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地上储罐区安全要求(共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品地上储罐区安全要求(共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201-实施201-发布危险化学品地上储罐区安全要求The safety requirements of storage tank farm for dangerous chemicals (征求意见稿)DB11/2011DB北京市地方标准ICS专心-专注-专业目 次前言前 言本标准4.1.4、4.3.2、4.3.8、4.5.1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本标准由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本标准由北京市化工商业协会负责解释。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化工商业协会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市
2、化工商业协会、北京市特种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怀忠、赵明、刘志刚 危险化学品地上储罐区安全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危险化学品地上储罐区的一般要求,以及易燃液体、液化气体、腐蚀性液体储罐区的安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化学品储罐区。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T 1165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 12158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守则GB 15258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
3、B 15630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T 16483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74 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34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51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 50493 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AQ 3018 危险化学品储罐区作业安全通则AQ 3036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罐区现场安全监控装备设置规范AQ/T 90
4、0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DB11/Z 384(所有部分)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3.1 危险化学品 dangerous chemicals危险化学品名录中规定的危险化学品。3.2 危险化学品储罐区 dangerous chemical tank farm 由一个或若干个储存危险化学品储罐组成的相对独立区域。3.3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for dangerous chemicals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危险化学品
5、临界量见附录A和附录B。4 一般要求4.1 选址与布置4.1.1 城市核心区域不应设置危险化学品储罐区,核心区域包括四环路以内地区。4.1.2 危险化学品储罐区应布置在邻近城镇或居民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4.1.3 危险化学品储罐区应布置在本单位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4.1.4 易燃液体储罐区,液化气体储罐区,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应与装卸区、辅助生产区及生活、办公区分开布置。4.2 消防4.2.1 石油化工企业的危险化学品储罐区的防火间距应符合GB50160中4.1.9、6.2.8、6.3.3、6.4.1的规定,石油库的危险化学品储罐区的防火间距应符合GB50074中4.0.7、4
6、.0.8、5.0.3、6.0.4、6.0.5的规定,其他危险化学品储罐区的防火间距应符合GB50016中4.2、4.3、4.4的规定。4.2.2 采用阻隔防爆技术的成品油储罐区的防火间距按照4.2.1条的规定减少50%。4.2.3 石油化工企业的危险化学品储罐区的灭火装备的设置应符合GB 50160的规定,石油库的危险化学品储罐区的灭火装备的设置应符合GB50074的规定,其他危险化学品储罐区的灭火装备的设置应符合GB 50016的规定。4.2.4 危险化学品储罐区应设置事故状态下的收集、储存泄漏出来的危险化学品和事故废水的设施,收集、储存设施包括事故应急池、事故罐、防火堤内或围堰内区域等,事
