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在效率-大公司看文化(共2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公司在效率-大公司看文化(共24页).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小公司在效率,大公司看文化企业文化看是虚无缥缈,实质却客观存在。不同的老板、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解和所采取的措施也各不相同。那么,我们该如何确定和梳理正确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吗?如何辩证地理解这一问题?企业文化确定后,又该如何进行有效宣导和贯彻落实,做好企业内刊等?如何采取各种有效的举措,让企业文化真正落地?等等,做好企业文化建设,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并解决它。本周的打卡学习课本,我们就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题就以上问题展开广泛深入的探讨学习,希望对你的企业文化建设能有所帮助和启发。详见下文: 从老板文化到员工文化都说企业文化
2、是老板文化,但企业文化更多地要靠广大的员工去实践,那么,如何才能使老板的文化变成全体员工内心真正认可的文化?一般来说,企业文化建设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导入期,主要工作是进行企业文化的宣贯,使得员工了解并认识企业文化;深化期,主要工作是在继续加强宣贯的同时,在各个方面发力,使员工认同企业文化,使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变成员工工作和生活的指导;提升期,主要工作是巩固前期成果,使企业文化理念植入员工自觉践行的价值观,并且在长时期内,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文化进行必要的调整。从员工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家凯尔曼提出的态度转变三阶段理论同样适用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就是说,员工学习企业文化也需要经历三个心理历
3、程:依从、认同、内化。企业需根据员工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建设工作。导入期如何让员工依从依从是指由于外在压力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或行为反应。依从阶段的员工表面上遵从企业文化的要求,表现出与文化相一致的行为,内心却并不一定完全接受,其行为反应只是一种权宜之策。通常来说,在企业文化初建时期,也就是导入期,员工更多地处于依从阶段;或者对新入职的员工来说,在他们深入了解并融入企业之前,更多地需要对他们的依从性进行管理。依从性管理的要点是让员工有规可依、有章可守。该阶段企业文化建设要点:1、向员工发放企业文化手册,让员工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经营管理理念及员工岗位规范等。2、制定企业文化相关的
4、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或者将一些与企业文化建设相关的活动书面化、制度化。3、建立畅通有效的企业文化宣传渠道,进行大规模的企业文化培训和宣讲,并对宣传效果进行考核。4、举行企业文化知识竞赛,强制员工学习并牢记企业文化的内涵。推荐案例:将日常活动制度化B公司是利润可观的国有企业,员工工作技术含量不大、难度不高,收入较好,工作轻松稳定,由此便衍生出一些消极状态,如不爱学习、不思进取、索取太多、抱怨过多等。新来的领导是个文化人,博览群书、知识渊博,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看到员工这种自我满足、止步不前的心态后,他提出了一条硬性的规定:开展读书活动。他亲自为员工推荐好书,并要求员工写读后感,还要进行相关
5、考试。开始的时候,很多员工都不理解,但迫于领导的压力,没有办法,只能遵照规定行事。于是,全体干部职工坚持学习,每个月写心得体会,公司还将员工的读后感进行评比。该活动推行一段时间之后,收效颇好。员工开阔了眼界,改变了对待工作的态度,工作积极性增强,有了主人翁的意识;并且,学习的意愿也大大提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领导规定学”到“自己要求学”;很多员工还接受了在职学历教育。有员工在读书笔记中写到:“读书活动让我明白,一个敬业者首先得点燃工作热情接着要踏实做好做精工作然后勉励自己做得更好”如果没有领导的要求,没有相关的考核,学习这件个人化的事情,不会成为B公司全体员工共同的事情,也不会
