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时反思(共12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531347 上传时间:2022-04-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时反思(共12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时反思(共12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时反思(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时反思(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新人教版二数下册课时教学反思(整理)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1课时:认识统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直接关系到统计的结果是否正确。收集和整理数据时,往往要把数据进行分类和计数。在教学中,先让他们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分一分、数一数的愿望。再指导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计数,提高收集信息和计数的效率。【第2课时:统计】多让学生交流统计方法。请学生说说自己会利用什么统计方法,如何操作。如果教科书中的方法学生没有想到,可以让他们看看书上的插图,说说图中的学生是怎样整理的,并让他们照书上的方法再做一做。完成以后把学生的各种记法以及画“”的记法进行比

2、较,说说各种记法的特点,比一比哪种记法既清楚有方便。但在交流中,我会引导学生在多种的统计方法中选取比较方便清楚的,让学生自己交流比较,选择出适合的统计方法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平均分(1)】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了各种生活情境,先通过观察初步感受“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放手让学生动手分一分,从而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今后学习除法打好基础。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合作得非常好,特别是分一分时,学生们都有自己的分法,体现了分法多样化,但最后还是觉得用乘法口诀最快最方便,这一思维的提升,锻炼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自信心【第2课时:平均分

3、(2)】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时教学中老师要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实例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安排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练习题,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突破难点,使学生爱学、乐学,更好地掌握平均分,平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第3课时:除法(1)】本课教学,从学生已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出发,依据例题帮熊猫分竹笋的活动,解决小精灵提出的“每盘放几个”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以“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计算呢?”激起学生学习新计算方法的欲望,进而引入除法运算,列出算式,教学

4、效果非常好。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第4课时:除法(2)】本课教学,利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计算的基础,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呈现熊猫分竹笋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画面收集信息,弄明白要分多少竹笋,分的要求是什么。接着,让学生借助平均分的结果,说说2045的实际含义。然后指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观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第5课时:除法练习】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从身边去发现除法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练习中,通过让学生看图,进一步

5、理解图意,正确写出除法算式,重点区别两种不同的方法。【第6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1)】在教学例题1时,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列出算式123,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学生借助学具、独立观察、算理等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接下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各自的想法:怎样计算出123等于几?经过学生的探究思考,汇报了3种结论,最后让学生比较用哪种方法最好,学生选择了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点出课题,进行了小结。整个教学引导学生在一列的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的活动中,从具体问题向抽象算理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呈现出算法的多样化。最后通过比较让学生悟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最简单,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理解,沟通

6、了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第7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2)】本课学习从情境入手,放手让学生探究、研讨,使学生在大量灵活、多样的练习中,巩固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更加明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动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8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课)】无【第9课时: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1)】在探索解决问题的环节,我先提问学生: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问题吗?先让学生思考、尝试做。再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理解题意的要求,确定是用除法解决。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用

7、除法解决问题”的两种情况就是:(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算(2)几个几的分,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算。这样转换成简单的两句话,学生容易理解,而且方便记忆【第10课时: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2)】在探索解决问题的环节,先出示情景图,帮助学生思考,学生较有兴趣。再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三个问题。先让学生思考。尝试做。再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理解题目的要求,确定是用乘法还是除法解决。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情况就是:(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算(2)几个几的分,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算(3)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情况就是:求几个几

8、是多少,用乘法。这样转换成简单的三句话,学生容易理解,而且方便记忆【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本节课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队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进行总结与反思。在进行教学时,老师调整自己的关注视角,变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为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在这个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让学生真实、真诚、真正地参与到交流中去,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折一折、比一比、猜一猜、剪一剪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在新授教学时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二十把学生看

9、作是课堂的主角,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测,说出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并通过小组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采用对折的方法来折一折,让每位学到都参与活动,在对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形的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时教师就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完全重合”,最后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形成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配合课件动态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的认识【第2课时:平移和旋转】对于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学生是有经验的。因此,在教学这节课时,我从游乐园入手,先出示学习要求,然后引导学

