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争议(共6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679201 上传时间:2022-04-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峡大坝争议(共6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峡大坝争议(共6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峡大坝争议(共6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大坝争议(共6页).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利:1、 防洪三峡工程可以防洪,非常有效控制洪水。中国是非常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长江从宜宾到武汉也是地上河,过去两千年的统计不到十年发一次洪灾,98年洪灾大家还是记忆犹新。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巨大的调节库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第一位是防洪,防洪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非常必要的措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工农业精华地区。但地面普遍低于洪水6-17米,全靠总长33,000多公里的堤防保护。而长江处古洪灾频繁到约10年一次,洪水威力强劲。三峡建坝后,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确保中下游安全。遇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 洪区分洪,

2、可避免发生毁坝的危害。历史将证明:长江三峡工程,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及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的守护神。中国的历史就是治河的历史,洪水不治无法使国得到安定。也就是说没有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在论证的时候,其它方面都还是可以替代的,唯独防洪不可替代的,三峡工程部修建的话,在洪水控制方面我们没有有效的手段,江汉地区人与自然无法做到和谐相处。2、 发电三峡建坝后,滔滔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做功,发电,并为三峡至葛洲坝区间的航运梯级进行反调节,再为葛洲坝水电站做功发电,以至三峡和葛洲坝年均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若每度电价0.1 元,则年度创现值105亿元;若每

3、度电创产值5元则每年可为国家增创产值5250亿元;若人均年创产值1万元,则可安置525万人就业。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腹地,至全国各大负荷中心的输电距离均约在1000公里内,是未来全国各大电网联网中心。电网联网后,既可与全国的火、水、核电互补,又能大大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和效益。因此,三峡水电站,将是我国未来的电力调度中心。3、 航运三峡工程修建对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库区应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660公里的宜渝江段落差很大米。有滩险一百多处,单航段几十处,重载货轮需牵引段也有好几十处,年单向航运能力不足1000万吨。而三峡建坝后,将淹没所有滩险、单航段和牵引段,航道扩宽很多,万吨级船队

4、将通江达海,航运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年单向航运能力将超5000万吨。那么,横贯中华东、西大地黄金水道的形成,对发展和繁荣长江两岸至沿海地区经济,是非常有利的。另外,三峡工程还对环境、南水北调、养殖等多方面具有很大的益处。弊:1、 文物古迹的保护三峡一带已经被证实,埋藏着数量非常巨大的文物,很多都是极其珍贵而且是现在为止没有发现过的文物。但三峡工程动工以来到蓄水这段时间,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把这些珍贵的文物挖掘出来。据报道,真正挖掘出来的文物只占全部总数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有百分之九十的珍贵文物被埋江底了。这是很令人痛心的事情。还有一些是在三峡沿江的名胜古迹如张飞庙等都不得不淹没江水当中。这是对

5、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大破坏。2、 生态保护在生态方面,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将会对当地大范围的生态造成影响,像当地植被的破坏,气候的变化,对各种动植物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距有关报道,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附近的气候发生了异常,应该转暖的时间却还是很寒冷。也有一些地方山体滑坡增加了很多,估计跟三峡工程有关。一些生物像鱼类因为蓄水等一些原因改变了生活的环境,使得繁殖等出现影响。长江干流存在岸边污染带累计达600多公里,岷江、沱江、湘江、黄浦江等支流污染严重,超过40%的省界断面水体劣于类水标准,90%以上的湖泊呈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状态。 报告还说,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三峡地区微震活动频度明显增加

6、,并有各类崩塌、滑坡体4,719处,其中627处受水库蓄水影响,863处在移民迁建区。 长江生态系统也在不断退化,长江物种减少、保护工作紧迫而艰钜。国宝白鱀豚难觅踪迹,长江鲥鱼不见多年,中华鲟、白鲟数量急剧减少。长江流域天然捕捞产量从1954年42.7万吨下降到90年代的10万吨左右。3、大规模的移民原来生活在三峡一带的人都不得不放弃了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到新的环境去,移民带来的社会问题如怎样安置移民、安置到哪里合适等并不能忽视。利弊争论:围绕三峡工程的利弊争论,中国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三峡办公室主任汪啸星期二表示,三峡工程对生态的影响是利大于弊。对此,一直跟踪跟踪观察三峡工

7、程的加拿大非政府非盈利环境保护组织国际探索赖德女士不表赞同:“负面影响完全通过工程所产生的效应,中国政府现在正在应付工程地区所出现的最大问题。问题所产生的成本没有一个确切可信的数据。象土地滑坡和水污染问题的治理成本还没人去计算。”美国纽约时报一个星期前发表多达两万字的长篇报导,介绍三峡大坝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目前给坝区居民和移民造成的巨大损失和生态危险。不过,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环境专家薛世奎表示,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巨大,资源有限的大国,为发展经济而修建三峡大坝的确利大于弊:“因为中国资源的性质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资源相对人口的比例多一点,只能忍痛一点,去用这种水电的资源去发展中国的经济。其他任

