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规划(共5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规划(共51页).doc(5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常州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规划(20182022年) 编制单位:常州高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编制时间:二一七年十一月目 录序 言5第一章 产业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6一、产业园建设的必要性分析6二、产业园建设的可行性分析9三、产业园建设的紧迫性分析13第二章 产业园发展蓝图15一、指导思想15二、规划原则15三、战略定位17四、功能规划19五、发展目标20第三章 重点任务22一、集聚服务机构 22二、培育行业市场 25三、提升服务能级 27四、拓展双创职能 30五、塑造园区品牌 32六、打造信息化园区 34第四章 空间布局与功能区划 36一、总体空间布局 36二、
2、功能区划 36第五章 组织管理 38一、组织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 38二、组织管理 38三、组织职责 39第六章 运营管理 42一、园区招商 42二、园区服务 44第七章 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 46一、配套政策 46二、保障措施 50序 言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是指由国家部委或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在城市规划区域内设立的专门为吸引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并在其中实施特定优惠政策和管理手段的特定功能性区域或者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的虚拟服务平台,对缓解人力资源结构性紧缺、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水平、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等发挥着积极作用。常州高新区(以下简称“
3、高新区”)和常州市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历史时期,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规划建设,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能够为高新区和常州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提供所需要的高层次、宽领域、多元化人才,为高新区和常州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因此,依据江苏省“十三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苏政办发2016116号)和关于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意见(苏办发201222号)文件精神,充分调研高新区和常州市的经济、产业、社会、人才等状况,以及积极借鉴先行产业园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本规划主要阐明产业园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发展蓝图、功能规划、重点任务、空间布局、功能区划
4、、组织管理、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等。本规划是指导常州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与发展的行动纲领。规划期限为20182022年。第一章 产业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产业园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一)缓解人力资源供需矛盾建设常州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三者有机结合,有利于缓解高新区和常州人力资源供需矛盾。一是盘活存量。根据调研,高新区和常州存在着企业“招工难”、“留人难”等实际困难,而产业园的平台作用,能够实现在人力资源供求关系信息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供需对接、人才培养、就业指导等功能,促进人力资源结构上的供需平衡。二是拓展渠道。通过产业园培育市场化力量,加
5、速外籍人力资源流入、形式多样的灵活用工形式,有效扩大人力资源供给;同时,有利于拓宽剩余劳动力流动和转移的渠道,保障就业。三是优化结构。产业园的建设,有利于有针对性的培养提升紧缺人才,引导企业不断完善人才选拔使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和人才激励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素质与市场相对接,更好地适应人力资源的市场需求。(二)规范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现阶段,存在一些市场行为不规范、企业无序竞争等不良情形。通过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建设,一是有利于加强行业自律。通过产业园的发展,吸引优秀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有利于行业协会的建设和管理,通过行业协会引导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发展。二是有利于引进先进
6、的服务企业。人力资源产业园的建设,必然会吸引世界和国内优秀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推动行业间的交流学习,有利于提升本土企业的发展,规范行业行为。三是有利于加强监管。人力资源产业园的建设,有利于人力资源主管部门通过人力资源产业园这个专业平台,更好地发挥影响力,规范和引导行业发展,强化市场监管,从而规范区域内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三)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水平常州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建设,有利于提升高新区和常州市乃至苏南地区的人力资源服务水平。近年来,高新区和常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较为稳定,但总体上本土人力资源服务业仍处于发展培育期,存在着市场主体发育不健全、服务机构专业化程度不高、高端服务业
7、态较弱、知名大品牌不多、行业复合型人才缺乏、发展环境不完善等问题。通过产业园的建立,可以进一步转变服务方式,充分整合人力资源服务资源,优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创新人力资源服务的长效机制。同时,更好地服务于在高新区和常州市创业就业的人才,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促进聚才留智,最终通过人力资源优质服务将人才资源转化为高效生产力。(四)扩大招商引智影响建设常州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将进一步扩大高新区乃至常州市招商引智的品牌影响力。一是成为招商服务“新名片”。产业园的建立,有利于展示“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风采,将人才服务魅力转化为招商引资的催化剂,满足客商的用工需求、全方位的人力资源服务,并降
8、低招商项目落地的时间成本。二是优化人才服务环境。通过产业园完善的人才综合服务功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高新区和常州市发展,主动参与国际人才竞争,支撑高新区“8+N”和常州市十大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三是打造人力资源服务品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具有引导行业创新服务产品的功能,有利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探索新型服务手段、服务方式,打造高新区和常州市“人力资源服务品牌”。四是支撑区域战略展“新助力”。以产业园为载体,能更好地主动对接创新驱动、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长三角一体化、十大产业链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新发展战略,聚英才于龙城而用之,支撑高新区和常州市各项战略和规划的实施落实。
