有?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12、何有可根据上下文译为“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舍不得”“有什么关系”。例: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何有于我哉,意思是“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13、况乎(欤)、而况乎(欤),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现在把钟和磬放入水中,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又何况是石

11、头呢!14、宁耶 连用,表示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 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译文:哪里会想到这里是掩埋你骸骨的地方呢?15、其乎、岂哉(欤、乎、乎哉),译为“难道吗”。16、如之何、奈何,相当于“怎么”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君子于役)君子服役去了,教我怎么不想他?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平民不怕死,怎么用死来威吓他们?17、无乃与”,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不是吗”。无乃尔是过与?(论语)难道不是该怪罪你吗?(过,责备;尔是过,倒装,过尔)18、庸乎、其庸乎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哪里呢”“哪里(怎么)呢?”例 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12、乎?(韩愈师说)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05)表示感叹语气1、何其、一何可译为“多么地(何等地)”“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例如:观庆父及叔牙、闵公之际,何其乱也?赐,汝来何其晚也?妇啼一何苦2、何之可译为“怎么这么”或“怎么这么”,也可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例如:足下不欲破袁氏也,何言之不实也?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3、“焉哉”,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吧”,“焉”不起作用。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过去了的事不去想,也就算了吧!4、“亦哉”,译为“也啊”。5、岂乎(哉)连用,表感叹或反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怎么呢?例 日夜望将军

13、至,岂敢反乎!(鸿门宴)译文:我们日日夜夜盼望项将军的到来,怎么敢背叛他呢?(06)表示强调的习惯说法1、唯(惟)为, 可译为“只”“只有”“惟独”。例如:天生万物,唯人为贵。 唯谨慎为得久。2、唯(惟)所, 可译为“任凭”“随便”。例如:臣有三剑,唯王所用。 太祖常赐良,唯其所择。(07)表示推测、揣度、商榷的习惯说法1、无乃乎(欤)、毋乃乎(欤)表揣度,可译为“恐怕吧”“只怕吧”例如: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译文:远方的主人对我军作好了战斗的准备,这样去攻打郑国,恐怕不行吧?2、得无乎(耶、邪)表测度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例:成反复自

14、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译文:成名一次又一次地思素,这莫非是指给捉蟋蟀的地方吗?例: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 译文:你们的父辈很廉洁,你们恐怕不免穷困吧?3、能无乎,译为“怎么不呢”。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被诽谤,怎能不怨愤呢?(08)表示假设的习惯说法1、有于此(斯)翻译时只需在有关句子前加一“假设”“假如”之类的词语即可。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2、“若其”,相当于“假如”“倘使”。今者违命,胜不足多;若其不胜,为罪已甚。(晋书周浚传)译:现在违背命令,打了胜仗也不算什么;假如没有胜利,罪过就太大了。(

15、09)表判断语气1、“唯(顾、直)耳”,译为“只是罢了”。2、之谓、(其)之谓也、(其)之谓乎、其之谓表总结性的判断语气。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这就叫啊”。前面加语气副词“其”,翻译时可加上“大概说的就是吧”,表商量、推测的语气。例:闻道百,以为莫已若也,我之谓也。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译:民谚中说的“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大概就是说的虞国与虢国的关系吧。3、“不亦乎”,译为“不是吗”。4、非而,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而是”。例 非字而画。(促织)译文:(纸片上面的)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5、者也”,一表判断,二表强化解释原因。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胜吴

16、广列传)译:陈胜,是阳城人。然则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史记屈原列传)译:然而破灭的国家接连不断,圣明的君主太平的国家几代不见的原因,就是因为(君主认为的)忠臣并不忠,贤才并不贤。(10)表示陈述语气1、“有以”、“无以”,分别译为“有用来的办法”、“没有用来的办法”。2、“有所”、“无所”,分别译为“有”、“没有”。3、“何以”,表示询问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译为“凭什么”、“依据什么”。4、“所以”,表示原因或凭借,译为“的原因”或“的方法(根据)”、“用来”等。5、“以为”、“以为”,译为“认为”、“把当作”、“用做”。6、“比及”,

