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体备课(共57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723585 上传时间:2022-04-30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1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体备课(共5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体备课(共5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体备课(共5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体备课(共57页).doc(5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仁兴镇中心小学六年级科学备课教案版本册次: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整理人:何连平整理时间:2016年9月中心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显微镜的下的世界第一课水滴里的生物教学目标: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的生命体、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易生长、容易变异。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初步认识到微生物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多,知道细菌、霉、病毒都是微生物。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抹布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 (2)学生

2、汇报:观察杯里的水,你看到水里有什么? (3)讨论: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水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的东西? (4)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东西呢?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组领取) (1)谈话: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目镜(对着眼睛) 物镜(对着标本)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 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 镜臂 通光孔 镜座(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使用时要小心,镜头

3、不要碰着玻片; 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轻拿轻放。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1)指导观察教师准备好的水样标本 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视) 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2)认识生活周围水里的微生物 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

4、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4)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课本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及生活环境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3)组织学生认识在空气中、土壤里、动植物的体表、体内都存在微生物。 (4)教师小结:看来微生物虽然极小但种类很多,在大自然

5、分布极广,并且还有许多微生物没有被我们所发现。希望我们大家也能像列文虎克一样将自己投入到微生物的研究中。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板书设计:水滴里的生物 微小个体 特点 能游动 和人一样都有生命微生物 生存环境: 空气中 水里 泥土里 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 证明有生命 :发现物体上的霉斑慢慢扩大作业布置:1、 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 才可以看清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人 3、我们认识的微生物种类有 4、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酵母菌在 ,霉菌在 ,细菌在 ,病毒在 。第二课做酸奶教学目标:1、能自制酸奶2、能够通过教师的讲解来探索细菌的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

6、用;3、学会一些防止病菌传播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1、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2、知道酸奶是有乳酸菌发孝而变成的; 3、学会对有害细菌的预防措施。 教学准备: 保温杯 酸奶 鲜牛奶 白糖 教学过程: 一、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 1、师:你们吃过酸奶吗?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谁能说? 2、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做任何评价。)3教会学生学习动手做酸奶的方法。 (1)介绍做酸奶的方法: 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消毒保温杯和勺子。(可用开水烫一烫) 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

7、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 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4、强调(演示)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不要存放太久。 二、谈话 1、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呢? 2、学生分组进行交流。 3、全班汇报并交流。 4、质疑问难:在吃鲜牛奶和酸奶的过程中,你产生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5、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三、认识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 1、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 2、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1)

8、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a. 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它们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b. 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C. 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个甚至上亿个后代。(2)细菌的繁殖;(二分列繁殖) (3)细菌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细菌的功与过:(1) 生产腐殖质(2) 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果酒、泡菜)(3) 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4) 又的细菌会致病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板书设计:做酸奶牛奶 体积微小 形态:杆菌 球菌 螺旋菌 特

9、点: 吃食物:用阳光自己制造 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繁殖快(二分裂) 细 功:生产腐殖质 生产新的食物 生产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乳 过:会致病酸 1捂住鼻子打喷嚏菌 菌 预防: 2用热水冲洗筷子 3勤用肥皂洗手 酸奶 作业布置: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细菌生产 、生产新 、生产 和 。2、鲜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牛奶中含有 的细菌。3、我们认识的细菌 、 、 三种基本形态。4、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第三课馒头发霉了教学目标 能够利用课本图画描述霉的形状和颜色能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究物体

10、发霉的基本条件2、难点: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教学准备: 发霉的馒头、水果、图片 教学过程:一、教学内容:1、通过课本出示霉的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在我们的生活中见过没有? 2、交流:它们都是由什么引起的?讲述:看一看课本的图形霉有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先请同学们用语言描述一下所见到的霉形状。3、学生汇报、小结: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棉絮状等 4、讨论霉菌有生命吗?怎样证明呢?(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5、讨论:

11、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探究馒头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其他物体发霉的条件和馒头发霉一样吗? 6、讨论:教材第9页表,你认为除了表中列出的实验条件外,还有哪些组合方式。请补写在表格的下方。 课堂小结:霉是什么?它有生命吗?物体发霉的条件有哪些? 7、讨论: 霉是不是就会在食品上发生?在其他物品上会发生吗? 8、交流,根据实验说明霉发生的条件是温暖、潮湿。 二根据发霉的条件说明应该怎样防止发霉 1 真空包装。 2 放干燥剂。 3 太阳暴晒。 4 低温保存。 三、教师辅导学生学习霉的功过。 1、人们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和生物塑料等。2、霉菌也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病变,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

