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主要病虫害.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566160 上传时间:2022-04-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主要病虫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水稻主要病虫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稻主要病虫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主要病虫害.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二化螟别名钻心虫,水稻分蘖期受害出现枯心苗和枯鞘;孕穂期,抽穗期受害,出现枯孕穂和白穂:灌浆期,乳熟期受害,出现半枯穂和虫伤株,秕粒增多,遇大风刮易倒折。二化螟为害会造成枯心苗,幼虫先群集在叶鞘内侧蛀食为害,叶鞘外侧出现水渍状黄斑,后叶鞘枯黄,叶片渐死,称为枯鞘期,幼虫蛀入稻茎后剑叶尖端变黄,严重的心叶枯黄而死,受害茎上游蛀孔,孔外虫粪很少,茎内虫粪多,呈黄色,稻杆易折断。该虫生活力强,食性杂,耐干旱,潮湿和低温条件,主要天敌有卵寄生蜂等。幼虫: 老熟时长 2030 毫米, 体背有 5 条褐色纵线,腹面灰白色。水稻分蘖期造成苗,孕穗期造成枯孕穗,抽穗期造成白穗,成

2、熟期造成虫伤株。(2)药剂防治。为充分利用卵期天敌,应尽量避开卵孵盛期用药。一般在早、或晚稻孕穗、抽穗期卵孵高峰后57天,当枯鞘丛率5%8%,或早稻每6672米有中心受害株100株或丛害率1%1.5%或晚稻受害团高于100个时,应及时用药防治;未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可挑治枯鞘团。二化螟盛发时,水稻处于孕穗,防治白穗和虫伤株,以卵盛孵期后1520天成熟的稻田作为重点防治对象田。在生产上使用较多的药剂品种是、等,一般每667米2用78%精虫杀手4050克或80%杀虫单粉剂3540克或25%杀虫双水剂200250毫升或20%三唑磷100毫升,兑水4050升喷雾,或兑水200升泼浇或400升大水量泼浇。

3、目前,许多稻区二化螟对杀虫双、三唑磷等已产生严重,2009年前常用5%()3040毫升,兑水4050升喷雾。但自2009年10月起氟虫腈因为对环境极不友好禁止在水稻上使用,建议采用(金骠悍)等生物制剂,防效突出的同时对环境友好,对鳞翅目害虫有很好的杀灭效果,施药期间保持深35厘米浅水层35天,可提高防治效果。2.稻飞虱以刺吸植株汁液危害水稻等作物。我国为害水稻的飞虱主要有三种:、 和,其中以褐飞虱发生和为害最重,白背飞虱次之。褐飞虱若虫:共5龄。初孵时淡黄白色,后变褐色,近椭圆形。5龄若虫第3、4节腹背各有1个明显的山字形浅斑。若虫落入水面后足伸展成一直线。为偏南方种类,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4、为害严重。褐飞虱食性单一,在自然情况下只取食水稻和普通野生稻褐飞虱各虫态无滞育越冬的特征。我国每年初次发生的虫源主要由亚洲大陆南部和热带终年发生地由南向北迁飞而来。每年春、夏随暖湿气流由南向北推进而逐代逐区向北迁移,常年可出现5次自南向北迁飞。3月下旬到5月,随西南气流由北纬19以南终年发生区迁入,主降在珠江流域及闽南等地,在早稻上繁殖2代后,于6月间早稻黄熟时产生长翅型成虫向北迁飞,主降在南岭南北,波及长江以南;7月上旬从南岭南北稻区迁入长江流域,并波及淮河流域;7月下旬至8月上旬长江以南双季稻成熟时,迁至江淮间和淮北稻区;8月下旬至9月上旬淮北及江淮单季稻成熟时,开始随南向气流向南迁移,常

