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共14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724245 上传时间:2022-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共1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共1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共1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共14页).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当前,我们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总的来说,所花时间较多,所获效果有限。究其原因,教师对“为什么听课?”“听课到底听些什么?”“听课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到底有怎样的价值?”等这些问题的认识十分模糊,缺乏专业化程度,这主要体现为三无:听课,无合作的任务,没有明确分工。评课,无证据的推论,基于假设的话语太多。听评课,无研究的实践,应付任务式的居多。提倡课堂观察式的听评课,摒弃那种“无需知识基础”、“谁都可以听评课”、“随意点评”的做法,倡导那种理解课堂、重在合作、关注学习、基于证据的听评课,以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为目标。使听课成为教师专业研究的有效工具,使听课

2、活动成为教师的一种专业研究,通过课堂观察让教师“看到”自己教学行为的某些不足,从而进行教学行为的转变,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改进。一、课堂观察的定义课堂观察主要不是教师的自我观察,也不是教师个体随意去“观”别的教师的课,而是指有组织的、有准备的、通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或相关的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借间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记录有效数据,并依据收集的资料、数据做出相应研究的一种改进教学的方法。课堂观察,就是观察课堂。课堂观察有四个要素:学生学习、老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其中学生学习是课堂的核心,另外三个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要素。出于观察的需要。将每个要素分解成五个视角,再将

3、每个视角分解成3-5个观察点,总结为“4要素20视角68观察点”。 课堂观察的4要素20视角68观察点确定观察点要素视角观察点举例学生学习 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以“达成”视角为例,有3个观察点:. 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察/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 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教师教学 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以“环节”视角为例,有3个观察点:. 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课程性质 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以“内容”视角为例,有3个观察点

4、:. 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 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民?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课堂文化 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以“民主”视角为例,有3个观察点:.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上述68个观察点并不是要求每堂课都需要观察68个点,它只是说明课堂观察是非常复杂的,充满着丰富的信息。二、 课堂观察的程序课堂观察是一项专业研究活动,需要一套完整

5、的程序。确立观察点、开发观察工具(观察工具指:观察点数据的记录表格,标有好、中、差生的座次表、录音、摄像设备等)、进入课中观察、作出推论、撰写观察报告构成了课堂观察活动的五个关键环节。其中,确立观察点、开发观察工具、作出推论是课堂观察最关键的三个环节。课堂观察同样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在研究方法层面,有两层意思:其一,课堂观察遵循可观察、可记录的原则。通过解构课堂,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收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拆、推论,以此改善教

6、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其二,课堂观察的有效实施,还需要借助于三个阶段的持续活动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课前会议主要是:让上课老师陈述内容主题、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学习结果检测等,以便于观察者确定有针对性的观察点;在课前会议方面,原本要求围绕五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但鉴于学案/教案、QQ等校内普及,观察者可提前分享上课人的教学设计、座位表。我们要求被观察教师只要重点说明“目标、活动、评价”这三个问题,那么本节课也就清楚了。然后观察者根据自己任务开发课堂观察工具。在量表开发方面,为了节约量表开发的时间,我们选择的观察尽量与以前的观察相同或相近。这样就可以在原来开发的量表的基础上,作

7、些适当的修改,同时积极利用课堂观察合作体(备课组、教研组、自愿组合的团队)合作开发量表,这些都有效地节约了时间,以便于自己收集更可靠的证据。并根据课堂观察工具,选择观察位置、观察角度进入实地观察,收集那些可以作为关键性证据的课堂实录,或记下自己的思考。课后会议阶段:主要关注定量或定性分析、有效学习的证据、资源利用的适宜性、预设性与生成。课后,被观察教师在进行课后反思中,要求被观察教师只要列举35点反思,而不必面面俱到。观察者报告观察结果时,由于课后会议时间有限,首先要简明,观察者的报告应有全景式说明,但应杜绝漫谈式发言,应抓住核心说明几个主要结论。其次有证据,观察者发言必须立足于观察到的证据,

