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第十章(共16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586233 上传时间:2022-04-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心理学第十章(共1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幼儿心理学第十章(共1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心理学第十章(共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心理学第十章(共16页).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节:个性形成的开始幼儿的个性什么是个性?个性主要有什么特性?个性是由哪两大方面组成的?为什么说幼儿期是个性初步形成期?幼儿个性的发展对人一生有什么影响?幼儿自我意识发展有什么特点?幼儿需要的发展有何特点?幼儿气质发展有什么特点?幼儿性格有什么年龄特点?幼儿能力的发展表现在哪两方面?什么是幼儿个性评价,如何进行?一、什么是个性什么是个性?你如何理解个性的独特性、整体性和稳定性?个性是如何形成的?个性由哪两部分组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世界上绝对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即使是孪生兄弟姐妹,在相貌上,你可能分不出谁是谁,但熟悉他们的人会从他们的言谈

2、举止上把他们区分出来;即使是初次见到他们,只要和他们接触一段时间,注意观察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及待人接物的态度,也会把他们区别开来。他们之间的这种不是在相貌上,而是存在于行为各个方面的不同所表现的就是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个性的整体性,是说一个人的个性体现在他心理的各个方面,也可以说,在一个人行为的各个方面都能看到他个性的影子。如一个脾气急的人,往往表现出以下特点:动作快、吃饭急、做事时喜欢一口气干完、和人相对时也容易冲动等;一个有开拓性、创造性的人往往在任何时候都会表现出这种特点,不安于现状,爱动脑筋,不愿跟在别人的后面走,而希望和别人有所不同等。因此从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往往可以看到他的

3、个性。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的行为都会有非常相似的表现,是比较稳定的。比如一个具有关心别人品质的人,不论是在家里,在街上,还是在学校都会表现出这种品质。在家里,他会经常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收拾房间、洗碗、洗衣服等,当爸爸妈妈身体不好时,他会很着急,伺候爸爸妈妈;在街上,如果看到盲人、老人有困难,他会主动帮助;在公共汽车上,他会主动让座给小孩和老人;在学校,当同学有困难时,他会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同学解决困难。这种个性的稳定性,可以帮助我们通过观察一个人在一个场合的行为去推测他的个性。如在公共汽车上,几个女中学生在说笑,她们的座位之间都有空。这时一个妈妈领着一个3

4、、4岁的孩子上车,想挤个空让孩子坐下。可是,这几个学生不但没人让座,而且无动于衷。通过这样一个场景,我们就可以想到,这几个学生的个性是一种自私的,不关心别人的。我们也很难想到她们在家里、在学校里会关心别人。所以有时候,我们了解一个人不要只看他对你好不好,而要看他对他的父母、朋友及不相识的人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这个人真实的个性。一个人的个性是相对稳定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作用下,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比如,一个孩子早期形成的一些个性特点,可以通过良好的教育而改变。即使一个成人的某些个性特点,也会由于其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可能变好,也可能变坏。所以说,个性是稳

5、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一个人独特的个性是如何形成的呢?个性是在人先天生物特点的基础上,在社会文化历史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如一个人所处的时代、民族文化、社会等,都对其个性产生重要的影响;而直接影响个性发展的具体因素是人生活的微观环境,即家庭、学校及生活、工作环境,对于儿童来说,影响其个性发展的主耍是家庭、幼儿园和学校。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动力结构系统,它主要包括以下两大方面内容:个性的动力系统:具体包括个性调控系统(自我意识)和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志向、理想、信念和人生观等),它决定着个性发展的方向,是个性的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这些特征

6、最突出地表明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二、幼儿期是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想一想,为什么说幼儿期是个性的初步形成期?人的个性并不是先天带来的,而是在人出生后,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那么,人的个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呢?人们普遍认为,学前期是儿童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因为幼儿期儿童心理活动的完整性、独特性和稳定性都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同时作为个性组成部分的两大方面都已有了明显的表现。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幼儿期儿童的各种心理现象开始表现齐全,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开始形成一个完整的主观世界孩子刚出生时,主要靠本能来维持生命,心理刚刚开始发生,只具备简单

