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语言风格和诗词的风格往往有一致的地方。诗词作品的风格包括其意境(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语言。豪放词的语言绝不婉约,而婉约词的语言绝不豪放。因此我们鉴赏诗词的语言风格,难免用到表述诗词风格的专用词汇。语言风格种类繁多,但就高考而言,我们只须对下列几种常见的语言风格能加以区别就可以了。(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
2、奔放的语言来塑造豪迈博大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题: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全诗的语言呈豪放的风格,请结合具体的诗句作简要的赏析。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注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
3、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3)悲壮慷慨。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施展,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题: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 幽 州 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请结合具体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悲壮慷慨”的语言风格。(4)朴素自然。主要是指语言表达上不堆砌词藻,不搬弄典故,不矫揉造作,不露雕琢涂饰的痕迹,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4、然后回答问题。山中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本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5)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题: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本词“婉约细腻”的语言风格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请作简要赏析。 (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
5、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题: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闺意献张水部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作者要表达的真意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诗歌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点? (7)清新明丽。这是一种清朗明净、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特色。主要表现于意境和语言上。一般以新颖、轻巧的构思,生动、活泼的语言,描摹大自然的清幽秀美,抒写轻快、隽永的情思。这种风格要求不蹈袭,不做作,少粉饰,有新意。题: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请简析这首
6、诗“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8)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题: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焚书坑章碣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赏析。(1)参考答案诗的前两句绘景造境极其壮阔,如“千里黄云”“雪纷纷”,天地之广,风雪之大,景物之壮阔,折射出诗人心胸之壮阔。后两句是抒情,“天下谁人不识君”,悲壮之中充满信心。“天下”与前面的“千里”相照应,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2)参考答案这首诗的风格特征是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诗人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
7、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3)参考答案“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主人公在时间上的孤独,无论在前朝,还是后代,都无与我相知的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表现了主人公在空间上的孤独,纵有天地之阔,依然没有能与我相知之人。于是,在时间仿佛凝固的、空间辽阔无垠的大地上,寂寞地站着一位诗人,感叹着苍凉与孤独,潸然泪下。(4)参考答案本诗一、二句简要叙写送别的结果,三、四句是对朋友的询问和期待。语言不作任何雕琢,显得朴素自然,感情真挚。(5)参考答案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用“寒蝉凄切”“骤雨初歇”“帐饮无绪”“兰舟催发”渲染离别前的气
8、氛;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体现了离别时的缠绵;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借“杨柳岸、晓风残月”,抒发别后的凄凉。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6)参考答案真意是询问张水部自己科举能否高中。诗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新嫁娘,将许为知音的张籍比作夫婿,将知贡举的官员比作舅姑,又将自己的文章比作所画之眉。所咏在此,寄意在彼,旨在言外,确很巧妙,很能引人玩味,体现了含蓄委婉的特点。(7)参考答案本诗写在一个酷暑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上渴望得到凉爽,恰遇“细草摇头”,运用拟人手法,富有情趣。后两句写炎热得连荷花也躲在叶底不愿露面,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整首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基调活泼有趣,语言清新明快,写的是热,透露出的却是无限“清爽”之情。(8)参考答案这首诗就秦末动乱的局面,对秦始皇焚书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全诗采用了近乎喜剧的表现手法,揭示矛盾,使秦始皇处于自我否定的地位。结句说“刘项原来不读书”,而能灭亡“焚书”之秦,全然是幽默调侃的口吻,包含着极为辛辣的讽刺意味。这样写表面似乎很委婉,很冷静,其实反对的态度和憎恶的感情十分鲜明。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