6、激发员工强烈的求知欲。深化期如何让员工认同认同指由于情感上与群体或他人的密切联系,从而接受某种观点或做出某种行为反应。认同阶段的员工接纳企业文化是自愿的,不是迫于外在的压力。他们表现出与企业文化相一致的行为,不是权宜之策,而是来自内心情感的变化,也就是说,员工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主要依赖于员工与公司、与集体、与他人情感上的联系。认同性管理的要点是培养团队意识,加强沟通与协作,密切员工之间的联系;培养员工对集体的好感,对公司的好感。该阶段企业文化建设要点:1、高层领导健全公司内部沟通机制,为各部门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为建设公司范围内的大团队打好基础。2、部门领导要以人为本管理下属,及时激励和表扬
7、,激发引导下属的热情,建设好本部门的小团队。3、围绕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举行各种集体活动,如拓展训练、公司典礼、主题晚会、经验交流会等。对W公司的问卷调查发现,这些集体活动被员工认为最能凝聚人心。推荐案例:“刺头”营销团队W公司机关作风比较严重,沟通机制不顺畅,除了有业务联系的部门之外,各个部门之间几乎很少来往。虽然W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一直都强调团队精神,但公司内部的大团队意识依然比较弱,倒是几个基层的小团队建设颇有成效,例如基层的营销部,被公认为是最团结的团队。该部门组建之初条件非常艰苦,硬件设施落后,软件服务跟不上。员工都是从其他各部门调来的“刺头”,是一些很有个性、难以管理的员工。经理在
8、刚接手这个部门时感觉很头疼,临危受命的他决定先从部门内部气氛抓起。他深深懂得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当员工取得一个小小的进步时,他就会抓住机会,及时给予表扬,激发员工更大的工作热情;当员工犯错误时, 他并不是严厉训斥,定罪罚责,而是与员工共同讨论改进的办法。他还非常关心员工的生活,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他提倡集思广义,广开言路,在他面前,员工说话无需掩饰,可以畅所欲言。在他的带领下,部门内部事务民主,员工之间互帮互助。有一次,一个年轻的员工在客户面前碰壁,流下了委屈的泪,另一位经验丰富的员工帮助他出谋划策,使他顺利摆平了这个客户。正是当初这样一个别人眼中的“刺头”团队,考核时不仅超额完成了公司下达的营
9、销任务,并且以其团结合作的精神荣升为公认的和谐团结的集体。该部门一位员工说,虽然基层的条件不如机关,但他非常乐意呆在这个部门,他不图别的,就图在这里能够想说啥就说啥,图这里的人际关系。营销部的员工基于对部门的认可和归属,而表现出互相团结、相互协作的精神。他们的行动是W公司所倡导的团队精神的最好的体现。提升期如何让员工内化内化指由于获得新的认知信念,所发生的完全的观念改变或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内化阶段的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是一种新价值观的获得,是自觉地将公司所倡导的价值观等同于自己的价值观。内化阶段的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既不依赖外在的压力和规定,也不依赖自己与集体、与他人的关系,而是自己的信念。员
10、工内化了公司的文化理念,其所表现出来的与企业文化相一致的行为会更稳定、更持久。内化管理的要点是员工的信念。将企业文化变成员工的信念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不是单纯宣贯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帮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员工的发展与公司相一致;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领导们带头表率、震憾人心,模范们树立典型、值得学习,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自发实践。该阶段企业文化建设要点:1、帮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员工的职业发展与公司发展相一致,对企业及其文化的认可度会更高。2、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员工在公司能获得归属感、成就感,那么,主观上更愿意在公司长期发展,自觉践行企业文化理念。3、领导表率,言传身教。企业文化很大程
11、度上体现了企业领导的思想和价值观,领导的态度观念和处世原则对员工理解并践行企业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树立典型,推广模范。深入剖析并大力推广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涌现的典型事例和模范人物,鼓励员工向他们看齐。5、举办企业文化相关活动时,尽量为员工提供参与的机会。亲自参与,能大大提高员工实践企业文化的积极性。推荐案例:以身作则的领导Y公司提倡廉洁自律。一把手曾经在全员大会上发言,要求员工一定要自律,要廉洁,并且向全体员工承诺从自己做起。作为一把手,他遵守信用,信守诺言。有一次,该公司一名员工与家人在饭店用餐,听到附近的饭桌上有人在议论他们公司的领导:“Y公司的一把手确实不错,挺正的,上次我找他办
