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复习题(第四版)(共4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复习题(第四版)(共47页).doc(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编 社会运行概述第一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孔德提出,社会学术语,区别于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社会条件:A18、19世纪西方的两次大革命:1789,法国政治大革命(思想大革命)。18世纪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的产业革命。B西方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西欧社会转型,推动社会学的产生。社会学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C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的危机:孔德,西方社会学,社会改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社会革命。历史材料:A历代思想家,社会思想。如孔德接受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霍布斯、孟德斯鸠的思想。严复接受荀子的思想。B古典哲学、古典经济学、空
2、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同时是其社会学的思想来源。C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 自然科学基础,也是孔德斯宾塞等人进化论解释社会变迁、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实证主义思潮的发展和盛行。D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提供了经验观察资料,为社会学成为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论自杀是代表作。2、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加以把握?国外看法:A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孔德、斯宾塞、杜尔克姆。实证主义。B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韦伯。反实证主义。C马克思: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避免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反之,社
3、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个人借以生存的社会关系的综合。D不属于上述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国内看法:A社会为研究对象。社会学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乱兴衰的原因(郑杭生)。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一样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李大钊)。社会学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费孝通)。B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以社会学为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孙本文)。社会学的主要旨趣是在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龙冠海)。社会学是研究人们的社会性行为规律的科学(杨心恒)。社会学应该着重研究人的社会活动的固定化过程和固定化性事(庞树奇)。C第三种类型。剩余说,研究对象是其他社会科学所不研究的剩余领域。学群说,社会学不是一门科学,而
4、是一群科学,一个科学群。调查说,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学科。问题说,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未定说,社会学研究对象尚未确定。正确把握:A社会学有独特研究对象。社会学史可证明。B社会学研究对象众说纷纭。多方面的探索,是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必然现象。C对社会学对象的理解不应强求一致。社会与个人关系的重要性A定义社会学的对象,离不开两者关系问题。B区别社会学的学派。唯实论、唯名论。实证论、反实证论。C确定社会学的属性,宏观社会学、微观社会学。D社会学的主要内容,直接、见解的包含或体现着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E理论上,每个社会学家自觉不自觉的解决的问题。实践上,每个社会必然面临的问题。F某种意义上,社
5、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4、如何理解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特殊与一般。历史唯物论起指导作用,提供方法论原则和理论基础。社会学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论。与单科性社会科学的关系。综合性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特殊与个别的关系。社会学,综合性科学,研究其他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说明社会学与其他的区别,也说明社会学必须借鉴其他社会科学。同样,其他社会科学也能得益于社会学。社会学与历史学、管理学等综合性学科的关系。同属综合性科学。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联系:目的一样,都是为推翻旧社会;理论基础一样,用历史唯物主