7、的感觉现象,微弱的视力、听力及嗅觉、味觉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记忆、想象、思维等各种心理现象。可以说,3岁前是儿童的各种心理现象逐渐发生的时期,但这时孩子的心理活动是零散的、混乱的。儿童行为中有很多矛盾现象,如说哭就哭,说笑就笑,作为人的心理的最主要特征的调节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非常差,而调节控制能力逐渐成为心理的协调者的过程发生在整个幼儿期,到了幼儿末期,幼儿调节、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渐增强,开始能够按照一定目的、计划去活动,只有当一个人能够按照自己的目的,控制自己的行为的时候,才能说开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主观世界。由此可以看出,幼儿期心理活动开始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的特点。(二)心理活

8、动独特性形成,儿童间的个别差异日益明显,并渐趋稳定幼儿的个性特征已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在新生儿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幼儿气质的不同已十分明显;在能力方面,儿童的智力的差异及特殊能力也开始显露出来;特别是作为个性特征核心成分的性格开始形成。同时,儿童的个人特点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现渐趋一致,出现稳定的个人特点。如可以通过对幼儿日常生活的行为观察,对每个儿童作出比较准确的个性评定。幼儿期的这种差异成为儿童日后发展的基础,俗话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然有些绝对,但它表明了幼儿期个性的独特性及基础作用。例一: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女孩,为了让许多小朋友跟她玩,就买了一些小玩具戒指,并告诉其他同学,谁有这种小戒指

9、就可以跟她玩。从她妈妈那里得知,用玩具等新鲜物品作为结交伙伴的手段,是在她上幼儿园时就有的。因为这个女孩本身长的非常矮小,在班里的玩伴少。为了和别人有更多的机会玩,她就经常从家里拿一些好的玩具,去“贿赂”那些在班里较有地位的孩子。这种特点一直持续到小学二年级,并成为一种行为特点。例二:一个小男孩,在小的时候就习惯依赖别人,饭由大人喂,衣服由大人帮着穿,在家想要什么,奶奶、姥姥就给什么,非常任性。到了小学四年级,他发生过这些事情:书包丢了两个,红领巾买了二十多条,铅笔橡皮买了无数;写作业要大人看着,甚至有一次老师布置的手工作业,让姥姥做;不明是非,班里有的同学的文具盒里放了钱,当这个同学不在时,

10、别的同学让他拿,他就拿了去买东西几个人吃。例三: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女生,平时经常偷同学们的好看的笔,是她没笔用吗?不!她的笔比谁都多,一捆一捆的放在家里。就是因为喜欢,她才去偷。在很小的时候,她想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在她的心目中,只要她想要,什么都应该是她的。从上述三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期儿童的个性对其以后的影响。可以说,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特点,都可以在我们小的时候找到根源。可见,幼儿期的成长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这也提醒我们教育者,要注意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幼儿期个性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需要、气质、性格及能力的发展等几方面。第二节:自我意识的发

11、展一、什么是自我意识什么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包括哪几方面?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的认识,它区别于其他心理现象,把认识的目光转向了自己,自己既是认识者,又是被认识者。自我意识有两个基本特征。首先,必须有一种区分于他人的“分离感”,即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和他人不同的。第二,“稳定的同一感”,知道不管自己怎样变化,都是同一个人。自我意识是人和动物的最后分界。动物不具有自我意识,如一只猫、狗、老虎,虎,甚至猴子在照镜子时,不是在镜子上挠,就是对着镜子发怒,好像要跟镜子里的动物打架。这说明他们不知道镜子里的是自己的形象。我们人类婴儿很小的时候也和动物类似,没有自我意识,他们照镜子的时候往往

12、到镜子的背后去寻找另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产生分离感,首先是和母亲的分离。孩子很小的时候觉得自己和妈妈是同一个人,认识人的时候首先认识爸爸,先会叫爸爸;以后逐渐知道妈妈和自己是两个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才开口叫妈妈。在此基础上,慢慢对自己形成一种稳定的认识,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分离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初级阶段,形成稳定的同一感才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最终目的。而这种稳定的同一感的形成要到青年期才能真正完成。自我意识的最初发生是在婴儿期。我国心理学界对3岁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过程的比较一致的看法是:1岁前儿童没有自我意识,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别开,甚至不知道手、脚是自己