10、生围绕学习目标通过自主观察学习、交流、讨论等方式,说出游乐园里的游乐项目的名字,给游乐项目分类,并结合观察所得与想象实际,用手势表示这些运动的运动方式,从日常生活中分别找出平移与旋转的现象等等,这都进行得非常顺利,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效果也非常好。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充分感悟了平移与旋转的特征与区别,并从中获得了成功体验的快乐以及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进对数学的喜爱感。在感知旋转这一环节,通过引导学生玩陀螺、风车、地球仪等,让学生观察旋转现象,然后通过交流讨论,一点一点地呈现旋转运动的特征【第3课时:剪一剪】在这堂课中,安排了多次猜想,在课的一开始就出示老师剪好的一个对称的小人给

11、学生来欣赏,让学生猜一猜我是怎么剪出来的。学生兴趣很高,马上动手实践一下,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之后让学生猜想如何剪出连续的两个小人,四个小人,然后根据猜想一一验证。当出现剪出的小人和老师展示的不同,再共同猜测他是怎么在剪的,分析错误的原因。但是一节课下来,还是存在着问题,花了很多时间在进行平移和旋转两种图形的剪法上,对于其中体现出的:图形之间的运动关系、找到对折次数和得到小人之间的规律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第1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1)】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熟悉的“欢乐节日”主题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发现数学信息,进而依据信息,自己提出问

12、题、生成问题,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提供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自由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大胆尝试、探索,感受数学的趣味、品质,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四人小组这种群体学习的讨论与交流,使得每位学生可以从他人的发言中获得大量的启示和收益。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个性得到了充分的施展,思维的创造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使整个课堂学习生动、鲜活,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第2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2)】本课教学,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通过解决具

13、体问题,让学生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第3课时:解决问题】本节课教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收集信息,自己去分析信息,解决问题,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同时,通过小组的交流互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简单除法应用题的解法【第4课时:解决问题(练习)】无【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无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第1课时:混合运算(1)】对于同一级混合运算,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计算,对于问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是非常清楚,为了使学生明确同一级混合运算顺序的道理,在课伊始,我设计了口算好的,既帮学生回忆了

14、旧知,突出了同级运算,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下来,借助例1,指导学生认识一级运算,二级运算。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让学生在经历计算的过程中,理解了混合运算的顺序。在这个环节上,学生配合较好,达到了设计目的,呈现了轻松的课堂气氛,学生在总结运算顺序时说的比较到位,没有花费较多时间,并且学生都能理解【第2课时:混合运算(2)】数学课时抽象的,又是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计算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本课教学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参与的时间就多,学生发表的观点就多,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第3课时:混合运算(3)】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的地方:

15、新与旧运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通过自己的额独立思考就能获取的知识,教师完全可以放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现知识的迁移。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这些人是包括:要用递等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含有小括号的两部计算的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我们只需要为学生创设新的情境,让我们利用“迁移”以前学过的知识方法就可以正确计算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我先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在数之间添、符号,而后再添、符号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让我们巩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和“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

16、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在学生初偿知识迁移的滋味时,我再让我们完成“做一做”习题,从习题当中,让学生利用知识的正迁移,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掌握了新知,同时体会到学习只要自己勇于探索,真知就离我们不远,成功就在我们手中【第4课时:混合运算练习】无【第5课时:解决问题(两步计算)】本节课的设计,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同时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表述中去采集数学信息、寻找数学问题,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找答

17、案,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6课时:解决问题(两步计算)练习】无【第7课时:整理和复习】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学生回忆进行知识的整理和练习,归纳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一看、二画、三算、四检验,使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认识有所提升。解决问题的整理和复习,采用了适当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读题意,让学生自主探索解题的步骤,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列式计算,最后,引导学生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1课时:有余数的除法1】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我主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逐步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乘法。先引导学生以7个草莓,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盘放2个,还剩1个这

18、种情况为例,讲述怎样写成除法算式,使学生知道剩余的1个在除法算式里叫“余数”,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初步建立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概念。再借助学具操作,加深印象。完成“做一做”时,让学生借助分圆片、分五角星等活动,比较概括地知道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假如没有正好全部分完,也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计算【第2二课时:有余数的除法2】在教学除数比余数大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这个规律,而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摆正方形、五边形、三角形。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比较除数和余数的大小,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在自主、合作、