8、再作必要的推论,杜绝即席式发挥。再次要避免重复。在小组观察报告撰写方面,可以将报告与教学随笔在课堂观察中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必拘泥于完整的观察报告。这样既节省了一定的时间,而且在现实境况下更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围绕课前会议确立的观察点,提出旨向教学改进、针对此情此境此教师的建议和对策。课堂观察为每个人的思考、研究提供了一个合作的平台,为教师提供了观察和被观察的机会,可以使教师们得到更快、更好、更专业的成长,特别是对“被观察者”(上课人)的专业成长大有裨益。三、课堂观察中观察点确定存在的问题(一)、面临问题课堂观察,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听评课。1、课堂观察专业要求较高。与一般的听评课活

9、动相比,课堂观察专业要求较高,学校大多数教师尽管耳闻目睹不少,也跃跃欲试,但一旦进入实际操作,还是心怀畏惧。比如,如何选择观察点,如何开发观察工具,如何处理记录的数据,如何作出合理的推论等等。如果缺乏课堂观察的专业学习,将无法进入这种新的听评课范式。2、教师听评课惯性的限制。传统听评课,听课教师课前无需准备,听课记录较为随意、没有体系,课后的评议多是老教师的“一言堂”。课堂观察则要求课前选择观察点、选用或开发观察工具,听课时要求利用工具收集信息,课后基于收集的课堂信息作出推论。在这种要求之下,新、老教师都需要突破传统听评课的惯性限制,“不适应”成为大家共同的遭遇。3、教研组组织的困惑。传统的听

10、评课,教研组的安排服从于学校的指令,安排谁上课,上什么课,都无需进行更多的专业分析和选择。课堂观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不容置疑,但是对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师来说,最大的困难是时间、精力的限制。这一问题不解决,就无法让课堂观察成为教师日常的专业生活方式。新的范式,要求教研组的角色从行政走向学术,从任务型走向专业型,需要一种超越行政的行事作风。课堂观察的操作,对教研组长来说,是个莫大的挑战。(二)、问题的解决1、建立相关制度。明确提出“课堂观察作为教研组活动的规定行动,每个教研组本学年都要开展课堂观察的实践活动,将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校本教研形式”,借助行政力量推进。同时修订教研组考核条例,要求各教研组运

11、用课堂观察技术,每组每学期课堂观察活动不少于三次,并要求上交完整的课堂观察课例。2、加强专业学习。学校安排时间,组织教师研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一书,加深对课堂观察范式的相关理念、框架、程序的认识。3、做中学。在“做”的过程中去体会课堂观察的理念和技术,体悟课堂观察对课堂教学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意义。4、提供时间保证。5、精简观察程序。6、课堂观察为每个人的思考、研究提供了一个合作的平台,为教师提供了观察和被观察的机会,可以使教师们得到更快、更好、更专业的成长,特别是对“被观察者”(上课人)的专业成长有裨益。7、观察点确定随意性和盲目性在课堂活动中,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确立观察点的过程。本

12、质上,观察点就是研究的问题,若没有观察理念上的转变,没有问题意识,观察者就会觉得确定观察点是一种“多余的复杂”,在确立观察点时就会表现出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影响课堂观察的专业性和有效性。8、观察点缺乏针对性,与特定的课堂没有多少关系产生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遵循“观察点应来自此人、此时、此地、此课”的确立原则。课堂教学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因此我们才会追问上课教师的教学特点是什么,上课班级有什么特征,是复习课还是新授课,是在什么地方上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学习(教学)目标与学习(教学)策略是否有创新,教学环节是如何构成的,教学评价是怎样开展的。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就是“此人、此时、此地、

13、此课”的具体表征。如果不考虑这些问题,确定的观察点很容易是盲目随意的选择结果。9、观察点无法观察,找不到对应的观察行为或现象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证据意识淡薄或者问题大而不当造成。课堂观察是一种基于证据的课堂研究活动,观察者通过自身的感官和辅助工具获取证据,而证据来源于学生的学习行为或课堂环境与课堂氛围。因此,确立观察点时,必须考虑到观察点在课堂中能找到相应的教与学的信息来源,否则,研究的问题也就无法解决。10、观察点孤立无援,难以与同伴的观察构成有效的研究体系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是观察者没有很好地合作或事前没有整体地考虑。四、问题解决的策略1、按照“从领域到问题,从问题到观察点”的方法确立观察点