13、身体的一部分,因而常常可以看到7、8个月的孩子咬自己的手指、脚趾,有时会把自己咬疼而哭叫起来。逐渐地,儿童知道了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就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自我感觉)或准备阶段。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以儿童动作的发展为前提的。通过动作,1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开始知道自己和物体的关系,认识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力量,产生自信心。如常见到1岁左右的孩子不小心将手里的玩具弄掉,成人马上拣起递给他,之后,他会有意地把玩具反复扔到地上,看见成人去拣,他会高兴得笑出声来,似乎从中或得了极大的乐趣。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在掌握了有关的词后,儿童开始知道了

14、自己身体的各部分,然后发展到会像其他人那样叫自己的名字。这时儿童只是把名字理解为自己的信号,遇到别人也叫相同的名字时就会感到困惑。儿童在23岁的时候,掌握代名词“我”,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这个年龄的孩子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让别人动自己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渐会较准确地使用“我”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这时可以说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了。三、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在哪几方面?有什么特点?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及自我控制的发展等三方面。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体验是一个人通过自我的评价和活动产生的一种情感上的状态,如自

15、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自我控制反映的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包括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等。(一)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主要特点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幼儿初期,孩子还没有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如“老师说我是好孩子”。到了幼儿晚期,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三)自我控制的发展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的发展方面。从三岁左右,孩子开始“闹独立”,什么事都想自己来,这是儿童独立性发展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发展,幼儿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可以自己做很多事情;幼儿的坚持性和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到5、6岁也有较大的发展。第三节:需要的发展一、什么是需要一什

16、么是需求什么是需要?需要对人有什么意义?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人们每天吃饭、穿衣、睡觉、劳动、娱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进行各种活动,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其原因就在于需要。需要是个体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即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的要求或自身的要求下,产生的对于一定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个体对其存在与发展条件的欲求的心理倾向,是个体活动的内在动力。人的需要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最低级需要是人的生理需要,在生理需要满足的条件下,产生高一级的需要即安全需要。在这两种需要满足的前提下,各种社会性需要就会逐渐出现,如被尊重的需要、友谊的需要及成就的需要等。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人的活动的积极性根源在于他的需要。如一

17、个未来的幼儿教师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希望做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她就会产生好好学习幼儿心理学的需要。因为做一个幼儿教师,如果不懂得幼儿特点,就无法和孩子沟通,也无法了解孩子,无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在这种需要的推动下,她就会认真学习,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们的特点,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但每个人用功的程度会有差异,需要越强烈的人,学习就越刻苦,而她最终的成就也就越大。二、幼儿需要的发展特点幼儿需要发展有何特点?幼儿除了生理性需要之外,开始出现明显的社会性需要。同时,需要的发展已经显现出明显的个性特点。(一)开始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结构(见表101)。幼儿的需要中,既有生理与安全需要,也

18、有了交往、游戏、尊重、学习等社会性需要形式,并且各种需要的水平也在提高。表101幼儿需要结构模式(二)优势需要有所发展幼儿期占主导地位的优势需要由几种强度较大的需要所组成,同时,每种需要在整体中所占的地位也在发出变化(见表102)。在36岁这一阶段,不同年龄儿童需要的排序都在发生变化,说明幼儿期是需要发展的活跃时期。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从5岁开始,儿童的社会性需要迅速发展,求知的需要、劳动和求成的需要开始出现。而6岁时,儿童希望得到尊重的需要强烈,同时对友情的需要开始发生。这些都应该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表102幼儿期各种需要地位和变化(排序号)第四节:幼儿气质的发展一、什么是气质什么是气质?常

19、见的气质类型有几种?划分气质类型的标准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性情急躁,易发脾气,有的人冷静沉着,遇事三思而后行;有的人动作灵活,适应性强,有的人则行动缓慢,适应性差。这些表现反映的就是一个人的气质。那么,什么是气质呢?气质是一个人所特有的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反应的快慢)、强度(反应的大小)及灵活性(转换的速度)方面。根据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及灵活性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及抑郁质。每种类型的人都有其各自的典型特征。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

