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复习(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复习(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微观部分一、导论1、稀缺:社会资源的有限性,是指社会提供的东西少于人们想拥有的。2、选择:因为稀缺,人们不能得到所有想要的东西,不得不在有限的资源下作出选择。这是稀缺的结果。3、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的最高代价。这是选择的结果。4、生产可能性曲线(PPF):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假设:技术保持不变;资源固定且充分利用; 资源仅用于生产两种产品。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移动原因:要素的增加,技术进步等(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战争、自然灾害等(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层次: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
2、产者的经济行为;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所有的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6、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的主体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影响这些决策的因素。解释为什么通过“看不见的手”,自利行为通过自发的生产活动导致互利的结果。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行为。关注“看不见的手”为什么会失败。关注“看得见的手”如何行动。区别:研究主体;方法:微观使用演绎法,宏观使用归纳法;微观经济学研究假定宏观系统处于均衡。7、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Positive)分析:研究世界是怎样运行的,只描述不评价。规范(Normative)分析:研究世界应该如何运行,要作好坏的评价。判断研究的问题是实证分析还
3、是规范分析:是否包含价值判断。二、供求理论1、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偏好;相关商品的价格;政府的消费政策;消费者预期。互补品: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替代品: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需求函数是某一特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购买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在不影响结论的前提下,大多使用线性需求函数,其形式为:Qd=abP ;其中a、b为常数,a为截距,b为斜率倒数。需求定理: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P,Q;在某些特殊的市场,需求曲
4、线会呈现出其他形态,此时的斜率可能为非负数,P,Q。需求的变动: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收入变化),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量变动:其他因素不变,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变动主体价格P其他因素图形表现需求量变动Q变化不变同一条曲线上点的移动需求变动D不变变化整条曲线的移动2、供给: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厂商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供给的决定因素:该商品的价格;生产成本;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技术水平;自然、随机冲击等;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供给曲线:表示供给量与价格
5、之间关系的曲线。供给定理: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P,Q ;P,Q 。供给函数: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仅考虑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影响,供给函数就可以表示为线性函数:QS=abP;在某些特殊的市场,供给曲线会呈现出其他形态,此时的斜率可能为非正数。供给量的变动:其他因素不变,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引起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供给的变动: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成本、技术变化),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区别:前者由价格变动引起,。后者由生产技术等变动引起3、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同一价格。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弹性指的是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弹性
6、分为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又可分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商品需求量对本身价格变动的反应尺度。 需求价格弹性值可以是正,也可以是负。两个变量的变动方向,若反方向变动,加负号。需求价格弧弹性是指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弧弹性中点公式 在计算需求弧弹性时,通常取两点的价格和需求量各自的平均值(中值)来作为P和Q值,以避免不同的计算结果。 需求弧弹性分类 E = 0 完全无弹性。价格无论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如:急救药、毒品)E = 无限弹性。价格为既定时,需求量是无限的,银行以某一固定的价格收购黄金
7、,实行保护价的农产品。(3)E = 1 单位弹性。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正双曲线,价格变动的比率 =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E 1 缺乏弹性。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主要是生活必需品 病人对药品(不包括滋补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1 富有弹性。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主要是奢侈品。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物品的档次、可替代性、在支出中所占比例、市场定义的广狭、调节需求量时间或使用时间的长短需求的交叉弹性 :当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1,某种商品需求量会相应变动的百分比。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向变动;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正向变动。供给的价格弹性 :以价格为自变量,以供给量为应变量的