12、事情,事情办完了,我买东西给他,他一样都没收,全给退回来了,还说这是公事公办。确实是位廉正的领导。”说话的人并不知道旁边就坐着Y公司的员工。这位员工在外面听到别人如此称赞自己的领导,自豪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还有一次,领导带领大家一起植树,有一方区域地质较硬,非常难挖,去那里挖坑的人很少。一把手见了,亲自在那边挖起来。旁边的一位员工见了过意不去,就劝道:“总,您去别的地方吧,这里太难挖了。”一把手却说:“在哪里挖都是一样的。”在Y公司,还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感动着公司的员工,震憾着员工的心灵。领导的表率作用是无穷的,访谈中,员工纷纷表示,最近几年公司内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员工的精神面貌,员工节
13、俭朴素,扶贫帮困,捐资助学,赢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要求员工的,领导们首先要保证自己能够做到。Y公司的领导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告诉着全体员工,我们的公司倡导什么文化,我们的员工应该怎么做。 创业期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思考有人说,创业期企业的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也有人说,创业期的企业最要紧的是打市场,搞销售,这个时候不要谈什么企业文化,等企业做大做强了再提企业文化。真是这样吗?我先给大家讲个案例。我有一个朋友是一个“海龟”,回国后跟几个朋友合伙开了家网络技术公司,专门给企业做管理软件和相关技术服务,他担任CEO,另外几个人以合伙的形式担任公司的技术、市场、销售等要职,刚开始大家干劲很足,也非常的
14、团结,公司的业务增增日上,2年后年销售额达到了2亿多,但这时问题出来了,几个人开始闹分家,一方面是由于个人贡献大小不同而产生的利益纠纷,另外一方面就是大家各有各的打算,有人想另起炉灶,有人想分钱散伙,也有人想继续发展。更严重的是,下面的管理人员也人心惶惶,一个副总带走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到了竞争对手那里,公司业务快处于瘫痪状态了。后来我这位朋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公司人事进行了大胆改革,并重新对公司进行了定位,半年之后整个公司稳定下来,重新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在一次聊天中,他回忆这件事说,那阵公司真是糟糕透了,大家都没心思工作了,连他都觉得奇怪,他对员工很好,公司的待遇也很高,但为什么会这样
15、呢?后来他悟出一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志不合不同与谋”,价值观不一致的人,在一起早晚要打架,所以他快刀斩乱麻,先是坚决明晰股权关系,想走的走,想分的分,然后就是重新树立公司的文化,洗心革面,重头开始。这次变动给他最大的教训就是,以前他总是觉得销售很重要,忽略了文化建设,但是不知不觉公司就产生了许多负面文化,文化不是有没有的问题,是如何建的问题。创业期企业的文化就象是一棵小树,企业高层要象园丁一样,经常的给他浇水、施肥,还要修剪那些长歪的树杈,必要时还要进行矫正,否则这颗小树可能就会长歪,甚至长出毒瘤。有很多创业期的企业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企业刚刚创建时,往往是因为一个点子,一个好的想法,创业者就开
16、始了行动,刚开始大家关注更多的是物质回报,是一种创业的冲动,比如刘永好当初是一个小学老师,下海创业只是想让老婆孩子过得好一些,想法非常的单纯,对于什么价值观、战略和文化都没有考虑太多。可是企业经历了最初艰难的创业阶段,有了一定的基础后,这时创业者的想法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最初的目标也许已经完成了,那接下来该干什么?尤其是对于那些由几个人组成的创业团队更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下一步怎么办?这关系到很多问题,包括企业创始人的个性、理想、目标等等。创业期企业的文化究竟有哪些烦恼呢?老板行为决定了企业文化创业期的企业由于更关注企业的生存问题,所以老板大都把焦点几种在市场开发和产品销售上,一般老
17、板的主要工作也是营销,做技术和研发的很少。很多老总都是“公牛型”的人,个人魅力很足,威望很高,象蒙牛集团的牛根生,就是这样一位企业家,个性耿直,他的这种风格就体现在蒙牛的日常管理中,比如蒙牛文化里有“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这样的警句,效果很好,同事之间闹别扭的少了,互谅互爱的多了,非常生动地体现了蒙牛的人才理念。另外,牛根生本人是个很坦荡的人,很讨厌组织内部的官僚主义,因此公司从创业初就形成了这样的文化,上下级之间只准“向下经营”,不准“向上经营”,什么意思呢?就是领导看员工是关心,员工回头看领导是行贿。过年领导可以给部下拜年,只要部下去了领导家不正常,有问题,他们就要追查责