20、、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粘液质:稳重有余而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懦、孤独、行动缓慢。由于气质与人的神经系统联系密切,因此,和其他心理现象比,气质和遗传的关系更为密切。如关于双生子的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比异卵双生子在气质上要相似得多。即使把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分别放在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教育下培养,他们仍然保持原来的气质特点,变化不大。但这并不是说,气质是不可改变的。在一定的教育下,人原来的某些气质特点可以发生变化。3一般型这类新生儿介于两者之间。大多数新生儿都属于这一类。三、幼儿气质的发展幼儿气质发展有什么特点?想一想儿童气

21、质类型对父母的教养方式有什么影响?(一)幼儿气质具有稳定性有人对138名儿童从出生直到小学的气质发展进行了长达10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在大多数儿童身上,早期的气质特征以后一直保持稳定不变。如_个活动水平高的孩子,在2个月时睡眠中爱动,换尿布后常蠕动;到了5岁,在进食时常离开桌子,总爱跑。而一个活动水平低的孩子,小时候睡眠或穿好衣服后都不爱动,到他5岁时穿衣服也需要很长时间,在电动玩具上能安定地坐很久。(二)生活环境可以改变幼儿的气质幼儿气质发展中存在“掩蔽现象”。所谓“掩蔽现象”就是指一个人气质类型没有改变,但是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模式,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原来类型的气质外貌。如一儿童的行为表现

22、明显地属于抑郁质,但神经类型的检查结果都是“强、平衡、灵活型”。究其原因,发现这个儿童长期处于十分压抑的生活条件下,这种生活条件下形成的特定行为方式掩盖了原有的气质类型,而出现了萎顿、畏缩和缺乏生气等行为特点。由此可见,儿童的气质类型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后天的生活环境与教育可以改变原来的气质类型。(三)儿童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研究发现,儿童的气质类型对父母亲的教养方式有较大影响。母亲对待不同类型的孩子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如果孩子的适应性强、乐观开朗、注意持久,则母亲的民主性表现突出。而影响母亲教养方式的消极气质因素包括:较高的反应强度(如平时大哭大闹)、高活动水平(如爱

23、动、淘气)、适应性差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可见,儿童自身的气质类型,通过父母亲教养方式而间接影响自身的发展。因此,父母和教师平时要注意孩子的气质特点,同时,还要避免儿童气质中的消极因素对自己教育方式的影响。第五节:性格的发展一、什么是性格你怎样理解性格?性格有哪两个特点?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待他周围的人与事的态度是各式各样的。如有的人待人热情,善于关心别人;有的人冷漠;有的人私心很重,只顾自己;有的人勤劳,有的人懒惰等等,这种一个人经常表现出的对人、对己及对事的态度方面的差异是人性格的

24、一个主要方面。(二)惯常的行为方式所谓惯常的行为方式区别于一时的、偶然的。如某人勇敢、坚强,只是在一个偶然的场合表现出胆怯的行为,不能据此就说他有怯懦的性格特征。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但这些行为方式并不是无规律地堆积在一个人的身上,而是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下的各种生活方式的总和。如一个有着高尚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他在现实生活中的最典型的行为方式是关心他人、勤奋、无私、勇敢;而一个只顾自己的人,遇事首先是为自己打算,就会表现出怯懦,因为俗话说的好:“无私才能无畏。”稳定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是统一的。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其行为方式,而惯常的行为方式又体现着人

25、对现实的态度。独立性是婴儿期发展较快的一种性格特征,独立性的表现大约在23岁变得明显。独立性强的孩子可以做很多事情,如有的孩子在2岁多时就可以用筷子吃饭、自己洗手等,而有些孩子吃饭还得大人追着喂;有些孩子可以独睡,而有些孩子离不开妈妈,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三)自制力到3岁左右,在正确的教育下,有些儿童已经掌握了初步的行为规范,并学会了自我控制,如不随便要东西,不抢别人的玩具,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也不会无休止地哭闹。而另一些孩子则不能自己控制自己,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以哭闹为手段,要挟父母。(四)活动性有的儿童活泼好动,手脚不停,对任何事物都表现出很强的兴趣,且精力充沛;而有的儿童则好静,喜欢做