5、年可出现3次回迁。低温和食料缺乏是限制其越冬的两个关键因子。成虫对生长嫩绿的水稻有明显趋性,长翅成虫有明显趋光性。成虫、若虫喜阴湿环境,在孕穗期植株上吸食量最大。正常条件下每雌平均产卵200-700粒。在生长季节20多天就可繁殖1代。灰飞虱卵:香蕉形,长约1mm,初产时乳白半透明,后期淡黄。卵双行排列成块,卵盖微露于产卵痕外。若虫:共5龄,末龄体长约2.7mm,深灰褐色,前翅芽明显超过后翅芽。35龄若虫腹背斑纹较清晰,第3、4腹节背面各有1淡色八字纹,第68腹节背面的淡色纹呈一字形。在水稻生长季节,若虫多呈乳黄或淡褐色,秋末、冬春多呈灰褐色。胸、腹部背面两侧色较深。若虫落水其后足伸展成八字形。

6、为广跨偏北种类。灰飞虱取食水稻、小麦、大麦、玉米、高粱、甘蔗等禾本科植物。在我国由北向南年发生4-8代,华北地区4-5代。在各地均可越冬。在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南部,冬季3中虫态均可发现,其他各地主要以3、4龄若虫在麦田、绿肥田、沟边、河边的禾本科杂草上越冬,尤以背风向阳处为多。气温高于5时,能爬上寄主取食;低于5时,潜伏在寄主根际和土壤缝隙中不食不动。当早春旬平均温度10左右,越冬若虫开始羽化,12以上达羽化高峰。若虫的迁移性较弱,拔秧或收割后能暂栖田埂边杂草上,然后就近迁入作物田危害,越冬若虫有较强的耐饥饿能力。白背飞虱卵:长0.81mm,长椭圆形,稍弯曲,一端稍大。卵块中卵粒呈单行排列

7、,卵帽不外露,外表仅见褐色条状产卵痕。若虫:体淡灰褐色,背有淡灰色云状斑,共5龄。1龄体长1mm左右,末龄体长月2.9mm,3龄见翅芽。从3龄腹部第3、4节背面各有1对乳白色近三角形斑纹。若虫落水其后足伸展成一直线。为广跨偏南方的种类,为害性仅次于褐飞虱。为迁飞性害虫。在我国由南向北发生代数因地而异。海南省南部年发生11代,长江以南4-7代,淮河以南3-4代,东北地区2-3代,新疆、宁夏两自治区1-2代。在北纬26左右地区一卵在自生稻苗、晚稻残株、游草上越冬,在此以北广大地区虫源由越冬地迁飞而来。其习性与褐飞虱相似,主要区别是白背飞虱雄虫仅为长翅型,飞翔能力强,一次迁飞范围广;雌虫繁殖能力较褐

8、飞虱低,平均每雌产卵85粒;成、若虫栖息部位稍高,不耐拥挤,田间分布比较均匀,水稻受害比较一致,几乎不出现“黄塘”。主要危害(1)成、若虫刺吸危害。田间受害稻丛常由点、片开始,远望比正常稻株黄矮,俗称“冒穿”、“黄塘”或“塌圈”等。(2)雌虫产卵为害。(3)排泄物常招致霉菌滋生,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呼吸。(4)传播植物病毒病。褐飞虱能传播水稻丛矮缩病等;白背飞虱能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灰飞虱能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等。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1)选育抗虫丰产水稻品种。(2)栽培和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稻飞虱发生的环境条件。对水稻种植要合理布局,实行连片种植,防止稻飞虱来回迁移,辗转

9、为害。在水稻生育期,要实行科学管理肥水:施肥要做到控氮、增钾、补磷;灌水要浅水勤灌,适时烤田,使 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防止水稻贪青徒长。灰飞虱可结合冬季积肥,清除杂草,消灭越冬虫源。2.化学防治应用药剂防治要采取“突出重点、压前控后”的防治策略。防治适期是2龄若虫盛发期。常用药机有:扑虱灵(噻嗪酮),在低龄若虫盛期喷雾,药效长达1个月,且对天敌安全,是防治稻飞虱的特效药。异丙威(叶蝉散)、速灭威、混灭威等。水稻生长后期,植株高大,要采用分行泼浇的办法,提高药效。施药时,田间保持浅水层,以提高防治效果。抽穗期在水稻孕穗期或抽穗期,23龄若虫高峰期,可用下列药剂:58%吡虫杀虫单可湿性粉剂