18、任,只准上级请下级,不准下级请上级。牛根生说一起出去吃饭他花钱最多,因为他的“官”最大。企业文化处于自发阶段创业期的企业,可能没有很清晰的文化,但只要是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认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创业期的企业,还在解决“温饱”问题,因此对“文化”这种高境界的精神追求好像就少了许多,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只有企业里面存在人,就会有文化。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言行举止和管理风格,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只是这种文化还没有制度化。比如TCL的总裁李东生在讲述公司的文化风格时提起一件事,他听说下面的人找他汇报工作要先问问他的秘书,今天李总的心情怎么样?这件事对李东生的触动很大,公司倡导的文化可能比不上
19、老总言行举止的力量,如果老总喜欢听好听的,那就逐渐会形成“报喜不报忧”文化。还有的企业形成了“赞歌”文化,大家只要在一起,就互相大唱赞歌,什么都好,就是不能说意见,否则就会“红脸”,尤其是那些高层领导,听的赞歌多了,反而习惯了,谁要是不说或者说的不深刻,老板就会对谁有看法。企业即使没有人提企业文化,一样会存在文化,“没有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企业老总不刻意提炼和建设自己的文化,往往会让企业的文化处于自发状态,有可能形成好的文化,也可能形成企业的精神“毒瘤”。没有明确的理念体系创业期的企业,老总往往忙于各种应酬和具体事务,很难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公司的战略和文化。象IBM、HP、摩托罗拉、诺基亚
20、这样的成功企业,刚开始创业时根本都不是从事现在这个行业的。诺基亚1895年成立时只是从事纸浆生产,之后公司历经几次转型,逐渐进入电子和电信行业,并取得了今天的巨大成功。理念体系是一个系统完整的企业理念宣言,包括愿景、使命、宗旨、价值观、哲学、精神、经营理念、人才理念、营销理念等,目的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方针和经营思想。企业在创业阶段没有必要建立系统的文化理念体系,因为还处于一个摸爬滚打的阶段,站稳脚跟是关键。但是不是说就可以没有自己的理念呢?答案是否定的,创业期的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理念,没有核心理念的企业,就如同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人云亦云,一会觉得这个行业赚钱,一会又觉得那
21、个行业有前途,很多中国的民营企业为什么会长不大或者遇到成长的瓶颈,大多是跟自己没有核心理念有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发展比较盲目。包括象TCL这样已经比较成功的企业,其实还是在创业阶段,前几年在网络等几个项目的失败,都反映出公司发展理念不清晰,定位不是很准确的弱点。李东生自己在谈到网络项目的失败时说,“如果当时我们能够从企业文化价值的角度去做判断,我们做出的决策对企业就会更加有利一点儿。事实上,我们当时也很明显地感觉到这个行业的观念文化在许多方面和我们的企业文化是格格不入的:项目还没有做就跟我谈以后要多少期权,业务上热衷炒作,不注重创造实际价值。许多人心态浮躁,没有承担责任的意识和能力。而当时
22、我却不能从企业价值观的角度去判断这种事情。所以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建立,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企业文化的建设“形神不合”由于创业期企业对企业文化的本质理解不够,所以在进行文化建设时,要么想建不知道怎么建,要么乱建,最后成了“四不象”。企业文化的理念层面是企业的“神”,企业理念说简单点就是企业对成功经营方法和经验的总结和提升,由于企业还处在创业期,因为还没有太多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方法,因此,这时如果要建立系统的理念体系是不现实的,企业老总要把握的是抓住核心理念,比如在用人标准和企业经营思路上。中国企业在塑造文化时,更喜欢提炼企业精神、企业哲学这些“虚”的理念,比较注重精神层面,但文化是根植于
23、企业管理的,管理即文化,是一种“实体”文化,是文化的“形”。对于创业期的企业而言,企业老总往往没有理解文化必须根植于管理,所以导致文化与管理“两张皮”,互相不统一,很多企业的文化建设“神”与“形”不合,悬在空中。比如我们曾经接触的一家企业,他们是有政府背景的开发投资公司,成立2年多时间,管理层大部分都是从原来事业单位调过来的,公司老总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想法很多,用下面人的话说就是“一天一个主意”,很难跟上老总的思维,但老总感觉下面的人都无法理解他的想法,都不得力。按照老总的想法,企业文化要服从于市场开发,高层都在找项目、谈项目,没那么多时间做企业文化,因此让人力资源来负责这件事。但人力资源部也
