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获奖教学设计(共15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712561 上传时间:2022-04-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士塔》获奖教学设计(共1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道士塔》获奖教学设计(共1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士塔》获奖教学设计(共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士塔》获奖教学设计(共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课题:道士塔教学目标:1领会文章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2培养爱护中国文化遗产的意识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责任感。教学重点:领会文章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领会作者深沉的民族情感教学难点:领会文章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领会作者深沉的民族情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多媒体板书设计:道士塔余秋雨 王道士 恨 中国官员 清政府(腐败、无能) 欧美学者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在上课前播放月牙泉歌曲并展示图片)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古往今来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刚才一起欣赏了神秘美妙的月牙泉,听到的却是略带伤感的旋律。月牙泉她为什

2、么忧伤?由于过度开采以致面积越来越小。大家想挽留她美丽的身影吗?想!我想提醒大家去看月牙泉的话,不要错过在敦煌城南的另外一处古迹,它代表了我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它会让我们的心底涌起难以言说的痛,它就是莫高窟。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余秋雨先生走进他的道士塔,一同感受一同触摸那份痛!二、明确目标:(投影展示)1、领会文章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2、培养爱护中国文化遗产的意识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责任感。三、走进敦煌浏览全文,找出文章涉及的两个主要人物“我”和道士王圆箓两人分别是哪个时代的人?是什么让他们有了联系?一个是清末年间的道士,一个是当代作家。是敦煌,是莫高窟,是道士塔让两个看似无关的人有了联系。就让我

3、们去敦煌走一走!(展示敦煌图片)我们极不情愿地结束这次“敦煌之旅”。在这次短暂地旅程中你们记住了什么?莫高窟绚丽莫高窟博大精深莫高窟非常宏伟四、走近余秋雨余秋雨当代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一九四六年出生在浙江余姚。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着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做过几年学院院长,辞职后潜心写作,是目前全球华人社会中影响最大的作家.余秋雨刷新了散文叙述的一般模式。他站在历史的高度,以记叙生动感人的史料、掌故做基础,运用具有学者气度的表达方式,对人类文明特别是民族文化进行,文章意蕴深隽

4、、语言雅洁,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投影展示)本世纪九十年代,余秋雨走出了书斋,走出了繁华的都市,一个人,悄悄地,从秋风塞北到春雨江南,一任唐朝的风沙宋朝烟尘的扑打,又黑又瘦,一路探寻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苏生的力量和文化更新的鲜活血脉,面对自然山水风物,面对一堆堆文化的断壁残垣,余秋雨发出了苍凉的人生感叹。于是诞生了一部部文学经典主要作品: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秋雨散文霜冷长河文明的碎片行者无疆千年一叹借我一生(投影展示)五、走进民族与时代的悲剧1敦煌文化,源远流长,从1600年前,绵延至今;敦煌文化,灿烂辉煌,从100年前,就引来各方贪婪而攫取的目光;敦煌文化,命途多舛,只要短短的10年,就成了我们永

5、久的痛让我们走进那个时代,先来看一组数据和图片吧!(展示图片: 敦煌遗书与纸卷画约有4.77万件,主要分藏在英、法、俄、日、美、丹、韩、中等8个国家,其中有五分之三在国外,中国现仅存2万多件。)指名一学生读出这组数据,读完这串鲜红的数字,你有什么感受?痛心,苦闷(展示图片:中国文物现在在大英博物馆,敦煌石窟的破坏情况)的确这是一串让我们辛酸和耻辱的数据和图片,我们好想伸出手去抚摸这些经卷,想拽住他们运走经卷的马车。祖国文化的每一部分都具有令人羡慕之美。可如今她遍体鳞伤,血迹斑斑。于是余秋雨说“我好恨!”2看了以上这些资料,你们在恨谁呢?王道士、中国官员、欧美学者3、说起王道士要先从塔说起,题目

6、中的“塔”是什么塔?(僧人圆寂塔)僧人圆寂塔是那个宗教的说法?(佛教)那就是说,道士塔指的是在莫高窟的大门外的僧人圆寂塔。(道教和佛教是在我国盛并行的两大宗教,它们之间既有宗教的某些共性,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我们举一点加以证明。比如在丧葬礼仪上,道士的逝世称为“羽化”在羽化之后有两种葬法,一是坐缸,将遗体封缸后入葬。另一种是棺葬,用棺材入葬。而佛教僧人的死叫圆寂,他们的遗体是要火化的。有道高僧的骨灰叫做舍利子,一般是要见他来封存的。)塔的主人是谁?(王圆篆)他的身份是什么?(农民道士不幸当了莫高窟的家)让一个道士来管理一个佛教圣地,这合适吗?现在我们就来小组浏览文章的第二、三部分,让自己来叙一

