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春县初、高中毕业生去向情况调查报告(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春县初、高中毕业生去向情况调查报告(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绿春县初、高中毕业生去向情况调查报告 张文祥初、高中毕业生的去向如何,事关社会发展,情系千家万户。不仅决定了学生个人的升学、就业,也直接影响着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直接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为全面掌握我县初、高中毕业生去向,我社组织人力深入全县各乡镇和乡级中学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绿春县初、高中毕业生去向状况我县共有8所乡级中学、3所县级中学(包括县职中)。以上11所中学20092011年的初、高中毕业生去向具体数据如下:年份初中高中毕业生人数其中毕业生人数其中升入普通高中人数升入职业学校人数剩余回乡人数升入高校人数参加考试复读人数就业人数
2、剩余回乡人数2009年23521087753512827267541034032010年25461158873515789426511501622011年256011938425257665013513397合计745834382468155223821194140386662通过分析以上数据,2009年至2011年间,全县共有初中毕业生7458人,其中升入普通高中有的有3438人(包括到县外高中就读的),占毕业生人数的46.1%;升入职业学校的2468人(包括到县外职业院校就读的),占毕业生人数的33.1%;毕业后回乡的有1552人,占毕业生人数的 20.8%;高中毕业生2382人,升入高校
3、1194 人,占毕业生人数的50.1%;参加复读140人,占 5.9%;毕业后直接就业的有38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16.2%;剩余回乡人数有662人,占毕业生人数的27.8%。未能升学也没能就业的初、高中毕业生约占毕业生总数的,他们毕业后去向何方?他们是如何面对就业、应对社会的呢?据经走访调查,大致有三个去向:一是回乡务农。在农村从事和父辈们同样的工作,到了结婚年龄便结婚生子,这部分约占20%。 二是外出务工。毕业后和父辈、兄长辈们一起进城务工,这部分约占75%;三是当兵。以男孩子为主,这部分约占5%。二、初、高中生毕业后教育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解决了部分困难家庭
4、的学生入学难的问题,但因为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够完善、学生对职业 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县内高中教学资源严重不足、部分家庭经济困难无力供子女继续就读高一级学校等原因,仍有很大比例的学生在没有掌握任何职业技能的情况下,直接走向社会,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加大了就业难度,给学生和家庭造成了精神上和经济极大压力,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没能发挥较好的促进作用。1、初中毕业生的升学需求与高中教育供给间的矛盾突出 广大初中毕业生及家长对升入高中的愿望比较强烈,但我县的高中教育资源却十分有限。我县近3年的初中毕业生分别有2352人、2546人、2560人,但目前高中阶段(县一中、职业高中
5、)容纳能力约为2500人,只能招收毕业生总数的35%左右。可见,对于初中毕业生的升学而言,供需双方构成了突出的矛盾。因此,高中学校“择优录取”的政策导致60%的初中毕业生只能“另寻他路”,其中不乏有求学心切的。 2、县内职业教育学校招收难与初中毕业生对学校教学质量要求的矛盾突出由于种种原因,我县职业中学的教学设施有待大力改善,教育教学还是局限在只有桌椅板凳黑板的教室,存在“黑板上养花”、“粉笔打农药”的现象。另一方面人们的观念往往打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烙印,轻视技艺,认为成为“秀才”、“状元”才是正途、是出路,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再加上长期以来投入严重不足,既缺乏
6、“双师型”的师资,又缺少相应的实习实验场地,导致了我县职业教育的不良状况,形成了以招生难与中学生流失之间的矛盾为主的怪异现象。这一矛盾的实质与其说是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不如说是农村职业教育自身存在着突出的矛盾。这种矛盾就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丧失了自身赖以生存的特点,既不能够很好地为当地的传统的支柱产业提供支持,也未能和新兴产业、区域产业、社会经济相联系。3、家庭困难,无力供子女升学继续读书。我县是一个边境农业贫困县,农村家庭收入普遍偏低,存在“一人读书全家负债”的现象,这也是我县初、高中生毕业后放弃升学就读的重要原因。,三、建议 1. 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绿春县初中毕业生的升学需
7、求与高中教育供给间的突出矛盾,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不足。由于教师和校舍等条件,在近期内,无法扩大招生数量。而这些问题,单凭学校是无法解决的,只有依靠政府或者民间的力量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以缓解这种矛盾,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2、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从调研中可知,大多初中毕业生都希望能够上普通高中,这一方面是和思想观念有关,更和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关。因此,必须调整办学思路,要以就业为导向,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轴,加强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明确中等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和培养目标定位,努力克服片面的学历教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善实验实习环境,重新审视
8、专业设置,创新办学机制,与市场紧密结合,努力满足当地的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的需求。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加强职业指导、提供就业服务、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作为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的重要措施。只有中等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增强了,才能真正地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促进高中阶段的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布局设置的调整。3、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做好初、高中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提升传统农业、发展特色农业、壮大绿色产业、发展规模化畜牧业、培育农村服务业、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盘活农村存量资产等农村产业发展思路,千方百计促农增收。并制定了关于农户万元增收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力争到“十二五”末,农户纯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户均增加1万元以上,50以上农户实现万元增收目标。回乡初、高中毕业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新生力量,他们也将必然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为此,加强对回乡中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劳动力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县委、县政府应当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针对性地结合“科技下乡进村入户”等活动,加大对初、高中毕业生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着力培养一批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农业新科技的转化应用。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