6、义作思想指导。区别:A科学社会主义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这一政治学角度来研究。社会学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之一社会学角度来研究。B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单科性学科,社会学是综合性学科。5、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社会学的功能和学习社会学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社会学也是通过这两条途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服务的。社会学的认识功能或认识意义:A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B社会性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A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不利于发展的社会体制,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
7、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符合规律性。B对管理社会和制定社会政策提供实际建议,为改革开放政策、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6、中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是何关系?中国社会学:西方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产物。中国社会学是适应中国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性社会转型的需要。社会发展是社会学发展的源泉,中国社会发展是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源泉。中国转型社会:转型的加速期。速度快,广度、深度、难度前所未有。两者关系:对转型认识的越深入,越全面,社会学的成长越扎实、越迅速。成长了的社会学,推动转型过程比较顺利、比较健康的发展。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根基是中国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
8、践,但也要注意吸取、借鉴国外社会学研究的成果。要正确对待西方社会学,防止一切照搬,也要避免一切排斥。第二章 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1、人口老龄对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冲击?首先,意味着老年抚养系数提高,越来越少的年轻人要养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由此影响到劳动就业和社会福利安排;其次,意味着社会需求发生变化,规模庞大的老龄人口有着特定的需求,由此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围绕高龄老人的社会服务业;再次,由于老年人口逐渐成为劳动、投资的重要主体,而老年人本身倾向于保守、储蓄,有可能导致社会经济活力不足、创新不够;最后,日益严重的老龄化最终必然导致人口再生产转向静止型甚至缩减型,由此带来人口发展不可持续的危机
9、,直接威胁到社会存在。2、邓拉普关于环境功能分析的模型的局限性?有助于建明地概括环境的社会功能及其随时间演进而发生的改变。但是该模型忽视了社会行动主体,特别是制约社会行动的价值和权利因素,而受到一些批评。实际上,该模型对于环境在满足你们精神需求和形成社会文化价值方面的作用也有所忽视,需引起注意。3、“人类例外范式”与“新生态范式”的不同观点?“人类例外范式”第一,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它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他有文化。第二,文化的发展和变化时无限的,文化的变迁相对于生物特征的变化更为迅速;第三,因此人群的差异是由有文化的社会引起的,并非从来就有的,而且这种差异可以通过社会加以改变,甚至被消除;第四,
10、文化的积累意味着进步可以无限制继续下去,并使所有的社会问题最终得到解决。这些认识导致一种错误观念,即认为环境的负荷能力可以无限增长,予取予求,从而否定匮乏的可能性。“新生态范式”第一,社会生活是由许多相互依存的生物群落构成的,人类只是众多物种中的一种;第二,复杂的因果关系及自然之网中的复杂反馈,常常使有目的的社会行动产生预料不到的后果;第三,世界是有限度,因此,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以及其他社会现象,都存在自然的和生物学上的潜在限制。这种范式的区分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工业社会中人类认识偏差,而且实际上为开创环境社会学这门分支学科奠定了基础。4、试析生态文明与生态现代化的联系与区别?5、物质资料生
11、产方式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客观性、社会性、历史性如何理解社会运行条件的主要含义?它与社会要素、功能主义、社会条件三种角度所作的研究的异同在哪里?如何理解作为社会运行条件的社会转型效应和吃发展效应?如何立交社会运行机制的主要含义和分类?如何把握社会运行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社会运行条件和机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什么?第三章 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1、简析“社会”的概念。社会唯名论:社会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是空名而非实体,真实存在的只有个人。吉定斯、塔德。社会唯实论:社会不仅仅是个人之集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齐美尔、
12、杜尔克姆。马克思: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不单单是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它是人们之间的联系或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们的交往首先是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产生的经济交往,因此,人们之间的最基本的、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的本质和基础。社会系统是由四个子系统构成的,即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生活系统和思想文化系统。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也就是社会系统。2、怎样理解社会的功能?整合功能文化整合、规范整合、观念整合和功能整合。交流功能创造了交往的工具,提供了交往的场所和规范,使人类互动得以进行。导向功能行为规范进行导向。继承和发展的功能文化通过社会得以