14、如何找到适切的观察点?从教学法的角度看,探究性学习值得关注的问题有:哪些问题值得探究,提供什么条件让学生探究,哪一种探究方法更合理,学生探究过程中可能产生什么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来检验探究效果等。然后,将研究问题转化成观察点。2、按照“此人、此时、此地、此课”的方向确立观察点“此人、此时、此地、此课”,是指观察要切合课堂的具体情况,如观察者、被观察者、教学背景、教学中的关键事件等。3、从观察者或课堂观察合作体的专业发展需求确立观察点。例如,初入职教师需要掌握讲授和提问的教学方法,还必须利用好教材,“讲授的效度”、“提问的方法与过程”、“教材处理”等观察点对他们是比较适切的

15、。4、从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事件确立观察点。教学中的关键事件是指对课堂教学产生关键作用的技术与规程,它主要与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有关。例如,在习题讲评课中,“教师对学生错误信息的获取与利用”就是教学关键事件,它是高质量的观察点。所以,以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事件作为观察点,就会让课堂观察合作体围绕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核心要素展开专业的研讨,这样的课堂观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课堂研究活动。5、按照“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的原则确立观察点“可观察”是指在课堂上能找到与观察点相对应的行为特征,即相应的教学行为、学习行为等。五、课堂观察中总体易存在问题及归因分析1、认为有观察点就行,没有观察工具不影响课堂观察课堂观察

16、是一种基于证据的课堂研究活动。观察点为进入课堂寻找证据提供了方向,但观察点自身并不产生证据。只有围绕观察点确定获取证据的策略与框架,才可能解决所研究的问题。2、研究的问题观察工具结果推论不具有一致性课堂观察是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研究模式,这就要求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逻辑上应该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体现在开发观察工具时,必须对以下问题作系统性考虑;如何选择这个观察点,如何理解这个观察点,收集哪些证据才能解决这个观察点?观察工具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什么,观察工具能解决和不能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准备怎样推论。如果观察工具与研究的问题和推论不具有一致性,就将导致观察工具无法解决要研究的问题,根据这样的工具得到

17、的推论必然偏离研究的问题。3、观察点的研究思路与观察指标的设置不合理研究观察点,首先需要有明确的研究思路,然后需要将研究思路具体化为观察目标,才可能收集到解决问题的证据。例如,仅从提问的对象和方式来研究“提问的效度”,不可能实现研究的目的。在观察指标的制定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二种问题:一是以价值判断替代观察指标,例如,某观察者以“清晰度、准确性、合理性”来观察“提问的效度”。二是以数据分析指标替代观察记录指标,例如,某观察者以“频次、程度、评价、排序”来研究“提问的方式”,由于这些数据没有与具体的提问过程相联系,最后必然导致这些数据无法解释、无法推论。4、观察工具不便于课堂中记录和课后整理与推论

18、许多观察工具进入课堂后,就会发现它的操作性不好,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没有必要的使用说明,不便于记录。例如,有些行为或现象若不用简便的符号替代,就很难记录到这些稍纵即逝的信息。二是表格的设计不合理,使一些重要的、关键的观察数据或现象难以被记录下来。例如,表格留空不够,无处可记。三是观察指标的编排顺序不便于记录后的整理、归纳及推论。例如,不遵循观察指标间的逻辑关系,随意排放观察指标,就会增大课后数据处理的难度。六、课堂观察中易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1、从教学法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的框架从教学法的角度寻找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框架,是科学正确地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以观察点“提问的效度”为例,若从教学法

19、的角度看,其思考的路径是:为何提问(目的),问了什么(内容),问了谁(对象),什么时候问(时机),怎么问(方式),什么情况下问(背景)。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应记录学生的回答情况(内容、对象、时间、方式)以作为 辅助性依据,这样就能比较全面地了解提问的效度了。2、从课堂的显性信息中设立观察指标体系课堂中的显性行为信息,从主体看,分为老师和学生两类:从种类看,有听、说、读、写、做等。课堂的显性课程要素信息包括物理空间、时间、环境、资源、人物等。这些都是可观、可听、可感的重要信息,是研究和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从上述显性信息中确立观察指标后,再按照某种逻辑排列组合,形成观察指标体系,就能较好地得出问题解