9、(五)推进创新创业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进程中,高新区和常州市经济发展已由过去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步转变为依靠人才质量和技术进步,从而市场对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需求日益增强。但目前,高新区和常州市人才总量、结构和区域分布与创新创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通过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合理规划,将能壮大高新区和常州市服务人才引进培育和创新创业的实力,把具有国际视野的国内外高端人才作为优质第一资源引入产业园和常州创新创业,把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作为创新创业新型载体,发挥人才智力的引领、带动和孵化作用,活跃高新区和常州市乃至苏南地区的创新创业氛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二、产业园建设的可行性分析(一)产业园建设
10、提供政策支撑近十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对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规划、意见等文件,为产业园的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2007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首次将人力资源服务业写入国务院文件;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业,加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发展;2011年,人力资源服务业正式列入国家产业目录,人力资源服务业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2014年12月25日,人社部与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对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2016年
11、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2012年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围绕产业集约发展,重点建设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在同行业有较大影响力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群。”江苏省“十三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苏政办发2016116号),要求全省“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工程,推进国家级(中国苏州)和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加大人力资源服务业骨干企业培育,打造一批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强的人
12、力资源服务业企业集团,鼓励江苏人力资源服务业机构参与国际人才竞争与合作。建成1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20家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常州市“十三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提出“实施人力资源产业园区建设工程,加大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力度,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加大人力资源服务业骨干企业培育,打造一批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强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企业建立省、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集聚区5个以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总数500家以上”。常州市新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引领发展导向,将人才作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核心战略资源,营造良好的人才
13、发展环境”,提出“加快推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中心建设,为人才提供企业注册、人事外包、人才招聘、财务管理、法律咨询等领域全方位、专业化服务。”常州国家高新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中提出“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引进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形成涵盖招聘、猎头、咨询、培训、测评、法律等各类服务功能完备的人力资源产业集群,充分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效能”。(二)高新区和常州市经济持续增长、产业活力不断增强常州十三五有关规划为常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三五时期,常州市将以“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常州”为目标,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
14、新中心和国内领先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基本建成具有突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区域中心城市。高新区以建设“新常州”为目标,以“创新创业、转型发展”为主题主线,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创新驱动、产城融合、开放合作、生态宜居、民生幸福”六大战略,努力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产城融合先行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和谐幸福宜居区”。2016年常州和高新区经济运行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常州市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75.9亿元,可比价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6:46.5:50.9。
15、大多数重要经济指标的增速保持在全省第一梯队行列,速度与结构协调发展。常州高新区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5.0亿元,同比增长9.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52.5:45.9。经济的体量、增速和增长质量位于常州各区县前列。(三)常州人力资源总量增长、人才回流常州人力资源开发呈现出总量增加,人才持续回流的趋势,为常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建立提供了可持续性的人力资源供给。首先,外出市外就业人口减少。常州经济的活跃和产业集聚区的蓬勃发展,大大增强了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使更多的人愿意在本地或就近实现就业,因此,近几年流出人口增速放缓,外
