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地域差异及形成原因——以八大菜系为例(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饮食文化地域差异及形成原因——以八大菜系为例(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中国饮食文化结课论文 中国饮食文化地域差异及形成原因 以八大菜系为例 外国语学院 英语四班 贾慧 专心-专注-专业中国饮食文化地域差异及形成原因以八大菜系为例摘要:中国饮食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种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选料、加工和产品系统。由于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民族习俗等的地域差异,各地区和各民族在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上又有所不同,从而使其饮食文化呈现复杂的地域差异。中国饮食风味流派历史悠久,派别众多,尤以八大菜系为著,新旧更替,如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使中国饮食以丰富多彩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展现于世界饮食之林。关键词:中国 饮食文化 地域差异 八大菜系 原因“饮食文化”是一
2、个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哲学的普范的概念,是指食物原料的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中国饮食风味流派历史悠久,派别众多,如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一、中国饮食文化地域差异“八大菜系”中国菜肴流派众多,其中以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尤为出众,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极具代表性。八大菜系从味型特点、选材等方面的不同,凸显了因地域不同而产生的独特风味。中国“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风韵,其菜肴之特色也各有千秋。八大菜系首推鲁菜。鲁菜是我国
3、覆盖面最广的地方风味菜系,遍及京津塘及东北三省。鲁菜讲究调味纯正,内地以咸鲜为主,沿海以鲜咸为特色,具有鲜、嫩、香、脆的特色。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善于以葱香调味,烹制海鲜有独到之处。鲁菜常用的烹调技法有30种以上,善用爆、熘、扒、烤、锅、拔丝、蜜汁等烹调方法,尤以爆、扒技法独特而专长.爆法讲究急火快炒;扒技法为鲁菜独创,原料腌渍粘粉,油煎黄两面,慢火尽收汁;扒法成品整齐成型,味浓质烂,汁紧稠浓。原料多选畜禽、海产、蔬菜,偏重于酱、葱、蒜调味,善用清汤、奶汤增鲜,口味咸鲜。川菜系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菜系,其发源地是古代的巴国和蜀国。 川菜味型有麻、辣、甜、咸、酸、苦六种。在六种基本味型的基础
4、上,又可调配变化为多种复合味型,以用料广博、味道多样、菜肴适应面广而著称。尤以麻辣、鱼香、怪味等味型独擅其长。烹调手法上擅长小炒、小煎、干烧、干煸。川菜主要分为蓉派和渝派两大类。蓉派川菜讲求用料精细准确,严格以传统经典菜谱为准;渝派川菜以用料大胆,不拘泥于食材,手法更新为主。一般认为蓉派川菜是传统川菜,渝派川菜是新式川菜。粤菜为广东一带的风味菜,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粤菜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菜为代表而形成的。菜的原料较广,花色繁多,形态新颖,善于变化,讲究鲜、嫩、爽、滑,一般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醇。调味有所谓五滋(香、松、臭、肥、浓)、六味(酸、甜、苦、咸、辣、鲜)之别。其烹调擅长煎、
5、炸、烩、炖、煸等,菜肴色彩浓重,滑而不腻。著名的菜肴品种有“三蛇龙虎凤大会”、“五蛇羹”、“炸子鸡”、“蚝油牛肉”、“烤乳猪”和“干煎大虾碌”等。闽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最早起源于福建闽侯县,在中国饮食文化宝库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后来发展中形成福州、闽南、闽西三种流派。闽菜的烹调特点是:色调美观,汤菜要清,味道要淡,炒食要脆擅长烹制海鲜佳肴。其烹调技法擅长于蒸煎、炒、熘、焖、炸、炖,尤以“糟”最具为特色。著名菜肴品种有“佛跳墙”、“醉糟鸡”、“酸辣烂鱿鱼”、“烧片糟鸡”、“太极明虾”、“清蒸加力鱼”、“荔枝肉”等。苏菜即江苏菜。主要以南京、扬州、苏州、淮安、徐州、海州六种地方菜组成。苏菜的特点是
