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简答论述题及答案(共17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545532 上传时间:2022-04-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明清简答论述题及答案(共1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元明清简答论述题及答案(共1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明清简答论述题及答案(共1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明清简答论述题及答案(共17页).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 简述单刀会的结构艺术(1)构思独特,善于用铺垫和渲染手法塑造人物。(2)风格沉雄壮烈,许多唱词写得很大气,具有雄浑苍劲的意境。2. 王实甫西厢记对董解元诸宫调西厢记作了哪些发展?(1)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把它由讲唱文学改编成杂剧的。(2)王西厢继承了董西厢的优秀艺术传统,在情节、人物和语言等方面又进行了成功的改造和创新。使情节发展更合理,人物性格更丰满,反封建的主题更鲜明突出。3. 元杂剧的发展情况如何?各阶段的代表作家有哪些?元杂剧的发展以大德为界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1)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大都,主要作家有关汉

2、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这是元杂剧创作的黄金时期。前期杂剧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并塑造了一些勇于抗争的人物形象。杂剧的语言以北方中原的口语为基础,吸收了民间讲唱文学的营养。(2)后期的创作中心在杭州,主要作家有郑光祖、宫天挺、秦简夫等。这一时期的杂剧创作已走向衰落。这时期是元朝统治的稳固时期,文人对统治阶级产生了幻想,所以杂剧作品大都缺乏前期杂剧的现实性,爱情剧、文人事迹剧及神仙道化剧有所发展,艺术上也偏向曲词的工丽华美和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4. 简述西厢记的戏剧冲突(1)围绕主要线索,层层展开矛盾,是西厢记戏剧冲突的主要特征。(2)戏剧冲突分两条线索进行,一条是以老夫人为一方,

3、同以莺莺、张生、红娘为另一方之间的冲突线索;另一条是张生、莺莺、红娘之间的冲突线索。(3)戏剧冲突的发展节奏鲜明,波波叠起、悬念丛生、情节起伏跌宕不落窠臼。5.倩女离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倩女离魂是郑光祖的代表作,它根据唐传奇离魂记改编而成,描写张倩女与王文举的爱情故事。(2)张、王分离,张因病卧床,月夜魂追王成亲。后王得官回来,张魂魄与肉体复合为一。(3)剧中离魂代表妇女内在的欲望和情感,病中的倩女之身代表妇女不能自主的可悲事实。情节离奇而内涵深刻,而且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息,对牡丹亭有直接的启发作用。6. 简述临川派和吴江派的主要分歧临川派和吴江派两大派别的主要分歧在三个方面:(1)思想观

4、念上的分歧。临川派主张“以情格理”的至情论,反对封建的理学思想和礼教观念,而吴江派则重视封建伦理的宣扬。(2)对曲律的看法不同。吴江派强调“合律依腔”,主张格律至上,认为戏曲第一位的是作品是否合律,为了合律可以牺牲抒情表意。而临川派主张内容重于曲律。(3)重文采还是重本色的不同。吴江派主张本色,反对过于重文藻骈俪,临川派注重文采。7. 简述王实甫西厢记对传统杂剧体制的突破(1)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来叙写崔、张的恋爱故事,像是用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连台本。(2)打破了元杂剧由一人主唱的通例,在第本的第五折,第四本的第四折等若干折里,采用了由末、旦轮流主唱的方式。

5、(3)这种体制上的突破和创新,不仅能以比较完善的戏剧形式安排剧情,使戏剧冲突波浪迭起、丰富曲折,也便于更细致、更全面塑造人物形象。8. 简述西厢记在体制上的突破(1) 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采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像是用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连台本。(2)打破了元杂剧由一人主唱的通例,采用了由末、旦轮流主唱的方式。9. 简述南戏与杂剧在体制上的不同参考一(1)南戏在结构上不分折而分出,它没有固定的出数,长短自由。(2)南戏没有“楔子”,但有“家门”,又叫副末开场。(3)在演唱方面,一出戏不限用一个宫调的曲子,也不是一韵到底、一人主唱,可互唱、合唱、主唱,伴奏以管乐为主。参考二(1)基

