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巴金《寒夜》的人物形象(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析巴金《寒夜》的人物形象(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山西大同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 业 论 文(设计)题目:试析巴金寒夜的人物形象级 别 本 科 专 业 汉语言 函授站点 吕梁高专 班 级 2009级 姓 名 杨晋锋 指导教师 康志宏 年 月 日 试析巴金寒夜的人物形象作者 杨晋锋 指导老师 康志宏摘要: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标志着作家在艺术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书中写了一个小公务员的生离死别、家破人亡的悲剧,并且通过他揭示了了旧中国正直善良的知识分子的命运,暴露了抗战后期“国统区”的黑暗现实。本文试从人物形象方面,对寒夜的成功之处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评论,从而使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寒夜所蕴含的独特。关键
2、词:解放前;人类苦难;写作背景;人物形象 目 录一、小说寒夜的写作背景1二、小说寒夜的人物形象2(一)、汪文宣的形象:被不合理的社会所压垮的小知识分子3(二)、曾树生的形象:在困境中挣扎的小资产阶级女性4(三)、汪母的形象:受过旧式教育的知识妇女6三、结语7正文:一、小说寒夜的写作背景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一生中的巅峰之作。最初动笔于1944年秋冬之际的重庆,1946年底在上海完成。小说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树生是一对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夫妇。年轻时曾经编织过许多美丽的理想,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为国家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但抗战爆发后,他们逃难
3、到重庆,汪文宣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公司当校对,曾树生在大川银行当“花瓶”。汪文宣的母亲为了减轻儿子的生活负担,赶来操持家务,但汪母与曾树生婆媳关系不和,汪文宣夹在中间两头受气,且又患上肺病,家庭经济非常拮据。最后曾树生跟随银行年轻的经理乘飞机去了兰州,汪文宣在抗战胜利的鞭炮声中病死,汪母带着孙子小宣回了昆明老家。两个月后,曾树生从兰州回到重庆,但已物是人非,伤感不已。作家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命运。曾连载于文艺复兴(1946年2卷1-6期)。寒夜体现了作家的人格与人生态度。巴金的伟大之处不仅仅体现于他正直伟岸
4、的人格力量,还在于他用艺术手段成功地揭示了人类“软弱”的灵魂。对于一位小说家来说,这更了不起! 巴金是带着自己的审美意识进行深刻的艺术反思的:他剖析着自己,同时也在剖析着人类的灵魂“我是人类苦难的歌手!”而寒夜正是“人类苦难”曲中最动人也是最令人痛苦的一章。寒夜成功之处在于平实、朴素的现实主义文风。二、小说寒夜的人物形象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少不了成功的人物形象,而何谓成功的人物形象?那种好就好得不得了,坏就坏得不得了,好坏两极背反写人物的方法是简单的,低层次的,而由此刻画出的人物也绝对不是受观众喜爱的丰满的人物形象。写人应当写真实的人,写具有复杂性格的人。当然复杂性不等于多元性,而是在规定性前提