19、讨论中学生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的概念打下了基础【第3课时:有余数的除法3】以往计算教学只重视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速度,使计算教学变得枯燥无味,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再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重视学生的亲生体验,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二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摆一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余数的意义,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联系平均分东西时最后剩下的“不够再分”的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规律是合理的,必然的【第4课时:有余数的除法4】这节课主要是关于用竖式计

20、算有余数的除法,掌握试商的方法和懂得余数比除数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本节课我注重了以下几点: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会表内除法以及会用竖式计算没有余数的除法,所以,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安排了几道计算题,让学生通过“算一算”,既巩固旧知,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充分的铺垫。2、在教学中要合理预设学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握现有资源【第5课时:有余数除法(练习)】无【第6课时:有余数的除法应用(1)】本节课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有余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租船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用除法的相关知识

21、解决问题。同时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对问题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辨析。由于受生活经验与表达的限制,很多孩子一时半会举不出有余数的除法进一法和去尾法的例子,所以教师应及时提供事例,给孩子一个支点,降低表达的难度,构建起对余数的认知框架【第7课时:有余数的除法应用(2)】本节课也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有余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摆小旗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对问题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辨析。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让孩子圈一圈,摆一摆,通过实际操作,形成表象。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物体排列规律,并运用除法知识去解决问

22、题【第8课时:有余数的除法应用(练习)】无【小小设计师】本节课的教学以“欣赏”为主线,特别突出情意因素,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积极地、主动地学习,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1课时;千以内数的认识】1、给学生时间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数10000以内的数,体会数数规律,并掌握这一规律正确的数10000以内的数2、在数数的过程中,利用计数器、实物等材料让学生感知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发展学生数感和估算能力3、在数数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让学生在猜测和验证中体会估数的一般方法4、注重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

23、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学得轻松、学的愉快、学得有效【第2课时:千以内数的读写】1、复习旧知,激发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新课开始前,我针对新知复习了两位数读、写法及两位数组成,这样学生在学习三位数读写法时,只要能将旧知迁移,对于掌握三位数读、写法就没有问题2、重视及时小结让学生说自己读、写数的方法。在学生学习了一些10000以内数的读、写法,及时小结读、写法的方法。接着在练习中注重让学生自己说是怎么读、写数,不但自己更熟练,也让其他还没有消化的同学明白读、写数方法3、集中训练突破难点,在三位数读数中,难点在0的位置的读写法,我集中了一些末尾有0、中间有0的数来训练,轻松突破了难点【第3课时:用算盘记

24、数】1、在讲解算盘的用途和各部分名称以及定位时,可以用大算盘演示,并在梁中间贴上数位个、十、百、千2、教学在算盘上记数时,首先要确定某一档作个位,从个位向左数,依次是十位、百位、千位。开始教学时,为了便于学生分清数位,可以让学生在算盘上也贴上个、十、百、千。教学上、下珠各表示的数值时,要向学生强调说明:“5”一般不用五个下珠表示,而用一个上珠表示;“10”一般不用个位上一个上珠和五个下珠表示,而用十位上一个下珠表示;空档表示“0”3、教学19各数在算盘上的记法时,要结合不同数目的特点,说明拨珠的方法。例如:拨上1、2、3、4时可以说明用拇指拨下珠靠梁,拨上5时说明用中指拨一个上珠靠梁,拨上6、

25、7、8、9时用拇指和中指同时拨珠靠梁。怎样拨去每个数也要说一说。例如:拨去1、2、3、4都用食指,拨去5用中指,拨去6、7、8、9用中指和食指同时拨。但学生拨珠时指法较难掌握,练习时间不够【第4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引出万的概念时,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从一个小正方体到十个小正方体,再到逐渐理解感知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然后由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学具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在一千一千地数数的过程中建立“万”的概念,在个位到千位的顺序表再添加万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认识计数单位“万”,体会十进制计数的原

26、理,在展现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数感。然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体会数的转换,直至感知一万的大小。我又设计了一个感受一万有多大,让他们想象比划一万张纸有多厚,一万米有多长等。不但突破了难点,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在接下去的数的读、写的教学中,不仅出示正方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数出一共有几个大正方体,然后在计数器上试着表示出来,在尝试读、写这个数,充分体现了图形、数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形成数的概念,了解数的组成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中,组织了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加强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如:看一看、数一数、拨一拨、说一说等形成数的表象。因此,本节课多处创设了让学生表