7、叙,在中国二十世纪初年,在敦煌,发生过怎样一段历史,有过怎样的故事,这个不懂得佛教的道士,对我们的莫高窟做了些什么?A、 粉刷壁画(第二节第3段)B、 砸碎塑雕(第二节第4段)C、 出卖文物(第三节6-11段)D、 报送官员 (第三节前部分)4读读王道士粉刷毁坏雕塑时的动作和表情的句子。这些动作和表情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怎样看待他?无知、愚昧、幼稚、愚昧、卖国、无知、小丑、罪人、走运、受害者5来看看令人发指的王道士(展示王道士图:卑微渺小)千年文化的葬送应该归结于他吗?对他余秋雨是怎样评价的?“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应该是他的错。“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由他掌管莫高

8、窟是一种悲哀,但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错,是时代的错误。6既然他是小丑,在这出悲剧中,真正饰演主角的是谁呢?找出课文中运用对比手法写出的两类人。欧美学者不远千里来到中国,认真虔诚的态度中国官员沉迷在缕缕清香中,陶醉在满汉全席间,奢靡腐朽的生活。(图片展示:斯坦因、伯希和)欧美艺术家对东方艺术的歆羡,恰恰反衬出中国文官昏庸漠视艺术,二者又是王圆箓愚昧破坏艺术舞台。7、我们恨王道士愚昧无知、卑鄙无知、自私贪财,恨当朝官员昏庸自私、不负责任,恨外国强盗卑鄙无耻、欺骗掠夺。让时间倒流至1900年5月26日吧。王道士在这一天发现了藏经洞。这个藏经洞藏下了中华文明最辉煌的年月,又被发现于中华民族最悲哀的时刻。十

9、九世纪最后一个晚春季节,与八国联军发起向中国的攻击几乎同时,焚烧圆明园的烈焰即将腾起,远远地照见沙漠深处地这个洞窟,正悲叹似的泄漏出唐五代和北宋的傲世余光。这真是一个民族的耻辱。我们不禁慨叹偌大的一个中国竟存不了这几卷经文,谁之过?清政府的腐败、懦弱、无能所以鲁迅说:“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如果当局者是外行,他便将东西糟完,倘是内行,他便将东西偷完。”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王道士是偶然也是必然。我们用深深地叹息祭奠历史中的一个蒙昧的角落,历史上演到某一地方时总会有时代错步,一些人错步,而沉痛的代价便是文明的流逝。六、走出历史,面对现实1、面对这

10、样的悲剧,面对这样的道士,面对一堆堆文化的断壁残垣,我们心里会泛起一阵阵心酸与难过。余秋雨也恨,也痛,再读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感情的句子。朗诵短诗: 冽风中,夕阳下,孑立着道士塔。塔中的道士,葬送了先人的牵挂。 刷吧,一桶白灰抹平了历史的泪痕, 敲吧,一把铁锤敲开了民族的伤疤, 鲜血,自回头的残阳下流出,愚蠢,在掠夺交易中孵化。 我好恨,听见如雷的掌声,在异国他乡爆发。 我好恨,看着古老民族在心碎的痛苦中挣扎。 我好恨,恨,失落的文明被残忍的践踏,恨祖先的功绩找不到恰当的说法。 我好恨,恨道士塔。(投影展示)2、我们痛心疾首,我们愤恨难平,痛,恨就能让敦煌遗失的美丽重现吗?我们应该怎么做?生讨论

11、遗失的不会回来:平遥古城倒塌的一段,龙门石窟残破破的景象,荆州的三国遗迹。现存的我们要珍惜啊!“世界遗产是人类的表情,只有珍惜才能让他绽放笑容。”郁达夫说过,“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我们应该保护文物。只有正视历史,珍惜教训,才能成为希望之邦,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樊锦诗(印发材料)樊锦诗,一个唯美的名字,一个秀气的女子,一个地道的上海人,扎根敦煌,从事研究,致力于敦煌莫高窟的开发保护工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许有辉煌的历史,也许也有屈辱的过去,但不管是辉煌还是屈辱,都需要有几种精神,那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和实干