16、出人口总量逐渐趋于稳定。其次,返乡人员增多。随着常州经济发展稳定持续发展,制造业回暖,人才在本地与外出就业创业之间的收入差距缩小,外出劳动者返乡创业或就业的情况逐年增多。其三,人力资源素质稳步提升。近年来,人才资源总量保持较快增长,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四)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优势常州市高等教育有良好的基础,职业教育实力雄厚,走在江苏乃至全国的前列,素有“职教名城”的美誉。常州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与常州的产业发展结合紧密,根据产业发展调整学校专业设置和专业教育,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常州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逾20万人,每年的毕业生规模逾5万人,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留常工作,为常州的社会和经
17、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常州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优良基础,为常州高新区人力资源产业园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供给支持。(五)物理平台的区域优势常州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坐落于新龙国际商务区内,空间布局合理,区位优势突出,适合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首先,新龙国际商务区便捷畅达的区位交通、适宜的区域环境和相对完善的城市公共服务配套等都为常州高新区人力资源产业园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其次,高新区政府对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的重视,以及高新区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旺盛的用人需求,为人力资源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三、产业园建设的紧迫性分析(一)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18、源现阶段常州市产业发展处于重要战略转型机遇期,常州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需要全方位、宽领域、多元化人才提供智力支持,并且对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高新区和常州市在新材料、光伏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新医药等重点行业企业努力向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转型升级,提出2020年常州十大产业链实现产值6000亿元,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5%的发展目标。对应有关产业的升级发展,相应高端领域创新人才的供给将是一大难题。另外,常州市和高新区对于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有关规划和目标,也使得高新区人力资源产业园的建设十分紧迫。因此,需要
19、加快建设常州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首先,能够加速推进人才集聚、打造人才高地,满足高新区和常州市产业转型升级对高层次人才的新需求;其次,能够加速引导苏南、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常州籍急需人才回常发展;其三,引导高新区和常州市主导产业龙头企业把非核心岗位或生产环节外包给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从而集中精力专注核心业务;最终,为常州的加速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中实现“弯道超车”。(二)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的紧迫需要“十三五”时期,常州市“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纵深推进工作任务重,仍存在着“放”的空间越来越有限、“管”和“服”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20、、部门间政策的协同效应不明显、政策落实难等问题;同时,还有很多硬任务急需按时推进,例如: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的压力、长期性人才供需矛盾、社保基金面临为企业减负与职工待遇增加的双重压力等。把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作为探索“放管服”改革的新“试验田”,契合人社部门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双创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关键所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能通过集聚整合公共服务机构或服务窗口,提供更加便捷的一站式公共服务,提高政府行政服务供给效能;推进政府管理方式的改革创新,进一步界定政府公共服务与企业市场服务界限,推进了政府行政管理行
21、为的变革;通过集合统一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实现规范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进一步促进就业和保障民生。因此,在常州高新区建立人力资源产业园是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探索政府管理方式改革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紧迫需要。第二章 产业园发展蓝图一、指导思想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及国务院关于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指导下,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的总体要求,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积极衔接各项发展战略,遵循市场和产业发展基本规律,坚持规划先行,以服
22、务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导向,以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跃升为核心,以运营模式创新为亮点,以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为基础,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支撑,加快常州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促进常州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新动力。二、规划原则(一)政府引导,市场配置强化政府在规划布局、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机制建设、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加速激发市场活力、注重构建良好市场秩序,积极营造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良好发展环境。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调动和激发人才、用人主体、服务机