13、积累和发展。3、什么是社会运行?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4、怎样对于社会运行的状态做出评价?综合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满足需要原则5、试析血缘、地缘与业缘关系。血缘关系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不同情况下,血缘关系的紧密程度及其地位作用不同。具有正功能和负功能。地缘关系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封闭型和开放型两种类型。具有正功能和负功能。业缘关系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具有正功能和负功能。补充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由人群组成,人是社会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14、,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构成了整个社会系统。只有人类社会才有文化。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人们之间的互动和联系丰富多彩。社会系统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自我改造能力。补充简述关于社会构成要素的理论。社会的构成要素,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成分。传统理论孙本文。地理要素、生物要素、心理要素、文化要素。地理要素和生物要素是消极限制要素,心理要素和文化要素是积极活动要素。除此以外,还包括群体要素、家庭要素、行为要素、经济要素和政治要素。社会三要素论A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B人或人口是社会主体的能动要素。C文化一旦形成便在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发挥重大
15、作用。补充简述关于社会类型的理论。马克思: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为标准,人类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类型: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预见共产主义社会。基本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伦斯基:赖以生存的方式,狩猎的与采集的社会、畜牧的社会、初农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整体社会结构的差异。滕尼斯提出的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杜尔克姆,机械团结的社会与有机团结的社会。我国提出:转型社会。在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有一种社会过渡形态,即转型社会,兼有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特征。墨尔根:未开化的、野蛮的、文明的。孔德: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
16、实证主义阶段。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补充简述社会学关于社会的几种主要理论观点。功能论:社会是活的生物有机体。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共同发挥作用,以维持社会的秩序和稳定。冲突的出现和存在是反常现象。冲突论:马克思。社会中存在着强制和压迫,冲突的出现和存在是正常现象。社会的稳定和均衡是暂时的。进化论:社会经历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其中规模增长、结构分化、功能转化和相互依赖,同生物体相似。社会进化的形态是渐进的、连续的,不存在突变和飞跃。生物理论:人类是动物的一种类型,依赖于周围的生态而生存。生物学的许多原理可以用来解释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
17、生活、社会制度乃至文化观念有很大影响,有决定性作用。研究和理解人类社会及其文化,要注意到其所处的特定的地理环境。补充如何理解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的角度A宏观社会:社会的整体结构,较大范围的社会关系。B微观社会:社会的个体结构,日常生活中人际互动的模式。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角度A个人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联系或互动,较低层次,不稳定。B群体关系:社会群体或组织层次上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中间层次,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C社会制度: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最高层次。固定化的较为持久的社会关系。 补充试用社会类型理论说明我国目前
18、社会的基本特征。转型社会,是在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社会过渡形态。兼有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特征。第四章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1、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非物质的成果。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分子通过学习所获得的任何技巧与习惯。其特点是人类后天习得,并为人类所共有。文化可以区分为哪些不同的类型?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与反文化;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怎样理解文化的社会功能?文化是人与动物区分的重要标志。文化是社会或族群分野的标志。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