8、何能源也都有污染,但是就是用已经有的水资源的话,需要一些配套的防治等其他措施跟上去,以尽量减少其他危害。”那如何减小三峡大坝工程建设对环境和库区居民的不利影响?薛世奎接着表示:“水土流失等都是中国的现状,是需要改进的,特别是泥沙的淤积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这需要维持啊,恢复自然的状况,需要一定的投资,尽量减少这种从工程上的损失,或将来的这种不可逆的后果。”不久前,中国国内有不少媒体纷纷报道或转载,重庆400万人将因为三峡生态变化而被迫转移。一个有专家和环保人士组成的小组今年3月报告说,整个三峡地区包括小滑坡在内的山体滑坡,已经超过了4700处,需要加固或紧急疏散一千多个地点。专家解释说,现在

9、已经高出海平面152公尺的大坝,水位将升到175公尺尺,这已经改变了大坝两岸悬崖的承受压力,水库水位常涨常落,已给地面造成长期的不稳定。 国际探索组织的赖德女士表示,三峡工程已经使许许多多的人沦为牺牲品,那些说工程利大于弊的政府官员不是:“这些人不会受三峡工程的负面影响。他们是受益者,受益者总是说利大于弊,因为他们不需要为工程所造成的损害负责。我不认为政府官员说利大于弊有什么科学根据。”法新社星期二的报道说,今年九月中国政府有官员和科学家在一次会议上表示,三峡大坝工程可能酿成环境灾难,赖德女士表示,这需要中国内外的相关组织和个人密切观察三峡大坝工程的建设进程,人们并没有妖魔化三峡工程。一些疑惑

10、: 1、 防洪标准误读:新浪新闻纪录:2003年6月1号: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2007年5月8号:三峡大坝,今年起可防千年一遇的洪水2008年10月21号:三峡大坝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2010年7月20号:长江水利委:今年抗洪还不能全都指望三峡大坝2011年5月23号:院士:干旱非全因三峡所致解释:万年一遇、千年一遇、百年一遇分别是三峡大坝校核、自身设计以及防洪三个标准,是针对不同的情况而发布的。万年一遇是三峡大坝的校核标准,指的是大坝承受超过流量为12.23万立方米/秒的流量下,容许三峡大坝的主体工程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其他设施可能出现影响。千年一遇则是三峡大坝的自身设计

11、标准,指三峡大坝在9.88万立方米/秒的流量的冲击下,三峡工程各项工程、设施不受影响,可以照常发电。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主要是针对下游的荆江河道和洞庭湖等保护区域的防洪效果来讲的。事实上,三峡大坝修建之后,已经将荆江大堤的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2、 蓄水诱发大地震?近年来,一旦我国西部地区发生强震,就有人把矛头指向三峡工程。这种说法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监测数据表明,三峡工程蓄水期间水库地震活动以微震和极微震为主,主要由岩溶、矿洞浸水引发。蓄水后记录到的地震以初期2008年11月的M4.1级(相当于ML4.6级)为最大,远小于初步设计论证报告中给出的“可按M5.5级考虑”的预测值。目前学

12、术界公认,对构造型水库诱发地震来说,水库蓄水只可能触发距离库区较近且已接近极限状态的发震断层,库水沿断层深层渗透导致其抗剪断强度降低,是触发地震的主要原因。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库水向外渗透距离不会超过库岸第一分水岭,一般距库岸边约3到5千米,不会大于10千米。对于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等西南强震是否由三峡水库诱发,专家给出了否定的答案。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龙门山地震带,属地下深层次板块碰撞的结果。而三峡大坝所在的黄陵背斜属于扬子准地台中部的上扬子台褶带,两者所处的区域构造条件截然不同,完全没有区域构造上的联系。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说:“三峡水库蓄水是不可能

13、触发汶川地震的。”3、泥沙淤积埋大坝?泥沙淤积问题是三峡工程最主要的技术问题之一面对泥沙问题,三峡水库采用“蓄清排浑”的方法,即在汛期时加大排水量使浑水出库,在枯水季节大量蓄积清水,以此减少泥沙在水库内的淤积。近年研究表明,三峡水库泥沙入库量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根据中国工程院2013年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阶段评估综合报告,自三峡水库开始蓄水以来(2003年至2012年),入库年均水量变化不大,但入库年均沙量为2.03亿吨,为1990年前均值的42%。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三峡水库上游来沙减少趋势仍然持续,2009年至2012年的年均入库悬移质输沙量为1.83亿吨,仅为1990年前均值的38%。

14、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阶段性评估项目组组长、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院士认为,三峡入库泥沙量减少,一方面是因为上游不断实施水土保护工程,水土流失局面得到很大改善;另一方面,三峡上游新建了一系列水库,对泥沙有一定拦截作用。他表示:“今后,随着三峡上游新建各大水库的蓄水拦沙和上下游水库的联合调度,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总体会进一步缓解,三峡水库可以在100年内维持200个亿的库容量。”3、 地质灾害因水起?局部出现小范围变形与调整属正常的库岸再造现象三峡地区历史上就是地质灾害多发区,记载的大型崩塌滑坡就有10余处之多。三峡蓄水以后,库区地质灾害情况如何?据三峡集团副总经理张诚介绍,自2003年开始初期蓄水