23、构等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二)集聚集约,优化布局 着眼于发挥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溢出效应,强化产业链配套协作与专业分工,注重空间利用的综合效益及功能设计、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形成配置合理、功能清晰、相对集中的要素集聚形态和产业集约发展模式,集约利用与产业发展水平相得益彰,加快推动产业园高效发展。(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生态优势,立足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实际,坚持特色化引领的战略思路,加快发展提升优势特色产业,与国内其他同类园区实行差异化发展和错位竞争,培育特色服务品牌和比较优势,形成地域特色突出、发展优势明显、集聚能力强的人力资源服务集聚发展新格局。(四)开放合作,创
24、新发展把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机遇,积极参与上海和苏南地区的合作性竞争,进一步扩大人力资源服务业全方位开放合作,强化人力资源要素配置与交流,同奏共赢新乐章,实现优势互补,把人力资源服务开放合作打造成为服务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动力。扎实推进供需高效对接、专业运作,增强产业园发展动力和活力,把培育技术新路径、商业新模式、产业新业态作为园区高端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提高人力资源服务供给能力和规范发展。(五)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产业园的开发建设需要与上位规划相衔接,根据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客观规律,统一规划,兼顾前瞻性和灵活性,规划内容充分体现实施的可行性,秉承突出重
25、点、基础优先、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思想进行建设,以适应产业园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三、战略定位(一)发展定位常州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发展定位是:立足高新、服务常州、辐射江苏,打造长三角领先、全国知名的人力资源服务高地、产业转型耦合互动的新引擎、创新驱动发展的助推器、特色机关党建品牌示范基地。图1:产业园发展定位示意图人力资源服务高地。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发挥虹吸效应,挖掘发展潜力,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壮大,成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聚集、培育、创新和示范基地,打造长三角领先、全国知名的人力资源服务高地。产业转型耦合互动的新引擎。围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这一主线,以服务区域经济板块发展需求为目标,
26、优化产业园空间布局和业态结构,形成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区域其他产业耦合互动、协同发展的局面。创新驱动发展的助推器。紧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主题,围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需求链打造人才链、创新链,以服务创新创业活动为核心,引进一批人才服务和创新创业服务机构,把常州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成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激情、支撑载体建设、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乐土。特色党建品牌示范基地。依托产业园建设党组织,组织开展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人才指导工作,扎实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以助企惠民为目的,合力为基层、企业、人才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二)产业定位按照“丰富业态-配套上下游-形成
27、产业链”的设计原则,植根人力资源服务需求,针对常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整体规模较小、产业体系不完善、技术储备不够等薄弱环节,把握未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趋势,精准定位产业重心,以人力资源服务业态集聚为主导,兼顾发展人才服务、科技服务等相关产业和上下游企业,构建人力资源服务全产业链条和关联服务延伸业态。第一阶段(20182020年):重点发展招聘、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生产作业、岗位、薪酬、福利)、培训、人事代理、劳务派遣等业态。紧扣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环节和薄弱环节,纵向延伸、横向配套,招引一批补链、育链、强链项目。第二阶段(20212022年):在夯实已有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集聚和发展培训、猎头、管
28、理咨询、测评等中高端服务。丰富人力资源服务产品业态,基本形成人力资源服务业价值链,促进本土人力资源机构转型升级。四、功能规划围绕常州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定位,规划产业园具备“示范带动、要素集聚、企业孵化、互联网+、人才提升、园区服务”等六大功能。(一)示范带动功能整合提升人社事业公共服务职能,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深化人才公共服务机构改革,推进管理体制创新和人力资源服务行政审批改革示范,打造公共服务改革新标杆,打造人社党建示范品牌,扩大园区品牌知名度,带动人力资源市场化服务体系发展。(二)要素集聚功能集聚公共和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人才服务要素,形成培育人力资源服务市场,放大产业集聚的乘
29、数效应,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高地。(三)企业孵化功能引导和扶持具有新模式、新产品的高潜力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做大做强,推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展,同时,整合人才创业载体和创业服务资源,增进高层次人才交流和项目对接,最终打造创新创业新平台。(四)互联网+功能 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探索开展跨界服务模式,汇集线上公共服务、求职招聘、企业虚拟入驻、市场培育、众创线上服务、产业园品牌建设、数据中心等,打造常州高新区线上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便捷有序、多元均等、规范高效”的常州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新格局。(五)人才提升功能汇集提供培训、考试等空间功能,促进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
30、配,为常州打造多样性人才集群提供保障,打造人才能力提升的立体化生态系统。(六)园区服务功能提供政策咨询、行业人才交流、物业管理、运营管理等功能,合理利用周边现有商务服务,确保高效招商、精准招商,提供优质的招商服务。五、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到2022年,力争建成功能突出、效益显著、独具特色、示范引领的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二)发展指标1规模目标到2020年末,园区入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0家,其中,引进全球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企业2家,国内行业五十强知名品牌企业8家,行业内具备核心优势或特色的骨干企业20家,营业收入达到亿元的企业不少于5家。到2020年末,虚拟入驻企业达10家。根据产
