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最新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集(共9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秋最新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集(共98页).doc(9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
2、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8、体
3、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三、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提高教学质量应采取的措施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2、26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6的乘法
5、口诀3课时左右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七)、统计(3课时左右)(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
6、学习数学知识。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二、单元教学要求: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 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 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
7、度的意识。四、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长度单位 总第1节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1
8、、 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3)、量好后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3、 全班交流汇报。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4、 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二)、组织学生用同一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1、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
9、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学生活动。3、全班交流。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1、 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2、 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3、 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四、课堂总结今天的数学课
10、,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总第2节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 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2、 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尺子、图钉、纸条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2、介绍认识尺子。为了便于交流
11、,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量较短的物体如铅笔、小刀、文具盒等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一)、认识厘米1、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厘米长。”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1) 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再看另一端对着几。2) 请同学们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12、3) 巩固1厘米的表象。请学生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3、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二)、用厘米量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印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2、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1) 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2) 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
13、。教师个别指导。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认识米 用米量 总第3节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1、 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3、 会用米尺量较长的物体。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难点: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米尺、卷尺、绳子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
14、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二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指两名同学到板前量)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 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 (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
15、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 (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 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 (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 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 2用卷
16、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巩固反馈 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 )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长50( ) 四扩展练习 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认识线段 总第4节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1、 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2、 学会用刻度尺量、画线段,并能分辨线段。3、能仔细观察,大胆质疑。教学重、难点1、能
17、用刻度尺画和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2、会分辨线段教学准备:带刻度的直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喜欢在纸上画一些自己喜爱的图画,像大树、花、小草、房子、小鸟等。这些画儿有的是弯弯曲曲的线,有的是直直的线。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线,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线线段。(板书:线段)二、 探究新知1、认识线段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说出它的名称。注意观察老师先干什么,(先点两个点)再干什么。(再用直尺把两个点连接起来)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线段,两边的点叫做线段的端点。2)学生模仿画线段。(先在纸上点两个点,然后用直尺把两个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线段。)3)你还能画出不同方向的线段吗
18、?4)讨论:仔细观察这些线段,它们有什么特点?(线段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5)量一量课本第5页“做一做”下面的线段,它们的长度各是几厘米。6)说一说,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边是线段,并指出它的端点。2、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1)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画。教师演示画线段的方法:先用铅笔对准尺子上的“0”刻度点上一个点,再对准刻度“3” 点上一个点,然后把两个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2)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学生动笔画,教师巡视。(3)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三、巩固练习1、判断(1)线段有两个端点。( )(2)线段不能量出长度。( )
19、(3)弯曲的线也是线段。( )2、课本7页第7题。学生判断,集体交流。不是线段的,说一说为什么?3、课本第7页8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4、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画一条比6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线段,说一说线段有哪些特点?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实践活动:我长高了,这部分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
20、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量身高、步长、臂展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同时,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受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设计了统计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单元教学要求:1 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单元教学重、难点: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
21、解。单元课时安排: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我长高了 1课时左右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总第5节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 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知道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 知道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计算。3、 能做到认真、仔细、书写工整。教学重点:1、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 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出示挂图,引导学生
22、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三、练习,实践应用1、 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2、 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说一说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四、课堂总
23、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五、作业设计练习5道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总6节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做到仔细计算,认真书写。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26+6
24、= 18+7= 39+5= 47+6= 64+9= 55+5= 52+8= 33+92、用竖式计算22+45= 36+41= 21+56= 26+13=说一说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3、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出示第8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 教学例3。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2、 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3、 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4、 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
25、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完成P1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完成P12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3、完成P13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五、作业设计练习计算5道进位加法题。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3 6 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3 5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7 1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总第7节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2
26、、能较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3、能灵活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通过练习,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通过这节课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5题。做完以后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2、指名汇报并说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27、问题?指名回答。 3、 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4、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9题。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5、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后完成填表。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观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指名汇报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6、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8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指名汇报。 7、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10题。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