12、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病变。四、学习科学家发明青霉素的故事。板书设计:馒头发霉了 颜色: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 形状:绒毛状蛛网状棉絮状 霉 生存环境:温暖潮湿(青霉菌 青霉素)防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曝晒英弗莱明 功:制酱做腐乳生产农药发酵饲料 过:使食物变质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病变作业布置:1、你听说过“非典”和艾滋病吗? 它们是什么?2、人们利用霉菌 、做 以及生产农药和生物塑料3、怎样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5、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 。第四课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目标:能够绘制并描述简单的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图; 理解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

13、功能; 知道胡克利用自制显微镜最早观察到细胞,使人类发现和认识了生命体的微观结构细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 2、难点:白细胞消灭病菌的过程。 教学准备: 洋葱切片图片、人体表皮切片图片教学过程;一、教学内容:导入新课 1、提问:你们见过建房子吗?建房子大概需要哪些材料? 小时候,你们或许都玩过积木,你们用它搭过什么呢? 2、提问:如果把我们把自己的身体或其他有生命的物体比做房子、比做搭积木,那么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又是什么? 3、学生思考、交流、推测。怎样证明我们的推测是正确还是错误呢?下面我们就通过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二、指导学生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

14、 1、教师提供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切片。 2、学生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并将观察到的情况画下来。 3、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是否看到了一个神秘的生命世界? 4、学生汇报、交流。 5、教师提问: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结构有什么不同? 6、学生汇报。 7、教师带领学生小结:洋葱表皮是由许多个近似于长方形的格子组成,每个格子实际上是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就是一个细胞。人体表皮也是由许多不规则的细胞构成的,细胞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晰。 三、指导学生认识细胞的有关知识 1、请学生仔细观察教材第11页的图片。提问这些图片上展示的是什么细胞?它们的形状、大小一样吗? 2、教师带领学生小结:两种细胞的形状

15、、大小不完全一样,不同的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和功能。 3、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发现和认识了生命体的微观结构细胞,关于细胞知识,你们还知道些什么? 4、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2页的资料胡克发现了细胞)胡克发现细胞的故事5、提问:细胞是谁发现的?细胞与生命体有什么关系? 6、教师指导学生小结:生命体大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 四、白细胞杀死入侵的病菌 讲解: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在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发

16、炎”,当病菌被消灭以后,炎症也就消失。因此,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作用。 板书设计: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形状:球体 多面体 纺锤体 柱状体细胞(英 胡克)结构:大多数微小 个别大 特点: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会生长发育 会衰老死亡作业布置: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又是 。2、日常生活中我们用肉眼就能看清的细胞如 。3、洋葱表皮细胞的形状是 ,人体表皮细胞的形状是 。4、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中心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试卷姓名_ 得分_一、知识展示台。1、细菌、霉以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所以通常把他们称作( )。2、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 )的细菌。3、物体在(

17、 )和( )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4、( )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皮肤、骨骼、肌肉、血液和脂肪等都是由这种微小机构组成。5、大多数细胞都是非常小的,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 )。6、青霉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 )。7、生物体都是由( )组成的,第一个发现和提出这个名称的人是英国科学家( )。8、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生物学家是( )。9、显微镜中的两个透镜的焦距( )(相同不相同),对着物体的透镜焦距较( )(大小),叫做( ),对着眼睛的透镜焦距较( )(大小),叫做( )。10、一些微小的生物需要( )才能观察到它的生长过程。11、制作玻片标本的过程中,盖玻片应该( )

18、慢慢盖到标本上面,盖玻片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 )。12、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13、鱼缸里的水发绿是因为其中有( )的缘故。14、很多细菌聚集在一起就形成( )。15、( )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16、微生物是包括( )、( )、( )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17、利用细菌可以( )、( )、( )、( )。18、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 )。二、判断。1、细菌是一类体积微小、数量极大、形态多样、无处不在的单细胞微生物。( )2、几十万个细节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 )3、病

19、毒单独存在时不会生长、繁殖像一个没有生命的非生。( )4、霉是一种微生物,在空气、土壤、海洋和食物中都能找到它。( )5、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6、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手上的细菌。( )7、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8、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9、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 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10、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三、谨慎选择区。(20分)1、下面不是水滴里的微生物是( )。A鼓藻 B草履虫 C水蚤 D青霉素2、晚上刷牙的主要目的是( )。A牙齿变白 B容易睡觉