10、5286g/亩;44%吡虫井杀单可湿性粉剂100120g/亩;20%吡虫三唑磷乳油100120ml/亩;10%噻嗪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50g/亩;25%吡虫辛硫磷乳油80100ml/亩;52%噻嗪杀虫单可湿性粉剂80100g/亩;26%敌畏吡虫啉乳油6080ml/亩;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20g/亩;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535g/亩;48%毒死蜱乳油6080ml/亩;5%丁烯氟虫腈悬浮剂3050ml/亩,对水50kg均匀喷雾。穗末期在水稻孕穗末期或圆秆期,孕穗期或抽穗期,或灌浆乳熟期,可用下列药剂:25%噻嗪异丙威可湿性粉剂100120g/亩;50%乳油751OOml/亩;25%速灭威

11、可湿性粉剂100200g/亩;30%敌敌畏乳油100150ml/亩;20%异丙威乳油150200ml/亩;20%乳油150190ml/亩;45%乳油5595ml/亩;45%马拉硫磷乳油95l10ml/亩;50%乳油50100ml/亩25%可湿性粉剂200260g/亩,对水50kg均匀喷雾,兼治、等。纹枯病纹枯病,是由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是水稻发生最为普遍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早稻重于,往往造成谷粒不饱满,空壳率增加,严重的可引起植株倒伏枯死。常见于水稻、小麦、等禾本科植物。传播途径病菌主要以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在田间杂草等其它寄主上越冬。翌春春灌时菌核飘浮于水面与其它杂物混

12、在一起,插秧后菌核粘附于稻株近水面的上,条件适宜生出侵入叶鞘组织为害,又侵染邻近植株。水稻病情开始激增,病害向横向、纵向扩展,抽穗前以叶鞘为害为主,抽穗后向叶片、穗颈部扩展。早期落入水中菌核也可引发稻株再侵染。早稻菌核是纹枯病的主要侵染源。菌核数量是引起发病的主要原因。每667平方米有6万粒以上菌核,遇适宜条件就可引发纹枯病流行。高温高湿是发病的另一主要因素。气温18-34都可发生,以22-28最适。发病相对湿度70%-96%,90%以上最适。生长温限10-38,在12-40都能形成,菌核形成最适温度28-32。相对湿度95%以上时,菌核就可萌发形成菌丝。6-10天后又可形成新的菌核。日光能抑

13、制菌丝生长促进菌核的形成。适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和流行。生长前期雨日多、湿度大、气温偏低,病情扩展缓慢,中后期湿度大、气温高,病情迅速扩展,后期高温干燥抑制了病情。气温20以上,相对湿度大于90%,纹枯病开始发生,气温在28-32,遇连续降雨,病害发展迅速。气温降至20以下,田间相对湿度小于85%,发病迟缓或停止发病。长期深灌,偏施、迟施氮肥,水稻郁闭,徒长促进纹枯病发生和蔓延。水稻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以抽穗前后最盛。水稻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以抽穗前后最盛。该病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病斑最初在近水面的上出现,初为椭圆形,水渍状,后呈灰绿色或淡褐色逐渐向植株上部

14、扩展,病斑常相互合并为不规则形状,病斑边缘灰褐色,中央灰白色。肉眼常可见叶表纠成的。发病规律菌主要以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稻草和其他寄主残体上越冬。该病菌寄主范围很广,生活力强,菌源地广泛。土壤中菌核第二年漂浮水面,萌发侵入稻株,形成病斑,再长出向四周蔓延。菌核有多次萌发特征,随水漂流,造成多次侵染。适温(2532)高湿条件,氮肥使用偏迟、过量,田水过深,保持时间长等对该病发生有利。防治方法纹枯病的防治应以农业措施为基础,结合药剂防治。(1)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肥料应注意稳施氮、磷,增施钾、。以施足基肥、保证为原则,水稻生长中期不宜施氮肥提苗。灌水要贯彻“前浅、中晒、

