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语文模拟综合练习二(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模拟语文模拟综合练习二(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考语文模拟综合练习二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倍率 理赔 解剖 菩萨心肠 恕不奉陪B.倒霉 侮辱 晦涩 天涯海角 诲人不倦C.碑文 牌匾 裨益 沁人心脾 纵横捭阖D.坡度 被覆 偏颇 推波助澜 披星戴月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两位进城打工的农民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忍无可忍,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的物品。B.世界上很难再找到像巴黎这样的城市: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尚的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C.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警方决定
2、顺藤摸瓜寻找在幕后操纵的黑手,最终全面破获了这起产供销一条龙的制贩毒大案。D.虽然中国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从比赛中整个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上的表现来看,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流动人才的增加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使得用人单位开始主动与各地人才市场联系,以便在更大范围内挑选到所需的优秀人才。B.这场百年难遇的大雪掩盖了所有的作案痕迹,给案件的侦破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然而在各方面的通力合作下,罪犯最终落网。C.徽州的老宅子大多是高墙、沉院、重门、窄窗,据说徽州男人大多出外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年幼之人,为了安全的缘故而如此修建。D.天上掉
3、馅饼,不是圈套而是陷阱。面对轻易就可到手的利润,一定要多留个心眼,不要等到上当时才后悔。4.阅读下面这则报道,根据内容写出一句新闻点评。(不超过60字)(4分)在抗击特大冰雪灾害中,涌现了无数震撼人心的悲壮史诗,也出现了无数温暖人心的感人事迹,贵阳街头私家车上飘扬的“绿丝带”就是其中的一项。由于大雪封堵、冰冻路滑,贵阳市内公交车、出租车忙碌拥挤,老人外出十分不便。贵阳电视台发出倡议,希望有私车的车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一条绿丝带系在车前的后视镜上,搭载顺路的老年行人。他们还派出人员沿街发放绿丝带,得到许多车主的热情响应,帮助了许多急于外出的老人。飘扬的绿丝带成为特大雪灾中的一条美丽的风景线
4、,汇成了冰冻酷寒中的一股暖流。点评: 5.仿照例句,从生活中选择一个事物,分别从正面和反面立意,写出两个对人生有警示意义的句子(句式和字数可与例句不同)(5分)例句:彩虹正面:为让别人赏心悦目,献上自己七彩的人生。反面:只务虚不务实,决定了它只是昙花一现。事物: 正面: 。反面: 。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1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万二千石以备荒,垦莱田八百余顷,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百三十余顷以赋民。里妇不能纺者,授纺车八百余辆。置屋千二百余间,分处贫民。建公廨八十间,以居六曹吏,俾食宿
5、其中。布政使刘浑成弟灿成助妾杀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汝宁知府邱度虑幼学得祸,言于抚按,调繁中牟。秋成时,飞蝗蔽天。幼学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县故土城,卑且圮。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县南荒地多茂草,根深难垦。令民投牒者,必入草十斤。未几,草尽,得沃田数百项,悉以畀民。给贫民牛种,贫妇纺具,倍于确山。越五年,政绩茂著。以不通权贵,当考察拾遗,掌道御史拟斥之,其子争曰:“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今予殿,何也?”乃已。稍迁刑部主事。中官采御园果者,怒杀园夫母,弃其尸河中。幼学具奏,逮置之法。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也,
6、横郡中。幼学执敏诸狱。敏赂贵人嘱巡抚檄取亲鞫,幼学执不予,立杖杀之。敏狱辞连故尚书潘季驯子廷圭,学言之御史,疏劾之,下狱。一郡大治。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史以闻。诏加按察副使,仍视郡事。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母卒,不复出。(节选自明史循吏)注解莱:杂草丛生。公廨:官舍。畀:(b)给予。中官:宦官。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民投牒者,必入草十斤。 牒:诉讼状B.当考察拾遗,掌道御史拟斥之。 斥:呵斥C.敏赂贵人嘱巡抚檄取亲鞫。 鞫:审问D.诏加按察副使,仍视郡事。 视事:治事,任职7.下列分别正面表现陈幼学“政务惠民”和“司法严明
7、”的一项是( )A.垦莱田八百余顷 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B.里妇不能纺者,授纺车八百余辆 汝宁知府邱度虑幼学得祸C.得沃田数百顷,悉以畀民 幼学具奏,逮置之法D.越五年,政绩茂著 幼学执不予,立杖杀之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幼学无论在确山或中牟,都想尽办法解决贫苦百姓无耕地、耕牛、纺织器具等问题。B.陈幼学在确山、中牟做官期间,给了布政使、中官等权贵中的不法分子以无情地打击。C.陈幼学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虽政绩显著却也曾遭到考核官员的非难,遇到过难关。D.陈幼学怜爱百姓,决不向恶势力低头,这些品质为他赢得美名,使他受到朝廷的重用。9.把文言语段中画线的
8、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译: (2)其子争曰:“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今予殿,何也?”乃已。译: (3)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译: (二)古诗鉴赏(8分)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临江仙送王缄苏轼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注王缄,苏轼亡妻王弗之弟。(1)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说到“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而本词却说“归来欲断无肠”,请体会“归来欲断无肠”的艺术效果。(2分)答: (2)苏轼