6、本体制杂剧是四折一楔子,南戏则没有固定的出数(2)杂剧一般由旦或末一人独唱,南戏则各种角色都可以唱,也可对唱、合唱(3)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南戏一出之中不限用同一宫调,可以换韵(4)杂剧用北曲,南戏用南曲10. 简述琵琶记结构的艺术特色(1)琵琶记的问世标志着南戏文创作在艺术上的成熟,有“南曲之祖”的说法。(2)琵琶记采用双线交错的结构手法。一条线是蔡伯喈登第、为官、入赘,在牛丞相家享荣华富贵;另一条线是赵五娘在家苦守、劝慰公婆、糟糠自餍,剪发买葬。(3)两条线索在剧中交错出现。使剧情发展有起伏,场面安排有热有冷,脉络清晰而富于变化,在舞台上浓缩了人间奢华和凄惨。强烈的贫富对比,使

7、观众把同情集中到赵五娘身上,为她感叹、落泪。11.宋元小说话本主要有哪些内容?(1)婚恋小说,大多描写了市井细民的日常生活和普通感情,尤其是生动地刻画了下层妇女泼辣、勇敢的性格。代表作有碾玉观音、闹樊楼多情周胜仙(2)公案类的作品,大多揭露官场的黑暗,鞭挞堕落的世风,为民间的冤案鸣不平。代表作有错斩崔宁、简帖和尚等。(按题材内容分为四类:烟粉类,专讲男女恋爱,烟花粉黛;灵怪类,讲神仙妖术;传奇类,讲人世间的奇人奇事,以及种种悲欢离合的轶事奇闻;公案类,讲各种断案故事。)12. 简述三国演义“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特征三国演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1)“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

8、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从而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2)“三分虚构”是指在人物和时间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虚构想象,使之在不影响基本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13. 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是什么?三国演义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半白半文的妙处:(1)富有历史的气氛(2)讲史语言,简洁凝重,粗笔勾勒,具有一种阳刚之气;叙述语言,生动活泼,易观易入,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3)人物语言个性鲜明14. 简述水浒传的结构特点(1)采用连环直线型结构, 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环环相扣,互相贯

9、连。(2)第一部分:71回以前,以人为单元。写诸多英雄先后造反,像众虎归山、百川聚海。(3)第二部分:71回以后,以事为顺序。写义军两赢童贯,三败高俅,接受招安。北征辽,南打方腊,以悲剧告终。15.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哪些影响?(1)水浒传的艺术手法,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2)水浒传形象生动乃至纯净规范的白话语言,成为后来长篇小说的规范(3)水浒传后半部分的叙事模式成了后来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4)水浒传中的人物类型也成为后来英雄传奇小说仿效的方面,其故事题材成为别的艺术样式的渊薮16. 西游记的结构与水浒传有何异同?(1)西游记的结构形式与水浒传有些相似,都是采用单线发展的线形

10、结构形式,每个故事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被一根贯穿的线串在一起(2)二者又存在明显的差异。 两部小说的贯穿主线不同。水浒传的主线是梁山好汉的绿林起义事业,而西游记则是以孙悟空这个主要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和小说结构水浒传纯粹是由一个个英雄的传记故事连缀而成,而西游记总的格局则是由“闹天宫”和“西天取经”这两大部分组成17. 西游记在人物塑造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参考一西游记的几个主角如孙悟空、猪八戒等,都写得异常生动,惹人喜爱。这些人物之所以刻画得很成功,是因为作者在塑造他们时,往往是将神性、人性、动物性三个方面结合起来,把他们当人来写,使之具有人的思想、行为的人性的特点,同时又有神的威力和

11、动物的外貌等特点,既亲切又具有超现实的色彩。参考二(1)西游记在形象塑造上将动物的形态、神魔的法力和人的意志精神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三者的和谐统一产生了形貌各异、个性独特而又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2)如孙悟空是猴精,所以他形态上像猴子,这是他的动物特征;他善于变化,能翻十万八千里的斤斗云,能识破一切妖魔,这是他的神仙本领;他又具有人间英雄的品格,如大公无私,勇猛机智、爱出风头等,这些又是人的精神品格。18. 三言和二拍在体制上的区别(1)三言是从话本向拟话本过渡的产物。因为三言中尽管有些是冯梦龙本人的创作,但大部分是他对宋、元、明三代话本小说的改编。(2)二拍则绝大部分都是凌濛初个人的独创,因

12、此整个二拍不仅在思想和艺术上显得都比较统一,而且它出现的本身就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19. 明代长篇小说的主要类型明代的长篇小说约可以分为历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三大类:(1)历史小说主要有列国志传、北宋志传、英烈传等。(2)神魔小说主要有封神演义、西游补、四游记、西洋记等,其中封神演义最为著名。(3)世情小说主要有侠义风月传、玉娇梨、平山冷燕等。这类作品在写才子佳人的“才”与“色”时,又十分强调“真情”,这是明代思潮的特点。20. 晚明小品文的创作有何特色?(1)晚明小品文创作风格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2)其另一个特点是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不论是描写个人日常

