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技法-小说文本阅读必备核心素养(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技法-小说文本阅读必备核心素养(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题一小说阅读借得故事一枝花,写人叙事无稽涯考纲要求了解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考情研读1.考查情况。考纲虽然是对整个文学类文本的要求,高考具体考查的文本还是小说,2010年考查了散文,从2011年开始,连续6年考查的文本都是小说,2017年三套全国卷有1套考查了小说。整体情况看是侧重小说的考查2试题样式。2016年以前高考中小说板块试题样式相对稳定,一般为4道题,分值25分,命题形式是一道5选2
2、综合性选择题和三道简答题。但2017年有了变化,一道4选1综合性选择题,侧重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两道简答题,侧重对情节、人物和主旨的考查。具体表现在:高考命题人设计问题往往注重对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的考查。常常在以下考点中选择两个考查:把握故事情节;揣摩人物形象;赏析环境描写;概括探究主题;赏析人物语言;理解小说的标题3设题内容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本专题根据高考考情和学情,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准备从情节、人物形象、环境、语言、探究题和综合性选择题这六个高考命题点来突破。每一命题点再根据命题情况总结出典题题型,对每种题型从知识储备、解题技巧、规范答题等方
3、面突破,然后形成一套独特的解答小说文本的解题技巧。考纲中已经明确了命题的关注点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说高考对小说的命题角度是根据这种文体的文体特征来命制的。所以考生需要了解小说的文体特征。一、小说文体特征与命题点的结合(一)小说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社会生活是小说的主题。因此小说的文体特征由这样几个关键词构成:人物、情节、环境与主题。高考小说阅读的命题也是围绕这几个关键词进行的。(二)高考小说选文特点通过近几年高考所选小说来看,1 000多字的微型小说(小小说)是小说考查的重点对象。这种
4、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它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选取的小小说具体特点如下:1材料以小见大小小说的这一特点是就它反映的内容和意义而言的,小小说由于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一般只有几百字,至多千余字。在这短小的篇幅里,不可能反映长时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只能反映生活长河中的一点一滴、一朵浪花,只能反映现实生活侧面的某一个闪光点,也就是说小小说所选的题材截取的生活面要小,只有这样才适合小小说体裁表现的需要,这就是“以小见大”中的“小”。但是,它虽然小,却不是孤立的
5、,它毕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在此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的折射,可以根据生活中的一角一面来认识大千世界,折射重大问题。小小说篇幅虽小,但它有丰富的意蕴,有一定的生活容量,它反映的内容和意义并不小。这就是“以小见大”中的“大”。2人物形象典型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小说凸显主题的主要载体。读者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在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深受感染。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都是塑造形象的好方法。受篇幅限制,小小说塑造人物时,主要写主要人物性格的某一侧面或写主要人物的情绪心态等。3情节有吸引力情节是小小说吸引读者的关键,小小说的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前后事件较为紧凑,整个情节曲折新奇,常常突破思维定式,给读者以
6、惊异感。4结尾含蓄隽永小小说的结尾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小小说的质量。结尾往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预料之外,其精髓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作品的深刻主题常在结尾处明朗。因此,阅读小小说一定要关注结尾。5主题新、深、辣所谓“新”,即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写别人没有写过的事,及时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新问题,有强烈的时代感。所谓“深”,即作品具有深度,启迪思想,引人回味,从而使人得到哲理的享受。所谓“辣”,包括以情动人,震撼人心;尖刻辛辣,一针见血。不论主题是新,是深,还是辣,最后指向都是人生和社会。(三)小说文体特征决定高考命题点文体特征关键词文体特征内涵高考命题点考题例证
7、情节(1)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有的还包括序幕、尾声。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情节概括题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小格对达子的态度的变化过程。(2015高考安徽卷,T11) (2)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情节作用题本文以“我”与特吉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017高考山东卷,T19)(3)在情节具体安排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一些技巧处理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这样前后情节才能有机结合情节手法题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2017高考全国卷,T5)人物(1)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
8、人物形象,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人物形象或特点概括分析题请简要概括七岔犄角公鹿的形象特征。(2017高考山东卷,T21)(2)在小说中有作者着重刻画的主要人物形象,也有为了表现主要人物和展现主旨描绘的次要人物,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又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形象作用题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2017高考江苏卷,T15)(3)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可以是概括介绍,也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是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
9、的议论;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形象刻画手法题本文第段描写公鹿与狼搏斗的过程,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2017高考山东卷,T20)环境(1)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构设的故事情节,总是出现于一定的时空位置(即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场所),这就是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环境特点概括分析题文中第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2014高考重庆卷,T15)(2)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要运用一定的手法去描写,让其特点与人物形象及小说主旨相适应,环境的描写手法十分丰富,既有描写角度的选择,还有各种修辞、表达方式等环境描写手法题分析文中画波浪线段落景物描写手法。(2
10、015高考湖南卷,T16)(3)环境在揭示人物种种复杂的关系、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渲染气氛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环境作用题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2013高考山东卷,T21)主题(1)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综合性选择题其中一个选项:概括分析主题被困队员深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的出现,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2017高考全国卷,T4B)(2)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一般来讲,可以通过环境、背景甚至小说的标题来了解小说的
11、主题;也可以通过人物、情节了解小说的主题,甚至个别语句也是理解主题的关键主旨意蕴探究类题“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2016高考全国卷,T11(4)二、依文体特征和命题点来读文高考命题是扣住四个关键词进行的,我们读懂一篇小说也需要扣住这四个关键词。第一步:把握情节方法:切分层次,理清情节小说的成功,关键在于构思的精巧别致。巧妙的构思首先表现在新颖、独特、有悬念、有起伏、结构精巧。小说的构思精巧还表现在含蓄曲折。所以阅读小说时,分析作品的层次,理清作者行文的情节脉络,既是小说阅读的一个考查点,也是阅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小说的情