15、后湿润”的原则。(2)药剂防治 以保护稻株最后34片叶为主,施药不宜过早(以前)、过迟(以后)。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匀发生。本病在各地均有发生,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以致绝产。目前,稻瘟病可能发生在省域内的任何年头、任何季节。危害症状危害部位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苗瘟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16、。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水稻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嗑头瘟,稻瘟病是水稻四大重要病害之一,田间鉴别症状;危害水稻各部分,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发生。秧苗;发病后变成黄褐色而枯死,不形成明显病斑,潮湿时,可长出青灰色霉。在我国南、北方稻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达40-50%,在水稻秧苗期和分蘖期发病,可使叶片大量枯死,严重时全田呈火烧状,有些稻株虽不枯死,但抽出的新叶不易伸长,植株萎缩不抽穗或抽出短小的穗,孕穗抽穗期发病、节瘟、穗颈瘟严重发生,可造成大量白穗或半白穗,损失极大稻瘟病在整个水稻生育期都会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的不同,

17、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其中以穗颈瘟对产量影响最大。传播途径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适湿,有雨、雾、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菌丝生长温限837,最适温度2628。孢子形成温限1035,以2528最适,相对湿度90%以上。孢子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68小时。适宜温度才能形成附着胞并产生侵入丝,穿透稻株表皮,在细胞间蔓延摄取养分。阴雨连绵,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迅速。品种抗性因地区、季节、种植

18、年限和生理小种不同而异。籼型品种一般优于粳型品种。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抗性表现也不同,秧苗4、分蘖期和抽穗期易感病,圆秆期发病轻,同一器官或组织在组织幼嫩期发病重。穗期以始穗时抗病性弱。偏施过施氮肥有利发病。放水早或长期深灌根系发育差,抗病力弱发病重。稻瘟病是真菌寄生引起,青灰色霉即是病菌的分生孢子,病害的扩展靠分生孢子在空气中传播。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528,高湿有利分生孢子形成飞散和萌发,而高湿度持续达一昼夜以上,则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发病因素管理1、施用的有机肥未充分腐熟;施用氮肥过多或过迟,植株生长过嫩,抗病性降低易发病。2、未及时烤田,或烤田不好,长期灌深水,排水不良的田块易发病;3

19、、栽培过密,田间通风透光差,虫害严重的田块易发病4、管理粗放,田间及四周田埂杂草丛生的田块易发病。气候长期连阴雨、长期灌深水、大水串灌、气候温暖、日照不足、时晴时雨、多雾、重露易发病土壤温度低,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有利于发病,大面积种植高优品种,抗病性差极易导致大面积发病。偏施、迟施氮肥,均易诱发稻瘟病。防治方法种植管理大田防治方法:根据当地预报及时检查田间症状。合理施肥管水,底肥足,追肥早,巧补穗肥,多施农家肥,节氮增施磷钾肥,防止偏施迟施氮肥,以增强植株抗病力,减轻发病。1、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不用带菌稻草作苗床的覆盖物和扎秧草,2、不种植感病品种,选用抗病、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用拌

20、种剂或浸种剂灭菌;因地制宜选用2-3个适合当地抗病品种,如早稻有:早58、湘早籼3号、21号、22号,86-44,87-156,皖稻61,赣早籼39号、42号、41号,博优湛19号,中优早81号,中丝2号,培两优288号,华籼占,汕优77;中稻有:七袋占1号,七秀占3号,培杂山青,三培占1号,滇引陆粳1号,宁粳17号,宁糯4号,杨辐籼2号,胜优2号,杨稻2号、4号,东循101,东农419,七优7号,嘉45,秀水1067,皖稻28、32、34、36号、59号,汕优89号,特优689,汕优397,汕优多系1号,满仓515,泉农3号,金优63,汕优多系1号;晚稻有:秀水644,原粳4号,津稻308,

21、京稻选1号,冀粳15号,花粳45号,辽粳244,沈农9017,冈优22,毕粳37,滇杂粳2号,冈优2号,滇籼13号、14号、40号,宁粳15、16号等抗稻瘟病品种。水稻旱种时可选用临稻3号、临稻5号、京31119、中国91等抗穗颈瘟品种。水稻进行旱直播时可选用郑州早粳、中花8号等抗病品种。3、用无病土做苗床营养土,用药土做播种后的覆盖土,4、向大田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的混合药,5、肥料管理: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或充分腐熟的农家肥,采取“测土配方”技术,和“早促、中控、晚保”的方针,重施基肥,科学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6、水份管理:浅