13、生活,表达审美感受,还是评议时政,抨击秽俗,都展露真实情感(3)篇幅短小,写作具有适意性,即随意抒写,内容多写山水、风俗、人情。21. 明代的杂剧有何新变?明杂剧体制变化的特点是传奇化。(1)结构上不遵守四折一楔子,体制自由多样。出现了很多短剧。(2)音乐上可南可北,南北兼用。(3)演唱形式灵活自由,可多人唱,也可连唱、轮唱。22. 简述长生殿主题思想参考一 长生殿的主题思想,大体有三种:“政治主题说”、“爱情主题说”、“双重主题说”。(1)政治主题说:认为洪昇借李杨故事表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抒写亡国之痛,垂戒来世。(2)爱情主题说:认为剧作描写的重点是李、杨爱情,主题也是爱情,其他描写则只是背

14、景而已。 (3)双重主题说:认为其包含有政治与爱情两方面的内容,但又有“矛盾”、“主副”、“统一”等说法。参考二长生殿的主题思想包括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1) 通过李杨二人乐极生悲的故事,总结祸福互倚的人生哲理以垂诫来世。(2) 让李杨二人在历尽劫难、边场悲欢离合的人生况味后大彻大悟,终于跳出爱河情海,以佛家色空观念否定他们的情欲,宣布“情缘总归虚幻”,促使沉迷情海者“蘧然梦觉”。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和深化23. 聊斋志异中的优秀作品主要分哪几类?(1)对科举制的抨击与批判,作品一方面揭露考场的腐败不公,另一方面又反映了考生灵魂被扭曲的情况。(2)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现实社会中封建官府的暗无天日,和

15、人民的含冤莫伸。(3)由于蒲松龄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促使他写作了许多表现婚姻爱情的作品。24. 如何理解聊斋志异“一书而兼二体”?(1)聊斋志异有简约地记述奇闻异事的短章,也有故事委婉记叙传奇的篇章。清代学者纪昀讥其“一书而兼二体”,即 兼具志怪、传奇的手法。(2)聊斋志异里绝大部分篇章叙写的是神仙狐鬼的故事,具有现实的虚幻性,奇异性,即便是写现实生活的篇章,也在现实人生的图画中涂抹上奇异的色彩,从这个角度上说,它与六朝志怪小说同伦。(3)由于其中许多篇章描写委曲,又有别于六朝志怪小说之粗陈梗概,而而与唐人传奇相类。所以鲁迅称之为“用传奇法,而以志怪。”25. 聊斋志异的结构模式是什么?(1)人

16、以统事,单线结构:一种是人入异域幻境,其中有入天界,入冥间,入仙境,入梦,入奇邦异国。一种是狐鬼,花妖,精怪幻化进入人世间。(2) 聊斋志异的叙事模式受史传文学与唐代以来的传奇小说极大的影响,是传记文言小说。开头即写出主人公姓名,籍贯,乃至性格,接着便以小说的主人公为中心,围绕单一线索,直接进入情节。(3)聊斋志异的篇名或直接是人名,如连琐青凤一望即知是叙述人的。26. 简述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1)从结构来说,它不是严格的长篇小说结构,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框架,而是由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构成,人物在一部分成为主角后,下一部分便退居配角,成为点缀,或不再出现。(2)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

17、论及:“虽云长篇,颇同短制。”这样的结构在某种意义上是将一个个中短篇小说串连起来。这在以前的长篇小说中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是儒林外史的一大创造。27. 简述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1)在摆脱传统题材上的首创意义:儒林外史别开新面,专写知识分子,这在当时的白话长篇小说中是具有开创意义的。(2)突出的讽刺艺术:儒林外史的讽刺,能够面向社会,挖掘其社会根源,把诙谐的讽刺和严肃的写实结合起来,显示了讽刺的客观真实性。作者秉持公心,把握分寸,针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尖锐的矛盾,用漫画式的夸张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使用多种讽刺手段。(3)独特的结构形式:“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18、”(4)语言特色:使用纯熟流畅的白话文,明净而富有表现力,具有文人散文特色。同以往的白话小说相比,儒林外史最突出的是抛弃了说书体的程式化的套语。28.红楼梦“好了歌”说明了什么?参考一(1)好了歌是人生悲剧的主题歌,贯穿其中的是“变”。曹雪芹认为人生的荣与辱、升与沉、生与死都在急剧的变化中。(2)由于他对传统的、现存的思想信念和社会秩序提出了大胆的怀疑和挑战,又觉得新的出路、新的社会理想是那么的朦胧,因而倍觉感伤,带有色空、梦幻的情绪。(3)同时,这首好了歌也说明了曹雪芹自身存在的入世又出世的矛盾。参考二(1)宣扬了一种逃避现实的虚无主义思想。从宗教的观点看待人生,用通俗浅近的语言来说明一切都