19、范。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具有整合功能。文化形塑了丰富多彩的社会人。补充文化与文明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文化比文明的产生要早,文明是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特征。文明只反映人类所创造的具有进步和积极意义的成果。文化包揽一切。文化主要表现为物质的或精神的发展状态。文化是文明存在的基础,文明是文化的进步表现,具有积极的行为意义。补充什么是主文化、亚文化与反文化?在我国现阶段,应该如何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主文化,一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亚文化,占次要地位的,仅为一部分社会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群体所特有的文化。不与主文化抵触或对抗。主文化,在社会上占有主导地位,对现存社会秩
20、序起着维护、支持作用的文化。反文化,占次要地位,与现有主文化相抵触或对抗的文化,对现存社会秩序有着背离和否定作用。主文化与亚文化区分不绝对,发展过程中,两者可相互转化。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展与弘扬社会主义的主文化。同时,也应该认真研究与对待亚文化。对反文化的性质不可一概而论,应当从发展的角度去评估。2、简述文化的基本特征。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后天习得,不能通过生理遗传。全括性。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多种文化要素复合在一起。象征性。文化的意义超过文化现象所直接表现的范围,具有更为广泛的意义。整体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不同要素构成,按照一定规则或规律形成一个综合的整体。传递性。会被他人模仿和利用,发生纵
21、向和横向的传递过程。变迁性。文化总是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3、文化构成:1、从文化要素角度理解文化构成,象征符号;价值观;社会规范;物质文化2、从文化分层角度理解文化构成,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区域;文化模式。“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模式”: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最小单位。一个社会的文化内容就是各种文化特质的总和。文化特质可以表现为物质文化的形式,也可以表现为非物质文化的形式。文化特质的特点是,每种特质都可以独自成一个单位,有它的特殊历史和特殊形式,不会与其他特质相混淆。文化丛亦称文化特质丛,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成的一组文化特质。它往往与人们的某种特定活动有关,而且往往是物质
22、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特殊结合。文化特质与文化丛构成了文化的基本内容。文化模式是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包括文化特质与文化丛)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这种形式往往表现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研究文化模式可以获得对于社会文化的总体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认识到一个社会或民族文化的优点与缺点,才能进行文化比较。4、文化分析视角:“文化中心主义(种族中心主义)”、“文化相对主义”:文化中心主义,亦称种族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常易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人的。以此为标准,衡量和评判其他文化,对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抱有怀疑甚至敌视的态度。近代最
23、为突出的就是欧洲中心主义。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一个民族中的文化现象只能用该民族内部的文化价值标准来加以衡量。它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文化震惊”、“边际文化”、“文化整合”:所谓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文化震惊不仅发生在民族之间,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地区之间也会发生,文化震惊是一种客观现象,并没有善恶之分。边际文化,指文化的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在这里,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大大减弱,外来文化的影响较中心文化增强,边际文化也常出现两种以上的文化
24、的混合。边际文化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虽远离中心文化,但并不能接触到其他的发达文化,因而这类边际文化处于一种不太发达的状态。文化整合:从文化整合的观点出发,社会上的各种文化机构都从不同侧面维持着社会的团结。由于文化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的体系,文化的各构成部分相互依存,因而,如果文化的某一个部分出现了解体,它也可能威胁到整个文化体系,并进而导致社会团结、社会整合的瓦解。5、文化的社会功能:认同功能;规范功能;整合功能;教育与教化功能第二编 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第五章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1、社会学研究主要有哪些范式实证范式;解释范式;批判范式特征:动态性;整体性;经验性2、田野调查在社会研究中的意义将社会
25、理论化再把理论应用于社会改造的学科。着重于分析大量调查数据,从现象在某种意义上是人类的研究,它追溯及其发展的整个3、怎样建立社会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与说明社会或社会某方面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1)根据规划建立指标体系。政府利用公共机构的相应分类而建立起来的如与政府的能源、交通、邮电、城乡环境、教育、文化、司法等机关相对应而建立的指标体系。(2)根据社会目标建立社会指标体系。从一个总的或一系列社会目标出发,逐级发展子目标,最终确定各项社会指标。(3)依据理论建立社会指标体系。这是非官方建立社会指标体系的基本途径。第二编 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第六章 社会化与个体化