20、决的结论与建议。3、从三个维度考虑观察工具的开发策略指向性。主要考虑量表所研究的问题是否具体而明确。问题是否来自此时、此地、此人、此课;问题是否表述比较明确;问题是否指向教与学改进或教师专业发展。合理性。主要考虑问题解决思路与观察指标的设置是否合理。按某种合理的逻辑分解问题涉及的核心概念;分解后的要素能找到相应的关键行为;关键行为是否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关键行为与记录表格的匹配程度。可行性。主要考虑观察量表在课堂观察记录中的可操作性。量表是否适于个人或合作记录(有必要的使用说明);量表是否便于记录重要的、关键的观察数据或现象;量表是否便于记录后的整理、归纳及推论。综合上述三个维度,将能较好

21、地判断观察工具的专业水准。4、借助同伴的力量走合作开发之路课堂观察是一种基于合作的教学研究活动。课堂观察的合作不仅体现在课前的分工与课后的分享上,还体现在从课前到课后的专业研讨上,其中包括课堂观察量表的合作开发和使用。七、课堂观察后作出恰当的推论课堂观察中的推论是指根据课中观察得到的数据与现象,合乎逻辑地得出结论,给出建议。观察工具记录的只是课堂中的数据与现象,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观察结果,从中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可以提出哪些有效的教学建议。(一)、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1、结论与建议没有证据支持在课后会议上,常常发现一些观察者的推论与其记录的证据之间没有关系,或者说,根据他的记录结果,无法得出相应

22、的结论和建议。这种缺失证据的随意推论现象,反映出观察者深受“凭经验和印象评课”的惯性影响而难以自拔。例如,观察者从增、减、删、合、立、换五个方面观察“教材的处理”,在课后汇报时,却从课堂气氛、课件制作、时间按排等方面对教材处理作出结论。虽然这些推论可能是课堂中的事实,但根据观察工具的记录结果是得不出相应的结论的。可见,即便是事实,即使对教学处理有价值,但它违反了“基于证据”的课堂观察思想。2、随意夸大或缩小单个证据解读每个证据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外延。数据解读时要实事求是,即,不能随意夸大证据的外延,刻意追求推论的“全面而深刻”,使推论扩散至证据之外;也不能“趋利避害”,随意删减证据的内涵。3、

23、各证据之间无法建立相关性每个证据都有相应的结论,但缺少整体性的、全局性的、综合性的结论与建议,这是推论中常见的问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观察者分析数据时,常常局限在某一点上,而不能基于课堂的整体思考,致使得出的观察结论与建议缺少尝试与广度。不会综合利用观察到的数据或现象的结果,也意味着不会按照教学要素的构成,合乎逻辑地进行推导。其实,观察工具既反映了问题解决的整体思路,也体现了获取证据的具体指标。这些指标并不是随意和孤立的,而是组成了一个有机的观察指标体系,是整体思路的具体体现。4、推论繁琐且重点不突出结论繁琐,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是推论的一大通病。一些观察者以为辛辛苦苦得到了那么多证据,

24、不一一详尽报告非常可惜。事实上,观察者汇报的信息一旦过于庞杂,有用信息反而淹没在大量的各种信息中,难以让上课老师和其他观察者抓住重点,对他们的专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就会减少。5、推论的针对性和指向性不够课堂观察的推论要针对和指向“此人、此时、此地、此课”,而不能脚踩西瓜皮,忽视课堂观察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实践中常存在推论缺乏针对性、指向性的问题。究其原因,是观察者的问题意识淡薄,不能贯彻“提出问题形成方案获取证据分析证据得出结论提出建议”的研究思路,使问题与推论难以保持一致性。这样的现象不仅会让观察者产生失败感,觉得“课堂观察好难”,还会让合作体其他成员觉得收获不大,影响课堂观察持续而深入地展开