19、是靠不住的。跛足道人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把“好”和“了”的涵义引申一层,说只有和这个世界斩断一切联系,也就是说只有彻底的“了”,才是彻底的“好”。故称好了歌。(2)好了歌的消极色彩十分明显。作者拟作这首好了歌,是对他所厌恶的社会现实的批判,同时又展露出他复杂的内心情感,他倾心塑造的所爱及所憎的形象最终全都毁灭,这使他堕入一种难以解脱的精神痛苦中。(3)作者世界观中尽管有虚无消极的一面,但又同无爱无憎的和尚道士不同,他有着深厚的生活激情。作者出生于一个上层的封建世家,亲身体验了贵族阶级由兴盛到衰败的苦痛,进行了半生的深沉思索,激起他强烈的愤感,他要痛骂,他要诅咒,好了歌便是痛骂、诅咒的歌

20、。29. 简述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1)金瓶梅的出现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上有重要意义,标志着古代小说开始逐渐摆脱说唱艺术的影响,向近代小说的方向转变,为古代小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变奇为常,从神到人,“寄意于时俗”。由追求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转变为着力表现普通的、日常的生活真实,变传奇的手法为写实的手法。通过平凡人物的人生际遇来表现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这使得作品与现实生活、与黎民百姓的心理更加贴近。强烈的现实性、明确的时代性,是金瓶梅独具的特色。(3)由美到丑,从歌颂到暴露。金瓶梅已经摆脱了传统小说那种简单化的平面描写,开始展现真实的人所具有的复杂矛盾的性格。(4)从故事到人物

21、,变单色调、特征化为杂色调、立体化。从夸张的、粗略的细节描写,转变为细腻、逼真甚至不必琐屑的细节描写。(5)从线性结构到网状结构。全书围绕西门庆一家盛衰史而开展,前八十回以西门庆为中心反映官场社会的黑暗,以潘金莲为中心反映家庭内部的纠纷。两条线索交叉展开。后二十回,则以吴月娘、庞春梅、陈经济为中心,写西门庆家族的衰败。全书初步形成一个网状结构。(6)从雅变俗,多用市井语、家常口头语。30. 简述清代戏剧创作的三种流派及其代表作家清初传奇创作主要有三种流派:(1)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包括朱素臣、朱朝佐、毕巍、叶时章等,他们多来自社会中下层,多写时事剧和政治剧。作品适合场上搬演,具有较强的市民色

22、彩。(2)以吴伟业、尤侗等人为代表的文人派,他们的作品执意追求雅化,脱离场上演出实际,作品具有明显的案头化倾向。(3)以李渔为代表的形式派,他们有系统的戏剧理论,将追求戏曲的娱乐功能和形式技巧作为最高目标。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论关汉卿戏剧的艺术成就(1)戏剧具有很强的剧场性关汉卿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他往往用洗练的笔触交代戏剧情境和人物的关系把观众的目光聚焦到主要矛盾上。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场面的冷热调剂,张弛交替。善于设置悬念,解决悬念的方式既出人意表,又在情理之中。(2)本色当行的戏剧语言关汉卿的戏剧语言本色当行,如王国维说“曲尽人情,字字本色。”人物唱

23、词在抒情中蕴含着鲜明的动作性,切合特定的戏剧情境。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还注意因环境变化和人物心态的变化而变化,赋予人物个性,体现了作者的敏锐和细致的辨析能力。 2. 简论窦娥的品格和反抗精神(1)窦娥是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人物,她的性格是孝顺与抗争的对立统一,既有善良温顺的一面,又有刚强反抗的一面。她的悲剧是张驴儿的横蛮行径与官府的颠倒黑白所造成的;她的悲剧性格,则是在与张驴儿等恶势力的斗争中呈现出来的。(2)窦娥本来不想和现实生活作对,可是黑暗的现实却逼得她爆发出反抗的火花。人间的不公,更使她怀疑天理的存在。关汉卿通过描写窦娥含冤的惊天动地,希望唤醒世人的良知,激发世人对不平世道的愤慨,催促世人为