17、译为“等到的时候”。7、而已”,相当于“罢了”。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译:我懂得种树而已,当官治理不是我做的事。(11)表示指代的习惯说法1、有所、无所、何所(安所、奚所)可译为“有什么(没有什么)所的(人、物、事)”“是什么”。例: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女亦无所思。 二者可容,何所不容?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例: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亭) 译:天刚亮,在竹林里躲避哨后,(碰到)几十名巡逻的骑兵,几乎没有逃脱的办法而死。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译:死也是我厌恶的,(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

18、所以祸患(也)有(我)不躲避的。2、有以、无以可译为“有可以拿来的”“没有可以拿来的”、“有(可以)用来的(办法、手段、工具等)”“没有(可以)用来的(办法、手段、工具等)”例:项王未有以应。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译:因此不积累半步一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集细微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海。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 译:我总会有可以拿来使你活下去的办法。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 译:军营里没有可以用来作乐的东西。3、无以为,可译为“没有必要用(要)”。例: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4、“之类”“之属”,相当于“这一类”。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

19、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译:所以大王不能(以德)统一天下,不是挟着太山跳过北海这一类;大王不能(以德)统一天下,是折枝这一类。而养游侠私剑之属。(韩非子五蠹)译:但是私养游侠武士之类。5、有者,译为“有个人”。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 译:县里有一个叫成名的人,读书考秀才,但是多次没有考中。(12)其他1、非则”,相当于“不是就是”非死则徙尔。(柳宗元捕蛇者说) 译:不是死了,就是迁徙了。2、非惟抑亦,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例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陈寿隆中对)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3、其乎(也、耶)表揣测、希望、反诘等语

20、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概(恐怕)吧!”“还是吧!”“难道吗?”例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译: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他们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啊!例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译文: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4、且且,相当于“一面一面”或者“又又”见信死,且喜且怜之。(史记淮阴侯列传)译:(高祖)见韩信被杀死,又高兴又怜悯他。5、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么”“既然这样,那么”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译:这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既然如此,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6、是故,是以

21、,译为“因此,所以”。例: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有,师之所存也。(师说) 译:因此,无论(身份)高贵还是低贱,无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7、所以有两个意义,一是“的原因”,二是“用来的办法”。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纪)译: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盗贼的进入和意外事件的发生。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译:推行百姓认为好的,防范百姓认为坏的,这大概才是用来增多财物衣食的办法吧!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我们离开父母亲属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崇高品德。8、为所、

22、为所, 表被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被。例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鸿门宴)译文:否则,你们这些人最终都会被他俘虏!例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译文:却被秦国人多年蓄积的威势所挟制。9、焉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国焉耳。(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译:他盗窃兵符,不是为了魏国,不是为六国,为了赵国罢了。10、焉耳矣,表肯定语气,相当于“了”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译: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算是尽心的了。”11、以为,表判断,相当于“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例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译文:认为天下最美

23、丽壮观的东西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例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可是蔺相如仅仅只凭借一点说话的技巧作为功劳,职位却在我的上面12、以为,一是相当于“把(它)作为”,二与现代汉语语意相同,即“认为”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译: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来客)的主人。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译:我私下里认为太后您疼爱燕后超过长安君。13、因遂,相当于“于是”欲自杀以激荆卿,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告也。”因遂自刎而死。(史记刺客列传) 译:(田光)想自杀激励荆轲,说:“希望你赶快去拜访太子,说我已死,表明不会泄密。”于是自杀而死。14、于是,一是相当于“在这时”,“在这件事上”;二是相当于现在汉语“于是”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于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史记周本纪)译:西伯偷偷地做好事,诸侯都来(请他)公平决断。在当时,虞国、芮国的人有案件不能决,就到周伯那里。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史记始皇本纪) 译:于是让御使详细地调查询问各个书生。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