7、故应急池、防火堤内或围堰内区域应做防渗处理。4.2.5 高度超过15m或单罐容积2000m3的易燃液体储罐、液化气体储罐、强酸和强碱的储罐,应设置固定式消防冷却水系统,并应定期试验其有效性并作记录,记录保存至少2年;固定式消防冷却水系统设计应符合GB50016中8.1、8.2的规定。4.2.6 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储罐区四周道路边应设置防爆型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其间距不宜大于100m,并应在控制室设置火灾声光报警装置。4.2.7 属于易燃易爆且储存量大于附录A和附录B中所列的危险化学品临界量50%的储罐区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应设置消防控制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控制室应符合GB 5011
8、6中11.4的规定。火灾自动报警信号传输至本单位消防控制室。4.2.8 易燃气体储罐区、可燃的液化气体储罐区、易燃液体储罐区应设置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设置应符合GB 50016中6.0.7的规定。4.3 生产安全4.3.1 金属储罐内壁应根据储存危险化学品的特性采取相应防腐措施。4.3.2 危险化学品储罐进出口管道靠罐壁的第一道阀门应设置自动或手动紧急切断阀或阀门组,并保证正常有效。4.3.3 危险化学品压力储罐应设置安全阀等安全附件,压力储罐和安全阀等应定期检验。4.3.4危险化学品固定顶储罐应设通气管或呼吸阀,宜选用呼吸阀,呼吸阀应配有阻火器及呼吸阀挡板,阻火器及呼吸阀应有防冻措施。4.3
9、.5 危险化学品储罐的巡检作业、检维修作业、吹扫作业、清线作业、清罐作业等应符合AQ3018的规定。4.3.6 危险化学品储罐区作业场所应设置安全标志,安全标志应符合GB2894的规定。4.3.7 易燃、易爆、有毒和产生刺激性气体的危险化学品储罐区应在显著位置设置风向标。4.3.8 存在依法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项目的作业场所,应在现场设置职业病危害项目和检测结果公示栏。4.4 电气安全4.4.1 危险化学品储罐区应设置防雷保护系统,防雷保护系统设计应符合GB50074的规定。4.4.2 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装卸区、泵房、防火堤内区域应采取防静电地面。4.4.3 易产生静电的危险化学品
10、装卸系统,应设置防静电接地装置;防静电接地装置设计应符合GB12158的规定。4.4.4 属于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内的电气设备选型要求应符合GB50058的规定。4.4.5 消防用水量超过35 L/s的易燃液体储罐区的消防用电,应按二级负荷供电;其他储罐(区)的消防用电设备,可采用三级负荷供电。4.5 监控与报警4.5.1 危险化学品储罐区宜进行安全监控,易燃、易爆、剧毒危险化学品储罐和危险化学品压力储罐、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储罐应进行安全监控;安全监控主要参数包括:罐内介质的液位、温度、压力,流量/流速、罐区内可燃/有毒气体浓度、气象参数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控装备应符合AQ30
11、36的规定,并定期进行检验。4.5.2 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应符合GB50493的规定。4.5.3 根据危险化学品储罐的实际情况,宜设置由温度、液位、压力等参数控制物料的自动切断、转移、喷淋降温等连锁自动控制装备,并设置就地手动控制装置或手动遥控装置备用。4.5.4 危险化学品储罐区控制室应设置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化学品声光报警装置。4.5.5 危险化学品储罐区宜设置视频监控报警系统;储存量大于附录A和附录B中所列的危险化学品临界量50%的储罐区应设置视频监控报警系统,应与罐区安全监控系统联网。视频监控报警系统应符合DB11/Z 384的规定。4.5.6 危险化学品储罐区宜设置入侵报
12、警系统,易燃、易爆、剧毒危险化学品储罐和储存量大于附录A和附录B中所列的危险化学品临界量50%的危险化学品储罐区应设置入侵报警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应符合GB50348中3.4.2的规定。4.5.7 危险化学品储罐区的压力上限报警、高低位液位报警、温度报警、气体浓度报警、入侵报警、视频监控报警等信号宜选用数字信号、触点信号、毫安信号或毫伏信号,传输至本单位的控制室,安全监控信号应满足异地调用需要。4.5.8 安全监控信号应能自动巡查并记录;视频监控图像应保存30天以上,其它安全监控信号应保存180天以上。4.6 安全管理4.6.1 应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储罐区的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管
13、理规章制度、收发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等。4.6.2 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岗位技术培训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作业;对有资格要求的岗位,应当配备依法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4.6.3 危险化学品储罐应有醒目并与罐内危险化学品相符的中文化学品安全标签,储罐现场应有中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应符合GB/T16483和GB15258的规定。4.6.4 针对储存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性质,为从业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防护用品选用应符合GB/T11651的规定。4.6.5 应制定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急性中毒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符