24、对企业文化不是很了解,而且人力资源部还负责了很多党政工团的工作,最后整个企业的文化就只有企业精神“团结、务实、创新、高效”。但是这家公司“真实”的文化是什么样子呢?就拿“团结”来说,对于这样的一家刚刚创立的公司,业务模式还不是很成熟,部门定位还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就更需要各部门负责人发扬团队精神,但实际并非如此,部门之间的扯皮现象严重,都怕承担责任。比如,公司原来的绩效考核很不规范,后来请了咨询公司重新设计了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绩效管理办法,但是在具体分工上引起了纠纷。人力资源认为,既然目标的制定和分解是战略规划部的工作,那考核也应该他们来做,总经理办公室负责考核的监督检查;但战略规划部觉得考核
25、根本就不是他们的职能,应该由人力资源部和总经理办公室来协调管理;总经理办公室又觉得既然目标的制定和考核自己都不参加,那为什么又要参与监督检查呢?三个部门都不愿意承担责任,结果吵来吵去,最后老总拍板,定在人力资源部负责总体考核的实施与管理。虽然老总定出了这样的决策,但是由于部门之间沟通不好,缺乏团队精神,后来在实施中还是经常为目标的制定、分解与考核吵来吵去,既应该了公司的业绩,也使公司“团结”的企业精神成为一句空话。索尼的创业故事也许值得我们深思。井深大于1945年在日本战败后的废墟中创立索尼时,除了考虑公司的产品和营销,也作出一件非常罕见的事情,为这个新创的公司确定一种以创新为核心的理念,包括
26、明确的价值观、企业目标和管理方针,这些都是索尼公司文化的核心。40年后,索尼CEO盛田昭夫用简介优美的声明重新阐述公司的理念,称之为“索尼的先驱精神”。这种精神起源于公司创立之初,近半个世纪基本不变,是公司重要的指导力量。任何企业都有文化,包括创业期的企业。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进行文化建设,因为企业文化建设除了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塑造明确的理念体系外,还需要系统地对制度、行为和物质层面进行规划,并且要专门组织培训、研讨等活动进行文化导入和重塑,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创业期的企业,业务模式还不成熟,还没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思想,因此无法形成自己系统的企业文化体系,也没有必要进
27、行大规模的文化重塑和建设工作,但这个时期是文化形成的阶段,就如同一个儿童开始接受各种观念和思想,如果在性格形成的这个关键阶段能够灌输优秀的思想和方法,那将来成才的可能就比较大。企业也是这样,象索尼的井深大,在创业之初就为公司确定了自己的核心理念,可谓高瞻远瞩。 小企业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小企业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企业文化,然后才能回答如何建设企业文化。什么是企业文化?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价值主张和行为习惯。任何企业都有其价值主张,不论她成立时间长短。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企业文化伴随企业成长的全过程,虽然企业诞生之初没有行为习惯,但行为习惯始
28、终都是价值主张培养的结果。企业成立之初也许只有愿景和使命,但在其成长过程中,一定会围绕价值主张产生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行为习惯。就像我们不能拿一个成人所具备的体能智能来否定新生儿不是人一样,我们也不能用成熟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征来否定新办企业没有企业文化。我认同这样的说法: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生长的基因密码。只要是企业就一定有企业文化,不管它有无企业文化手册、不管它有无漂亮的宣传口号。企业的愿景和使命就是企业文化的胚芽,企业从她一诞生开始就注入了企业文化的基因,决定企业成长好坏快慢的就是文化基因。因此,我们说小企业也有企业文化。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大企业的专利,小企业只需要考虑活下来就行了,哪里用得着考