25、。八、课堂观察易形成的问题1、课堂观察有了“审美疲劳”,“好不好,可每次都观察同一个点,简单重复,难以深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观察这个观察那个,什么都观察了,却什么都不太明白”。这些问题的出现,是课堂观察面临着“主题化”的问题。2、缺少跟踪式的持续研究,因而也不能促进教学的改进与研究的深入。3、课堂观察上,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做而不合,就不能形成团队作战,无助于教学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学科特色的建设。如何发挥教研组众人之力,使课堂观察的选点从分散走向聚焦,从彼此之间无关联,走向有机结合,就成为课堂观察实践深入阶段必须解决的问题。4、教师个人明确观察主题。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个人对自己

26、教学问题和专业发展的审视。为此,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分析专业发展的现状,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明确一定阶段(至少一学年)的观察主题,以便开展跟进式的课堂观察,集中精力研究某一教学问题。教师围绕观察主题开发观察母表,在每次观察前根据“此人、此时、此课”微调观察指标,制定子表。教研组形成主导观察主题。教研组观察主题的确立,一是依据教研发展规划,二是依据组内教师观察主题的求同存异。明确观察主题,借合作之力进行“设计观察反思改进”,从而形成教学研究活动的跟进链条,这是课堂观察和教研组发展的需要。把教师观察的主题、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结合起来,实现对某个教学问题持续跟进的行动研究。针对难以促进教学改革,听评课

27、现象是,悠哉进教室,爱听则听,不爱听就自顾聊,翻看手机。评课对象只重教师,不重学生,只重知识目标,不重能力目标;优点一二三,缺点一二三,没有深入课的内在。所以,一节公开课,犹如观戏,对彼此的专业发展帮助太少的现状提出了“课堂观察活动”。所以对教研活动时间进行具体部署。制定一学期的课堂观察安排,选定几位被观察教师开课,并安排人分: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四个维度进行观察。对下发的课堂观察资料进行认真研读和讨论,了解观察要做的准备、要注意的问题、观察后如何开展讨论等,是此次课堂观察的核心任务。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利用课堂观察,营造教研文化,从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是促进每个教师专

28、业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一个学校的教学向前发展的有效抓手,更是打造高效课堂最有效的方法。课前会议:说课教师围绕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向听课老师进行阐述(58分钟)1、本课的内容主题是什么?在课程中的关系与地位怎样?2、授课班级学生学习特色和座次安排是什么?3、本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你准备如何解决?4、本课的大致结构是什么?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你如何达成这些目标?创新与困惑是什么?5、你将如何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你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基本观察点:(可以以问题为观察点) “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学习目标的预设与达成” “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评价标准的预设与达成” 评价信息的获取与利用 “

29、教师任务布置的有效性” “提问的效度”角度教学法:思路,为何提问(目的)问了什么(内容)问了谁(对象)什么时候问(时机)怎么问(方式)什么情况下问(背景),可能的情况下还可能记录学生的回答的情况(内容、对象、时间、方式)做为辅助性依据,这样就能比较全面的了解提问的效度了。“观察教师走动的路线,研究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意识” “学生活动的有效性”(活动1.完成人数,未完成活动。2.完成数对照表) “学生对核心问题的理解与运用 ” “教师的理答”(回应) “教师提问” “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 “学生的错误和教师的处理” “教材资源的处理和整合” “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表达方式及有效性” “课堂提问

30、的合理性”(层次、递进、逻辑) “教材的处理” “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处理” “课堂教学中媒体的应用” “教师的语言组织” “教师的行为动作” “教师对重点的突破” “借助课堂观察、研究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学生活动的创设与开展” “教学环节的过渡” “学生如何突破难点” “创设情境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用时间,参与人数,学困生表现作为主要指标观察) “课堂上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 “如果学生出错,教师会怎样”(学生的错误,教师的反应、行为、表中的频次,百分比,排序,横表直列)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理解) “互动与生成” “学习信息的获取与利用”(以学定教) “教师问题的设计的有效性”“教学

31、主题选择的合理性与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操作规范: 选择观察点(观察主题)设计量表课中观察作出推论(借助录像回放,再建议)撰写观察课例(观察报告)观察点的确立维度: 创新之处、困惑之处、都可以确立观察点,可随时确立申报课题:以改进教学为目的课堂观察研究与实践 从教师“教”,学生“学”二方面展开观察简单的观察量表开发: 开发的操作依据是,把传统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传统的教学目标往往是模糊的,宽泛的;是站在教师教的立场上构建的目标。而我们所理解的学习目标则是清晰的,明确的,是基于学生学的立场构建的目标。目标的表述的基本要求是强调清晰性。 即尽可能的将模糊的,以心理动词表述的目标转换成外显的目标