8、弹性关系。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需求的收入弹性:以收入为自变量,需求量为因变量的弹性。影响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因素:生产时间长短、生产难易程度、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生产成本4、税收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从量税使供给曲线向上方平行位移。从价税使供给曲线以原点为支点发生旋转。税收对价格、数量产生什么影响呢?从厂商看,征税部分若不能转移到价格中去,他会减少产量。从消费者看,若征税提高了价格,就会减少需求,迫使厂商减产,两者达到新的均衡。均衡的结果是厂商和消费者分摊税收。三、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就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点的轨迹。 无差异:线上任何
9、一点X1与X2的不同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相同。无差异曲线的特征:1.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要维持效用不变,两种商品的数量不能同时增加或减少;2.无差异曲线的位置越高,代表的满足程度越高;3.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4.同一消费平面中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5.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离原点越近,代表的满足程度越低,效用越低;否则越高。因为高位的无差异曲线的商品组合量大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品,其特殊性在于:随着价格上升,这种商品需求量不但不减,反而增加,与正常品正好相反,不符合需求法则。四、市场结构1、完全竞争市场是指由无数的买者和卖者组成的、无任何外在力量控制或人
10、为因素干扰的市场结构。四个特征:产品同质、厂商无数、要素自由进出、信息充分。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是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它反映的是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变动运行轨迹。2、厂商的需求曲线是指单个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在既定的价格下,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总收益(Total Revenue,TR)是厂商出售一定数量产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收益总额。TR=PQ=R(Q)P为常数,TR是Q的函数,两者成正相关平均收益(Average Revenue,AR)是指厂商出售每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益。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MR)是指厂商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收益。3、短期
11、市场供给曲线表示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整个行业在短期的总产量,它反映短期内整个行业的总产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等于该行业所有厂商供给量之和。4、生产者剩余(Producers Surplus)是指厂商生产和销售一定数量的产品时,实际得到的收益与厂商愿意接受的最低收益之差。 5、经济租金是指要素所有者出卖一定数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时实际得到的报酬与他愿意接受的最低报酬之差。愿意接受的报酬是机会成本,因此,经济租金与生产者剩余是一个意思,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衡量生产者收益。经济租金产生的原因在于某些生产要素的两个方面的稀缺性:一是自然限制造成的固定性和稀缺性。二是人为限制造成的稀缺性。由此受限行业或产品生产会处
12、于垄断状况,经济利润长期大于零,形成经济租金。但新厂商仍然能进入这些行业。进入途径有二:一是购买各种生产要素建立新企业。二是并购已有企业,借壳进入。6、成本不变行业(Contant-cost Industry)是指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不会引起它所使用的投入品价格(或生产成本)变化的行业。7、完全垄断(Pure Monopoly),又称独占,是指一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完全由一家厂商所控制的市场结构。完全垄断市场具有以下特点:独家经营;产品不能替代;独自决定价格; 实行价格歧视;存在很高的行业壁垒。完全垄断形成的原因:原材料控制。自然垄断。技术专利权。特许专营权。8价格歧视即差别定价法(Price
13、 Discrimination)是指垄断者在销售同一种产品或提供同一种服务时,针对市场需求或销售对象的不同索取不同的价格。这是垄断行业最常见的现象。一般分为三类:一级、二级、三级价格歧视。厂商具有一定的市场力量;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能够被区分开。(需求弹性不同);消费者群体或销售市场相互隔离。无法转卖或转卖的成本太高从而不值得转卖。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又称完全价格歧视。实施一级价格歧视的前提:(1)垄断者知道每一个消费者对每一单位产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2)垄断者销售的产品不能被倒卖。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针对消费者不同的购买数量段规定
14、不同的价格,主要表现为折扣。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在不同的市场(或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索取不同的价格。差别定价的原因在于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9、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是指由众多厂商组成的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垄断又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特征:(1)产品的差异性;(2)厂商众多;(3)厂商自由进出。10、寡头垄断(Oligoply)指一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由少数几家大厂商所控制的市场结构。在寡头垄断条件下,少数几家大厂商供给整个行业的绝大部分产品,其中每一个大厂商在整个市场上都占有相当大的份额,足以影响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特征:(1)厂商
15、数量少;(2)厂商相互依存;(3)价格稳定;(4)厂商进出不易。五、完全竞争、寡头市场、完全垄断市场效率比较三个市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1、概念。完全竞争市场又称纯粹竞争市场,是指一种竞争完全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寡头垄断市场是指由少数几家厂商所垄断的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又称独占性市场,是指完全由一家企业所控制的市场。2、市场特征。完全竞争市场经济主体多切且小,产品同质,各种资源可以完全自由流动不受任何限制,市场信息是完全且对称的。寡头市场厂商极少,相互依存,产品同质或异质,进出不易。完全垄断市场企业就是行业,产品不能替代,独自决定价格,存在进入壁垒。3、代表性产业。完全竞争市场常见于农
16、产品等农业、轻工业部门,寡头市场常见于钢铁、汽车等重工业部门,完全垄断市场常见于水电等公共事业。4、规模经济。完全竞争市场因为主体较多,而且一般都很小,所以不容易形成大规模经济,不利于资源节约和技术进步等。而寡头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则可以通过大量投资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体,更加有利于资源的利用、技术的进步等。5、技术进步。虽然完全竞争市场存在的诸多主体规模较小,利润较低,但是,完全竞争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厂商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不断的更新技术,否则就只能被市场所淘汰,所以,完全竞争市场最容易促进技术进步。有些人认为,垄断厂商利用垄断地位就可以长期获得利润,所以,垄断厂商有可能不愿意努力促进技术进步