20、 C清理微生物 D促进生长3、显微镜的物镜放大10倍,目镜放大15倍,那么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 )。A10倍 B15倍 C25倍 D150倍4、做酸奶,需要一种细菌,是( )。A酵母菌 B青霉菌 C大肠杆菌 D乳酸菌5、构成生命体的“积木”是一种微小的结构,胡克把它命名为( )。A细菌 B病毒 C轮虫 D细胞6、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 )制成的,可以放大近300倍。A列文虎克 B巴斯德 C罗伯特胡克7、动物的卵( )。A就是一个细胞 B是一组细胞 C是一块脂肪8、研究鱼缸里的水为什么发绿需要借助( )来观察。A显微镜 B放大镜 C平面镜9、显微镜下观察物体的标本必须切成( )。A薄片 B方块

21、C薄而透明的切片10、科学家一般选用( )来观察病毒。A光学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四、简答题。(10分)1、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2、怎样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3、请你试着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怎样预防食物中毒?五、科学探究。(20分)设计一个研究发霉条件的实验并进行研究。研究的问题在哪些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我的假设实验器材实验设计实验结论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第一课地球的形状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提出一些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现象,大

22、胆想象,积极思考。 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 3、不迷信权威;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教学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 。教学难点:球面和平面上航行的差比较观察船体在异。教学准备:教师搜集一些人们不断认识地球的资料,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融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于一瞬。由教师准备一些直观教具:地球仪、黑板、粉笔头,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故事的意义;学生收集有关人类探究地球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疑,导入新课 1谈话:提问:“人类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呢?”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1、介绍古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谈话:古时

23、候的人们对我们周围的世界还不了解,但是他们也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研究学习,所以人们慢慢地掌握了很多的本领,比如学会用火,炼铁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肯定也在想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到底有多大呢、它是什么样的呢。你们知道他们对地球形状最初的解释是什么吗? 学生讨论,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课件播放“神话中的地球”。 谈话:神话故事其实也反映了古时候的人对大自然的一种认识,因为条件限制,他们不可能弄清楚地球的真实面貌,那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一种没有依据的“猜想”,是对地球不科学的解释。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接触到的事实越来越多,比如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看到了月食的情况后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于球体

24、的,下面我们也来看一看。 回顾“月食过程”,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推想出地球是球形的结论吗?你有什么疑问? 教师又补充说明东汉张衡对地球形状的猜测。 提问:既然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我国古代的张衡都在很早以前就认为地球是球形的,人们为什么不相信呢?学生讨论交流。说明人 们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科学,不断用来修正猜想和探究。 2、介绍当人们看到船身逐渐消失在海平面下的事实以后,对地球形状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猜想。 课件出示“海边归帆”,提问:为什么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顶部,再逐渐看到船的上半部,最后才能看到船的全部? 学生讨论交流。 利用地球仪和染色的粉笔头演示,模拟海边帆船归来的情景并讲解

25、其中的科学道理, 理解地球可能是圆的猜测产生的基础,小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实际上就是一次科学实验,他在证明地球是不是真的是圆的,这次实验的成功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在事实面前人们信服了,开始逐渐接受这个观点。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宇航员在空中亲眼看到地球是什么样子了。 介绍前苏联,美国和中国的航天事业。(课件出示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现在人们已经可以进入太空,从宇宙中观察地球,再次证明“地球是圆球形的”观点确实是对的。 提问: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船队为什么要一直向西航行?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证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家还在不停地研究,使我们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课件介绍地球的形状资料。(赤

26、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形) 三、认识地球有多大 1谈话:大家都知道地球是很大的,你知道地球有多大吗? 2学生回答,猜测。 3看教材第16页资料,了解地球的有关数据。 4提问:你知道我们这里到无锡有多远吗?坐汽车大约要多久?我们无锡到南京有多远?坐汽车大约要多久?出示中国地图观察图上的无锡到南京有多长。再观察地球仪上的中国有多大?想象地球有多大。 四、拓展活动: 算一算: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板书设计:地球的形状 1凭直觉认识:盖天说 天圆地方 浑天说-张衡 形状 2凭日月星辰认识:亚里士多德 3凭进出港船只认识 4凭环球航行认识:麦