9、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本词中有没有类似的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感受?(2分)答: (3)结合诗歌内容,分条陈述诗歌包含的思想感情。(4分)答: (三)名句名篇(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三人行, ;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2)水击三千里, , 。(庄子逍遥游)(3)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4) ,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5)众里寻他千百度,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题。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
10、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的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
11、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的,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
12、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
13、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周国平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4月版)12.文章第3段强调“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但作者又说并不是“人人都有一个心灵”,请概述心灵有无的标准。(4分)答: 13.古人强调做人应该“宁静止水,波澜不惊”(庄子语),而本文作者则主张“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请分析
14、作者为什么这样说。(4分)答: 14.结合全文内容,概述作者取名“记住回家的路”的具体内涵。(6分)答: 15.文章富有哲理性,且说理形象,比喻贴切,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分析这一特色。(6分)答: 请在以下四、五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不能跨大题选做小题。四、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躬身实践低头做事最为重要人的一生离不开做事。只有通过做事,才能锻造出一个人的能力之剑。低头做事,实为按规律做事。低头者,顺从、服从之谓也。顺从、服从什么?不是如后汉书马援传所写:“今者归老,更欲低头与小儿曹共槽枥而食”,而是跳出个人生活的小圈子,面对现实,面向未来,顺
15、从规律,服从大势,不做拔苗助长的蠢事,不干明天后天才有可能做的蠢事。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登上事业的巅峰。低头做事,更是体现一个人的心境、作风、品格和做派。古诗云:“垂杨低复举,新萍合且离。”可见,所谓低者,即垂垂向下也。低头做事即用脑做事。当人“举头望明月”时,“低头”就会“思”故乡。思,是低头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个主要职能,也是发挥大脑功能的前奏曲和主旋律。而人的行为从来都是受思想支配的。用脑做事,就是凡事都去想一想:这件事该不该干?怎么干?干了,利弊得失是什么?是马上干、或是放上三五天等时机更成熟时再去干?除自己想外,还要广开言路借助“外脑”想,从而使该做之事不仅合
16、乎规律,而且合乎程序。低头做事也是调研做事。低头,就不是昂首望天,而是眼睛向下,走向基层,到群众之中,体民情,察民意,听民声,谋民利;就是要看一看已经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老百姓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即将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老百姓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就是要以人为本,疏通上下道,变“上访”为“下访”,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就是要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就是要不仅取得诚心做事能说真话的发言权,还要取得真正胸中有数的拍板决策权。低头做事也是低调做事。低头之后,嘴的功能显然会有所减弱,手的功能相应会急速攀升。低调彰显出的是孜孜以求、敏行讷言的务实相,突出的是不事张扬、埋头苦干的硬作风。甚至在
17、不经意间做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仍然是平平常常,笑看花开花落;自自然然,静观云卷云舒。我还是我,天地间一匆匆过客而已是这种人心语的真实写照。如果有什么媒体的镜头聚光灯照将过来,这种人一般都会退避三舍,甚至“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低头做事更是专心做事。低头,就是专心致志,“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目不两视,耳不两听,精神专一,心无旁骛。无数事实都证明,无论干什么事儿,心不专一,不能专诚,即便是小数之弈,照样不得。大的方针确定之后,成功的秘诀全在专一。专一,就能做一件事,成一件事;就能使本事随着事业上,能力攀着事功升。朱熹在论及“知”与“行”时说过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论先后,知为先;论轻
18、重,行为重。”知其低头做事固然重要,躬身实践低头做事则更为重要。16.根据文意,下列对“低头做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低头做事”就是按规律做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登上事业的巅峰。B“低头做事”是指一个人做事,要发挥大脑功能认真的去想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同时还要广开言路使该做之事不仅合乎规律,而且合乎程序。C“低头做事”是指深入调查研究,急人民之所急,彰显出的是孜孜以求、敏行讷言的务实相,政策措施的出台由老百姓的满意度来决定。D“低头做事”就是做事不张扬,不追名逐利,不趋炎附势,保持一种“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的独善其身的心态。17.根据文意,下列选项符