12、精神,以及保护祖宗遗产的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干出成绩,才能在强手如林的世界和平崛起。七、教师小结:作者以沉重的笔调为我国“敦煌研究史”补写了让世人永志不忘的一个章节。道士塔通过追记敦煌文物的流失,表明了作者对愚昧、麻木的道士、官员的愤怒,对文明的浩劫的惋惜。作者在行文中无论是对比还是反语的运用,都交织着对愚昧无知的痛恨,对文物遗失的愤怒,屈辱与愤懑交织在一起,在喟叹中延续着这不了的情结,呼唤着国人要保护文物,保护国家主权。附:印发材料敦煌的女儿记全国“双百”人物樊锦诗睁开眼睛是敦煌,闭上眼睛是敦煌;欢喜是敦煌,苦恼还是敦煌樊锦诗感动中国在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

13、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揭晓,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获得“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荣誉。9月18日,刚刚从北京载誉归来的樊锦诗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从内心深处来说,我没有觉得我有多突出,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何况还是大家做的。国家给我这么高的荣誉,我想那是因为敦煌的影响大,做点事别人就知道了。”樊锦诗得知自己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时,还有些懵,“我有那么好吗?我只是在做自己该做的事,不做就是失职。”尽管对荣誉极为淡然,但当樊锦诗前往北京领奖的时候,还是感受到了无比的激动。“没想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我们一一握手”当时

14、,站在钟南山和杨利伟之间的樊锦诗不由为“这么大的阵势”激动。“没想到,颁发的纪念章份量之重超出以往获得的任何一枚。”尽管获得过太多的荣誉,樊锦诗还是感受到了这一次的“最大最重”。樊锦诗百感交集:“这么大的国家走到今天不容易,今天的好日子来之不易。双百人物中,很多人为国家献出了生命,他们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向秀丽、欧阳海、雷锋、焦裕禄这些与樊锦诗同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名字,则勾起了她的许多回忆,“新中国成立后,仍有人为祖国献出生命,活着的我应该向他们学习。”尽管很激动,但樊锦诗的心里却极为清醒,“我想还是因为敦煌的影响大,很多人一生都很努力地工作,他们都很优秀,只是所处的位

15、置没有敦煌影响大。”樊锦诗深深地意识到,“没有国家对敦煌的重视就没有敦煌的今天;没有常书鸿、段文杰几代敦煌人的不懈努力不会有敦煌的今天;没有无数人默默无闻的奉献,也不会有敦煌的今天。但现在,所有的荣光归在我一人头上。”去年,樊锦诗曾担任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甘肃站首棒火炬手,后来樊锦诗将火炬捐给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这一次,她也想好了,这枚“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纪念章,她也要捐给院史陈列馆。因为,“这些荣誉记载了敦煌的一段历史。”不解之缘地处西北大漠的莫高窟与来自江南水乡的樊锦诗之间有种不解之缘,这种不解之缘始于47年前。1962年,24岁的樊锦诗第一次来到敦煌,这位祖籍杭州生于北

16、京长于上海的女子被敦煌的大气瑰丽深深震撼。但与这种美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生活条件的极端艰苦:没有电没有自来水,风沙来时遮天蔽日,蔬菜水果算是奢侈品听说有人在这里待了十年、二十年,年轻的樊锦诗忍不住惊呼:“天哪!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待下来的?”1963年,樊锦诗从北大考古系毕业了。因为实习时留下的良好印象,当时的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常书鸿点名要她,敦煌选择了樊锦诗。在留北京与远赴敦煌之间,樊锦诗选择了敦煌。告别恋人,告别城市。樊锦诗的人生从这里转了个弯。今天去莫高窟,仍能看到一尊名为青春的石雕:一位齐耳短发、浑身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少女手拿草帽,肩挎背包,整装待发。她的原型就是初到敦煌的樊锦诗。谁也想不到,

17、樊锦诗,这位来自江南的娇小女子,在与城市隔绝、艰苦异常的莫高窟,不仅干得久干得长而且成就了一番事业。1967年,樊锦诗与相恋多年在武汉工作的同学彭金章结婚了,再后来樊锦诗成了两个孩子的母亲。有了家却不像个家,一家四口人常常分作三处或四处。每逢周末,家在敦煌的人回去与亲人团聚时,樊锦诗最寂寞,想丈夫更想孩子,想得心苦。实在想得很了,就跑回河北农村去看孩子,那是怎样的场面,“一个黑黑的、傻乎乎的小孩站在门后怯怯地看着我”。几年没见,孩子不认识妈妈,妈妈也不认识孩子了。樊锦诗曾经想过:为家为孩子,应该离开敦煌。然而敦煌对于她已经是一块磁石,很难割舍了,“有许多课题需要我去做,特别是当上业务副所长之后

