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因“动”而精彩(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因“动”而精彩(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因“动”而精彩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动手操作石嘴山市第七小学 李友红摘要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因此,课堂中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 通过动手操作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做一做、动一动,胜过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解。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灵活巧妙地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有许多好处。因此,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实践,对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起到催化的作用。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动手操作一、动手操作 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质量的动因,对于小学生来说,动
2、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兴趣切实可行的好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发现,主动获取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即掌握了数学知识,又发展了他们的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只有让他们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系。例如:在认识几何图形三角形三边关系时,为了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感性认识,准备好4厘米的小棒3根,5厘米、2厘米、9厘米长的小棒各一根。先请学生用9厘米的小棒去搭三角形,学生发现:随便配上哪两根小棒都不能搭成三角形,为什么呢?学生说:这根小棒太长了,那两根小棒太短了。“如果把它换掉,你们能搭吗?”这样的设计真正激发了学生兴
3、趣,他们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又投入到动手操作探究的过程。通过操作实验,学生们互相讨论,在操作中终于初步感知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知识。这样进行教学,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自始至终使学生兴趣高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多种感观同时参与,师生乐在其中,对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动手操作 帮助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小学生的理解、记忆还建立在学生的直观操作、动手实践上,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操作活动,耐心引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思考,从而揭示规律、掌握知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学生不易理解的 “难题”,把它转化为现实生活中
4、的问题通过具体操作“化难为易”,例如: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有一道这样的题“50-15+15”,学生在课堂训练做题时,只是低头计算,结果我在巡视时发现有为数不少的同学算的又慢,还算错了。二年级学生刚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首先计算50-15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难点退位减法,再计算35+15又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难点进位加法,所以计算起来又费时还易计算错。针对学生的这种错误,我将此计算题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这样处理的:你有50根小棒(学生动手摆小棒),同桌先拿走15根,后来又拿来15 根,你现在有多少根小棒?学生通过“先拿走”“又拿来”的操作,这时学生理解了,先拿走15根,后来又拿来15
5、 根,等于说没拿走也没拿来,还是50根小棒,学生通过操作明白道理后,再遇到类似这样的题,学生就很容易口算出来了。三、动手操作 发展空间观念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很弱的,我们要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其中主要的一个渠道就是让学生亲身感受各种几何形体的特征,在大脑中形成各种表象。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它们的特征,通过触摸、展开、重组等实践活动,有序地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其特征,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有了较全面的认识。生动地使学生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的教学联系实际,操作性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和掌握左右相
6、对的位置关系,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发展空间观念。又如在教学长度、面积、体积单位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画一画、剪一剪、做一做各种单位的纸或纸盒,亲身感受它们的大小。在动手操作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其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也得到了培养和发展。四、动手操作 灵活思维思维始于动作,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所做,才能有所感。动手和思维是联系的,切断了它们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操作活动需要与思维紧密结合,在操作得基础上加以思维得提升,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简单的排列组合一课时,教师先要求学生拿出学具1、2两个数学的卡片摆一摆,你能摆成几个两位数
7、?又拿1、2、3三张卡片可以摆出几个两位数?学生摆的无序、有遗漏,为此我又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摆才能不遗漏、不重复呢?学生就展开了积极的小组交流合作、思考,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思维才得到提升,知道该怎样进行有序的思维。五、动手操作 解决问题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都想看一看、动一动、量一量,通过动手学生学得更有趣,通过动手学生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学元、角、分时,练习设计了“模拟超市”,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模拟购物;在教学千克与克的认识时,设计了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猜一猜、找一找、说一说等环节,通过让学生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感受并建立克的质量观念。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了较好效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动手操作是孩子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依据。对于动作、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亲手实践过的东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把数学和动手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创新意识逐渐增强,使所学知识更加扎实,应用知识更加灵活。参考文献1 陈清荣 吕世虎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 2011版 数学课程标准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小学数学教师 宁夏教育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