27、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第5课时:万以内数的读法】1、本节课教师让学生引导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有关数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先把所有的数分成有0和没有0的两大类,然后读没有0的数和有0的数,并且边读边总结读数的方法,学生学得有效而扎实3、重视让学生运用已学得只是和生活经验进行推理。数位顺序表是本课学习的基础,一定要使学生熟练,教师在学习初始就进行了复习巩固。利用学生已学的百以内数的读法来迁移到万以内数的读法的学习4、本节课练习由易到难,层次分明,而且形式多样,在教学新知时采用尝试性练习的

28、方法,让学生先尝试读数再总结读数的方法【第6课时:万以内数的写法】1、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先把所有的数根据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分成有0和没有0的两大类,然后写没有0的数和有0的数,并且边写数边总结写数的方法,学生学得有效扎实2、重视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推理。数位顺序表是本课学习的基础,一定要使学生熟练,教师在学习初始就进行了复习巩固。利用学生已学的百以内数的读法和千以内的数的写法迁移到万以内数的写法的学习【第7课时:万以内数的读写练习】无【第8课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在设计教学时我做了如下的思考:比较数的大小,学生是有经验的。一方面,他们在以前学习10以内、20以内、100以内

29、的数时都比较过数的大小。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是多次接触甚至亲自解决过这类问题。所以我重新调整了备课重点,找准教学起点。总体的教学思路是: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得过程。新课的导入和展开都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究。这样设计一方面便于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找准教学起点,使本节课的重点从学生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调整为学生自主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100以内数大小的比较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结合在一起,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开阔的大空间让他们去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第9课时:万以内数的近似数】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一内容的教学有着很强

30、的现实意义,教学中以现实情景为基础,让学生主动参与,体会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第10课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1)】学生在学过“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已经懂得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的的道理,可以说这部分内容不是很难,因此,我主要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利用旧知识顺利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不只考虑了学生平时有些犯难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进行计算,拉近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将运算与实际的生活问题真正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

31、能力。从学生整体的课堂表现来看,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而且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又上了一个台阶【第11课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2)】学生是在学过“整百整千数的口算”的基础上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估算,学生已经掌握了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可以说这部分内容不是很难,因此,我主要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利用旧知识顺利迁移的方法就进行教学。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发展学生的思维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第一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1)】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运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找一找

32、、说一说等活动,了解1千克大约有多重,把抽象的1千克与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联系,形成表象,从而初步建立1钱看的观念。特别是“找一找”这个环节,不仅通过“对比着掂”让学生进一步感受1千克到底有多重,而且在各小组交流找到的1千克物品时,让学生资源共享,形成更丰富的表象,加强质量观念【第二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2)】一般来说,习题是针对本单元内容设计的一系列练习,题型多样,难易结合。但是,有的练习题难度略大一些,对于中、下学生来说不易掌握,像这样的类型题就要当作例题进行精讲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推理【数学广角(1)】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注重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标准在建议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

33、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本节课,我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入课堂。用孩子们喜欢的“猜一猜”等游戏贯穿整节课,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更使抽象的推理变得直观,感受抽象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验到“我就在数学之中”,从而自然的去喜欢数学、去研究抽象的数学,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体验简单推理的过程,获得了对简单推理初步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二、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推理其实也就是逐步排除,有三种可能时,先确定已经知道的排除掉。剩下的两种就可以用“不是就是”来描述。这样,猜3个物品就转化为2个物品。这里,渗透了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意在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为孩子的后续发展做出努力【数学广角(2)】本节课教学简单的推理知识,是在前节课的基础上,由3种可能增加到4种可能。通过复习,掌握“猜一猜”,比昨天学得稍微复杂一点,也是数学里的简单推理知识,只要同学们遇到这些问题时,能冷静地去判断、推理,找到正确的方法,就能正确地解答。希望小朋友在课后能运用这节课学到的推理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变的越来越聪明!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