5、下具有的复杂性,这是符合文艺辩证法的。寒夜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更加尊重人物的客观真实性,不再对人物作简单的情感判断,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复杂。正如作者所说,寒夜中的“三个人都不是正面人物,也都不是反面人物;每个人有是也有非”。读完巴金的长篇小说寒夜,心中的悲凉不知怎么来形容。想起小说中一幕幕的情节,以及那体弱多病的汪文宣,不安于现状的曾树生,老妈子般的汪老太太,一种心酸和无奈油然而生。在寒夜中,巴金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主人公更加引人注目,甚至令人刻骨铭心。作者不仅刻画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展示了人物的内心矛盾与冲突,进而又从黑暗社会中找出原因,深刻揭露了黑暗社会的腐败,冷漠和对人的摧残
6、。本文将从人物形象方面浅谈自己对寒夜的理解。(一)、汪文宣的形象:被不合理的社会所压垮的小知识分子汪文宣是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他是当时黑暗社会典型的被损害者、被侮辱者。汪文宣是悲剧性人物的典型,是旧时代小知识分子悲惨命运的缩影。他善良正直、忠厚老实、懦弱无能、又富有牺牲精神;他是个典型的老好人,他处处忍让,事事委曲求全,让人怜爱与同情。但社会并没有对他有所宽容,他最终在孤独与悲哀中吐尽了血痰死去。汪文宣的悲剧命运是由万恶的旧社会、旧制度造成的。细言之,汪文宣的悲剧性主要表现如下:1、处境的艰难。抗战的爆发,粉碎了他的梦想,迫使他成为一个图书公司的小职员。在公司里,他整日拼命工作,小心翼翼,在乎上
7、司的每一句话,每一种神色,唯恐失去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以保住一份低微的薪金来养活一家老小。为了保全这个饭碗,他埋头苦干,甚至病了也不敢回家休息。他从不与人争吵,勤勤恳恳,一味工作,干当老好人。他的正直、善良、与世无争,并未给自己带来好运,相反却始终被失望、困苦缠身,最后因肺病加重而丢了工作。在家庭生活中,他又处于婆媳争执的夹缝之中,他孝敬母亲,也爱妻子,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他无法排解她们的纠纷,又不忍心伤害她们之中的任何一个,只能以对自己的责备和委屈换取她们的同情和家庭暂时的安稳。在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下,他痛苦万分,不幸的是他又得了当时的不治之症肺结核,贫病交加,生活更是艰辛;他无力摆脱艰难的处
8、境与不平的命运,只能采取消极的人生态度:委曲求全、懦弱无能,甚至不惜泯灭自己的人格,牺牲自己的生命,舍弃个人的理想、幸福和爱情。而残酷的现实社会能回报他的也只能是苦难与死亡2、性格的畸变。汪文宣是上海某大学教育系的毕业生,当时脑子里满是美好的愿望,甚至想为教育事业贡献毕生。他也曾大胆地表现出对习俗的不满与挑战,与曾树生自由恋爱组成了一个令人羡慕的小家庭,他理想崇高,雄心勃勃。而如今,他却是如此的懦弱无能,这样的胆小怕事,那样的庸碌无为!身为公司的校对人员,他从不与人争吵,对上司周主任、吴科长那种冷酷的金钱、权利欲虽心有不满,但只有忍气吞声;面对歌功颂德甚至狗屁不通的文章虽然满腹牢骚,却也未敢发
9、泄,还得精心修改,有时甚至违心赞颂。他肺疾日重,却只能默默承受,不敢声张,甚至咳嗽吐血,竟然暗自吞咽。更不用说他虽对社会之黑暗与腐朽有着切肤之痛,但何尝想到奋力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生存状态。当母亲与媳妇激烈争战时,他从不也不敢评判是非,坚持立场,只能以自虐企图获得她们的同情,从而平息纷争。!妻子爱慕虚荣,不满现状,他总是极力理解,给予原谅;妻子不但作了“花瓶”,而且与上司陈经理谈笑风生、亲昵异常、关系暧昧,他虽然耳闻目睹,却能忍气吞声。总之,如今的汪文宣凸现了一个被损害与被侮辱的软弱者的病态灵魂。昔之汪文宣远非今之汪文宣可比!3、家破人亡。这其实也是汪文宣处境艰难、性格畸变的必然结局。汪家迁徙到重
10、庆后,他对生活心灰意冷,工作不顺,挣钱极少,更兼环境恶劣,精神郁闷。于是家庭矛盾日益凸现:先是妻子曾树生不甘寂寞,不时在外“寻欢作乐”,婆母眼见心烦,难免恶言相讥,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最终导致儿媳与人远走兰州。而汪文宣自己本来工作繁重,更兼营养欠缺、精神郁闷,久而久之,竟然身染肺疾,不但医治不力,而且休息不足,眼见熬到了抗战胜利的前夜,谁料竟在人们庆祝的鞭炮声中含冤而去,更满怀遗憾!后来呢,老母携着弱孙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大约与儿媳也相见无期!唉,原本一条完美无缺的家庭之舟就在时代的狂风暴雨中支离破碎、惨不忍睹了!但是汪文宣正直、善良、有正义感,内心也有对黑暗现实的不平与愤恨,不与邪恶同流合污