31、业园第一个“三年”(20182020年)的发展情况,在20212022年,重点加强对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引进,着重培育创新型服务机构,完善产业链,健全入驻企业的进/退机制。到2022年末,园区入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50家,其中,引进全球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企业3家、行业五十强知名品牌企业17家,行业内具备核心优势或特色的骨干企业30家,营业收入达到亿元的企业不少于10家。到2022年末,虚拟入驻企业达30家。2产值目标在一定竞争力的园区政策支持下,积极创造产业园的经济效益。到2020年末,力争实现产值20亿元,税收4000万元。到2022年末,力争实现产值30亿元,税收6000万
32、元。表1:常州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指标表指标名称计量单位2020年三年目标2022年五年目标机构数家3050其中:本土机构家2030虚拟入驻企业家1030营业收入亿元2030税收万元40006000第三章 重点任务一、集聚服务机构(一)引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围绕国家、省、市“十三五规划”相关要求,结合常州市 “强富美高”新常州等城市定位,依托区位、产业和政策优势,以“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差异发展、分类指导”为原则,拟定招商地图,通过精准招商、联合招商、活动招商、新媒体招商等全方位招商路径,主动出击,重点突破,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集聚本土骨干人力资源企业,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
33、和带动效应。1引进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坚持“高起点引进,精准招商,做大增量”的基本原则,紧盯国内外领军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引进知名品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首先,按照重点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名录库,积极引进信誉度高、专业化程度高、服务能力强的知名或独具特色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入园开展业务,引导产业集约化发展;其次,依托政府、市场、第三方组织等多元联系渠道,对接海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拓展招商引进范围与方式;最后,控制产业链节点企业数量,并且控制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比例,采取差异化发展方式,防止过度集中带来的同质竞争。2集聚本土骨干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编制“产业投资鼓励清单”,深入研究引进本土企
34、业,解决产业链上下游缺失环节的实施方案,重点选择和引进细分市场领军型和具有高附加值、掌握核心技术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进和扶持拥有核心专长,尤其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解决传统人力资源问题的本土科技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来园发展,提供高人力资本、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人力资源服务内容。根据调研结果,园区规划期内重点以招聘、人事代理、派遣、服务外包、培训等领域优秀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主。(二)培育本地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按照“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发展目标,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盘活本土资源,重点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较强创新能力和专业服务能力的本土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发挥产业园资源共享效应,加强同行交
35、流和培训,促进本土骨干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交流学习,各自发挥优势,从而引导本土企业不断完善自身服务产品、运营体系、服务模式。引导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向发展前景好的本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拓业务。产业园定期举办人力资源高管培训、人力资源沙龙等活动,积极培育本土品牌,大力支持本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自主品牌建设。鼓励和支持本土服务机构通过兼并、收购、重组、联盟等方式,集中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打造人力资源服务大型企业集团,充分发挥大企业大集团的龙头作用带动行业整体提高发展。探索支持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三)构建产业链条按照“丰富业
36、态-配套上下游-形成产业链”的设计原则,植根人力资源服务需求,针对常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市场意识不足、产业体系不完善、技术储备不够等薄弱环节,把握未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趋势,促进各种人力资源服务业态集聚,构建人力资源服务全产业链条和关联服务延伸业态。1构造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依托人口、区位及交通优势,在巩固和发展目前较为成熟的招聘、派遣、人事代理等基础服务业态的基础上,重点开拓人力资源外包、培训、猎头等潜在需求业态,适当引进和培育管理咨询、人才测评等服务业态,形成链条完备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体系。把劳务派遣和服务外包作为重点产业抓手,充分运用政策导向、政策支持,不断提高派遣和外包的专业化、有序化、
37、规模化和标准化。以打造特色人力资源服务业态为目标,重点开发支柱产业定制化的人力资源派遣、培训服务,培育外包、猎头、人才测评及管理咨询等服务业态。2延伸人力资源服务价值链整合科技、人力、管理等多方面的生产性服务要素,引进法务、审计、产权和技术交易、会展、金融等关联服务延伸业态。邀请银行、保险及金融结算、信用担保、小额贷款、风险基金等金融机构来园区设立办事机构,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提供投融资平台、资金解决方案和金融网点服务等。结合省、市发展战略和产业园发展需要,引进行业协会、社团组织、研究机构等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二、培育行业市场贯彻“政府负责监督引导,市场提供专业化服务”理念,引导企业采购优质市场
38、化服务意识,搭建产品和人才供需对接平台,拉动市场化服务的消费需求,积极营造行业发展良好环境,加速培育人力资源服务业市场。(一)引导企业采购市场化服务的意识建立多元主体协同宣传交流机制,通过政府机关、商会及行业协会、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各主体宣传和相互交流,宣扬人力资源服务业专业优势,宣传人力资源服务在生产经营中降低用工风险、降低成本、提升劳动生产率的价值,提升潜在需求企业对人力资源市场化服务的认识和信任,激发企业采购优质市场化服务的意愿,减少政府“依赖症”。通过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效果,把企业从繁琐的人事管理中解放,把精力更多聚焦于主要业务的发展和核心能力的建设。组