26、安静的游戏,一个人看书或看电视等。婴儿期性格的差异还表现在坚持性、好奇心及情绪等方面。三、幼儿性格的发展怎样理解幼儿性格的可塑性?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在婴儿期性格差异的基础上,幼儿性格差异更加明显,并越来越趋向于稳定。但总的说来,幼儿的性格发展相对于小学和中学的儿童更具有明显的受情境制约的特点,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幼儿的性格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行为容易得到改造。如果在此时期加强教育,可以改正婴儿期出现的一些不良的性格特点。在儿童性格差异日益明显的同时,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活泼好动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

27、性,也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最明显特征之一,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幼儿都有此共性。即使那些非常内向、羞怯的幼儿,在家里或者与非常熟悉的小伙伴玩耍时,也会自然而然、流露无遗地表现出活泼好动的天性。幼儿的活泼好动可以达到让成人无法理解的程度,似乎玩对他们来说永远不会厌倦。幼儿并不会因为自己的不断活动而感到疲劳,而往往由于活动过于单调和枯燥感到厌倦。活动对形成幼儿良好、愉快的情绪状态具有积极的意义。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要表现在探索行为和好奇好问两方面。幼儿对客观事物,特别是未见过的、新鲜的事物非常感兴趣,什么都想看看、摸摸。如常见的幼儿的“破坏”行为。好问,是幼儿好奇心的一种突出表现。幼儿天真幼稚

28、,对于提问毫无顾虑。他们经常要问许多个“是什么?”和“为什么?”,甚至连续追问,真可谓“打破沙锅璺(问)到底”。(四)模仿性强模仿性强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表现尤为突出。幼儿模仿的对象可以是成人也可以是儿童。对成人模仿更多的是对教师或父母行为的模仿,这是由于这些人是幼儿心目中的“偶像”,他们希望通过对成人行为的模仿而尽快长大,进入成人的世界。儿童之间的相互模仿更多,幼儿模仿的内容多是社会性行为,还有一部分是学习知识方面的模仿,如一个幼儿看到或听到另一个幼儿在做一件事或背一首儿歌,他会有意无意地模仿。幼儿的模仿方式可以有即时模仿(马上照着做),也可以有延迟模仿(过一段时间后的模仿)。(五)

29、好冲动幼儿性格在情绪方面的表现就是情绪不稳定,好冲动。关于这个特点,请参看“幼儿的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一章。第六节:能力的发展一、什么是能力什么是能力?一般将能力分几种?你怎样理解人与人之间能力的差异?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我们评价一个人,经常说某人具有较强的言语表达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或交往能力等,而这些能力都是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的。反过来,这些能力又是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必备条件。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将能力划分成两大类:(一)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注意力都是一般能力。

30、一般能力以抽象概括能力为核心。特殊能力指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须的能力,又称专门能力,它只在特殊领域内发挥作用,是完成有关活动不可缺少的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美术能力等。(二)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认识能力就是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和分析的能力。操作能力就是操纵、制作和运动的能力,如平常所说的动手的能力、体育运动能力等社交能力即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能力等。总而言之,人的能力是多种多样的,千差万别的。每个人在活动中的能力水平不同,有高有低。有的人在这方面能力强一些,在那方面能力就弱一些。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因此教师要

31、注意发现每个幼儿的长处,不要用一个尺子去衡量幼儿。同时要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得到较大发展。二、幼儿能力的发展幼儿期智力发展在人的一生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你认为幼儿智力教育重点在哪儿?(一)幼儿智力的发展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很多人认为,儿童从出生到5岁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这种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著名婴幼儿智力测验专家贝利发现,不同年龄儿童智力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随着年龄的发展,那些复杂的因素越来越重要,各年龄儿童智力成分的变化如下:10个月前:视觉追踪