6、:用料广泛,以江河湖海水鲜为主;刀工精细,烹调方法多样,擅长炖焖煨焐;追求本味,清鲜平和,适应性强;菜品风格雅丽,形质均美。苏菜擅长炖、焖、蒸、炒,重视调汤,保持原汁,风味清鲜,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松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浙菜富有江南特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著名的地方菜种。菜式小巧玲珑,清俊逸秀,菜品鲜美滑嫩,脆软清爽。运用香糟调味。常用烹调技法有30多种,注重煨、焖、烩、炖等。主要名菜有“西湖醋鱼”、“东坡肉”、“赛蟹羹”、“家乡南肉”、“干炸响铃”、“荷叶粉蒸肉”、“西湖莼菜汤”、“龙井虾仁”、“杭州煨鸡”、“虎跑素火煺”等数百种。湘菜以独特的潇湘风味闻名。是以湘江
7、流域、洞庭湖地区和湘西山区等地方菜发展而成。湘江流域的菜以长沙、衡阳、湘潭为中心,是湖南菜的主要代表。其制作精细,用料广泛,品种繁多,其特色是油多、色浓,讲究实惠。在品味上注重香酥、酸辣、软嫩。讲究菜肴内涵的精当和外形的美观,重视原料搭配,滋味互相渗透。湘菜调味尤重酸辣。烹饪技法:湘菜早在西汉初期就有羹、炙、脍、濯、熬、腊、濡、脯、菹等多种技艺,现在技艺更精湛的则是煨。徽菜系由安徽省的沿江菜、沿淮菜和徽州地方菜构成。徽菜的特点:清雅纯朴、原汁原味、酥嫩香鲜、浓淡适宜,选料严谨、火工独到、讲究食补、注重本味、菜式多样。烹饪技法:滑烧、清炖和生熏法。其名菜有火腿甲鱼、红烧果子狸、腌鲜鳜鱼、无为熏鸡
8、、符离集烧鸡、问政笋、黄山炖鸽等。其中“火腿炖甲鱼”又名“清炖马蹄鳖”,是徽菜中最古老的传统名菜。二、 中国饮食文化地域差异的形成原因1、地理环境、气候物产等地域因素的影响饮食习惯对自然环境有着很强的选择性和适应性,各地食物资源的产出决定了当地饮食的主流。人们择食多是“靠山吃山,靠海食海”,就地取材。例如,东南沿海地区,人们嗜食鱼虾,且尚生猛;而西北地区与海无缘,当地居民基本不吃海产鱼虾;中北地区,人们离不开牛羊奶酪;长江中下游地区则是“饭稻羹鱼”、时鲜蔬果、精细点心、风味小炒。一般地域相邻地区的饮食文化差异相对较小。当然这要以自然地理不出现巨大反差以至造成物修差异过大为限。例如,西藏高原毗;
9、连四川盆地,但地理物修的不同是十分显明的,以至饮食文化形成巨大的反差。2、政治经济与饮食科技因素的影响经济条件局限。这是形成饮食文化地域差异性的最根本原因。在远古时代,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运输和通讯手段都十分匮乏和落后,人们的生产活动往往局限于一个较小的范围内,食料的来源多为就地取材。地区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文化的封闭性也造成生活习惯的承袭性而久之成为习俗。这种习俗在人一生下来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并渗透到他的生活习惯、道德、思想、观念,乃至心理结构、思维方式等中去。城市的区位往往很大程度的影响着该地的饮食文化,例如北京,自古为中国北主重镇和著名都城,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文荟萃
10、,各地著名风味和名厨高手云集京城,各民族的饮食风尚也在这里相互影响和融合。 3、民族、信仰与饮食习俗因素古代的人们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无法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因而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境界和鬼神主宰着自然和人类,从而对它敬畏与崇拜,包括对大自然的崇拜、动物崇拜、植物崇拜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崇拜习性也影响到当地居民对食料的选择和食用方法,加之,我国民族众多,宗教信仰也不尽相同,这也很大程度的影响着我国的饮食文化。如回族不吃猪肉,而其他民族则以猪肉为主要肉食;蒙古、维吾尔和哈萨克等典型的游牧民族,其饮食具有鲜明的食肉饮奶的特点。4、 心理因素影响。另外形成地域饮食文化差异的一个
11、很重要的原因是心理上障碍对异域文化的排斥。固定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使得人们在外出或其它饮食风格的食品进入时不自觉地加以抵制。中国漫长的农业社会形成了中国人重历史、重家族、重传统的习惯,对祖先留下来的东西世代传承,久之形成了一个地区的风俗。每个地区的居民对自己的饮食习俗具有的特点、形式,不但怀有深厚的感情,而且极为敏感。这种心理因素的存在,使得各地区的饮食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历史传承性。结束语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文化,具有鲜明地区域性,而引起区域其区域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今,我们对饮食文化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更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探讨。参考文献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赵荣光 高等敎育出版社中国饮食文化 吴澎 化学工业出版社中国饮食文化史 马健鹰 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和特点 中国饮食文化 胡自山 时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