39、织重点产业代表企业赴先进地区学习交流,加强企业经营决策人员的市场化思维意识,借助外部服务机构的专业化、定制化解决方案来弥补和改善企业弱点。(二)建立服务供需双方对接机制1搭建服务供需对接平台。一是开展活动对接推介。定期召开博览会、战略论坛、推介会等活动,搭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业协会、产业企业合作对接的信息沟通平台,集中推介常州人力资源服务特色产品。二是开展人才供需对接。每年组织一次对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知名企业的推介会,为企业人才开发和配置提供市场化服务合作平台。三是健全信息共享机制。重点建设产业园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围绕人才供需、产品展示、园区建设和运营招商等内容,向企业、人才以及相关机构
40、提供信息服务。2拉动市场化服务的消费需求。一是扶持市场化需求。在市场培育初期,以政府补贴的形式,鼓励企业市场化采购人力资源服务,在服务完成后给予服务采购方一次性补贴。二是建设一批合作示范项目。在重点企业遴选具有行业代表性的服务需求,推介园区内专业化服务机构形成对接,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为进一步深入推进行业供需双方深入合作积累经验、打好基础、引领示范。三是加大政府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市场化服务采购力度。转变政府职能,探索公共服务承包等政府职能市场化输出的形式,满足社会多元化服务需求。四是健全政府采购监督机制。搭建入驻机构与公共服务产品采购单位、采购行政监督部门的信息交流平台,监督和引导入驻机构改
41、进服务、提高质量,努力为公共服务产品采购提供相关服务。以“公平竞争、市场参与”为原则,鼓励政府部门、国企、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园区机构的服务产品,拓宽人力资源服务产品销售渠道。(三)营造行业发展良好环境一是加强政策扶持。为入园企业打造税收、租金、社保等各方面专项优惠政策。二是发挥产业园集聚辐射作用,推进常州和高新区人力资源公共及市场化服务制度化、专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发展。三是加强行业监管。引导行业规范化、标准化经营,建立健全行业监管法律体系,完善日常监管制度,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开展企业诚信评估,以产业园为基点,以点及面,逐步完善常州和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秩序。三、提升服务能级坚持
42、完善公共服务和壮大经营性服务相结合,实行分类指导,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人力资源服务业专业化水平,扶持市场化服务创新发展,形成配置效能显著增强、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体系。(一)整合提升公共服务积极推进市级、区级公共服务机构(或代理窗口)的入驻,统一制度管理、服务标准和信息系统,以“服务便捷”为出发点,以建立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人才服务体系为重点,统筹整合,重点完善,面向企业或人才提供多方位一体的公共服务,提升公共服务能级。1提升公共服务能级。开设人力资源市场、人才市场,提供公共就业招聘与人才引进服务。开设就业指导、人事人才公共办证服务、专业技术资格核定、社保配套服务、医保配套服务、档案管理服务
43、、涉外公共服务、劳动监察及仲裁以及科技人才相关配套服务窗口。完善政策咨询、就业和创业指导、就业援助、就业失业登记、职业介绍、职业培训、信息网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代理、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党员管理、人才招聘、人才公招公选、区域人才开发合作等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和人才服务产品。树立“人才为本,客户至上”的服务宗旨,严格工作纪律,落实岗位职责,不断完善首问负责、全程代理、一次告知、限时办结和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服务手段,积极探索公共人力资源“一站式”服务,努力打造引领全省的标准化窗口形象。2开展公共服务改革示范。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要求,积极优化人
44、社公共服务,开展公共服务改革示范。一是纵深推进行政机制改革。依托产业园载体,推动人社管理部门简政放权,消除对用人主体的过度干预,建立政府人社事业管理服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清理和规范人力资源招聘、评价、流动等环节中的行政审批和收费事项。二是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鼓励和引导行业协会、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社会力量以特许经营、合同委托、服务外包等多种形式参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人力资源公共服务领域。三是保障改革有序推进。根据产业园公共服务发展与改革的需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增加政府在人员编制、经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3实施公共服务人才能力提升计划。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加
45、大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引进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提高专业化水平。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员工的服务意识,树立“诚实守信、客户至上、爱岗敬业、规范服务”的行业风尚。(二)创新行业服务产品引导和扶持人力资源市场化服务的创新,通过政策扶持、制度健全、生态催化等手段,最大限度发挥市场化服务在人力资源资源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1引导服务内容提档升级。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通过简化服务流程、丰富服务方式,对基础性人力资源服务内容进行提档升级,满足不同群体对服务产品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人力资源服务的作业效率和附加值。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现代管理水平。2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以“优势互补、资源
46、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健全人力资源服务业产学研合作机制,打通产学研利益共享通道,鼓励与高等院校合作,加快新知识、新技术在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转化与应用,优化产品结构。3鼓励创立研发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与园区共建或独立建设人力资源服务研发中心,围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价值链和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重点关注该产业发展的信息化、网络化与“云计算”趋势,研究创新人力资源服务新内容。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变革创新,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产业“跨界”融合,拓展人力资源服务领域。(三)提高行业服务水平以服务机构为主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进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管理创新。引导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现代管理水平。1建立行业标准体系。根据常州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需求,建立健全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配套,与国际化标准相衔接的地方标准体系。鼓励行业协会和入园企业参与地方标准的制订,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和示范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