27、哲伦地球 5凭航天技术: 苏联 尤里.加加林 美国 阿姆斯特朗 中国 杨利伟 赤道周长40091千米大小 赤道半径6378千米 表面积平方千米作业布置:1、 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 )”的猜想。我国古代人认为,天像一个( );地像一个( ),是( )的。2、 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 )认为地球是:( )。3、 古希腊学者( )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地球是( )或( )的形状。4、 1519年9月,( )的航海家( )带领他的船队从( )出发,一直朝一个方向航行,1522年,船队又回到了( )。5、 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 )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 )。6、 1

28、957年,( )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7、 1961年,人类第一次登上太空,遥望地球、观瞻地球的宇航员是( )的( )。8、 2003年,我国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员( )搭载“( )”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 )圈。他说:“( )!”9、 地球赤道周长是( )千米;地球赤道半径是( )千米。第二课地球的表面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表面的基本情况;知道地球表面多种多样的地形;知道地图是依据地形而来的;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2收集各种不同的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能够制作地貌模型并交流地貌特点。能够描述家乡地貌的特点。 3体验建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感受到大自然和祖国河山的秀美壮

29、丽;渗透地图制作的科学方法;体验到动手做科学的乐趣。教学重点: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教学难点:制作地表模型教学准备: 收集各种不同的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地图、地球仪、托盘、撒、沙、泥土、石块、小树枝、苔藓、小亭子、小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查找的祖国秀丽山河的资料。师生归纳各种地形的特点。 2、教师边播放各种地形的图片,边讲述:地球表面的地形是非常复杂的,也正是这些复杂的地形交错在一起才造就了大自然中许多秀美的风光,下面是老师查找的一些风景图片,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 二、制作地表模型。 1、谈话:看了这么多秀美的景色,老师和大家感觉一样,觉得真是太美了,于是

30、,亲自动手做了一个有山有水的地表模型,大家觉得老师做 得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 2、(展示教师作品)讲述:组内同学商量一下,你们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地表模型?想用什么材料来制作? 3、分组做地表模型。 要求:小组之间协调分工,由每组的材料员统一拿材料,用多少,拿多少,多的马上送回,允许到别的小组去取经。学生分组制作活动。 讲述:刚才,我们各组按各自的想法做了一个地表模型,做得怎样呢?下面大家相互参观一下。学生离座参观各组作品。学生谈参观感受。 三、绘制地形图 1、谈话:地表模型虽然直观形象,但有时使用起来并不方便,它最适合放在固定的位置上,为了使用方便,我们可以怎么做?(绘制地形图)那么

31、这个地形图该如何画呢?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表模型,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的优点和不足。 3、讲解绘制地形图的要求:将玻璃板盖在托盘上,再将胶片放在玻璃板上,按下面的地形便可画出地表的整体轮廓来。那么,不同的地形你们都想怎么来表示?具体都用什么方法表示,你们小组自己来定,不过要在下面加上说明。 4、学生分组绘制地形图。小组展示汇报。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与学生绘制的地形图进行对比,并讲解:我们制作的过程与标准地形图的制作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地形图的制作是很复杂的,要求更是科学、严谨,如果大家有兴趣知道的话,老师给大家提供几个网址,大家有时间上网看看。 四、总体认识地球表面地形 1、谈话

32、:我们刚才画的就是地图,当然要按照地面的地面的大小来画,但是没有这么大的纸,就算有也是不可能这样做的。测绘人员观测了地形以后按照比例缩小才能制成地图或地球仪。 2、出示地形地球仪和世界地形图。观察交流:你对地形地球仪和世界地形图的观察,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地球表面的水陆分布。并引导学生解释“三山六水一分田”的说法,使学生能够概括性地记住地球地貌的总体状况。加深 对地图的认识,体会地图用途。 3、说明描绘地貌的手段在发展。 教材展示了两幅不同科技水平的图片,一幅是从飞机上拍摄的航拍图,还有一幅卫星相片,表面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人类认识地球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前进,而且是

33、向着高精度,精细化前进。 五、拓展活动: 活动一:将公园的实景图画成地图,注意找准“北”的方向。 活动二:说说什么地方要用到地图,体会地图的用途。 活动三:利用地图找“宝”,学会用地图。(可以作为课后活动)板书设计:地球的表面 地表形态: 高原 山地 平原 丘陵 地 盆地 峡谷 海洋与岛屿球 1先做地表模型沙盘的(千姿百态)绘制地表模型 2画地形轮廓 3按比例缩小画地形轮廓表 测绘技术: 航空拍摄 卫星拍摄面作业布置:填空1、地球表面有各种形状,主要地形地貌有( )、( )、( )( )、( )等。2、地形地图或地球仪用( )表示水,用( )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用( )表示冰川,用( )表示