26、1、为什么说人性、自我和社会都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人性、自我和社会都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个体的社会华丽不该与他人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才能发展出个性与自我。正如库利所说:“人性是逐渐形成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没有共同参与,他不能获得人性,而人性会在独处中衰退。”米德认为,是互动产生了自我,自我必须在社会过程中、在互动中才能得到解释。互动还是社会形成的条件。正是在互动的基础上,人类才一层层地加筑起整个社会。因此,马克思说:“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齐美尔也认为社会是通过人们的互动而产生的,各种人际互动形式是构成宏观社会结构的基本材料,使社会学研究的独特主体。什么是社
27、会化?社会化概念在社会学史上有哪些发展?社会化个体在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过这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发展过程社会化概念的内涵有一个从狭义到广义的发展过程。20世纪50年代以前,以少年儿童为对象,研究个体如何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20世纪50年代开始,认为社会化更是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新倾向:重视研究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失序对于个体成长的影响;拓宽对个体概念的理解,认为个体既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一
28、个具有社会意义的群体或社会单元。2、社会化主要有哪些类型?各自的含义是什么?一共有五种社会化类型:基本社会化。发生在生命早期,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预期社会化。学习未来所要扮演的角色。发展社会化。以初始社会化为基础,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逆向社会化。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的过程。再社会化。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3、“个体化社会”来临的趋势、特征第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第二,经济活动性质的转变。第三,社会生产体系的轻
29、型化、小型化和微型化。第四,社会劳动部门的白领化、年轻化、女性化。第五,劳动方式的自主化和个体化。第六,就业方式的开放性和选择性。4、社会化与个体化的基本关系?社会化与个体化是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发展的理论刻画;社会化与个体化有各自特定的含义;个体化在某些方面是传统文化的超越。5、个体化有哪些重要机制?个体化的自主机制;能动机制;选择机制;创新机制;社会化的生物基础和社会主体各有哪些?各自的作用及特点是什么?社会化的生物基础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较长的依赖生活期四项。社会化的主体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工作单位和大众传媒。家庭首先,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是社会化的开端。其次,对儿童进行感情和爱
30、的培养。再次,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社会化有重大影响。学校首先,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带有半强制性和系统性。其次,学校是一个组织机构,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且学生必须遵守。同龄群体同龄群体是由那些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们所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首先,儿童以独立姿态参与活动,提高独立意识。其次,能接收到大量的亚文化影响。工作单位首先,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其次,提供了检验和发展家庭及学校社会化成果的场所。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是社会组织为在广大社会成员指甲传递信息、互通情报所采用的各种通讯手段。它对人们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对人们的行为活动具有暗示作用。关于社会化的过程和机
31、制,主要有哪些理论?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库利的“镜中我”理论库利最早将“自我”概念引入社会化研究。他认为自我和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他将自我意识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在做出行为后,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做出下一步反应。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米德将自我分成“主我”和“客我”两部分。“主我”是能动的部分,为人格发展提供动力。“客我”是内化了的社会要求和期待。他认为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即学会理解他人对于角色的期待,并按照这种期待从事觉得行为的能力。模仿阶段。简单
32、理解和模仿父母的动作,自我意识很弱。嬉戏阶段。扮演特定、重要的角色。博弈阶段。“客我”的范围已经覆盖了整个社会。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强调人格形成过程中的生物因素,“无意识”驱动人格发展。他将人格分成“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本我受本能驱动,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起调节作用;超我遵循完美原则。他把人格发展过程分为五个时期: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两性期人格在前三个时期已经确定。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人在成长的各个阶段都会遇到某种心理问题,都要对社会环境提出的要求做出反应。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出现“认同危机”。给以后的社会化过程留下隐患。生命