15、以来,近坝段干、支流的天然库岸和已防护好的人工堆积库岸均未发现较大规模的滑塌等变形现象,岸坡整体稳定性较好;局部出现了小范围变形与调整等正常的库岸再造现象。总体情况符合初步设计结论。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9月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至2012年8月31日,三峡工程库区共发生新生地质灾害灾险情401起,其中湖北库区112起,重庆库区289起。在这401起地质灾害险情中,绝大部分发生在试验性蓄水第一年(2008年),占总数的83%。此后,随着库岸逐步趋于稳定,地质灾害发生率锐减,并渐趋平缓。围绕着库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有关部门全力开展以三峡移民县、区为重点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强化新建移民小区的地

16、质环境安全,保证了库区2008年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地质灾害“零伤亡”。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陈厚群院士表示,鉴于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水库蓄水后两岸高陡岸坡危岩崩塌险情难以发现预测,同时库区近年来城镇规模和人口的扩展,土地开发建设致灾危险性不容忽视,对地质灾害防治仍需高度重视。4、两湖喊渴伏危机?三峡蓄水使两湖出水量增加,枯水期提前,枯水位降低近年来,洞庭湖、鄱阳湖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数次严重旱情,一些观点认为这与三峡蓄水有很大关系。三峡蓄水到底对两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洞庭湖是长江重要的调蓄湖泊,有“容纳四水”的调节作用。长期以来,长江水携带大量泥沙入湖,导致洞庭湖泥沙不

17、断淤积,湖面不断缩小。“三峡蓄水后拦蓄了部分泥沙,使下泄的水更清了,这对缓解洞庭湖的泥沙淤积情况十分有利。”沈国舫说,“与此同时,清水下切长江河道,对洞庭湖入江口的冲淘作用也更加明显。”鄱阳湖的情况略有不同。沈国舫介绍,洞庭湖和长江是互相换水的关系,但鄱阳湖更多是湖水外泄。三峡每年蓄水期间,水库下泄流量较天然流量减少,大坝下游干流水位降低,使得鄱阳湖湖口出流量增加。中国工程院的评估报告对此做了更详细的分析:“三峡水库调度对洞庭、鄱阳两湖水资源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汛后蓄水期间,长江干流水位下降,经荆南三口进入洞庭湖的水量减少,两湖出湖水量增加,枯水期提前,枯水位降低,对灌溉、供水及生态环境用水产

18、生一定影响。”5、黄金水道拦腰断?三峡船闸通航使得长江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由一千万吨提高到五千万吨以上近年来,三峡大坝船闸时常出现大批过坝船舶待闸的现象,不少人开始怀疑三峡工程对长江黄金水道的影响。在三峡工程建设前,川江航道等级低、通航条件差。重庆至宜昌660公里的川江航道内,有激流滩、浅滩、险滩139处,绞滩站24处,单行控制航段46处。三峡工程蓄水后,川江全线实现全年昼夜通航。统计数据显示,1949年,长江干线货运量仅191万吨;葛洲坝枢纽通航后,2002年该区段的货运量达到最高值1800万吨。三峡船闸通航使得长江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由一千万吨提高到五千万吨以上。近年来,过闸货运量稳步增长,2

19、011年通过船闸货运总量达到10033万吨,提前19年实现船闸年单向5000万吨的设计通过能力指标。三峡集团公司近年来加强船闸运行管理,先后采取了156米水位下船闸四级运行等拓展船闸通过能力措施,逐步提高过闸效率。2008年至2012年试验性蓄水期间的年均通航率为96.25%,高于84.13%的设计指标,相当于每年多运行了1000余小时。6、珍稀物种今安在?长江上游干流江段特有鱼类资源的确发生较大变化从陆生生态系统来看,三峡库区陆生脊椎动物不仅可以主动迁离库区,而且在库区以外有广泛分布,不存在灭绝的危险。从水生生物看,三峡工程影响区内共存在6种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包括白鳍豚、白鲟、中华鲟、达氏鲟、江豚和胭脂鱼。为了保护这些珍稀物种,我国先后设立了河口中华鲟和白鲟幼鱼保护区、葛洲坝坝下中华鲟保护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等,并实施中华鲟的人工繁殖和幼鱼放流。中国工程院的试验性蓄水阶段性评估报告显示,长江上游干流江段的特有鱼类资源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为种类减少、种群空间分布改变、种群数量变动。鱼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也有差异,如中华鲟在葛洲坝截流后迅速适应环境,在坝下形成了新的产卵场。中华鲟研究所于2009年突破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难关,使该物种保护工作摆脱了对野生资源的依赖,具备了人工条件下物种长期保存的能力。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