14、合AQ /T 9002的规定,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每年不得少于2次。5 易燃液体储罐5.1危险化学品储罐区应设置不燃烧体防火堤。防火堤的设置应符合GB50351的规定。5.2 防火堤的有效容量。5.2.1 固定顶危险化学品储罐区,防火堤的有效容量不应小于一个最大罐体的容量。5.2.2 浮顶或内浮顶危险化学品储罐区,防火堤的有效容量不应小于一个最大罐体的容量的一半。5.2.3 当固定顶和浮顶或内浮顶危险化学品储罐同时布置,防火堤的有效容量应取最大值。5.3 防火堤内地面应采取防渗措施。5.4 有毒或有刺激性危险化学品储罐区应设置现场急救用品、洗眼器、淋洗器
15、。6 液化气体储罐6.1 储存介质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的危险化学品储罐区应设置防火堤或围堤,防火堤或围堤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储罐区内1个最大储罐的容积。6.2 无毒不燃气体储罐区可不设置围堤。6.3 有毒或有刺激性气体储罐区应配备空气呼吸器。7 腐蚀性液体储罐7.1储罐区内的地面应采取防渗漏和防腐蚀措施。7.2储罐区应设置围堤,围堤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罐组内1个最大储罐的容积。7.3 储罐区应设置现场急救用品、洗眼器、淋洗器。附录A(规范性附录)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序号类别危险化学品名称和说明临界量(T)1爆炸品叠氮化钡0.52叠氮化铅0.53雷酸汞0.54三硝基苯甲醚55三硝基甲苯56
16、硝化甘油17硝化纤维素108硝酸铵(含可燃物0.2%)59易燃气体丁二烯510二甲醚5011甲烷,天然气5012氯乙烯,5013氢514液化石油气(含丙烷、丁烷及其混合物)5015一甲胺516乙炔117乙烯5018毒性气体氨1019二氟化氧120二氧化氮121二氧化硫2022氟123光气0.324环氧乙烷1025甲醛(含量90%)526磷化氢127硫化氢528氯化氢2029毒性气体氯530煤气(CO,CO和H2、CH4的混合物等)2031砷化三氢(胂)132锑化氢133硒化氢134溴甲烷1035易燃液体苯5036苯乙烯50037丙酮50038丙烯腈5039二硫化碳5040环己烷50041环氧丙
17、烷1042甲苯50043甲醇50044汽油20045乙醇50046乙醚1047乙酸乙酯50048正己烷50049易于自燃的物质黄磷5050烷基铝151戊硼烷152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电石10053钾154钠1055氧化性物质发烟硫酸10056过氧化钾2057氧化性物质过氧化钠2058氯酸钾10059氯酸钠10060硝酸(发红烟的)2061硝酸(发红烟的除外,含硝酸70%)10062硝酸铵(含可燃物0.2%)30063硝酸铵基化肥100064有机过氧化物过氧乙酸(含量60%)1065过氧化甲乙酮(含量60%)1066毒性物质丙酮合氰化氢2067丙烯醛2068氟化氢169环氧氯丙烷(3-氯-1,
18、2-环氧丙烷)2070环氧溴丙烷(表溴醇)2071甲苯二异氰酸酯10072氯化硫173氰化氢174三氧化硫7575烯丙胺2076溴2077乙撑亚胺2078异氰酸甲酯0.75附录B(规范性附录)未在附录A中列举的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类别危险性分类及说明临界量(T)爆炸品1.1A项爆炸品1除1.1A项外的其他1.1项爆炸品10除1.1项外的其他爆炸品50气体易燃气体:危险性属于2.1项的气体10氧化性气体:危险性属于2.2项非易燃无毒气体且次要危险性为5类的气体200剧毒气体:危险性属于2.3项且急性毒性为类别1的毒性气体5有毒气体:危险性属于2.3项的其他毒性气体50易燃液体极易燃液体:沸点
19、35且闪点0的液体;或保存温度一直在其沸点以上的易燃液体10高度易燃液体:闪点23的液体(不包括极易燃液体);液态退敏爆炸品1000易燃液体:23闪点61的液体5000易燃固体危险性属于4.1项且包装为I类的物质200易于自燃的物质危险性属于4.2项且包装为I或II类的物质200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危险性属于4.3项且包装为I或II的物质200氧化性物质危险性属于5.1项且包装为I类的物质50危险性属于5.1项且包装为II或III类的物质200有机过氧化物危险性属于5.2项的物质50毒性物质危险性属于6.1项且急性毒性为类别1的物质50危险性属于6.1项且急性毒性为类别2的物质500注:以上危险化学品危险性类别及包装类别依据GB 12268确定,急性毒性类别依据GB 20592确定。附录C(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a)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和“不应”。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b) 条文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 “应符合要求(或规定)”。c) 本标准所称的“大于”包括本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