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的理论渊源(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公共管理的理论渊源(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新公共管理的理论渊源 综观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新公共管理的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对新公共管理的产生和发展起支撑作用的理论流派主要有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治理理论。1、公共选择理论 二战以后,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日益盛行,政府大规模介入经济领域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近30年的持续“繁荣”。然而,20世纪60年代末,西方国家开始出现以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财政赤字、高失业率为特征的“滞胀”现象。人们逐步发现,如同市场会失灵一样,政府同样会失灵;市场解决不好的问题,9政府也不一定能解决得好。公共选择理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公共选择理论作为个独立的学科出现
2、之前,经济学家几乎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样的重大问题:政府真的能够以有效率的方式做到人们期望它做的事情吗?政府真的会创造出一个公正的社会吗?经济学家之所以很少思考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们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两套标准来判断市场活动与政府活动。人们倾向于认为市场活动的主体是经济人,只受狭隘的个人利益驱策;而政府活动的主体是政治官员和公务员,他们是控制集体利益的代表,只遵循公共利益行事,别无他求。公共选择理论对曾经流行的这种观念提出了挑战:同样的人怎么可能仅仅因为从经济市场转入政治市场之后就由一心求利的利己者转变成为“大公无私”的利他者呢?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基于这种认识,公共选择理论沿用“经济人”假设,
3、以严格的“自利”措辞来塑造所有公共选择者,以此为基点,把政治舞台模拟为一个经济学意义上的市场,分析个人在政治市场上对不同的决策规则和集体制度的反应,以期阐明并构造一种真正能把个人的自利行为导向公共利益的政治秩序。公共选择理论对新公共管理的影响在于它提出了一种“政府失败理论”,它与20世纪30年代福利经济学所发展起来的“市场失败理论”构成了鲜明对照。正像人们根据理想化的标准来检验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效率时,发现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市场体制在某些方面显示出缺陷一样,当人们同样根据理想化的标准来检验政府工作的效率和公平时,发现以追求公共利益为目标的政府体制在某些方面也同样存在着缺陷。政治家、公务员与其他
4、人没有两样,而“政治”本质上与市场一样,也是一系列制度安排下的游戏,许多目标迥异的游戏者在其中互动,以至于产生出一系列依照任何标准来衡量可能是既无内在的一致性也缺乏效率的结果。既然存在政府失败,那么市场的缺陷就不是将问题转交给政府处理的充分条件,相反,市场的竞争机制倒为克服政府失败提供了可能。在公共选择理论的指导与影响下,新公共管理强调运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克服公共部门的弊端,对政府机构进行市场导向的改革,以市场竞争的力量来实现有效的公共管理。根据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部门的市场化改革应该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首先,把所有可能由私人部门完成的活动和决策都尽量交给私人部门去完成,为此,要进行
5、公共部门的私有化改革,限制政府活动范围、缩小政府规模、提高公共部门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310效率;其次,在公共部门内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重建竞争结构和激励结构,打破政府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垄断。2、委托代理理论 简单的说,委托代理理论是指在所有权、控制权两权分离和利益分割的状况下,代理人能否按照契约规定的权限和委托人的意愿,来代替委托人采取行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思想包括以下方面:(1)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即委托人对代理人的行动细节并不了解或保持着“理性的无知”;(2)由于(1)的存在,在报酬由委托人支付的情况下,代理人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可
6、能采取某些机会主义的行为,使自身效用最大化并降低自身承担的风险。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双方都可能存在着不道德的欺诈行为,甚至违法行为,而监控不道德行为的成本又非常高;(3)委托人预期效用的实现,依赖于代理人的行动,同时也取决于委托人在契约中的制度供给、彼此的承诺、相互信任、激励与补偿机制与监督制度的安排等;(4)由于上述条件的存在,对代理人的行为予以激励与监控,建立契约执行的规则和良好的合作关系,就成为委托代理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从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观点中,不难发现,代理人的利益与委托人的利益未必一致,他可能去追求个人利益而把委托人的利益放在次要位置甚至以牺牲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在公共选择领域,
