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复习教案(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复习教案(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曹刿论战执教:吴海涛复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2、掌握文中的重点句子;3、综合理解课文内容;4、鉴赏拓展复习重点:1、实词解释。2、句子翻译。3、曹刿、庄公的人物形象;4、曹刿的“远谋”和庄公的“鄙”。复习难点:1、巧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 复习时间:1课时复习过程:一、导入:曹刿论战是一篇重点文言文篇目,从重点词句到内容都有很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二、全班齐读课文三、真题再现(宁夏中考试题文言文)四、展示复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2、掌握文中的重点句子;3、综合理解课文内容;4、鉴赏拓展五、自主学习:学生围绕目标自由复习,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提问,或者以小组
2、为单位提问。为下面回答问题做铺垫。(一)、文学常识积累:曹刿论战选自 ,相传是 时期 所作。左传原名 亦称春秋左氏传,是根据鲁史编写的 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是一部 ( )名著和 名著。本文所的战争是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故又称长勺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你还知道哪些战役是以少胜多?答案:左传?庄公十年 春秋 左丘明 左氏春秋 编年 史学 文学 赤壁之战、牧野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巨鹿之战、城濮战役。 (二)、字词句积累 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曹刿(gu)又何间焉(jin)肉食者鄙(b) 牺牲玉帛(b)小信未孚(f) (三)展示提
3、升:1、通假字【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2、词类活用神弗福也。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公将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擂鼓3、古今异义词(1)肉食鄙,未能远谋( )( 2)小大之狱( )(3)虽不能察( ) (4)必以情( )(5)忠之属也 ( )(6)牺牲玉帛( ) (7)再而衰( )1、古义:目光短浅;今义:品德低劣2、古义:案件;今义:监狱3、古义:即使;今义:虽然,转折关系的连词4、古义:以实情判断;今义:感情5、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6、古义:指猪、牛、羊等;今义:舍弃自己利益或为正义事业而献身7、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4、重点字词解释。(
4、1)肉食者谋之 (2)又何间焉(3)肉食者鄙(4)何以战(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6)牺牲玉帛(7)弗敢加也,必以信(8)小信未孚,神弗福也(9)小大之狱,虽不能察(10)必以情,忠之属也(11)齐师败绩(12)公将驰之(13)登轼而望之(14)下视其辙(15)遂逐齐师(16)既克,公问其故(17)夫战,勇气也(18)再而衰(19)望其旗靡(20)大国,难测也(21)惧有伏焉(22)彼竭我盈答案:1、居高位、享厚禄的人;2、参与;3、目光短浅;4、凭、靠;5、有“养”的意思;不;个人专有;6、指猪、牛、羊等;丝织品;7、虚报;实情;8、为人所信服;赐福、保佑;9、案件;即使;明察;10、以实情
5、判断;尽力做好分内的事;11、大败;12、驱车(追赶);13、古代车子前面的横木;14、车轮轧出的痕迹;15、追赶、追击;16、已经;原因、缘故;17、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18、第二次;19、倒下;20、推测、估计;21、埋伏;22、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5、文言句式(1)宾语前置句式: “何以战”等于“以何战”,译作:您靠什么作战?(2)省略句式:“必以分人” 等于“必以(之)分人”。译作:一定把(它)分给别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译作: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击士兵们的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士兵
6、们的勇气就竭尽了。(3)判断句式:夫战,勇气也。译作:作战,靠的是勇气 重点句子翻译。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何以战?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5、小惠未徧,民弗从也。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7、小信未孚,神弗福也。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9、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10、夫战,勇气也。1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2、彼竭我盈,故克之。 答案:1、居高位、享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为什么要参与呢? 2、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见识浅陋,不能作长远谋划。 3、您靠什么作战? 4、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7、。 5、小恩小惠不能普遍分给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你的。 6、祭祀用的的牛、羊、丝织品,我不敢(向神)虚报,一定对神说实话。 7、小的信用,不能受到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给你的。 8、大大小小的案件,既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9、这是尽了职份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作战。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10、作战,靠的是勇气 1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击士兵们的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竭尽了。 12、他们的勇气用尽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六、质疑释疑、精讲点拨:2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翻译句子,注意红色字词。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肉食
8、者的鄙在文中有没有体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公将鼓之公将驰之3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找到这些句子并准确翻译,注意红色的字词。(出示投影,战前:战中:)战前:认识到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问题:鲁庄公做到了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战中:把握战机问题:曹刿论有怎样的见解呢?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详察敌情问题:为什么要详察敌情?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曹刿决定追击?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4、讨论分析:曹刿和庄公的性格特点。曹刿:爱国-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有政治远见-知道取信于民是作