11、,竭力想保持住好的品质。他老实、正派、不阿谀殷勤,给上司祝寿,都敬酒唯他不去。让他给一个国民党候补委员、政界红人写吹捧时,他不知道应该写什么,最后写成后他却在骂自己“谎话、完全谎话”,话中充满了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愤怒。善良的他在病重的最后时刻,也没将他病重的消息告诉树生,却忍受极大痛苦写下“我愿她幸福”的遗言。对年迈的母亲也一肚的歉疚。如上所言,汪文宣也曾意气风发、怀抱远大,后来,他却懦弱无能、逆来顺受,最终家破人亡。换言之,汪文宣从时代的理想者沦为社会的落伍者直至牺牲者。(二)、曾树生的形象:在困境中挣扎的小资产阶级女性 曾树生是一位温柔热情、聪慧美丽、富于幻想、不甘堕落的新派女性。她不甘向
12、命运低头,也不愿像丈夫那样苟且偷生。她没有消极地顺从忍受,甚至萎缩个性,牺牲幸福以求生存。但是,出于生活所迫,她无奈当了银行的“花瓶”;她无法容忍丈夫毫无生气的生活方式和婆婆的恶语中伤,虽然她同情丈夫的不幸,也爱着丈夫,但对自由痛快生活的渴望和受强烈的虚荣心的驱使,最终因受不住生活希望的诱惑而离弃了丈夫和家庭。不可否认,曾树生有着小资产阶级享乐观和物质生活对她的侵蚀和引诱。她只是一个困境中企图拯救自己的妇女,在复杂的环境中,曾树生也呈现出复杂的性格 。1、追求物质享受,有小资产阶级虚荣心。曾树生年轻美丽,充满了年轻人的朝气和生机。她不满足现状,对物质生活有极大地占有欲。她说:我爱动,爱热闹,我
13、需要过热情的生活. 她有中层阶级青年女性特有的虚荣心。但她又不得不面对生活,面对现实,为了帮丈夫分担养家费用;为了使生活维持下去;也为了不过贫贱的、劳累的、艰苦的生活,她只得到大川银行去当职员,作为“花瓶”任人欣赏,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陪银行主任出入咖啡馆、跳舞厅,以满足自己的欲望,去换取较高的薪水。.她难以忍受精神上的孤寂和物质生活的贫乏带来的痛苦,最终她因为不甘寂寞,不甘于守着一个怯弱多病、精力衰竭的男人而脱离了家庭,去寻求她自我解放的道路。2、不甘屈服,在困境中挣扎。曾树生是一个生活的强者,是有能力在绝望中支撑家庭、寻求生机的女人。她与丈夫相比,她的视野较开阔,自信力较强,性格较倔强.对
14、待生活的态度也比较乐观。为了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尽一份做妻子和母亲的责任;为了避免吃苦,让自己过得舒心,。她不得不心甘情愿去做“花瓶”,凭借姿色赚钱。这一切是她主观意志无法抗拒的。当婆母把自己视为“姘头”,视为娼妓,仇恨满目、骂不绝口的时候,她没有屈服,没有绝望,没有让生活的重负击垮自己。她不顾忌流言,不顾忌冷眼,不顾忌婆婆的吵骂,她放弃自己的尊严,照样“上班”。就在这样的困境中,曾树生并未失去对生活的勇气,仍在苦苦地挣扎和追求.她不满丈夫的懦弱和无能,不思进取,她真诚地希望丈夫能够坚强,度过难关.曾树生在多重位置多重关系中挣扎着,表现出了不甘屈服的精神. 3、善良正直,富于同情心。这一点主要表
15、现在对待家人上,她无微不至的关心、体贴丈夫,挣钱供养这个破落不堪的家。汪文宣虽然懦弱无能、逆来顺受、死气沉沉-但是曾树生仍然割不去对丈夫的怜悯和爱。汪文宣在酒馆里喝得酩酊大醉,在回家的途中吐得一塌糊涂时,树生碰见了他,把他扶回了家,给他洗脸脱衣脱袜,关心倍至;她充当花瓶,努力赚钱,为孩子准备学费;为卧病在床的丈夫筹备数目不小的医药费;到了兰州以后,每月都给家中寄钱并写信安慰家人. 虽然婆媳关系不好,但也对婆婆很关心和同情.她没有背叛丈夫,没有答应陈经理的追求做出欺骗丈夫的行为。后来她又回到重庆,希望能和丈夫共同实现他们的愿望。 综上分析,小说通过曾树生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一个内心复杂性格复杂的小
16、资产阶级女性.揭露了在黑暗社会中,即使有理想有追求的知识妇女,也避免不了在生活的苦海中挣扎.曾树生是一个时代的弱者,是一个动乱年代的牺牲品。(三)、汪母的形象:受过旧式教育的知识妇女汪母形象则是恶婆婆与好妈妈(奶奶)的统一体。在小说里,她已沦为只照顾儿子的“二等老妈子”。由于在汪母的灵魂深处还残存一些封建旧礼教、旧观念,她对媳妇非常嫉恨,视儿媳为仇敌, 但她对自己的儿孙却无比的关心和爱护。从汪母与媳妇的关系看,显示了她道德的恶,她是卑下的;从她与儿孙的关系看,则显示了她道德的善,她又是高尚的。汪母就是这样一个高尚和卑下、伟大与渺小两种品格奇妙融合在一起的老年妇女形象。在这个小人物身上体现出她性