28、指名汇报。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从知识、方法上进行总结。四、 作业设计完成练习二10题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总第8节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1、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2、知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会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3、能做到积极与同学合作,大胆质疑。教学重点: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知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挂图。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3、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
29、、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1. 仔细地观察图,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指名列式并板书算式:56-22,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板演,汇报方法。2、小结:先让学生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三、 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3、完成练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四、 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教师引
30、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五、 作业设计练习五道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题板书设计 5 6 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2 2 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 3 4 位,十位减十位。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总第9节第五课时 学习目标: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2、通过情景的创设,感受北京申奥成功,人民的喜悦心情。教学重点: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教学难点: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挂图、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算 12-5= 10-6= 11-7= 18-9= 23-4
31、= 50-5= 31-2= 46-8=2、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出示挂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教师适当板书。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聪聪的问题跟同学们提的一样,我们先来解答: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1、教学例2。A.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计算方法。B.分小组交流想法: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C.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D.如不能口算,可以用竖式计算。E.用摆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F.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思考并汇报。2、教学例3。出示50-24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3、小结。先让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分小组交流想法。并汇报: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
32、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5 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指名汇报3、完成练习三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五、 作业设计自己编5道减法题做一做。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5 0 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2 4 从个位开始减,个位不够减 2 6 就从十位退1。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 总第10节第六课时 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能熟练说出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
33、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2.能正确运用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卡片教学过程:一、总结引入同学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4题。请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怎样求还剩多少个?指名回答。板书算式:32-11。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呢?指名板演,其余本上做。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3题。教师巡视。
34、 指名汇报,选一道题说说计算方法。3、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4、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7题。同桌两 个同学与相说一说下面各题差的十位上是几?你是怎样想的?三、强化练习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设计:从生活中寻找一个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题目,并进行计算。板书设计 两位
35、数减两位数(练习课)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总11节第七课时 学习目标:1. 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2. 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3.能做到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教学重点: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教学难点: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卡片36-6= 15-4= 22-8= 13-7= 20-3= 11-2= 54-9= 40-5= 12-6= 14-8=2、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挂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二、合作探究(一)、
36、教学例41、出示题目,仔细观察、思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分组讨论。指名汇报。教师适当板书。指名列式。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教师适当小结。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3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四第1、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五、作业设计:练习四 4题板书设计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练习课) 总12节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
37、识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简单问题。2、能做到积极思考,认真计算,大胆质疑。教学重点: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简单问题。教学难点:提高学生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的计算技能。教学准备: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出示:二(1)班原有38位同学,这学期又转来5位同学,二(1)班现在有多少位同学?这道题该怎样解答?把你的解答思路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学生自由说。二、合作探索1、 完成第24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汇报。2、 完成练习四第8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选题说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
38、名汇报、归纳。3、完成练习四第5题。观察统计表学生分小组交流从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学生汇报发现。思考、提问,和同桌交流问题。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学生汇报提出的问题及解答思路。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练习四第6题。观察图,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并汇报:怎样做可以知道第二只啄木鸟吃了多少只虫?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学生汇报解题思路。2、完成练习四第7题。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怎样做可以知道小玉攒了多少钱?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指名汇报解答方法。做了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回答。五、作业设计自己编10道口算并计算出
39、结果。板书设计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练习课)连加、连减 总第13节 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同学间的交流,知道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2、能做到认真、细致的计算。3、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重点:知道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 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教学准备:挂图、卡片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口答。7+6+5 8+9-13 24-10-7 20+30+10 17-3+4 14+5-6 50+3+6 21-7-5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的加减法。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1、教学例1。
40、(1)、出示挂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2)、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了解到的信息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3)展示交流的结果。(3)、怎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8+34+23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学生试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学生汇报,展示算法。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2、教学例2。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分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的信息。思考解题方法。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减的竖式。学生汇报,板演解答过程。3、完成练习26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27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
41、核对。2、完成29页练习五第1、2题。3、引导完成29页练习五第3题。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四、课堂总结: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学生自由说说。五、作业设计练习四的4题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28+34+23=85 2 8 3 4 + 2 3 8 5加、减混合 总第14节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2、能做到认真计算,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教学重点:知道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挂图、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3。(1)出示主题图。说一说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小组交流。(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竖式。2、练习。完成P28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3、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五第4题,分小组比赛完成。指名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五第5、8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练习五第6题。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