18、,我的肩上又多了份责任。”对敦煌的责任让她放弃了大部分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失败,作为女人,我不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最终结束夫妻间20年牛郎织女生活的是爱人彭金章。1986年,武汉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创建者,在商周考古方面已有建树的彭金章放弃了自己前半生的心血,追随妻子到了敦煌。没有了后顾之忧的樊锦诗从此将一腔热血毫无保留地洒向敦煌。1998年,樊锦诗任院长,一种更为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充溢了她的整个身心:“莫高窟不能有闪失,研究院不能停步不前。”压在肩上沉甸甸的责任让樊锦诗更忙了,夫妻俩虽到了一处,但还是聚少离多。工作需要,樊锦诗经常外出,出去了也很少给老伴打电话,偶尔打

19、回家里,也是因为联系不到哪个人了,让老伴当个传声筒。彭金章理解爱人:“没事打什么电话,公家钱不也是钱吗?”与那尊“青春”相比,樊锦诗老多了,头发花白,多病的身躯也更显瘦小。但很多人说,与47年前相比,莫高窟变年轻了!希望敦煌有人说,敦煌与樊锦诗互相成就了对方:如果没有敦煌,樊锦诗不会是今天的樊院长;如果没有樊锦诗,敦煌或许也不会像今天这样声名显赫。47年,对千年的莫高窟而言只是短短一瞬,对一个人而言却是段长长的岁月,敦煌与樊锦诗就在这瞬间与沧桑中,让彼此的生命更加充盈。从上世纪80年代起,敦煌研究院在全国文物界首开国际合作先河,先后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一些文物保护和研究机构开展

20、合作。曾有人说樊锦诗崇洋媚外,但这个认准了道路绝不回头的老太太,坚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事实证明,她坚持要走的国际合作之路使敦煌研究院与世界平等对话成为现实。樊锦诗对自己起初开展国际合作的动机毫不讳言,“最早,就是瞄上了人家口袋里的钱。后来发现,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理念更值得学习。再后来又发现无论管理还是技术,总得有人来掌握吧!”此后在国际合作中,锻炼、培养人才成为樊锦诗最为重视的一件事。合作中敦煌研究院坚持主动,一定要让自己的年轻人介入每个环节。与研究院已有多年合作经验的美国专家内莫阿根纽先生与这位精明的合作者没少争论过,但他对这位常给自己出难题的老太太倒是评价颇高:“任何一种合作都是

21、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樊是一个很好的合作者。在她的领导下,敦煌研究院也已形成了成熟的机构架构、人才架构。”说来难以置信:地处戈壁荒漠的敦煌研究院拥有的博士生在全国文物保护界位列第一!只知踏踏实实做事的樊锦诗当初发现这个事实也有些吃惊。多少年了,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她不知想了多少办法,磨了多少嘴皮,与人争了多少回,可就是没想过要创什么之最。可她还是高兴不起来:“敦煌有今天,是因为有一批人才。但我们的人才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我们永远需要一流的人才,永远需要那种既懂业务又懂管理的项目科学家。”但她也明白:如今不是半个世纪年前她毕业的年代了,不能单纯要求年轻人只讲奉献不求回报。敦煌也不比繁华大都市,年轻

22、人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工作待遇无可厚非。这些她都理解,甚至会说“要是年轻20岁,我也走。”有人“自投罗网”来此,她自是喜出望外,也不怕吓退来者,第一句话先告诉人家:“我们这儿条件可苦。”对那些成了家的再追问一句:“你爱人同不同意?”一些没被她吓退反而被她感动的人留下了。但这样的人毕竟很少,樊锦诗就想方设法把年轻人送出去培养。有时候樊锦诗也矛盾:要用人时,这个在国外,那个在进修,随即她又劝自己,眼光要放远。她好像从不担心出去的人翅膀硬了不再回来,只是告诉年轻人:“你们出去学,我给你们打杂。”在日本自费苦读7年拿到博士学位的赵声良回来了,在北大专攻东方学的博士后杨富学带着几吨重的书也回来了,他们说