24、争取公平合理的社会而抗争。因此,窦娥冤所表现的反抗性,是时代的最强音。3. 分析元杂剧兴盛的原因(1)元代城市经济的相对繁荣,为元杂剧的兴盛发展提供了物资条件和群众基础。(2)元代政治对杂剧的兴盛发展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蒙古族统治中国,同时也给中国的文学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与统治者的倡导支持、推波助澜不无关系。 (3)元代文人社会地位低下,促使大批文人投身于杂剧创作,这对元杂剧的兴盛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大批著名演员的出现也是元杂剧兴盛的重要原因。(5)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4. 比较分析牡丹亭与西厢记所表现爱情的异同?(1)牡丹亭在思想上与西厢记有类似之处,但是,西厢记是先情后

25、欲,牡丹亭则是先欲后情(2)西厢记描述的是情感的自然发展,更多的是表达“愿天下有情人终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而牡丹亭则特别突出了情(欲)与理(礼)的冲突,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这种不同,是时代的差异造成的(3)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5. 简论琵琶记的悲剧意蕴(1)书生负心婚变现象的普遍性。高明的琵琶记以同情宽恕的

26、态度,刻画蔡伯喈的形象,正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情态,书生贪新弃旧,攀龙附凤的行为使他们成为社会谴责的对象。南戏对负心汉形象进行改造,符合元代社会以及戏剧精神的新审美观。(2)三不从戏剧冲突的深刻性。琵琶记基本上继承了赵贞女故事的框架,它保留了赵贞女的“有贞有烈”,但对蔡伯喈的形象做了全面的改造。让他成为“全忠全孝”的书生,为了终养年迈的父母,他本来并不热衷于功名,只是辞试不从,辞官不从,辞婚不从,三不从加剧了戏剧冲突的深刻性,蔡伯喈成为了一个努力按照封建伦理行事的“孝子”却因为伦理纲纪的不合理以及伦理纲纪自身的矛盾,成为可怜可悲的牺牲品,最终落了个“可惜之亲饥寒死,博换得孩儿名利归。”的结局。(3

27、)赵五娘与封建礼教的女性生活。赵五娘,作者的意图是将她塑造成一个贞烈孝道的化身,通过她来宣传封建道德。但戏中赵五娘并不是一个概念化的人物,她的行为都很有个性特点,在对公婆的态度上,突出的显示了一个下层妇女,所具有的自我牺牲的可贵精神,琵琶记尽管从正面肯定了封建伦理,但通篇展示的却是“全忠全孝”的蔡伯喈和“有贞有烈”的赵五娘的悲剧命运,从而引发对封建伦理合理性的怀疑,在封建时代,恪守道德纲常的知识分子,经常陷入情感与理智,个人意愿与门第伦理的冲突之中,其悲剧意蕴具有深刻性和普遍性。6. 三国演义为什么会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1)由于刘备是“皇室胄裔”,多少有点正统的血缘关系;刘备向来以“弘

28、毅宽厚,知人待士”著称,容易被大众接受。特别是在宋元以来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人心思汉”、“恢复汉室”,正是当时汉族人民共同的心愿,因而将这位既是“汉室宗亲”,又“仁德及人”的刘备数为人君,奉为正统,是最能迎合大众的接受心理,符合广大民众的善良愿望的。(2)作者从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出发,融合着千百年来人民大众对于明君贤臣的渴望心理,把刘备,诸葛亮等人作为美好理想的寄托,根据儒家的思维逻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拥刘反曹”体现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作者着眼于现实,他通过揭露三国时代群丑的罪恶来鞭挞其同时代的统治者,通过歌颂刘备仁君来抒发他的政治理想。(3)广大劳动人民不断受到暴政的迫害,深受其

29、苦,痛入骨髓,刘备的宽厚,仁义,爱民,曹操的奸诈,乱臣贼子,儒家的仁君思想与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反暴政反黑暗,崇尚光明的思想情感相结合的反映。7.论述水浒传的思想内涵水浒传描写了一支聚义队伍的发生、发展和毁灭的过程。丰富的思想内涵:1.社会法则被打破乱了朝纲2.寻求公平正义3.谋求恢复法则4.解决问题的渠道各种各样的解读:有忠义说、起义说、市民说、英雄说。(一)一曲忠义的赞歌和悲歌。(忠义说)(二)描写了聚义的过程(聚义说;起义说)(三)一曲英雄的歌颂。(英雄说;诲盗说)包含着一股侠气和江湖气。(四)作者思想的局限。小说主题出现多元融合,与几种基本事实有关:1、北宋末年宋江起义是农民起义,作品