22、水勤灌,防止串灌;烤田适中。7、加强栽培管理,催芽不宜过长,拔秧要尽可能避免损根。做到“五不插”:即不插隔夜秧,不插老龄秧,不插深泥秧,不插烈日秧,不插冷水浸的秧。8、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或高温沤肥。药物防治用56温汤浸种5分钟,可预防苗瘟病发生。防治方法:1、方案一:将稻瘟康或稻瘟康号按500倍液稀释,进行全株均匀喷雾,以不滴水为宜,7天用药一次。2、方案二:病情严重时,用稻瘟康35ml+稻瘟康号35ml兑水15公斤,均匀喷雾全株,7天用药一次。(二)预防方法:将稻瘟康或稻瘟康号按500倍液稀释,进行全株均匀喷雾,以不滴水为宜,7天用药一次。(三)用药时间:下午4点后。(1)浸种剂:10%

23、抗菌剂401 乳油1000倍液80%抗菌剂402 乳油8000倍液浸种4872小时,不需淘洗即可催芽。(2)喷施: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抗菌剂401 乳油1000倍液80%抗菌剂402 乳油8000倍液2%春雷霉素水剂500倍液化学防治(一)种子灭菌:70%甲基托布津 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 250倍液25%使百克 乳油 2000倍液白点型 急性型 慢性型 褐点型白点型 急性型 慢性型 褐点型强氯精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10%浸种灵 乳油 2500倍液25%施保克 乳油 30004000倍液以上药剂浸种4872小时,不需淘洗即可催芽。(二)苗床灭菌:1

24、份杀菌剂(粉剂)+1份杀虫剂(粉剂)+ 50份干细土混匀,做播种后的覆盖土。(三)发病时喷施:30%克瘟散乳油500倍液50%消菌灵水溶性粉剂500倍液40%克百菌悬浮剂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40%稻瘟灵可湿性粉 400倍液40%稻瘟灵乳油400倍液50%四氯苯酞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 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75%三环唑 可湿性粉剂 2000倍液20%稻曲克敌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毒菌锡 胶悬剂 400倍液绿帮98水稻专用型 600倍液50%稻瘟肽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克瘟散乳剂1000倍液50%异稻瘟净乳剂50

25、0800倍液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在以上药液中加入2%春雷霉素水剂500700倍液或展着剂效果更好。叶瘟要连防23次,穗瘟要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特别是在孕穗期(破肚期)和齐穗期是防治适期。药剂防治:大田分蘖期开始每隔3天调查一次,主要查看植株上部三片叶,如发现发病中心或叶上急性型病斑,即应施药防治;预防穗瘟根据病情预报,以感病品种,多肥田为对象,掌握破口期分别抽穗时打药。施药种类和剂量,每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5%三环唑50克或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6070毫升兑水5060千克常量喷雾,重病田喷药2次,间隔710天。稻纵卷叶螟,别称为刮青虫、,苞叶虫等,是中国水稻

26、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广泛分布于各稻区。除为害水稻外,还可取食大麦、小麦、甘蔗、粟等作物及稗、李氏禾、雀稗、双穗雀稗、马唐、狗尾草、蟋蟀草、茅草、芦苇等杂草。以幼虫为害水稻,缀叶成纵苞,躲藏其中取食上表皮及叶肉,仅留白色下表皮。苗期受害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甚至枯死;分蘖期至拔节期受害,分蘖减少,植株缩短,生育期推迟;孕穗后特别是抽穗到齐穗期剑叶被害,影响开花结实,空壳率提高,千粒重下降。幼虫头部淡褐色,腹部淡黄色至绿色,老熟幼虫体长1419毫米,橘红色。前胸背板淡褐色,上有褐色斑纹,近前缘中央有并列的褐色斑点两颗,两侧各有一条由褐点组成的弧形斑。后缘有两条向前延伸的尖条斑。中、后胸背面各有茸毛片8