29、虑企业文化建设?这种企业做大了才需要企业文化的说法无疑是有害的。就像培养良好的习惯要从儿童抓起一样,优良的企业文化也要从企业小的时候开始培养。一个企业有好的愿景,创始人有感召力,能够聚集人才,能够吸引合作伙伴,就能够成长壮大。创业初期,企业往往没有成文的制度、没有规范的流程,吸引人的就是愿景和使命。如果创业者能够倡导积极健康的价值观,使正气张扬,压制消极和懒惰,这家企业就能迅速成长,反之,就很难长大。人们都认为创业初期企业管理主要靠老板的人格魅力和员工自觉性,殊不知,这就是企业文化。如果这种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得以传承或发扬光大,企业就能茁壮成长,如果遭遇破坏,企业就只能徘徊不前或夭折。那种企业
30、做大了才需要建设企业文化的观点完全无视企业成长法则,只能说是一种主观臆断。小企业如何建设企业文化呢?既然企业文化是伴随企业一起丰富和发展的,那么,我们遵循企业发展的阶段来建设企业文化就能相得益彰。在创业初期,鲜明地提出企业的价值主张就是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倡导什么、反对什么,鼓励什么行为、讨厌什么举动,言简意赅地归纳几条即可,即规定自己企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成长早期阶段,企业可以围绕核心价值主张,组织全体员工分别提出具体主张,如企业人才观、顾客观、合作观、安全观、环境观、时间观、学习观等等,可以号召员工自己撰写,也可以让员工搜集提交。企业汇总之后,分门别类,再组织全员评选。凡被全员一致认
31、可的主张,即可纳入企业价值观念体系。再组织员工就自己感兴趣或有见解的观点写文章,或提供践行好的标杆人物事迹,在企业内部掀起一场学习宣讲企业价值主张活动,最好每一条价值主张都能找到代表人物。企业文化建设最忌说一套、做一套。必须说到做到。做不到就不要说。在发展壮大阶段,一是丰富企业价值观念体系,二是丰富标杆人物事迹或典型案例,让企业文化建设有血有肉。最好每一条主张都有自己企业的故事。让企业内外都能感受到本企业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我们所宣传的,就是我们所做的;我们所做的,就是我们所主张的。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团结奋进的向上精神能够感染企业的每个人,企业文化成了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这个阶段的企业文
32、化就是成熟的企业文化。很显然,小企业一开始就搞企业文化手册是不合时宜的。只有当企业文化内涵相当丰富,标杆众多、榜样无数,这才可以考虑汇编成册。小企业建设企业文化循序渐进即可。 企业文化宣传与推广的途径企业文化建设,实际上就是解决“科学定位”和“宣贯推广”两大难题。对于企业文化的“科学定位”问题,解决的途径无外乎三种模式:一是企业自身定位、二是借助外脑力量定位(即借助企业文化咨询机构)、三是“企业自身+聘请企业文化顾问”定位。具体采取哪一种模式,视企业实际情况而定。一般而言,第一种模式较难实现文化的创新;第二种模式容易出现“文化与管理”脱离的现象,且模式化、咨询师文化入侵较为严重;第三种模式,可
33、以说是企业文化定位的最佳选择。企业文化实现“科学定位”后,就是解决企业文化落地的问题了。然而,企业文化的宣传与推广是企业文化落地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而言,企业文化推广的途径有很多,如会议、日常管理、绩效考核、教育培训、团体学习、媒介、活动等。以下我们概要分析各种宣传推广途径。一、会议推广途径会议的过程是工作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团体学习的过程。它传播着企业价值观、规章制度及行为规范,更传播着对企业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判断。这正是“企业”文化“企业人”的过程。随着这种活动的反复开展,企业的文化理念也就逐步渗入了企业人的血液。企业会议的类型很多,例如党务工作会议、行政工作会议及工会;企业工作会
34、议、部门工作会议、车间工作会议及班组会议;室内会议、现场会议、电视电话会议及网络会议。它是企业文化宣贯推广的过程。二、日常管理推广途径若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存在“两张嘴皮”,则企业文化理念就无法落地,企业管理品质就难以实现提升,甚至蔓延了劣质的企业文化。唯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提升企业管理的水平与品质。日常管理过程中,企业文化的行为层和物质层在传播,即员工或团队看到企业的行为规范、听到企业的听觉识别体系,都在提醒自己须与企业要求同行。这些都企业文化传播的过程。因此,企业管理应运用企业价值观来指导日常工作与学习,运用企业制度来衡量日常工作与学习。三、教育培训推广途径教育培训是一种组织传播、一种人际传
35、播。培训内容、培训讲师、培训质量及培训环境,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思想与行为。为此,通过企业文化培训,可以不断把文化理念植入企业人的骨髓,改变企业人的心智模式,促使企业人依着企业文化理念去执行任务与完成工作,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诚然,企业文化培训应该根据企业人的层次不同,而具体培训的内容须有轻重之别。一般而言,对基层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时,只要求受训者知其然,而不必知其所以然;对企业一般管理者进行企业文化培训时,既要求受训者知其然,又要求知其所以然;对企业领导与部门、车间主管进行企业文化培训时,既要求受培训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又要求了解同成功企业文化实践的典型案例、企业文化理论发展的脉络。