7、选民和政治家、政治家和官僚构成委托代理关系。官僚作为代理人负责公共服务的供给,必须忠实执行委托人的意愿。但是在实际的运作中,由于公共产品的非市场性质、利润激励的缺乏和官僚机构的实际垄断地位,政府机构存在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官僚追求自身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与委托人的利益相冲突。同时,官僚与政治家拥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信息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官僚在这种信息不对称中处于优势地位。政治家要减少官僚的投机行为,必须获取足够的信息,这将大大增加代理成本。官僚利用其拥有的不对称信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在实质上逃避了委托人的监督和控制。委托代理理论认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设计适当的激励机制,诱
8、导代理人去追求委托人的目标,使其行为符合委托人的利益,达到“激励兼容”。委托代理理论对新公共管理的影响,主要在于它通过对公共行政领域的委托代理问题的分析,为减少公共部门的委托代理问题指出了方向:首先,缩减政府规模,将公共服务签约外包。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私营部门的委托代理问题比公11共部门的较轻,因此可以通过供给与生产相分离、签约外包等方式将公共部门委托代理问题转移到私营部门中去,从而减少公共部门的委托代理问题;其次,强化公共部门之间的竞争。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竞争能减少委托人所面临的代理成本,而提高代理人从事投机行为的成本;再次,制定激励契约。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固定报酬制度不能对个体产生有效的激
9、励效果,反而会强化官僚的偷懒动机。采取绩效工资制可以有效激励个人,实现个体利益与共同利益的相容。3、治理理论在关于治理的各种定义中,全球治理委员会的定义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和权威性。该委员会于1995年发表了一份题为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的研究报告,并在该报告中对治理做出了如下界定: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它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认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它有四个特征: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
10、;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又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研究治理理论的一位权威人物格里斯托克对流行的各种治理概念作了一番梳理后指出,到目前为止,各国学者对作为一种理论的治理已经提出了五种主要的观点,这五种观点分别是:(1)治理意味着一系列来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它对传统的国家和政府权威提出挑战,它认为政府并不是唯一的权力中心。各种公共的和私人的机构只要是其行使的权力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就都可能成为在各个不同层面上的权力中心。(2)治理意味着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存在着界线和责任方面的模糊性。它表明在现代社会,国家正在把原先由它独自承
11、担的责任转移给公民社会,即各种私人部门和公民自愿性团体,后者正在承担越来越多的原先由国家承担的责任。(3)治理明确肯定了在涉及集体行动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进一步说,致力于集体行动的组织必须依靠其它组织。(4)治理意味着参与者最终将形成一个自主的网络。这一自主的网络在某个特定的领域中拥有发号施令的权威,它与政府在特定的领域中进行合作,分担政府的行政管理责任。(5)治理意味着,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不限于政府的发号施令或运用权威。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还存在着其它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政府有责任12使用这些新的方法和技术来更好地对公共事务进行控制和引导。治理理论对新公共管
12、理的影响就在于它对政府进行了重新认识:首先,传统观念认为公共事务的管理权只属于政府,行政部门实行官僚制,整个行政权最终集中到单一的最高权力中心。治理理论则认为,这种对政府的理解是极其片面的,任何国家的公共事务管理中心从来就不止一个。私营和志愿性机构愈来愈多地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在某些领域,非政府组织和利益集团甚至个人比政府拥有更大的优势;其次,在传统社会,政府统治的权力运行方向总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现代社会认为,治理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等方式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治理的实质是建立在相互认同之上的合作,其权力构成及运行机制是多元的、相互的而不是单一的和自上而下的。在治理理论的影响下,新公共管理主张扩展公共管理的主体,打破政府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由非政府组织和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提供。美格里?斯托克.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J.国外社会科学,2000,(4).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