30、揭示了它的基本规律和客观意义。2、水浒故事长期在都市流传,既有对市民生活的描写,又有市民阶层感情的渗透。3、小说成书时经过封建文人加工改造,成书后又有不少修饰评点,所以儒家忠义思想贯穿全书并不奇怪。8. 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与三国演义有哪些不同?(1)二者人物性格都具有类型化特征。水与三相比,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开拓了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过渡,一方面作品中绿林豪侠继承了古代英雄的特征,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市民阶层的道德理想和生活情趣,具有较突出的个性特征,具有个性化典型倾向。(2)人物性格从类型化转向性格化,主要特征是:传奇性与现实性,超人与凡人的结合惊奇与逼真的结合,如武松打虎

31、 稳定与变化,单一与丰富的结合,如鲁智深林冲粗线条勾勒与工笔细描结合。9. 论水浒传的艺术成就(1)塑造人物的手法 性格形成的环境和过程。 对比烘托。现实化、平凡化、质朴化 多面性和复杂性。(2)结构和布局连环直线型。精密的布局。(3)成熟的白话语言。写景:纯写景的句子不多,然而非常传神,很少作静态的描写,常融进人物的感受。 叙事:简洁明快,情节性强,冷热相间,前后呼应。 人物对话:注意写出人物的声口、神态,一样人有一样的说话,让人丝毫不混。 10. 论述西游记的艺术成就(1)喜剧文学的巨大收获(2)西游记的想象力、奇幻性与童话性 (3)西游记的语言的通俗与幽默11. “三言”“二拍”在选材上

32、,表现出与前期什么不同的时代特征?它向读者展示的是一幅市井社会的风情画,其特点是:一是商人成了最活跃的形象。二是张扬女性意识和婚恋自主。另外“清官”形象也较多的带有市民化色彩。12. 从杜丽娘艺术形象的塑造,看牡丹亭主题的积极意义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形象塑造,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与反动;反映了明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和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表现他们为实现理想的不屈不挠斗争,具有鲜明的历史意义。13. 从杜丽娘的形象看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参考一:主题意义杜丽娘是牡丹亭中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光辉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她有强烈

33、的叛逆精神,她的性格核心追求自由,追求爱情,追求个性解放。剧本通过杜丽娘为情而死,又为情而生,最后终获幸福的爱情故事,不仅强调了婚姻中当有“至情”,而且对封建礼教束缚下人的生命状态进行了反思,对传统的道德理念和婚姻制度进行了批判,表达了明中叶后反对理学统治、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暴露了封建礼教的冷酷和虚伪。作者有意识地用“情”与“理”的冲突贯穿全剧,赋予“情”以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并借助幻想,昭示了“理之所必无”而“情之所必有”的未来。 参考二:从杜丽娘的形象看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褒扬像杜丽娘这

34、样的有情之人,拨开了正统理学的迷雾;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在商业价值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的新形式下,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4.鲁迅先生评价儒林外史“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你怎么看?讽刺有多种,而儒林外史的风格,却不似剑拔弩张的“犀利”而是娓娓道来的深沉,以含蓄、委婉的笔调来叙述故事,描写人物,也就是人们说的“亦婉亦讽”。 (1)、讽刺的生命是是真实的作者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借助人物形形色色的表现,描绘出复杂的社会生活面貌和丰富的人物内心世界,吴敬梓所选取的都是平常的真实的题材,如范进中举生活场面的描写。

35、(2)、儒通过不和谐的人和事进行婉曲而又锋利的讽刺。善于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方式的讽刺,常常在不同环境中通过特殊的行为、语言,不露声色的对这些酸儒进行辛辣的讽刺。(3)、小说往往通过强烈的夸张渲染,包括采取对比,运用误会巧合等来揭示人物的真实原貌,反映生活的本质特征。(4)、语言准确生动,洗练,采用纯熟的白话,着墨不多却使人物“穷形尽相”(5)、儒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吴敬梓能够真实的展现出讽刺对象中慼谐组合,悲喜交织的二重结构,显示出滑稽的现实背后隐藏着的悲剧性内涵,从而给读者以双重的审美感受。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这瞬间的行为是以他们的全部生命为潜台词的,所以也是悲剧性最强烈的地方,作