32、、社会反应性、视觉兴趣、动作灵活性。1030个月:知觉探求、声音交往、对物体意义的接触、知觉辨别力。3050个月:物体关系、形状记忆、言语知识。5070个月:言语知识、复杂的空间关系、词汇。关于儿童智力随着年龄变化的观点提醒我们,根据不同年龄儿童心理的这些特点,在不同的阶段,对儿童智力培养的内容要有所侧重。总的来说,幼儿期应该特别重视儿童观察力、注意力及创造力的培养。(二)幼儿特殊能力的表现在幼儿期,有些特殊才能已经开始有所表现,如音乐、绘画、体育、数学、语言等。据统计,在学前期出现音乐才能的,比以后年龄出现的更多(见表103)。表103 最早出现音乐才能的年龄阶段()第七节:幼儿个性评价一、

33、什么是幼儿个性评价什么是幼儿个性评价?如何对幼儿个性进行评价?幼儿个性评价就是对幼儿个性的某一方面或个性的整体做出的评价,这种评价不是教师主观的评价,而是依据孩子的实际表现而作出的客观的、真实的评价。二、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意义幼儿个性评价是教师深入了解幼儿、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幼儿进行的个性评价,不但可以了解幼儿个性的全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而且还可以对幼儿日常发生的各种行为进行诊断,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们的行为是其心理的表现,任何行为都可以找到其心理的根源。通俗讲,儿童的行为都是有理由的,教师可以根据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去发现幼儿行为的真正原因,从而找到教育的对策。

34、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特别是要以幼儿的眼光去看他们,这对教师真正了解孩子是非常必要的。如一个小女孩,经常独自一个人玩,表现得很孤僻。经过多次观察发现,她之所以自己玩是为了引起教师的注意,因为,当她单独玩时,教师就会注意她,并让她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所以,她就采取这种行动来吸引教师的注意。而教师知道了这个原因之后,就采取了相应的教育措施,即只有当这个女孩与其他小朋友玩时,教师才注意她,而她自己玩时故意不去看她。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这个小女孩与小伙伴的交往增加了。再比如,有些孩子故意不守纪律,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其原因也是为了吸引教师的注意,教师就采取不理睬的方式,当这些孩子调皮时,装做看不见或不在意,过

35、一段时间,这些孩子就逐渐变得守纪律了。总之,作为教师要懂得,幼儿的行为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及个性特点决定的,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原因,了解这些原因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幼儿,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学会幼儿个性评价的方法。三、如何进行幼儿个性评价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最好方式就是日常观察记录。对幼儿的行为产生的前因后果作出较详细的记录。即使不是十分完整和详细,只是偶尔匆匆记下的一些资料,几个月后也是相当可观的。最重要的是如何在笼统的或一般性的行为中分辨出孩子们行为上的差异。总的来说,记录并不一定按照固定的规则。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创新。但有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由于实际带

36、班的老师记录的时间有限,所以随身带小卡片或笔记本是必要的,铅笔要放在随手可及之处;尽量靠近去观察但不要打扰他们的活动;笔记可以粗略记,有空时再补充;记下小朋友的名字及行为发生的地点、时间;如果有幼儿问你在做什么,不可以对他说出记录的事情;对所记录的内容也应该保密,不要指明是某一个幼儿或某一个家庭。(一)观察记录的项目对幼儿观察记录的项目包括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主要环节,主要包括游戏、午睡、进餐、起床等。这些例行的活动可以反应幼儿的个性特点,因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及行为方式去行动的;同时,对偶然事件的记录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个时候行为没有任何的外在因素的影响,可以反应儿童最本质的一些特点,如打针

37、、争吵时孩子的一些行为更直接反应他们的个性特点。(二)观察记录的内容观察记录应该尽可能详细些,要记录下当时的环境及幼儿行为的整个过程。当时的环境,包括场所及人员。教师与孩子的关系及教师对孩子的注意程度。教师要求与否,是个别要求,还是统一要求。幼儿对教师要求的反应。幼儿的整个行为过程。幼儿的活动结果或效果如何。前三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影响幼儿行为的外在因素、幼儿行为的起因、兴趣状态,后三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幼儿行为表现。但要注意,这六项并不是像填答卷似的逐个回答,在实际观察中,可以将上述项目用简单的叙述的方式记录下来。(三)评价在完成了所有的观察记录项目以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幼儿的个性特点作出恰当