17、格的复杂性。 1、汪母爱的自私性。汪母深爱着自己的儿子,可是她的爱是极度自私的。汪母对儿孙总是充满柔情,无论自己多么辛苦,她都心甘情愿细心地呵护着他们,把他们的衣,食,住等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她对儿孙的爱,无可挑剔,她愿为儿子牺牲一切,可谓之无私伟大。她对自己的儿媳,不但没有一点疼爱,而且达到了不可相容的地步。她对媳妇总是没有好言语,说话刻薄无情,动不动就和媳妇吵架,拿最恶毒的语言辱骂、嘲讽媳妇,对媳妇没有一丝一毫的宽容。这就让汪文宣夹在中间很难处理。汪母这种畸形的爱不但没有使儿子感到幸福,而且让儿子深深地痛苦,甚至难以理解与忍受。2、汪母性格的保守性,顽固性。汪母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比较保
18、守:因为儿子与媳妇是自由恋爱,既无手续又没婚礼,她经常骂曾树生是儿子的“姘头”,强调自己是花轿迎娶,降低媳妇的地位,看不起媳妇,与儿媳吵架,就拿这来羞辱媳妇;因为受“三从四德”信条死死地捆绑,她总看不惯儿媳的“花瓶”生活,看不惯儿媳“一天打扮妖形怪状”,上馆子,看戏、打牌、跳舞。对此她会冷嘲热讽,厌恶愤恨,认为媳妇不守妇道,她却抹杀了树生做这些,是为了养家糊口的成绩。汪母不但思想保守,还很顽固:儿子得了病,儿媳相信西医,多次让文宣到西医那里诊治,可汪母一直对中医坚信不移,药吃了不少,儿子的病越治越厉害;儿媳到兰州安顿下来后,还给文宣寄来的西医检查介绍信,也不知什么时候被母亲偷偷地撕成了碎片。儿
19、子的病在她的顽固坚持下,被中医误诊误治,结果一命呜呼!3、汪母品格的坚贞不屈。在家中,汪母就像一个二等老妈子一样,做饭洗衣、收拾房间、缝补衣服,家中一切活都是她一个人干,从无怨言。冬天,天气寒冷,洗衣服手都冻烂了,儿子让她把衣服拿给别人洗,她总是不舍得花钱,一直坚持自己洗;白天忙家务,晚上一有时间,还在灯下给儿孙缝补衣服。在儿子生病期间,她悉心地照顾着,端吃端喝,充满了慈母的爱,从不嫌弃。无论多艰苦,还坚持给儿子鲜牛奶及鸡汤喝,而自己从不舍得尝一口。树生寄来的钱她不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从不动用,始终照顾着儿子,坚强地陪儿子度过了最后时光。一个家庭破灭了,女走男死,是她处理好善后事宜,是她将孤
20、儿带走抚养。从此可见汪母坚贞不屈的性格非同一般。汪母就是这样一位旧式知识妇女形象,自私,顽固、保守,可是她还是一个充满温情,慈爱,甘于吃苦耐劳,自强不息、节俭坚贞不屈的好妈妈。汪母形象的意义不仅仅是对汪母的抨击,也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抨击。三、结 语纵观寒夜人物形象,作家塑造得丰满而有个性,深透了人物的内心层次,展示了人物的矛盾与冲突。作者没有像以往那样一针见血地指斥所要抨击的对象,而是着力刻画相互冲突的性格,深入挖掘各自的心理世界,深刻揭示了汪文宣家庭悲剧的社会根源。是黑暗的社会时代环境和传统文化伦理观念,给三个“好人”带来悲剧的结局,总而言之,他们生活的不幸和汪家的悲惨结局可以说是黑暗的社会、不利的文化、畸变的性格共同酿就的。但愿那样的寒夜永不复返,如此的惨剧绝迹世间!参考文献:1 寒夜、谈寒夜、关于寒夜 作者:巴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83年4月北京第1版) 2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主编:吴宏聪 范伯群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2版第1次印刷)3 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 作者:钱理群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1日) 4 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 主编:严家炎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2月)5 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 主编:贾植芳 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3月)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