12、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作品前面还有序幕,后面有尾声。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有的有着完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把高潮安排在结尾。总之,这四个部分并不是缺一不可的,但不论故事情节如何安排,情节的发展总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理清小说情节的主要途径:概括每一段段意,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合并为一个层次,然后切分全文层次,对照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进而理清小说的情节脉络。第二步:理解人物方法:关注描写,认识人物描写是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特点。不管是白描还是工笔,都是使小说展现的场面逼真、人物显得栩栩如生的基础。注重小说描写的类型,如人物的外貌、神情
13、、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这些描写能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认识人物形象独特、鲜明的个性,还需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考虑人物特点,所以在阅读时也需要关注作品中的相关语句。认识了人物,就能根据人物性格特点或人物成长史思考其背后隐含的人生或社会问题。第三步:联系环境方法:寻找环境,思考作用(意义)在小说作品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是人物成为某种形象的原因。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不能不注意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努力发掘它深刻的思想意义。第四步:思考主旨方法:综合考虑,人生或社会“文章合为时而著”,任何作品都会
14、折射社会或人生的某一方面,小说也不例外。而小说的主旨不是像贴标签一样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前头,而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中,蕴藏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蕴藏于典型的环境中。所以考生在阅读小说,思考其主旨时要联系情节,联系人物形象,联系环境,还要格外注意标题和主旨的关系。综合考虑后,思考其反映社会的某一方面或折射人生的某一问题,这样主旨就弄明白了,小说也就读懂了。三、读文示范读懂文本,解答题目的关键文本展示读文示范(2017高考全国卷)天嚣赵长天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
15、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
16、位。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有人敲门!”他喊起来。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
17、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门别开得太大!”“找根棍子撑住!”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他朝后看看。“开啦!”撤掉顶门棍,他慢慢移动门闩。门闩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闩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
18、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的,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有一只还带着一片叶儿呢!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这不稀罕。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嗒嗒淌,馋人极了!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至于送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
19、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中。(有删改)第一步:把握情节第13自然段,从风大、人渴、沙尘三个角度写出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之恶劣。认真品读这部分能顺利判断选择题A项的正误。第410自然段,通过人物“他”的所想所感,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及当前的状况:深陷绝境。属于故事的开端。第1123自然段,写被困队员齐心合力在困境中救助别人。这部分属于故事的发展。第2429自然段,写被救助人给试验队被困队员带来了西瓜。这部分属于故事的高潮。第30自然段,故事的结尾,没有明确告诉读者送瓜人是怎样来到这里的,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第二步:理解人物小说写了两类人:试验队被困队员和送瓜的蒙古族同胞。在写试验队被困队员时又运用以点带面的写
20、法突出写了一个点“他”,通过“他”的感受,可以看出环境的恶劣,在这种环境下依然开门救人,在开门时还不忘“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可见这群人物的善良与责任心。蒙古族同胞着墨不多,但其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的出现,反映出蒙古族同胞对基地试验队员的支持、救助,彰显的是热忱与善良,是生命力的强大与人性的美好。理解人物,便于判断选择题C项的正误。第三步:联系环境本文既有前三个自然段自然环境的具体描写,也有试验队员与基地之间社会环境的交代,特别是自然环境的描写,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的人性美好的特点。品味出环境的作用,解答选择题A项及第2题就顺利多了。第四步:思考主旨(1)情节和人物方面:救助者和
21、被救助者之间,展现的是人性的美好,也是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主旨。(2)环境方面:故事是在恶劣环境下发生的,更能彰显主旨。(3)题目已经暗示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本文的主旨是通过恶劣环境下人物形象和人物之间的交往(情节)反映出来的,也是作者写作意图所在,这也是第1题的B、D选项正误所在,更是其他两题答案必须思考的角度四、考题感悟知道命题点,思维不跑偏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不仅形象地描写了风沙的狂暴,也细致具体地表现了人物的直觉印象与切身感受,烘托并渲染了“天嚣”的恐怖气氛。B被困队员深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
22、般的出现,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开门前试验队员一句“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就体现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D试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解析:选B。“被困队员深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反映出被困队员在强烈救人意念的驱动下迸发的顽强的意志力;而“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的出现”,则反映出蒙古族同胞对基地试验队员的支持、救助,彰显的是热忱与善良。可见,两者说明的应是生命力的强大与人性的美好,而不是“生命奇迹无法解释”。2小说以“渴”为中心谋
23、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答:解析:题干告诉我们,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联系小说的体裁特点来看,要回答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这一问题,应当从情节安排、主题思想表达等方面来分析。在情节安排上,“渴”作为试验队员的感受,反映出小说情节是在“试验队员深陷绝境”的背景下展开的。略去陷入绝境之前的内容,情节显得更加集中、简洁。在主题表达上,“渴”是试验队员在风沙肆虐这样特定环境下的状态和感受,能更集中而深刻地诠释小说的主题思想既讴歌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也揭示出“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的人生道理。答案: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
24、主题更突出。3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答:解析:题干要求结合作品分析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应多角度进行挖掘,联系小说的叙述角度、故事情节、主题思想及读者的阅读感受来分析。从叙述角度看,小说是以试验队员“他”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送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这一“美好的谜”应当不在“他”所见所知范围,不去叙写,就显得真实可信。从情节安排看,结局给出一个“谜”,没有揭示谜底就戛然而止,送瓜人究竟是怎样冲破风沙来到这里的,显得非常神秘,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从读者角度看,读者是希望知道谜底的,而作者偏偏不揭开谜底,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去想象,也就留下了回味的空间。答案: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