27、个,分成二排,前排6个,中间二条较大,后排2个,位于两侧;自三龄以后,毛片周围黑褐色。腹部毛片黄绿色,周围无黑纹,第一至第八节背面各有毛片6个,也分两排,前排4个,后排2个,位于近中间。腹部毛瘤黑色,气门周围亦为黑色。腹足趾钩39个左右,为单行三序环。幼虫一般五龄,少数六龄。长约115135毫米,淡橙红色,体节膨胀,腹足及尾足收缩。江淮区包括沿江、沿淮,到泰沂山区至秦岭以南地区,年发生45代,当地不能越冬。淮河以南为单、双季稻混栽区,淮河以北为单季中稻区;以第二、三代为多发代,为害早稻、晚稻及单季中稻。防治方法化学防治1.每亩用25%杀虫双水剂150克,加水37550公斤喷雾,或加水575公斤

28、弥雾。用药适期掌握在一二龄幼虫高峰期,或用1000倍药液浸秧1贫钟带药下田,可兼治二化螟、三化螟。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用药离收获的天数)不少于15天。2.每亩用甲胺磷乳剂25-,50克,加水37550公斤喷雾。对高龄幼虫效果也很好,且能兼治黑尾叶蝉。安全间隔期早稻20天,晚稻40天;甲胺磷属高毒农药,要注意安全使用。3.每面用30%乙酰甲胺磷乳剂50-,75克,加水37560公斤喷雾,或加水5公斤弥雾。4.每亩用50%杀螟松乳剂6075克,加水35375公斤喷雾,或加水75公斤弥雾。用药安全间隔期不少于14天。此外,每亩用48%毒死蜱乳剂60克,或50%嘧啶氧磷乳剂100150克,或50%巴丹

29、可湿性粉剂150克,或509t,甲硫环乳剂(易卫杀)60100克,或10%氯氰菊酯乳剂(灭百可)5065克,或溴氰菊酯乳剂25克,分别加水37550公斤,在一至三龄幼虫期喷雾效果好,且可兼治二化螟和三化螟虫等等。但溴氰菊酯对鱼剧毒,须管好用药后的田水。水稻白叶枯病白叶枯病主要发生于叶片及叶鞘上。初起在叶缘产生半透明黄色小斑,以后沿叶缘一侧或两侧或沿中脉发展成波纹状的黄绿或灰绿色病斑;病部与健部分界线明显;数日后病斑转为灰白色,并向内卷曲,远望一片枯槁色,故称白叶枯病。水稻白叶枯病又称白叶瘟、茅草瘟、地火烧等。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水稻主要病害。对产量影响较大,秕谷和碎米多,减产达20%-30%,

30、重的可达50%-60%,甚至颗粒无收。一般籼稻重于粳糯稻,晚稻重于早稻。在潮湿后早晨有露水情下,病部表面均有蜜黄色黏性露珠状的菌脓,干燥后如鱼子状小颗粒,易脱落。在病健交界出剪下一小块病组织放在玻片上,滴上一滴清水,再加上一玻片夹紧,约1分钟后对光看,如切口有云雾状雾喷出,即为白叶枯病。也可剪一段6厘米长病叶,插入盛有清水的容器中一昼夜,上端切口如有淡黄色浑浊的水珠溢出,即为白叶病。带菌种子、带病稻草和残留田间的病株稻桩是主要初侵染源。李氏禾等田边杂草也能传病。细菌在种子内越冬,播后由叶片水孔、伤口侵入,形成中心病株,病株上分泌带菌的黄色小球,借风雨、露水、灌水、昆虫、人为等因素传播。病菌借灌溉水、风雨传播距离较远,低洼积水、雨涝以及 灌漫灌可引起连片发病。晨露未干病田操作造成带菌扩散。高温高湿、多露、台风、暴雨是病害流行条件,稻区长期积水、氮肥过多、生长过旺、土壤酸性都有利于病害发生。一般中稻发病重晚稻,籼稻重于粳稻。矮秆阔叶品种重于高秆窄叶品种,不耐肥品种重于耐肥品种。水稻在幼穗分化期和孕期易感病。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在减少菌源的前提下,狠抓肥水管理,辅以药剂防治,重点抓好秧田期的水浆管理和药剂防治。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