33、历程理论兴起于20世纪初,在6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将生命历程理解为一个由多个生命事件构成的序列,是社会力量和社会结构的产物。包括以下四个要点:生命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生命的相关性。生命的时间安排。人的能动性。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请简述政治生活化和道德社会化的内涵、过程和社会功能。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和再社会化四个方面。政治社会化个体通过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治立场和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作用:从个体角度讲,培养政治参与热情和能力。从社会角度讲,培养个体对某种政治制度和政治价值的认同、忠诚和责任感。道德社会化社会成员通过社会互动学习道德规范,内化道
34、德价值,培养道德情操的过程。作用:动员、整合和控制。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团结。补充社会化的过程及其划分的要点是什么?社会化过程可划分为儿童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社会化过程划分要点年限或时间界限。不同年龄段上的人具有的个性发展或心理发展特征。不同阶段个人所要达到的目标。为达到不同阶段的社会化目标所采用或接受的方式方法。不同阶段,社会化任务的主要执行者或承担者。在社会化的每个阶段,实际上都有两种发展的可能性,或是正常的发展,或是非正常的发展。补充简述社会学研究社会化的三个角度。文化角度:社会化是文化延续和传递的过程,其实质是社会文化的内化。受文化人类学的影响,属于社会学的文化学派。人格发展
35、角度:社会化是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的具有个性的人。受心理学影响,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立场。社会结构角度:重视社会方面,社会化就是要使人变得具有社会性。角色学习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的功能在于维系和发展社会结构。补充当前我国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早期社会化的困境特点:社会化主体不成熟,社会化执行者多样性。要求社会能够提供稳定和统一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同时,还应提供权威形象。社会化偏差与失败偏差:使人处于不利地位。失败:无效的文化传递,造就反社会人格。代差问题代差是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它反映社
36、会结构、社会生活的变化速度与程度。必须高度重视代差问题的存在,适当处理代差问题。代差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以是否符合社会发展为标准具体分析代差性质。补充简述社会化在人与社会相互关系中的作用。从个人方面分析:社会化是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发展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经的途径。从社会方面分析: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及人类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人也就没有社会。没有社会化,社会及其文化就不能保持其意志性,共同的社会目标也就不能实现。没有社会化,社会文化就不能世代延续和发展。第七章 社会互动简述什么是社会角色的理论和概念?角色理论四个
37、主要来源芝加哥学派乔治米德文化人类学拉尔夫林顿“完型主义心理学”社会戏剧论雅各布莫雷诺6、社会角色的概念和含义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试述社会角色的类型。先赋与自致获得方式先赋角色:亦称归属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角色。自致角色:亦称自获角色或成就角色,指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自觉与不自觉心理状态自觉的角色,是指人们在承担某种角色时,明确意识到了自己正担负着一定的权利、义务,意识到了周围的人都是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观众,因而努力用自己
38、的行动去感染周围的观众。不自觉的角色,人们在承担某一角色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充当这一角色,而只是按习惯性行为去做。规定性与开放性角色规范化程度规定性角色,有比较严格和明确规定的角色。开放性角色,没有严格、明确规定的社会角色。功利性与表现性追求目标功利性角色,以追求效益和实际利益为目标的社会角色。表现性角色,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表现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为目的的社会角色。试分析社会角色的扮演。确定角色角色认同,证明一个人的实际地位、身份能力及其他条件与他所承担的角色是一致的、等同的。为争取有效性。问题:角色确定不当:a不能胜任b才非所用c选择不当表现角色布景与道具要与角色的特点
39、相吻合。衣着、仪表与言谈举止表现角色的内在品质。台前表演好,台后准备好,两者要严格区分。扮演角色别人的期望自己的领悟实践角色建设,实践中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挫折或新情况时创造出角色本没有的行为规范。怎样运用角色距离理论?角色距离一个人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与他所要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差异现象。(戈夫曼)角色距离包括不足和超过两类。进入角色两者相符合的情况。推论在管理和人事安排上,为使人能充分显示其才能,应将其放在对他带有一定“挑战”意味的角色上。当人屈居不适应的角色时,需要朋友改变新环境。6、如何处理社会角色失调问题?角色冲突角色冲突,扮演过程中,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扮