36、者敏锐的捕捉人物瞬间行为,把对百年知识分子命运的反思和他们瞬间的行为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使讽刺具有巨大的文化容量和社会意义。儒林外史将中国讽刺小说提升到与世界讽刺名著并列而无愧的地位,是对中国小说史的巨大贡献。15. 分析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成就A:儒林外史将讽刺小说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儒林外史之前,西游记、西游补、金瓶梅等小说中,已有讽刺的成分,但是,往往不是流于插科打诨,就是等同谩骂,还不能说是真正意义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足称讽刺之书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出于公心。也就是说,它并不是由于个人遭遇,深受科举之害,或是由于对某个人的不满,出于愤激之情才写出的,而是出于公心(社会责任感、忧

37、患意识等),看到了科举制度的普遍危害和士林的种种丑态,才有这部小说的问世;二是能用比较冷静、客观、委婉的手法来写,从真实可信的细节和语言入手来讽刺,既能感受到作者的忧世之心,同时又可见讽刺之意B: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讽刺手法的运用是对中国小说发展的一大杰出贡献。一从先秦开始,中国古代文学中主要局限于封建皇权的政治讽喻;白话小说西游记的讽刺多以调侃出之;明末清初的部分世情小说,如金瓶梅和醒世因缘传讽刺只是其中附带使用的手法;西游补等神魔小说中的讽刺已经上升为主导风格,但主要是嬉笑怒骂,是喜剧的讽刺。儒林外史对讽刺艺术最大的贡献就是从儒林群丑可笑的喜剧表面去挖掘其内在的悲剧意蕴。以范进为例,中举前后的

38、悲喜剧,揭示了八股制艺如何摧残了士人的心灵,造成他们人格的堕落,作者给可笑注入了辛酸,给滑稽注入了哀愁和痛苦。二在以喜写悲这个主导倾向的规定下,作者将其讽刺艺术的天才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境地,主要手法有:1以对比手法展示人物前后行为矛盾,如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2以白描手法精心刻画人物行动。如严监生临死前还念念不忘灯盏里多点了一根灯草。3借用人物自己言行之间的矛盾,如严监贡正在表白自己从不占别人便宜,突然小厮进来,报告早上关起别人的猪人家找上门来等等。16. 试述儒林外史思想内容的突出成就儒林外史别开新面,专写知识分子,这在当时的白话长篇小说中是具有开创意义的。 1、对科举制度的讽刺和批判(

39、1)儒生形象1)热中功名(把科举作为荣身之路)、苦苦追求、终获成功的腐儒,如周进和范进。 2)沉迷于八股文和封建礼教而自害害人的迂儒,如王玉辉、马纯上等。 3)在八股科举制度下由纯朴而堕落、道德败坏、招摇过市的骗子,以蘧駪夫、匡超人为代表。 (2)官绅形象1)贪官污吏:贪婪成性、敲骨吸髓的贪官猾吏,如王惠、汤奉等。 2)土豪劣绅:戴着科举功名的帽子而横行霸道、堕落无行的在乡士绅,如严贡生(严致中)、张静斋等。 (3)“名士”形象。莺脰湖名士:娄三、娄四公子;西湖名士:景兰江、赵雪斋;莫愁湖名士,杜慎卿、季苇萧等。2、对理想生活的探索和追求可分为三类,代表了他不断探索和追求理想的心理历程。1、具

40、有一定叛逆精神的人物:杜少卿和沈琼枝2、“真儒”、“贤人”形象:迟衡山、庄绍光、虞育德等 3、市井奇人:王太、盖宽、季遐年、荆元17.简论红楼梦的悲剧意蕴(1)美好生命和感情被毁灭的悲剧“如何心事终虚话”:宝、黛爱情悲剧(宝玉形象)“到底意难平”:钗、玉婚姻悲剧 (宝玉形象)“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女性命运悲剧(王熙凤形象)(2)人生理想破灭的悲剧 “无才可去补苍天”:宝玉人生悲剧(宝玉形象)(3)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悲剧“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末世家族悲剧“好”与“了” :多重悲剧的深层意蕴18.为什么说红楼梦达到了古代小说艺术的巅峰?红楼梦使世情小说的写实精神达到了最高境界。继承了金瓶梅的

41、写实传统而又突破了它那自然主义的写法。自觉避免才子佳人小说的公式化、概念化的失真写法。努力按照生活自身的逻辑和规律,以生活中可能有和实际有的方式去描写,为其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达到了人物个性与共性高度统一的典型高度,塑造出成群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的人物形象。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成为千古不朽的典型人物。如王熙凤:王熙凤是红楼梦中最生活化、最生动、最丰富的一个形象;王熙凤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中首屈一指的“末世之才”;王熙凤最显著的性格特点:“五辣俱全”,即香辣、麻辣、泼辣、酸辣、毒辣。(2)红楼梦达到了中国古代叙事艺术的最高成就。红楼梦不但在叙