38、的评价,这也是观察记录的目的所在。评价要完全依据实际观察,要将幼儿的多次行为综合起来,而不是孤立地从一次活动出发。评价要客观,不能想当然。评价可以有不同形式,但一般来说有如下几项:个性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建议等。四、幼儿观察记录与个性评价举例例一:张磊同学观察的是一个4岁的男孩,通过观察这个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她认为这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应该给他更多的关心,使其更活泼、大胆地表现及与小朋友交往。他和小朋友的接触少。每次看到他笑的时候,都很拘谨,点到为止;而哭的时候也不敢大哭,眼泪刚要流下来就止住了。在美术活动时,有的小朋友把手放到他的肩上,他也不说什么,就把别人的手拿下去。别的小朋友兴奋得

39、往自己脸上涂水彩,他却不这样,依旧很卖力地画画。不太熟的人跟他说话他不理睬。他总是心事重重,总爱愣神,看到别人看他也只是用眼睛一瞟,不像别的小朋友会笑一笑。例二:郑伟华同学观察的是一个35岁的男孩。这是一个活泼调皮、自理能力稍差的孩子,针对这个孩子的特点,她建议加强孩子注意力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下面是他在起床时的表现。别的小朋友都还在梦乡,他就已经醒了,眼睛睁得很大,两手捧住旁边小男孩的头往自己脑袋上顶,一边笑,一边说着什么。双手支起身子,被老师点了名字后,立即躺下,但一刻也不肯安静下来,不时地和旁边的男孩嬉闹着。老师发现他和旁边的男孩都光着屁股,随即打了他们一人一下,他就调皮地笑了。老师让

40、小朋友们起床,吩咐两个小朋友互相帮助叠被子,他两手扯住被角和小伙伴一同对折,双手抖动着被子,被子始终没有叠成功,较其他小朋友水平低。下床动作很快,穿上拖鞋后,飞快地跑进厕所,从厕所出来后找到自己的位置,开始穿衣服。先是将衣服穿好,后穿裤子(穿反了),可袜子怎么也穿不进去,自己尝试了几次后求助于老师。 内容小结 1个性就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和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2幼儿期是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幼儿期个性的发展对人的一生有重要意义,是以后成长的基础。幼儿期个性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需要、气质、性格及能力的发展几

41、方面。3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的认识,自我意识的最初发生是在婴儿期。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及自我控制的发展等三方面。4需要是个体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即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的要求或自身的要求下产生的对于一定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个体对其存在与发展条件的欲求的心理倾向,是个体活动的内在动力。幼儿除了生理性需要之外,开始出现明显的社会性需要。同时,需要的发展已经显现出明显的个性特点。5气质是一个人所特有的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幼儿气质具有稳定性,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6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儿童性格的最初表现是在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性格特点

42、更加稳定、明显,但幼儿性格发展相对于小学和中学的儿童具有明显的受情境制约的特点。7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一般划分为两犬类。人的能力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在幼儿期,有些特殊才能已经开始有所表现。8幼儿个性评价是教师深入了解幼儿,进行个别教育的前提。教师进行幼儿个性评价的最好途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目的地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在此基础上分析,找到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个性?个性有什么特性?2为什么说幼儿期是个性的初步形成期?3结合实际谈谈幼儿期个性发展对儿童以后发展的影响。4什么是自我意识?婴儿期自我意识发生的过程

43、。5幼儿自我意识发展表现在哪三方面?6幼儿需要的发展有什么特点?7什么是气质?幼儿气质对父母教养方式有什么影响?8什么是性格?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有哪些?9什么是能力?幼儿能力的发展表现在哪两方面?10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差别就是个性的表现。(2)幼儿期是个性初步形成时期。(3)“树大自然直”,孩子的缺点随着年龄增长会自然改正。(4)孩子会用“我”这个词就标志自我意识的发生。(5)幼儿能独立、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6)幼儿容易接受暗示。(7)家长和教师不需要尊重幼儿。(8)人的气质在一生中变化相当大。(9)性格是个性的核心。(10)幼儿期是智力发展非常迅速的时期。(11)观察一个幼儿并作出个性评价。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