19、合“低头做事”原则的做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今者归老,更欲低头与小儿曹共槽枥而食B.垂杨低复举,新萍合且离C.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18.文章结尾引用朱熹的话:“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结合文意回答,“知”指什么?“行”指什么?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 19.本文是按照怎样的结构展开论述的?请作具体分析。答: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叶圣陶在四川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他白天去办公,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
20、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感兴味的时刻。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他问得十分仔细,兼职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孩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但是,对于叶圣陶,到了成都以后,
21、使他格外高兴的事,却要算和朱自清的朝夕相见了。几十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朱自清曾写过我所见的叶圣陶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朱自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题字”,“校对”等。叶圣陶曾写过与佩弦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评画;时而纵谈时局,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密诉哀曲可谓随意之极致了。这当儿,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看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其味甘而永,无所不领会,真可说彼此“如见
22、其肺肝然”的。现在,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又在一起工作,还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知道举隅,作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出版。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叶圣陶1945年9月离开成都到重庆,住在螃蟹井开明书店那个局促的小楼上。看稿编稿,和作者、读者书信联系,甚至校对都由他自己动手。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赵景深在文心背影里说:“他的复信措词谦抑,字迹圆润丰满,正显出他那谦和而有诚实的心。”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他那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和
23、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当时中学生杂志一位年轻编辑后来回忆说:“他是实际的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而是取辅导态度的顾问他是热忱的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放手让青年编辑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有忽略的地方及时提醒,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者的榜样。在他身上似乎更多的是儒家思想,从他为自己的儿女取名至善、至美、至诚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但是,他又能根据时代的潮流而有所取舍,不断前进。(选自叶圣陶和他的世界第九章,有删节)20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为什么会感到“格外
24、高兴”?他们谈心时为什么能达到“随意之极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人有着几十年亲似手足的友情。B.两人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谈话时可以随兴之所至,无话不谈。C.两人能互相激励和帮助,谈话没有功利目的,无所顾忌。D.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并写出了散文集欧游杂记。2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描写叶圣陶知道儿女们写作、编中学生杂志等事迹,勾勒了一位可亲可敬、踏实认真的教育家形象。B.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的精读知道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是叶圣陶和朱自清合编的中学生课外读本。C.正如当年的小说月报那样,中学
25、生这块战时青年的精神家园,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D.从叶圣陶为他的儿女取名为至善、至美、至诚,我们可以看出他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22.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答: 23.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赛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一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请简要论述。答: 六、作文(7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将自己的希望变成别人梦想的种子;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以“做一个幸福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