42、述者问题上突破了说书人叙事的传统,而且在叙事角度上也创造性地以叙事人多角度复合叙事,取代了说书人单一的全知角度的叙述。如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如刘姥姥三进荣国府。(3)红楼梦展现了精美绝伦的结构艺术。突破了传统的单线结构的方式,采用了多线索并进、交叉、相互制约的网状结构。主线:宝黛钗之间爱情婚姻的产生发展到结局;贾府由盛到衰的过程。主线之外,又有多条副线(如一僧一道、甄士隐、刘姥姥进大观园等)穿针引线,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由“三个世界”( 神话世界、现实世界、理想世界)构成一个立体的交叉重叠的宏大结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顾此写彼,手挥目送”的写法,使每一个情节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故事与画面

43、的转换非常自然,不着痕迹。把大小事件错综结合着写,小矛盾凝聚着大矛盾,小事件积累成大事件,波澜起伏,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4)红楼梦的语言特色。红楼梦的作者是语言大师,他继承我国文学语言的优良传统并加以丰富和发展,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红楼梦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融汇古典书面语精粹,经高度提炼加工而成。生动形象、准确精炼、自然流畅、有生活气息和感染力。 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都达到了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19.论红楼梦的叙事艺术一、红楼梦叙事风格曹雪芹以他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感觉与把握内在和外在的世界,实在和空幻的人生,又以独特的方式把自己的感知艺术地表达出来,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这就是写实与诗化的完美融

44、合,既显示了生活的原生态又充满诗意朦胧的神秘感,既是高度的写实又充满了理想的光彩,既是悲凉慷慨的挽歌又充满青春的激情,它彻底地摆脱了说书体通俗小说的模式,显示出高雅的诗人小说的特征,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精品。红楼梦又不同于严格的写实主义小说,作者以诗人的敏感去感知生活,着重表现自己的人生体验,自觉地创造一种诗的意境,自觉地运用象征的形式,使作品婉约含蓄,有如雾里微露的楼台,是那样的朦胧又那样的壮观;是那样的历历在目,又是那样的难以企及。它不象过去的小说居高临下的裁决生活,开设道德法庭,对人事进行义正词严的判决,而是极人物心灵的颤动,令人参悟不透的心理深度;人生无可回避的苦涩和炎凉冷暖,让读者

45、品尝人生的况味。整部小说象一首雄丽深邃又婉约缠绵的长诗,把中国古代小说从俗文学提升到雅文学的品位,成为中国小说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二、红楼梦的叙事结构曹雪芹比较彻底地突破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单线结构的方式,采取了各种线索齐头并进,交相连结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青埂峰下的顽石由一僧一道携入红尘,经历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又由一僧一道携青埂峰下,这在全书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契合天地循环的圆形的结构,在这个神话世界的统摄之下,以大观园这个理想世界为舞台着重展开了宝玉与黛玉的爱情的产生、发展及其悲剧结局为主线,同时,体现了贾府及整个社会这个现实世界由盛而衰的没落过程。从爱情悲剧来看,贾府的盛衰是这个

46、悲剧的产生的典型环境;从贾府的盛衰方面看,贾府的衰败趋势促进了叛逆者爱情的滋生,叛逆者的爱情又给贾府以巨大的冲击,加速了它的败落。这样全书两个世界构成了一个立体的交叉重叠的宏大结构。甄士隐联系着神话世界和现实世界,贾雨村一头联系着甄士隐,一头联系着贾府,他们两人升沉好坏,出世入世两相对照,甄贾二宝玉两相映衬,使作品呈现出亦真亦假的变化,使神话世界、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叠影相加,形成一体,对全书作出理性的阐释。青埂峰下的顽石经历了人间的悲欢离合之后又回到青埂峰下,完成了天地契合的严密的完整的总体结构。三、红楼梦的叙事方式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由说书发展而来,因此,说书人是全知全能的叙述者,到了红楼梦虽然还残留了说书人叙事的痕迹,但作者与叙述者分离,作者退隐到幕后,由作者创造的虚拟化以至角色化的叙述人来叙事,在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自觉采用了颇有现代意味的叙事人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式的转变,既便于作者尽量避免直接介入,又便于作者根据不同的审美需要和构思来创造不同的叙述人,有利于体现作家的个人风格,有利于展示人物的真实面貌,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细致而深刻的心理描写,达到人物个性化的目的。20. 结合林黛玉形象谈一谈你对红楼梦在人物塑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