17、,这不利于技术进步的。但是事实证明,寡头市场很多寡头都愿意投入资金进行技术的更新,以求降低成本,打败对手,形成对行业的完全垄断。而垄断市场中厂商更愿意通过所获得的高额的垄断利润所形成的优势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以便保持自己的技术优势,一次保证永久的垄断。6、市场需求线。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集中体现了市场的基本特征。完全垄断厂商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一条很陡的随着需求增加而价格不断下降的线。寡头市场的市场需求曲线陡峭程度低于完全垄断市场,而完全竞争市场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7、长期均衡。对于完全竞争市场,企业生产一定量的产品,按照一定的价格出售产品,获得一定的利润。但是会有新的厂商加入,
18、所以,市场上产品的供给会增加,于是价格降低。而对于完全垄断市场,只有厂商规模的调整,没有厂商数量的调整。垄断厂商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或者通过规模生产调整,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或者凭借垄断地位控制产品产量和价格,以获得利润最大化。8、社会福利。在完全竞争市场,因为存在很多主体,所有参与者没有进行技术进步的动力,所以不能更进一步提高效率,减少资源的使用,也就是不能增加社会整体的福利。而完全垄断市场下,如果垄断厂商致力于改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节约社会资源的话,那么会增加社会整体福利。但是,如果垄断厂商凭借其垄断地位通过控制产量和价格来获得利润,不进行新技术研究,甚至对
19、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的话,不仅不能增加社会福利,甚至可能会损害社会整体福利。9、长期均衡时的价格、产量。对于完全竞争市场,由于厂商众多,多以长期均衡价格很低,但是长期均衡产量却是最大的。而对于完全垄断市场,由于其绝对的垄断地位,长期均衡价格很好,而产量却很小。六、交换契约线:对任意两个消费者而言,任意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这就实现了交换的一般均衡七、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外部性,又被称为溢出效应,是指一个经济体的行为对另外一个经济体的福利产生了影响,但这种影响并没与通过货币或者市场交易反映出来。(个人或者企业的经济活动对他人造成影响而不需要受这种影响而付出代价或者得到补偿。)正外部性,又
20、被称为外部经济,一个个体的一项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了好处,这个人从经济活动中得到的收益小于社会收益。负外部性,又被称为外部不经济,一个个体的一项经济活动给社会是哪个其他成员带来了还坏处。不论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都会引起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差异,从而价格体系不能有效运转。克服外部性的方法:征税和补贴,政府管制。外部性影响生产的原因:当一个生产者(消费者)采取的经济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报酬(补偿)时,就产生了生产的(消费的)外部经济;当一个生产者(消费者)采取了经济行动是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又未给他人以补偿时,便产生了生产(消费)的外部不经济。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
21、响:因为外部经济为社会带来的好处而不能得到回报或者补偿,所以社会资源就不愿意流向具有外部经济的领域,而外部不经济因为自己的得到了好处,而对社会其他成员造成了损害,所以资源愿意流向具有外部不经济的领域。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这一缺陷表明,需要政府对市场机制加以干扰,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竞争的市场机制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它有一个重要前提:生产者或消费者的生产或消费行为,不会对其他人的经济福利造成影响。但是,事实上,这个重要前提却经常受到破坏,即经济当事人的生产或消费行为经常损害其他人的经济福利,而导致市场的低效率。)宏观部分一、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
22、品的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两者的区别: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唯一区别是它们空间范围的确定原则不同。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所谓“国民原则”是指,凡是本国居民生产的,不管生产在哪里进行,都计入产出总量;而不是本国居民生产的,即使是在本国国土上进行的,也不能计入产出总量。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所谓“国土原则”是指,凡是在本国范围内生产的,不管生产者是谁,都计入产出总量;而不在本国范围内,即使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也不能计入产出总量。二、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ption,MPC
23、),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比例,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ption,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凯恩斯主义认为,边际消费倾向不是不变的,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增量占收入增量的比重越来越小;这意味着消费函数曲线不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右上方上升但其斜率越来越小的曲线,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并且大于0、小于1。平均消费倾向则可能大于1、小于1或者等于1。三、失业、失业率、菲利普曲线失业(unemployment),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想工作而
24、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 劳动力总数=就业者+失业者按失业的原因可以分为:自愿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技术性失业;季节性失业。自愿失业( voluntary unemployment )指工人所要求得到的实际工资超过了其边际生产率,或不愿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而未被雇佣而造成的失业。非自愿失业( involuntary unemployment )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按现行工资率就业,但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找不到工作造成的失业。失业会给社会和个人都带来损失,这就是失业的代价。四、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含义、工具1、财政政策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为了达到既定目