23、:“不回来,对不起樊院长。”樊锦诗却不晓得这些优秀人才回来是受她影响,容易受感动的她倒是一次次被这些年轻人感动:“一个洋博士,如果去别的地方待遇会更好。你看人家还是回来了。”樊锦诗重视人才,但决不迷信人才。在敦煌研究院,受重用的不只是有学位的人,只要出成绩,职称待遇一定会跟上。“没有真才实学,你是博士又怎样?吓不倒谁!”她总是鼓励年轻人放手去做事情,“什么事都离不开我不是好事,得让他们去锻炼。”樊锦诗爱惜人才,但她选拔人才有个标准:热爱敦煌,全身心投入。她可以容忍年轻人有毛病,但不能容忍他不爱敦煌。“有毛病怎么了?李白活到现在,好多人会说他是疯子。院里有个年轻人,整天牢骚不断,怪话连篇,可人家

24、业务过硬,好多没人研究的卷子,他都啃下来了。他有毛病没关系,你可以剔除他的毛病用他的长处。”但她绝不会强留一个对敦煌没感情的人,一次,有个博士闹着要调走,樊锦诗一句挽留的话也没说,三天就办好了手续。说到院里的年轻人,樊锦诗的话就长了:“这个年轻人不错,爱琢磨。那个娃娃是个好苗子。”但她不愿当面夸年轻人,她说那是“捧杀”。院里的职工也常说:“老太太又骂人了。”但所有人都明白这“骂”不一样,她是真希望年轻人能成事,心里急。这位让他们又敬又怕的老太太嘴上虽然“骂”,但该为年轻人创造的条件却是一点不含糊:改善住房条件、为分居两地的职工团聚想办法、设置奖罚条例千方百计为职工干事业创造空间。“我是快退休了

25、,可得想着敦煌的事业交给谁?如果不为敦煌培养好人才,我就是罪人!后来者比我强,我就知足了。所以我整天在扫描,看哪个年轻人有什么特长。只要有一批人,而不是一个人起来了,敦煌就有希望。”敦煌未来那么多优秀人才愿意来到西北一隅的敦煌研究院,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认为这里干事业的环境、氛围非常好。而院长樊锦诗的前瞻眼光是敦煌研究院在正确轨道上快速前行的保障。“北大教会我用脑子。”樊锦诗脑袋里装着很多事,这些事条条桩桩与莫高窟有关,样样件件与莫高窟真实、完整、可持续地存在下去有关。来莫高窟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游客接待量年年创新高。到了旅游旺季,因游客超载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湿气等对洞窟壁画造成的损害难

26、以估量。在多种场合,樊锦诗一遍遍重复着:“我们欢迎更多人来敦煌,敦煌永远不会将游客拒之门外。但游客超载的确让洞窟不堪重负,敦煌一年四季都很美,希望大家不要在夏季蜂拥而至。”为缓解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敦煌研究院在加快“游客承载量”课题研究的同时,在2004年的全国政协会上,樊锦诗同25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了关于建设敦煌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的建议的提案,一经提出,就被全国政协十次会议列为重点提案。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胆思路,根据建议,游客服务中心建成后,将利用虚拟洞窟来有效避免莫高窟目前面临的人为损害。有关部门经过调研后认为:“这个设想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借鉴了国外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的先进经验,不仅可

27、以从根本上解决敦煌莫高窟保护与开放的矛盾,而且对于全国类似的问题具有先导和示范作用。可以说利在当代,功在千秋。”2008年年底,总投资2。61亿元、以提案为原型的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开工建设。任何有形的物质都将归于无形,樊锦诗意识到,人类所做出的任何努力都只能延缓莫高窟的衰老,要将其永远留给子孙后代,数字敦煌势在必行。数字敦煌的核心内容是将洞窟、壁画、彩塑及与洞窟有关的文物加工成高智能数字图像;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物、文献、研究成果、相关资料,通过数字化处理,汇集成电子档案,既能作为资料永久保存,又可以在洞窟外为游客演示。这一概念的提出无疑是史无前例的,无疑也是永久性无损保护敦煌遗产的最佳手段。樊锦诗为敦煌所做的打算甚至延续到了2025年,到那时,敦煌将被建成世界一流的古遗址博物馆。她说,“那时候我死了,至少是退了,但敦煌还有未来。”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