34、山地沙漠。用( )表示高原。选择:1.地球的表面有( )的面积被水覆盖. (1)1/3 (2)1/6 (3)2/32、我们家乡的地形是 ( ) (1)山地 (2)丘陵 (3)平原第三课地球的内部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 2、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3、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 4、树立科学的自然观。教学重点: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教学难点:猜想暗盒里有什么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分别装有水、细沙、小石头的黑色胶卷盒若干。介绍地球内部构造的录像。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图片(也可以为录像)。优美的音乐一段 学生准备:煮熟的鸡蛋、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小刀。 教学过程: 一

35、、游戏导入: 1、桌上有三个密封的胶卷盒,在不打开盖子的前提下,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做? 2、学生讨论 3、学生实验:(注意在实验中要及时记录你所得到的信息,然后依据所得的信息进行判断:盒子里可能是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并能提示学生完整的表达) 二、了解地球内部构造 1、过渡提问:刚才同学们说盒子里的物体的时候,都用到了“好象”这个词,说明大家对这个实验的结果还不能肯定,这仅仅是一个猜测而已。 地球也象一个无法打开的胶卷盒,那么关于地球内部的信息你可以通过哪些现象去猜测呢?把你知道的说给大家听听。 2、学生汇报。(让学生进行充分交流,注

36、意让学生说出一些现象和判断。) 3、看相关录像:科学家们又是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并了解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的呢?我们先来看一组有关地表现象的图片。 (课件出示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图片,让学生进行观看。) 4、通过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对地球的内部情况做一个推测并画下来。 5、相互交流讨论 6、说说自己的构思,比比谁画的最有可能。 7、观看录像,对比验证(介绍地球内部构造的片段) 8、出示鸡蛋一只,讨论:鸡蛋的内部结构会与地球的内部有什么关系? 9、实验验证,弄清地核、地幔、地核与蛋壳、蛋白、蛋黄之间的相似之处。 三、制作地球构造模型 1、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构造模型 2、师生讨论制作步骤 3、学生交流

37、自己想好的制作步骤,教师注意及时进行归纳 4、学生动手做地球模型。(教师播放音乐) 5、制作完成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构造模型,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以及制作时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四、课后拓展 讨论:现在人们已经想到了钻孔的方法来研究地球。将来,假如让你来研究,你会怎么做呢? 板书设计:地球的内部 钻孔:14千米 行不通 地壳科学家通过 火山 地球的内部 地幔 地震 (由外到内) 地核 核试验 作业布置:填空题1、人类钻孔的深度只能达到( )千米。2、人类通过( )来猜测地球内部。3、人类把地球内部由外到内分为三层,即( )、( )、( )。第四课火山和地震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避震的技

38、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 2、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拓展信息的能力 3、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搜集资料、整理事实、研究事实、应用事实和拓展事实。 4、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5、 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渗透科学的自然观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教学难点: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教学准备 1、有关火山和地震的教学录像片。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地球上的板块、现代地震仪的挂图或投影片。 3、为每小组配备一根长约30厘米、直径11.5厘米、学生用力能折断的干木棍,一条毛巾。 4、教

39、师:构建“火山和地震”网站主页。 5、铁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出探究问题 1、观察录像,了解自然现象。 让学生看一小段录像,用感官来认识地震和火山喷发对人类带来的影响,从而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这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关键性的一步,学生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来进行研究是科学探究的起始。 提问:你刚才看到的录像中,哪种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害呢? 揭题:火山和地震 谈话:是呀!火山喷发和强烈的地震都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会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2、提出探究问题: 提问:A你有没有亲身经历过地震或火山喷发呀?(有:当时你的感觉怎

40、么样?) B那对于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来研究呢?可以先相互讨论讨论。 根据学生问题板书研究项目:(学生可能涉及的研究项目有:) 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危害? 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地震发生前,可能会出现什么异常的现象? 如果地震发生了,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世界上什么地方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 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影响? 地震和火山喷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火山喷发会不会带给我们什么好处? 3、导入探究: 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多!下面就让我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亲临”地震、火山喷发的模拟现场,去探究一下地震和火山的奥秘,你们想不想去?那就欢迎你进入火山和地震网站来探究。(如果没有网站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二、学习新课 解决提出的问题 1、指导学生认识地震的原因。 (1)讨论:你推测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