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与《玛丽巴顿》之女主人公婚姻观(共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傲慢与偏见》与《玛丽巴顿》之女主人公婚姻观(共2页).docx(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摘要:在十九世纪英国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对于婚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这是一个追逐地位与金钱的时代, 天生在这方面处于劣势的女人只有通过婚姻这条路来增值自己,到底要作出怎样的选择,是选择有地位与金钱的男人,从此做一个“贵夫人”,还是衡量自己的内心找到一个真心的爱人, 这是这个时期许多的年轻貌美的姑娘们要面临的选择。本文对比这一时期的两部经典作品傲慢与偏见和玛丽巴顿的女主人公的婚姻观,以及她们最后的选择来加以阐述, 解读真正的幸福归结于一个正确的选择, 而这个正确的选择也标志着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女性形象在家庭中的逐步改变。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玛丽巴顿女主人公婚姻观一
2、、引言在工业化的浪潮中,许多妇女走向社会,走进劳动力市场,成为独立的雇佣劳动者,从而扩大了眼界,赢得了工作的权利。然而19世纪的英国社会和文化现实决定了婚姻中人们必然会考虑到其他的各方面的因素。当时的社会环境男人占据着统治地位, 无法做到基本的经济独立,女人更没有权利担当重要的政治职务,甚至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都困难。在生活中女人为男人所控制,先是她的父亲、兄弟、男性的亲戚,再就是她们的丈夫。尤其对于中产阶级的妇女来说就更是如此。本文通过对比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与玛丽巴顿中女主人公玛丽二人经过数次波折后对于自己的婚姻所作的抉择来加以阐释。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自我认识的偏差,她们在
3、面临自己的真爱时,都无法作出恰当的选择,然而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 她们及时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最终获得了幸福的婚姻。她们所选择的婚姻之路体现出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对自由、真爱和自身人格独立与平等的坚持不懈的追求。二、伊丽莎白班纳特与玛丽巴顿“最初的梦想”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是一个聪慧、直率、思维敏捷、风趣的中产阶级小姐。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女性不论在经济、社会还是家庭地位上都依附于男性,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像伊丽莎白这样一个中产阶级出身但又财产微薄的知识女性,要想获得一种体面的生活和地位,唯一的途径就是嫁给一个好男人。正如奥斯汀所写:“一个有钱的单
4、身汉,每年有四五千镑的收入真是女儿们的福气! ”总之,婚姻是人们寻求经济保障及社会地位的途径。因此伊丽莎白最初也认为人生最好的归宿在于结识一个有钱人家的子弟并与之结婚,为此,她常常参加一些舞会以结识有身份和地位的男子。伊丽莎白的第一个求婚者是柯林斯,这是一个肤浅、乏味、自以为是的家伙,在他的眼中,婚姻如同一桩买卖。如果婚姻仅仅是生意的话,那么他的自信就有道理了。因而当他向伊丽莎白求婚时提出的“有利”条件时,伊丽莎白却毫不留情地拒绝了他, 因为当事实摆在眼前时,与她的梦想相差竟是那么的遥远。这时候的她渴望拥有一份平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然而由于偏见与自我认识的偏差,伊丽莎白在面对达西的第一次求
5、婚时,坚决地拒绝了他。这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仅仅是因为伊丽莎白无意中听到的达西关于她的评价及对她家庭的看法,认为她的相貌一般和对她的家庭成员蔑视。这就引起了伊丽莎白与达西的情感的种种风波。与伊丽莎白不同的是,玛丽巴顿出生在一个工人阶级的家庭里,母亲早逝,她与积极参与工会罢工的父亲相依为命。故事发生在19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萧条时期,它直接以当时的宪章运动和罢工斗争为背景。资本主义工业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然而当时的工人阶级的物质生活用品十分匮乏,生活艰辛。资产阶级工厂主们为了增加自己的利润而不惜一切代价的压榨工人阶级,使得他们的收入微薄,不足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所以这时期的妇女不