25、标(宏观调控的目标)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公债作出决策。财政政策的工具税收政策(税收是最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之一,广泛影响到资源的有效配置、经济稳定、收入公平分配和其他更为具体的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支出政策(通过缩小或者扩大财政支出包括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规模,来对宏观政策进行调控)、公债政策(公债是政府对公众举债,或公众是政府的债权,包括内债和外债)。财政政策的实施主体: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政策的调节对象:总需求。财政政策的目标:实现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财政政策的类型积极财政政策(扩张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增支减收);消极财政政
26、策(紧缩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减支增收)。经济过冷:增支减收、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平衡预算(增支增收)-积极的财政政策经济过热:减支增收、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平衡预算(减税减支)-消极的财政政策2、货币政策,又称为金融政策,一般是指各国政府通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条件、或者通过货币供给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率政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放款利率)、法定准备金率政策(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公债,以
27、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道义劝告(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从而达到控制货币供给的目标。道义劝告没有可靠的法律地位,不是强有力的控制措施)。再贴现率政策:美联储最早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贴现率 商业银行借款 流通中的货币量;贴现率 商业银行借款 流通中的货币量;再贴现率政策不是一个主动性的政策。变动法定准备金率政策: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存款总额;法定准备金率 商业银行存款 流通中的货币量;法定准备金率 商业银行存款 流通中的货币量;变动法定准备金率政策较猛烈,容易产生
28、副作用,不常用;弗里德曼认为此政策应该慎用。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最重要、最常用的工具;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证券以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买进政府证券 流通中的货币量 ;卖出政府证券 流通中的货币量;此政策易于操作、灵活、准确、及时的控制货币供给。与财政政策的共同点:都是调节总需求达到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也都有扩张性、紧缩性政策之分。与财政政策的区别:财政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的规模,这种直接作用没有任何中间变量;货币政策需要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对总需求发生影响,因而是间接的发挥作用。五、挤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私人投资减少的现象。挤出效
29、应的影响因素:(1)、支出乘数的大小。政府支出增加会使利率上升,乘数越大,利率提高使投资减少所引起的减少也越多,挤出效应越大(2)、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函数L=ky-hr中k的大小,k越大,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一定量产出水平增加所导致的对的交易需求增加越大,使利率上升的越多,挤出效应越大。(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函数中h的大小,h越小,货币需求稍有所变动,就会引起利率的大幅度变动,因此当政府支出增加引起货币需求增加所导致的利率上升就越多,因而挤占效应越多;反之, h越大,挤出效应越小。(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敏感程度越高,一定量利率水平的变动对投资
30、水平的影响就越大,因而挤出效应就越大;反之越小。六、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经济系统本身存在一种内在机制,能在经济繁荣的时候自动防止膨胀,经济衰退的时候自动防止萧条,不需要政府财政政策的干扰,这种自我节制现象,称作自动稳定器,也称为内在稳定器。它是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对国民收入产生冲击的机制。主要有一下三种制度:政府的税收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机制。财政制度自动稳定器的三大主要制度: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通货膨胀时期:Y T Y (累进税) 经济衰退时期:Y T Y政府支出(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通货膨胀时期:Y 失业率 TR Y 经济衰退时期:Y 失业率 TR Y 农产品
31、价格维持制度保持农民收入稳定(自动稳定器只能减轻、缓和经济波动,不能消除波动。)七、凯恩斯货币需求的三大动机(交易性,预防性,投机性)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就是特定时期公众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量。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存在流动性偏好这种普遍的心理倾。所谓流动性偏好,就是人们心理上偏好流动性,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其他缺乏流动性资产的欲望。这种欲望构成了对货币的需求。凯恩斯认为人们货币需求来自于一下三大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的商品交易而需要持有货币的动机。他把交易动机分为所得动机和业务动机。所得动机主要指个人而言,业务动机主要指企业而言。基于所
32、得动机和业务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称为交易需求。预防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不可预测的需要而持有货币的动机。基于交易动机而在手中持有的货币,其支出时间、金额、用途一般都可以提前确定。但是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不能预见的、不能确定的支出和购物机会。为此,人们应该持有一定量的货币在手中。这类需求称为预防需求。投机动机:是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的变化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满足从中投机获利的动机。因为货币是流动资产,具有灵活性,持有货币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变化而随时进行金融投机。投机需求。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受到利率影响,利率上升,需求减少;利率减少,需求增加。以上三种动机构成了货币总需求。八、总需求价格变动的四种效应净出口效应:假如已过的物价水平上升,在外国消费者看来,该国的商品价格相对上升,就会减少对该国商品的消费,从而导致该国出口减少;同时,在该国消费者看来外国的消费品价格相对下降,增加对外国商品的消费,并导致进口增加;一增一减,该国净出口下降,导致总需求减少。蒙代尔-弗莱明效应。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