40、演的顺利进行。包括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减少承担的角色个数。角色不清角色不清,扮演者和大众都不清楚角色的行为标准。长期互动。角色中断角色中断,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多做心理准备。角色失败角色失败,被迫半路退出或无法继续扮演的情况。端正心态,进行新的角色扮演。补充什么是角色集?如何认识自身的角色集?角色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角色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角色集。包括两种情况:多种角色集于一身,强调个人内在的角色关系;相互依存的一组角色,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网络时代互动特点网络互动的超时空性;匿名性好符号性;自由、自治性。2、简述社
41、会互动的含义、特点、类型社会互动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特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必须有社会主体之间发生以信息交流为基础的互相依赖性关系和行为是社会互动的前提条件。不一定非要面对面特定的情景,情景不同,意义不同会对互动双方,甚至环境产生影响有一定的互动结构,变现为遵循一定行为模式请说明意义与互动的关系。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动,符号,是能够有意义的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只有互动双方都能确定和理解各自的处境,能够进行符号沟通时,才能顺利地进行社会互动。社会互动的情境包括哪些主要类型?a二人关系、三人关系和多人关系根据参与互动的人数,可以区
42、分出二人关系、三人关系、多人关系。b人际互动和群体互动;c熟悉情境、工作情境和社交情境互动的目的熟悉情境:与熟人之间,日常交往的场合。工作情境:特定的目标、明确的分工,言谈举止局限于一定范围,很少有情感的交流。社交情境,为互动而互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较深的感情投入。d情感关系、工具关系与混合关系人际关系性质情感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遵循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需求法则。工具关系:个体为达成某种目的而与他人交往时发生的关系。遵循公平法则。混合关系:介于情感与工具之间的人际关系。双方都预期将来会继续交往,有一定的情感联系。遵循人情法则。e交换、合作、竞争、冲突、强制和顺应。 补充关于社会互动主要
43、有哪些理论?符号互动论:符号,有意义的能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意愿标志。人们通过符号沟通进行社会互动和角色扮演。符号在互动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意义通过特定的符号表现出来。意义并非固定不变的。一方面,意义的确定有赖于互动的背景和情境,另一方面,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是在互动过程中确立的。人们通过扮演他人角色,从他人的角度来解释其思想和意向,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互动过程中,人们形成并修改自我概念。两个主要派别:布鲁诺,芝加哥学派,用人文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互动。库恩,衣阿华学派,用实证主义方法来研究互动结构。参照群体理论参照群体,个体在心理上所从属的群体。个体将参照群体的价值
44、和规范作为评价自身和他人的基准,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价值观的依据。参照团体理论反映了个人与群体互动的特殊方面。戏剧理论戈夫曼用戏剧分析的方法,从印象管理的角度来揭示人们社会互动的特点。其理论是研究人们如何在别人心目中制造印象,又称印象管理理论。社会交换论霍曼斯、布劳、埃默森。着眼于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的外显行为,认为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们之间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酬赏,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所得到的收获,包括金钱、社会赞同、尊重和服从。最有价值的是服从,即控制他人的权力。角色理论互动是角色之间的互动,有赖于人们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同时,角色的形成和扮演也是在互动中完成的。本土方法论加芬克尔提出,常人常理方
45、法学。研究人们在日常互动中如何建立和共同使用对现实的定义。社会互动是由形成人们正常交往基础的规则所决定的。这些规则是理所当然、心照不宣的。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则,互动就不能顺利进行。3、如何具体描述社会互动的过程?贝尔斯的互动过程分析定向阶段:解决情境辨识的问题。评价阶段:解决态度确定问题。控制阶段(解决行为选择问题)。三阶段并非直线发展。互动过程分析可能要同时涉及工作任务领域和社会情绪领域。多人互动中,互动的对象和方面,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芝加哥学派的四阶段说竞争、冲突、顺应和同化。(帕克、伯吉斯)补充简述社会互动的主要类型合作:为达到对互动各方都有某种益处的共同目标而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竞争
46、: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是一种间接的反对关系。冲突: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而相互斗争的方式与过程。是直接的反对关系。强制:互动中的一方被迫按照另一方的要求行事。是一种力量对另一种力量的统治和制约。顺从与顺应:顺从,一方自愿或主动的调整自己的行为,按另一方的要求行事。顺应,双方都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实现相互适应。补充试比较集合行为和组织行为的不同特征。集合行为是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比较发生原因:组织行为,解决程序化了的经常事件。集合行为,社会突发事件。行为方式:组织行为,正常的社会规范和角色关系。集合行为,非常规的方式。互动特点:组织行为,经过组织层次产生的制度化行为。集合行为,个人情感的相互刺激而产生。持续时间:组织行为,长期的重复行为,组织达到长远目标。集合行为,持续时间短,为应付突发事件。补充社会学解释集合行为的主要理论有哪些?斯梅尔塞的基本条件说斯梅尔赛认为,集合行为是人们在受到威胁、紧张等压力的情况下,我改变自身的处境而进行的努力。发生条件包括: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