32、。例如“掌握本课生字”;这一目标陈述,“掌握”就是个很模糊的心理动词,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再认”,“再现”,“简单运用”等层次都可以认为是“掌握”。 如果将上述陈述的目标转换成“会写并能运用本课五个生字组成词语”,就会使学习结果变的可观测,而是这种表述本身就显示了教学评价的标准。因此更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目标的导向功能。 又如:新型玻璃,在一课学习时的设计教学目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其中学生是否了解了,无法被观察到。可以考虑改为“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航天飞机的形状、特点和作用”这样的目标就具备了可观察性。学习目标应该是课堂教学结束时学生学会了什么?即用行为目标来表述学习目标。课堂

33、观察的另一种形式: 课堂实录式 课堂实录也是课堂观察的常用工具。由于课堂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大多通过语言交流的形式展开,因此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语言成为我们分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工具。课堂实录的使用方法是:听课教师首先详实地记录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语言,然后针对课堂语言记录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需要不断反省自己潜在的理论框架。案例课堂实录的案例 小学科学课课例:压缩空气引入课题师:篮球为什么会压瘪?生:球里气没装满。(其他学生发言略。)(收集事实,整理事实,得出结论)师:现在我们做实验,用手压注射器活塞,看有何现象,有何感觉。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生:活塞压下去时把没空气的地方堵住了,没处跑,

34、一放就弹起来。(其他学生发言略)师:(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明白了空气是可以压缩的。(评:学生在想象针管里空气的状况时,是以固体堆积的表象为支撑的。比如说,学生描述球里、针管里的空气状况时说:“球里气没装满”,把“没空气的地方堵住了”,等等。故这里应该引导学生充分描述针管里空气的状况,使学生初步形成“空气被压缩”的表象。教师没有意识到,没有及时地引导,学生以后形成概念就比较困难了。本课出现了形成压缩空气的两种方式:空气的总体积不变,增加空气总量,如往球内打气;空气的总量不变,缩小它的体积,如按压注射器活塞。但教学过程没有安排比较两种方式的异同,因而“空气可以压缩”的表象不很清晰。)巩固与应用

35、师:(出示篮球)再讨论这个问题,球为什么不会按瘪?师: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压缩空气?评析: 课堂实录,特别是选择性的文字记录需要课堂与观察主题相关的课堂细节。上面的案例中,面对教师的提问(篮球为什么会按瘪),学生的回答其实体现出其认识中的混乱,即用固体堆积的表象来思考气体的状态。正是在这个地方,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而上述案例中,教师忽视了这一关键细节。 整节课看起来似乎很活跃,但是由于没有发现课堂中学生思维的这一误区,所以教学实际上处于低效状态。 课堂轶事记录式 课堂轶事记录,是对课堂发生的重要事件进行记录。轶事记录没有预先设计的分类体系,属于一种开放式的观察记录。观察者从“局外人”的身份出

36、发,以相对客观中立的立场来记录课堂发生的有价值、有意义的课堂事件。案例 基于时间取样的课堂轶事记录下面的案例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集中时间和程度的观察研究。案例中采用时间取样的方法,以时间作为选择标准,专门观察和记录在特定时间内所发生的行为,主要记录行为呈现与否,呈现频率及持续时间。 记一次20分钟的语文字词抄写作业时间 百分比%开始5分钟 全班学生踏实认真地书写,没有任何声音动作 1005分钟后 3人开始看别人的作业,并提出别人的书写毛病 786-10分钟 7人开始有动作,或开始发愣,有的玩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具 18.410分钟后 20人开始动作,或发愣,有的开始出声。 52.0313分钟时 6人完成作业 15.7920分钟时 14人完成作业(24人未完成作业) 36.84又延续5分钟后 又有30人完成作业(4人未完成) 初步分析:一年级学生在完成一些重复性记忆作业(如字词抄写、生字书写等)时,最佳时间段为1015分钟。这段时间内,学生有较强的注意力,以认真完成作业。布置作业时如能考虑到这一点,则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