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策略在信息技术操作型课堂中的应用——开题报告(共6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583863 上传时间:2022-04-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支架式教学策略在信息技术操作型课堂中的应用——开题报告(共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支架式教学策略在信息技术操作型课堂中的应用——开题报告(共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支架式教学策略在信息技术操作型课堂中的应用——开题报告(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架式教学策略在信息技术操作型课堂中的应用——开题报告(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支架式教学策略在信息技术操作型课堂中的应用开题报告作者:艾静指导老师:孙立军一、选题意义1、理论意义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主的现代学习理论和现代教学结构理论。建构主义(condytuvyibidm),最早提出者为瑞士的皮亚杰(piaget之后在科尔伯格、斯腾伯格等人的发展下,随着计算机应用教学的日益普及,已经成为一种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并成为目前西方极为流行的学习理论流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情景”、“协作”、“会话”、

2、“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现代教学结构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社会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居主体地位,教师居主导地位,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授活动的主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指导学法,学生则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出最大可能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2、现实意义不论是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的情况看,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都是在于:能否打破长期以来统治各级各类学校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主要靠教师

3、向学生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不利于创造型人材的成长。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教育技术专家多年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建构主义理论正是这种努力所取得的主要理论研究成果。 二、论文综述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

4、派。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在皮亚杰的上述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

5、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2、国内有关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领域存在不同的主要矛盾。就我国当前的历史阶段而言,教育领域存在的主要矛盾或根本问题是:多年来教育领域培养出的大批人

6、才主要是知识应用型人才,而非创新型人才。这种状况与21世纪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对创新人才的强烈需求形成尖锐矛盾。正是因为面对这样尖锐的矛盾,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才形成了关于我国素质教育的全新指导方针:“要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由于在众多教育理论中,建构主义理论特别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自主发现,并要求将这种自主学习与基于情境的合作式学习、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因此特别有利于学习者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其它的教育理论,尤其是传统的教育理论,虽然也有宝贵特点,但大多侧重于如何更好地教会学生理解与掌握各学科的系

7、统知识,所以,为了更好地贯彻和体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目标,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正以很大力度在推动新课程改革,在鼓励运用多种先进教育理论来指导的同时,特别强调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3、国外有关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在美国,其教育思想历来倾向以“学”为主从20世纪初开始,杜威(John Dewey)就大力提倡“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到了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布鲁姆(Jerome S.Bruner)大力推动“发现式学习”,其核心思想也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进一步加深了美国教育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加上进入90年代以来,以乔纳森(David H.Jonass

8、en)为代表的、鼓吹以主观主义认识作为其哲学基础的极端建构主义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大行其是、“重学轻教”向更加强化,并走向极端。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1、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知识的管理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2)、心理学理论: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

9、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3)、课堂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他们认为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2、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个案研究为主的方法,同时辅之以经验总结法、调查法、文献法和统计法。3、研究内容主要针对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多媒体课堂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出支架式学习策略在多媒体课堂中的优势以及在应用中注意的一些问题。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1、资料优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对学生学习的方式越来越关注,支架式学习策略已成为研究和实施的热点,在这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些经验都为

10、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2、学校有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语言实验室等,设备条件能满足实验需要可能存在的问题:1、由于信息资源的交换和传输途径非常广泛, 实施有效的教学组织策略和传递策略是非常重要的。2、教学资源的集成化3、怎样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和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课余自己上网找资料,学生在哪上网?会不会到老师推荐的地方查找自己需要的知识。网络是一把双刃刀,学生被这把双刃刀刃伤自己就得不偿失了。五、预期的结果 研究信息技术课堂如何实现从“技能” 向“素养” 的转变,剖析支架式教学策略的内涵,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而解决学生不会自主学习,一味的靠老师教授的

11、问题。最后形成本科生毕业论文一篇。六、论文提纲(一)前言 支架式教学模式其基础理论早在20世纪四十年代即传入我国,相关的试验模式经由建构主义者的阐释和试验,在新世纪之初被引介到我国,并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支架式教学模式再一次被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改革实践所关注。(二)提纲一、操作型课堂的教学现状1、养成了学生的惰性思维习惯2、造就学生依样画葫芦,一尘不变地学习3、个体学习差异与课堂教学整齐划一的节奏之间不协调。二、建构主义关于“支架式教学”的理论 1、建构主义的观点 2、支架式教学法 3、支架式教学模式表现形式分类 (1)范例支架 (

12、2)问题支架 (3)建议支架 (4)向导支架 (5)图表支架4、建构主义与支架式教学法的内在联系三、对“支架式教学”在操作型课堂中应用的认识 1、“支架”的内涵和外延 2、广义的操作型课堂3、操作型课堂的六环节 (1)激趣引入 (2)合作探究(3)交流归纳(4)实践操作(5)展示评价(6)拓展创新4、操作型课堂与支架式教学策略的联系5、操作型课堂中采用“支架式教学”的优势 6、操作型课堂中采用“支架式教学”的模式四、“支架式教学”在flash遮罩动画中的应用 1、“问题导入”模块 2、“引导探索”模块 3、“自主探究”模块 4、“交流评价”模块五、结语一、建构主义关于“支架式教学”的理论1、建

13、构主义观点2、支架式教学策略3、建构主义与支架式教学策略的内在联系二、操作型课堂中的支架式教学策略1、“支架”的内含和外延2、广义的操作型课堂3、操作型课堂的教学现状4、操作型课堂与支架式教学策略的内在联系5、操作型课堂中采用支架式教学策略三、支架式教学策略在“Flash遮罩动画”课程中的应用1、问题导入2、引导探索3、自主探究4、交流评价四、操作型课堂中采用支架式教学策略的优势1、变被动模仿为主动探究2、突破已有水平,体验成功3、改全程演示为有策略的提供帮助与支持五、结语七、总结 支架式教学要求必须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立支架,然而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拥有着不同的“原

14、知识”和“前概念”,因此建构事物的角度、方式、深度甚至性质可能不同。尽管建构主义要求以一种开放的、多元的价值观来对待教学中出现的不统一的甚至是相互对立的价值取向,但是在班级授课中如何使这些不同的价值取向得到普遍认同和接受?徐学福教授曾经就此提出“如果每个学生都对,教师该怎么办?”的问题,这不能不说是支架式教学模式所面临的一个挑战。八、论文写作进度安排12月-3月开题初稿及修改3月-4月中旬论文初稿及修改4月-5月论文终稿及修改参考文献【1】张廷刚. 基于问题的支架式教学设计案例.技术物理教学,2009年 4期:2-3【2】张霞. 建构主义教学观下的支架式教学实证研究.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15、,2009年 4期:150-151【3】王志忠. “支架式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07-08:15【4】冯永晋.陈娇.黄小明.“支架式教学”法探究.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9月:232【5】胡凡刚.建构主义理论及对教育的启示.当代教育论坛,2003(4):78【6】王 璐.支架式对话课课堂教学结构探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08【7】魏志平.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方法J 数学通讯,2003;19【8】徐学福.如果每个学生都对,教师该怎么办从对话教学中争论谈学生的自我发展J课程与教学2006,11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