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学年高一上化学必修1练习:3.1-金属的化学性质(人教版)(共5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570550 上传时间:2022-04-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12学年高一上化学必修1练习:3.1-金属的化学性质(人教版)(共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1-12学年高一上化学必修1练习:3.1-金属的化学性质(人教版)(共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2学年高一上化学必修1练习:3.1-金属的化学性质(人教版)(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12学年高一上化学必修1练习:3.1-金属的化学性质(人教版)(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一. 教学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二. 重点、难点1. 重点为钠的氧化和钠与水的反应,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2.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3. 难点为钠与水反应、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的描述。三. 具体内容首先,了解金属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应用其次,回忆已学过的金属的知识1. 金属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2. 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3. 书上所给图片发生反应的类型、现象、方程式?属于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4. 已学过的钠、镁、铝的原子结构示意

2、图?与金属性质的联系?我们已知的金属:金、铝、镁、铁、钠等与氧气的反应相同吗?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钠被氧气的氧化反应:1. 常温下的氧化现象?2. 加热条件下的氧化现象?3. 通过两个实验得出的结论?介绍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状况铝被氧气的氧化反应:1. 观察铝箔不经打磨和经过打磨后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的现象2. 结论3. 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 铝的氧化膜的加工5. 铝和钠分别与其他非金属单质的反应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1. 钠与水反应的现象、结论、化学方程式2. 解释钠的保存方法和灭火方法的选择原则3. 设计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4. 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比较各种金属与水反应的不同条件和结论铝与氢

3、氧化钠溶液的反应1. 回忆铝和酸的反应2. 总结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现象,化学方程式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特点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典型例题】例1 一小块钠置于空气中,有下列现象: 变成白色粉末; 变暗; 变成白色固体; 变成液体。上述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考虑钠露置于空气中的变化过程。例2 在盛有5mL饱和石灰水的试管中放入一小块钠,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 钠熔成白色小球 B. 在液面快速游动C. 溶液底部出现白色固体 D. 溶液变浑浊 答案:C解析:考虑钠与水的反应和对饱和石灰水的影响两个方面。例3 将11.5g钠、9g铝、2

4、8g铁分别投入200mL 1mol/L的盐酸中,结果正确的是( )A. 钠与盐酸反应最剧烈,产生的气体最多B. 铝与盐酸反应的速率仅次于钠,但产生的气体最多C. 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比钠多D. 反应结束时产生的气体一样多答案:A 解析:考察钠分别与酸和水的反应。 例4 将Mg、Al、Zn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作用,放出H2的体积为2.8L(标准状况下),则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为( )A. 0.25mol B. 0.125mol C. 0.100mol D. 0.080mol答案:C解析:利用极值法解题。 例5 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密度:0.88g/cm3)各50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

5、度:0.97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A. 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 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C. 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D. 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做上、下跳动 答案:D解析:考虑钠与水的反应和各种物质的密度关系。 例6 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mL3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为甲: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A. 5.4g B. 3.6g C. 2.7g D. 1.8g 答案:A 解析:考察铝和酸碱分别发生的反应和计算。 例7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

6、、乙两烧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5:6,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 )A. 甲、乙中都是铝过量 B. 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C. 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 D. 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答案:B 解析:列举各种过量情况的方法。例8 将4.6g金属钠投入到足量水中,得到ag溶液;将4.8g金属镁投入到足量盐酸中,得bg溶液。若水的质量与盐酸的质量相等,则反应后两溶液的质量关系式是( )A. a=b B. ab C. ab D. 无法判断答案:A 解析:利用差量法。【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0分钟)1. 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选用的溶液是( )A. 盐酸 B. 浓硝酸 C

7、. 氨水 D. 氢氧化钾溶液2. 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很大 B. 将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后,金属钠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C. 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D. 金属钠的熔点很高3. 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l和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 )A. 3:1 B. 2:1 C. 1:1 D. 1:34. 将4.6g金属钠投入到95.4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 等于4.6% B. 等于8% C. 小于8% D. 大于8%5. 将一小块钠投入到FeC

8、l3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A. 钠溶解,有铁析出并有气体产生B. 只有气体产生C. 只有沉淀产生D. 既有气体产生,又有红褐色沉淀产生6. 某无色透明溶液,能与铝作用放出氢气,此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H+、Mg2+、Cl、Ba2+ B. SO42、Na+、HCO3、K+C. NO3、OH、Cl、Ba2+ D. Cu2+、OH、Fe2+、SO427. 钠放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现象是_,离子方程式为_。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钠保存在煤油里的原因之一是它极易与氧气反应B. 铝在空气中很容易燃烧C. 镁表面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D.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3O4

9、 9.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金属钠在自然界中能以游离态存在B. 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C. 钠能与S、Cl2等非金属反应D.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10. 下列金属在空气中,能自发形成氧化物保护膜的是( )A. 铁 B. 铝 C. 镁 D. 钠11. 用铝箔包装0.1mol金属钠,用针扎出一些小孔,放入水中,完全反应后,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则收集到的气体为(标准状况)( )A. O2和H2的混合气体 B. 1.12L H2C. 大于1.12L H2 D. 小于1.12L气体12. 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既产生无色气体,又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A. 溶液和Na2SO4溶液 B.

10、 金属钠和MgCl2溶液C. 金属铝和NaOH溶液 D. 盐酸和NaOH溶液【试题答案】1. D 2. B 3. A 4. D 5. D 6. AC7. 钠浮在CuSO4溶液上,立刻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声响,小球越来越小,最后直至消失,溶液中生成蓝色的沉淀;2Na+2H2O+Cu2+=2Na+H2。8. A 9. A 10. BC 11. C 12. B 【试题解析】1. AB都影响主要物质镁粉,C与铝不反应,无法除去铝粉。2. A中应是硬度小;C生成过氧化钠;D中熔点低,在钠和水的反应中说明的。 3. 利用两个化学方程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和体积比、物质的量之比成

11、正比。4. 因为钠和水反应,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为氢氧化钠,质量为8g,而所得溶液是4.6g+95.4g,再减去氢气的质量,所以所得溶液质量为小于100g,得到质量分数大于8%。5. 钠先和水反应产生氢气,同时生成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铁产生氢氧化铁沉淀。6. 铝和酸性、碱性溶液反应都能产生氢气,所以选择有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的。8. B因为表面有氧化膜,所以不能燃烧;C是致密;D是三氧化二铁。9. 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能和氧气反应,所以不能以游离态存在。10. BC表面产生致密的氧化膜。11. 题中除了0.1mol钠和水反应产生1.12L氢气,同时用的是铝箔,铝和氢氧化钠还能反应产生氢气。12. 钠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