36、四、媒介推广途径媒介之所以成为媒介,是由于存在一定的受众和潜在受众群。它不断地通过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向企业人传播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媒介反复呈现,就会促使企业人形成思维定势、习惯。一旦习惯的确立,企业文化也就真正落地了。媒介可分为对内传播媒介与对外传播媒介。对内传播媒介涵盖了企业的局域网、有线电视台、广播、报纸、简报、室内外看板等;对外传播媒介涵盖了地域性、全国性与国际性大众传播媒介、产品及包装设计等。它们一部分内容直接反映了企业文化,一部分内容则间接体现企业文化。为此,这些媒介都是企业文化推广的途径。五、活动推广途径企业文化也可以通过企业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进行传播、渗透。但这种推广途径,
37、往往间接地、潜移默化地促使企业人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也可以说,这种途径,最容易把意识层面(如文化理念)转化为行动层面,最终实现企业文化自觉。为此,企业在采取以上各种企业文化推广途径外,还可以举办“先进个人与团队的评比与表彰”、“技术比武”、“安全演练、“岗位练兵”、“拓展训练”、“征文活动”、“演讲比赛”、“运动会”、“文艺晚会”等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 企业内刊应如何组稿?企业内刊是企业文化一道特别的风景线。照常理,她应是美丽多姿、丰采无限。但在现在生活中却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内刊遭遇稿源不足而濒临“难产”的境地。正因如此,敝人想将自己多年从事内刊经营的心得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一、制订组织架
38、构没有组织架构的团队其实是一盘散沙,而没有组织架构的编辑部也是如此。根据组织行为学及实践操作的需要,建议企业内刊明确列出编委会的组织架构,并让组织成员肩负各自的职责,为企业内刊的定期出版、积极组稿献计献策。a.顾问:为取得公司经营层的支持,必须让董事长、总经理等高层领导成为企业内刊的顾问,让他们明白公司有这么一份传播企业文化的报刊及报刊存在的价值;同时让其他相关部门明白,企业内刊是得到公司高层的重视与认可,为后期的组稿、发行铺垫道路;b.主编:由公司的企业文化核心单位经理担任,负责企业内刊的策划、出版、发行总体规划工作;c.副主编:挑选对企业内刊极具工作经验的主管或副经理、经理级别的人担任,协
39、助主编策划、选题、审稿及出版、发行工作;d.编辑:基于企业内刊的版面特点与出版周期,应设专职编辑或文化专员具体负责企业内刊的组稿、编辑、设计、印刷工作。当然,如果报纸为双月刊或不定出版,可不必设专职编辑,以免浪费人力资源;e.另为减轻专职编辑的工作量并保证稿件风格的多样性,建议设兼职编辑,由各部门文学爱好者担任(最好是具有相当文字功底的人担任),一般五至八人,每人负责一个版面或数个栏目的组稿、编辑工作,由专职编辑直接统筹管理。二、组建通讯员队伍企业报刊要持续运行,必须有稳定的通讯员队伍。故需要在酒店内部各部门选拔一批具有一定写作功底、热爱文学、乐于进取的员工担任通讯员,一方面及时提供本部门的新
40、闻事件,另一方面也可帮助组织稿源。通讯员数量一般按3%左右匹配,以公开选拔或内部推荐的方式产生,最好保证每个部门有通讯员存在,日常工作由本部门管理,新闻通讯工作替属编辑部管理。三、有吸引力的稿酬据了解,国内众多企业内刊稿源不足的致命因素与稿酬偏低相关。有患于此,建议秉承塑造优秀企业文化、激发员工创作热情的精神,制订具有吸引力的稿酬制度。目前比较通用的稿酬标准如下:新闻、通讯、散文及其他非诗歌类文字作品,以千字百元为计算标准;诗歌类稿件,一般以行计算稿酬,通常每行一元,但最高每首诗,企业内刊给付标准不高于50元,同时也不低于20元;书法、绘画、摄影、雕刻类艺术品,一般以每幅20-50元计算稿酬。
41、如果照以上标准支付稿酬,帝豪风每期的稿酬费用在1200-1500元左右。相对个人而言,在文学艺术界,已算较高标准,而相对公司日常支出来说,只是一个极少的概数。花千余元激发员工的创作热情、为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添砖加瓦,应该说“值”!四、与绩效考核挂钩企业文化的塑造有赖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而要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公司传媒载体的企业内刊与全体员工的支持休戚相关。建议在广泛推行绩效考核的今天,也可将投稿数量与用稿数量列入绩效考核的范畴。以绩效考核100分为例,如果每月向编辑投稿一篇以上,给予1或2分奖励;如果用稿一篇,给予3分至4分奖励。投稿、用稿与绩效挂钩,势必会让员工产生写稿的积极性。一为完成
