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共4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514010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共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共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为全面推进我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目的,运用信息技术的功能,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通过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遵循的原则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注意

2、遵循以下原则:1. 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整合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动手,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2、创建以评价学生信息能力为主的评价体系。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是单纯地学会知识,而是转移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因此,在教学评价体系中,不仅要有对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要有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综合能力、实践能力等因素的全方位评价,不能离开信息技术而单纯对学科知识本身学习进行评价。3.信息技术作为课程学习的工具。随着学习资源的迅速膨胀

3、,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信息资源已经成为新型学习模式的重要特征。以整合思想为指导的教学模式需要师生在各学科教与学的环节中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要求学生能够有效地使用信息工具处理信息、表达思想,以及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4.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化教学环境要求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教学的关键在于通过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来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思维的契机,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影响,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5.构建学生为主体、

4、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既是知识的构建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习者建构恰当的学习情境,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信息,他是课程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设计者。要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指导和帮助。6.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要立足于相互融合。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都接受过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之上的。这里有个层次问题,也就是说,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层次制约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水平。利用信息技术和设备,充分考虑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5、的教学进程中与信息技术教育相互融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学校可参考以下模式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1.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并以其为中心向其他学科扩散,实现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小学校在这种整合方式下,要把信息技术课程分成三部分内容:一是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二是信息素养的培养,通过对于信息社会的各种实例的分析,使学生意识到信息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批判精神;三是学科活动,即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把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分散在学科活动中。这种整合方式是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为核心的,因而可以比较系统地完成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

6、教学目标。但是,由于过分强调信息技术的课的学科独立性,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和联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2.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教师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真实世界,为学生创设体验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直观的材料,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二是利用网络技术创设新型的学习环境。计算机网络技术让学生的学习打破了班级的界限,将学习延伸到更广阔的世界里,还可通过网络与他人进行交流,共同收集、分享信息资源,参加合作性项目研究。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的整合方式

7、中,教师要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来控制整个教学过程,保证了教学过程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流畅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学生积极参与,要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他们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认知工具。在这种方式中,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载体,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来获取、交流信息,从而达到学习信息技术和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作为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工具;作为知识构建和创作实践的工具;作为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的工具。这种整合方式下的教学,往往是采用

8、“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新知识的学习要从其它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使学生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要安排一些联系实际、具有时代特征的综合性任务和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它各种途径获取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来处理、分析信息。同时,还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协作完成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这种整合方式下,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任务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教师仅对学生收集、处理和分析信息资料的方法等进行一般性指导,更加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四、努力创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条件1.加强

9、数字化硬件环境建设,为“整合”提供物质条件。 计算机的数量和质量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首要的问题。中小学校要加强多媒体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和学生电子阅览室的建设。2.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为“整合”奠定基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把计算机和网络作为自己真正的工具。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进程中的师资培训应包括三方面:信息技术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学校要按照蛟河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案精神,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3.加快资源库建设,为“整合”提供资源环境。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就

10、难以改变。中小学校要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为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供资源环境。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1.合理地运用课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课件对学生的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针对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和知识需求,或集中大屏幕展示整体感受、烘托气氛,或学生借助课件自主学习、独立分析、比较归纳。统得过死,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完全放开,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难以发挥,课堂上也缺少师生相融、感情勾通的机会,也就很难出现生动活泼的氛围。2.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要“回归学科”。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探究,学科的特点和功能不能削弱。要把握学科课堂教学特点,理解学科教学的功能,根据课程目标

11、、学科属性、学生需求,产生需要后再选择手段。有了坚实的基础,才能很好地融合。3.不要重活动形式,轻教学效果。课堂中的教学活动要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所有的教学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师在设计学生的活动更要准确地体现教学重点,且能体现出学生在活动参与中的理解、表达能力的培养,活动参与后达到意义建构的程度即活动效果。避免只重视活动形式,而忽视了活动效果。六、工作措施:1、组织全体教师参与西夏区名师交流活动。组织教师撰写教育博客,指导教师合理运用数字化资源,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备课制度化、常态化。保进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环境的不断优化,培养专任教师参与学科整合的积极性。2、组织全体教师积极探索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练习课、创新实践课五种课型的信息技术整合模式,总结学科整合的新模式,进一步提高课堂整合的效益。3、加大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课时,切实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力度。要求45岁以下教师每天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在2课时以上,并有相关的课件及记录资料等。4、学校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认真研究、总结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的开展情况,确保工作的实效性。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