6、得不走出“家庭”外出挣钱,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妇女的生活条件非常恶劣,她们不仅要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 而且要出去找工作挣钱,增加家里的经济收入。这些妇女同男人一样承担着支撑家庭的重任。这个初涉社会、姿色出的少女产生了幻想,她对于父亲在工会从事的斗争不感兴趣,而只是幻想将来有一天自己也能嫁入豪门,当上阔太太。也因此当少东家小卡逊疯狂地追求她时,她在心里还暗暗自喜,想着自己离梦想已经不遥远了。而面对杰姆威尔逊这个亲梅竹马的工人求婚时,她回绝了他,而继续做着自己能成为阔太太的荒唐之梦。这跟她当时所处的地位及认识分不开的,资本家的女儿要的是名贵的香水和玫瑰花,没有这些就活不下去,而
7、玛丽想的却是一旦嫁入豪门,父亲就不用再挨饿。直到后来了解到小卡逊的追求只不过是玩弄一阵而已,根本没有想到要结婚时,她才恍然大悟,回到了现实。三、伊丽莎白和玛丽及时、正确的婚姻选择达西的第一次求婚虽然出自真情实感, 但他傲慢的语言却伤了伊丽莎白的自尊心, 她绝不可能以牺牲自尊为代价来接受达西的爱,她当面果断地拒绝了达西,尽管达西非常恼怒,但还是被伊丽莎白的勇气和坦诚所感动。于是达西意识到自己的缺点, 还有就是对伊丽莎白的好感依然如此之后,决定改变自己。为了赢得伊丽莎白的好感, 达西邀请伊丽莎白和她的舅舅舅妈到他的彭伯利庄园去做客。这次达西比起以前更有礼貌,对伊丽莎白更加温柔, 还询问了她的家人,
8、 这都使伊丽莎白感到非常惊讶,她从没见过他这样的举止,一点没有贵族的架子。然玛丽在得知了小卡逊的真正意图之后,就下定了决心再也不和他来往。在小说的第十一章中,小卡逊说:“我以前总想,我们就是不正式结婚也能十分快乐。”4177这句话深深地刺伤了玛丽,使她当头一棒,如梦初醒,决定再也不能和他纠缠下去。渐渐的,玛丽意识到了“爱”的不同。当她想到杰姆时, 才发现原来内心深处一直挂念的人依然是他。她十分懊悔当初的决定,竭尽全力地想要得到杰姆的原谅。而就在这个时候,杰姆却成了枪杀案的嫌疑人。她东奔西走,到处寻找证据,为的就是救出自己心爱的人。但她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一个人坐火车到利物浦去。这在当时的父权制社
9、会中,实属一个了不起的举动。然而,为了自己的真爱,玛丽却一点也不畏惧,直到成功地救出恋人杰姆,两个人终成眷属。玛丽之所以能这么坚定、执着于自己的选择,是因为她认识到了什么是爱情,它是建立在平等关系之上的相互尊重、理解与包容。这才能成就美满幸福的婚姻。四、结语社会环境及出身的不同导致了伊丽莎白的偏见,公正的认识及坚持不懈的婚姻观帮助伊丽莎白得到了真正的幸福。她的婚姻既是理性的选择又有深厚的感情基础。伊丽莎白身上体现着婚姻的真正价值和时代追求。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同态度, 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 而且敢于面对阻挠她的一切力量,勇敢地捍卫自己高尚纯洁的爱情。玛丽巴顿最
10、初的少女梦使得她做出了一个后悔万分的决定,而后面对现实,她及时反省,意识到了自己的冲动带来的后果。这也是受到了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以及女人在社会中隶属男人的社会地位的局限。值得欣慰的是,当她清醒地面对这一切时,果断地坚持对幸福婚姻的追求。这在当时妇女处于无权地位, 把婚姻当作唯一出路的社会是极具进步意义的。由于性格、家庭背景的不同,两位女主人公的婚姻观也存在差异,在观念上、行动上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但这都不足以掩盖她们追寻幸福的决心与信心。参考文献:1Copeland,Edward&McMaster,Juliet.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Jane Auste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2Gaskell,Elizabeth. Mary BartonM.London:Penguin Group,1994.3英简奥斯汀著.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4盖斯凯尔夫人著.荀枚,佘贵棠译.玛丽巴顿.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5玛吉莱恩著.郭静译.简奥斯汀的世界.海南:海南出版社,2004.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