42、工作任务,另有丰厚稿酬获取,何乐不为?!五、多渠道广泛征稿信息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单有好的方案、制度而不为员工或世人知道,是种悲痛!基于企业内刊的特殊性,建议通过以下方式征稿:a.由编辑部发文至各单位,要求按照报纸版面或栏目要求,提供一定数量的稿件;b.在公布栏张贴征稿通知,向全体员工广泛征稿;c.在公司网站发布征稿消息,向全体员工及各界客人约稿;d.在报纸辟出版面刊登征稿消息,告知征稿的范围、要求及稿酬标准,并提供有效电子邮箱,方便内部员工及客人投稿;f.另可加入企业管理与内刊编辑方面的QQ群,发布征稿消息;g.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可以使用。六、加强培训,激发热情有作家曾言:人人都有文学
43、情结,只是基于某些因素而失去了成为作家的机会。由此可见,人都是有文学的潜能可以挖掘的。而要挖掘人的文学潜能,除前面讲到的稿酬、制度外,还需要加强培训。组织资深的编辑、记者、作家前来公司培训,让员工在培训中找到文学的快乐,让文学成为员工实现梦想的动力,自然会使员工拿起笔去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即使不如作家行云流水,不如记者气势磅薄,但营造了员工想写、爱写的文化氛围,何愁上千员工中找不到可以用于刊登的稿件。 企业文化如何有效落地?企业文化作为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得到企业的广泛共识,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值得欣慰的是,一些企业开始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争先创优,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44、。然而,不少企业的文化建设还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面对内涵丰富和沉甸甸的企业文化成果,下一步该怎么落地,如何与企业管理实现完好对接,生根发芽,便成为企业最为头疼的问题。针对企业文化落地难的问题,一些学者和企业人士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途径、方法和手段,虽都有可取之处,但由于不符合企业实际,实行起来并不顺手,反而最后落了空。我们依据多年的企业文化管理咨询实战经验,凭借大量的实证研究,以及总结多家企业的企业文化落地案例,研制和开发了企业文化落地的“6W”模式。即让什么落地(what)、由谁来实施落地 (who)、落到何处(where)、通过什么渠道(which channel)、用什么策略方法(which
45、 strategy)、达到什么效果?(what effect)。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系统性的问题,也是企业文化落地最有效的模式。解决好这些问题,利用好这个模式,将大大有助于企业文化的落地生根,实现企业的基业长青。一、让什么落地?这是企业文化落地的内涵问题,不明白这个问题,企业文化落地也就无从谈起。而实际上,当前为数不少的企业并不完全清楚企业文化落地是什么?目前,不少企业文化学者认为,企业文化落地就是企业的价值观或理念转化为员工的行为和结果。这样说,固然不错,但却只是企业文化体系的核心层面,并不全面。如果企业按照这样的理解去进行企业文化落地,就肯定得不到企业文化建设带来的效果,企业文化也不能发挥其整
46、体的全部效能。我们认为,所谓企业文化落地,是指基于企业实际和企业发展战略,所形成的企业价值观或理念、企业行为规范、企业相关匹配制度以及企业 VI体系等,通过一定的工具、渠道或方法,植入人心和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并切实转化为广大员工和企业的行为,改善企业环境,提升企业形象,促进企业愿景目标实现的过程。由此,企业文化落地要做好四项内容的工作:一是企业价值观落地,要内化人心;二是行为规范落地,要外化于行;三是相关匹配制度落地,要固化于制;四是物质文化落地,要显化于物。企业文化落地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稳步推进,有层次、有步骤,循序渐进,狠抓落实。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者要切实落实好每一项,切不可以偏概全,只识其一,操之过急。二、由谁来实施落地?这是企业文化落地的主体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企业文化落地就有了组织保障,工作就能有序推进。责任明确了,任务清晰了,实施起来才更有成效。我们给企业做文化建设咨询项目时发现,企业没有专门的部门来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也缺乏明确的职责。一般企业人士认为,企业文化应该是宣传部门或党工部门的工作,与其他部门无关。这就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