9、战的先决条件有军事才能-把握战机,后发制人 稳健沉着-未可可矣庄公:不懂政治-不知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急躁鲁莽-将鼓将驰 不通军事-不知取胜的原因5、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6、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取胜原因有三:一.是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二.是善于捕捉进军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三.是追击时机的判断正确:辙乱旗靡7、文章中心: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站前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评论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表现出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六.板书战前准
10、备:取信于民 战争过程:一鼓作气,战后分析:反攻时机彼竭我盈 追击时机辙乱旗靡七、作业:作者介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句子翻译10个。曹刿论战说课稿一、说教材:曹刿论战的教材地位: 曹刿论战是语文第八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选自我国古代经典著作左传。“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曹刿论战记述了齐鲁战争的情况,写得很有策略,题目是“论战”,文章就围绕曹刿论作战的道理,因此全文对战争的过程没有一一展开,简单带过,而将重点放在曹曹刿“论战”略、战术和战后论述战争成败的原因。二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 2、掌握文中的重点句子;3、综合理解课文内容; 4、鉴赏拓展重难点:曹
11、刿论战一文,语言简洁,虽然内容不多,但人物形象又是呼之欲出,而曹刿又是本文的重点人物,对于理解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又显得非常重要。因此,为本文确定的教学重点是:1、文言虚词、实词的用法; 2、曹刿、庄公的人物形象; 3、曹刿的“远谋”和庄公的“鄙”。教学难点:1、巧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三、说学法:九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了一些文言文,也具备了初步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但学生的基础不够统一,部分同学动口动手的能力仍较弱,有不爱动口说的现象,即使会了也羞于启齿。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法时注重加强学生的诵读和讨论交流。文章语言比较简洁,理解课文的难度不大,但时间久远个别词语古今文义差别较大,也仍有一定的难度
12、。本篇课文就着重引导学生自己自学课文,通过学生的朗读,自己疏通文义,理解生字词;通过讨论形式解决有关课文内容,品析课文的中心,从而引出人物的形象分析,让学生思考在课堂中的每一分钟里。四、说教法: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索,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的、平等的、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六步诵读法:范读;译读;研读;品读;诵读;类读。辅以多媒体现代先进教学手段加大教学容量,老师参与其中、师生互教互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提高教育质量。五、说教学过程:(一)教学设想: 针对学生的情况及本文的翻译难度看,让学生课外翻译
13、课文后再到课堂上来交流,然后按记叙文的六要素来进行阅读,读后来概括主要内容。第二课时,则安排学生完成“论战”为题的原因,以及鲁庄公和曹刿的人物形象的分析。主要以启发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来完成。(二)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先在课前翻译课文,划出自己或小组合作后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字词解释、句子翻译、课文理解等。2、诵读课文,为鲁曹二人对话加上神态、动作。曹刿论战教学反思按以往传统的教学,教学曹刿论战这篇文章,就是让同学们解释词语读读,翻译句子,在分析人物性格,把曹刿的“远谋”充分挖掘一番,再与鲁庄公的“鄙”对照一下,学生知道课文通过对比手法刻画曹刿和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这篇课文就算完成任务了
14、。 但是在准备公开时,我想了又想,到底要如何来开这篇课文呢?几次修改教案,总无法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为了更有效的达到课标的要求,我就想让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思考,也有足够多的时间讨论,发现问题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作为一种课程理念,我心里已经清楚明白了,但很难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贯彻实施。在一堂课中间,放手倾听学生的感受“始”,到不知不觉将学生的感受纳入自己的思维框架的“终”。每个学生都富有不同的个性,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当然也不同,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限止,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原创性的东西,所以课堂气氛虽活跃,却收不到了意想的效果。
15、但本节课也有一些收获 1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文的朗读和分析基本上都是由学生完成的,教师只是做了相应的一点点拨,充分地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学生在分析课文结构时,同学们众说纷纭,我并没有作过多的否定,而是给了较充分的肯定和自己的理解,并让同学课下有意见的同我个别讨论课堂有秩序地进行着,每个同学都极力表现自己的水平,也都能寻找充分的论据,以说服别人 2语文课堂中没有丢掉“朗读”这个基本的教学手段。 朗读是眼、耳、脑并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是书面语言的声化,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用声音再现原作的一种手段。学生合作探究式的朗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收到多种功
16、效。 3思想教育应该贯穿其中。 如果不能透过故事看到其中的本质,学习这篇课文的意义就少了一半。学习了这篇课文,学生能够从中初步认识到战争的本质,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正确面对矛盾冲突,对学生很有帮助。学习语文知识绝不能仅限于课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学习了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在相关文章中运用,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这种习惯,如果学生的条件有限,老师也要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帮助,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这也正是新教材设置综合性学习的原因。 本节课的一个亮点,我认为还是学生在最后的课外延伸当中,当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做为班级中的一员,在重大活动当中应当怎么做的问题时,我先让班长回答,班长举了自己在运动会上没能积极参与比赛,只是做些后勤工作,而且不能很好关心比赛的同学而自责,同学们都更加兴奋了接下来就有更多的同学站起来说了自己曾经不关心或没有这种意识的缺点,并表示以后一定要积极改正。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