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共6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504453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共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共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1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A5月1 日 B7月1 日 C8月1日 D10月1 日2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3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A春分日至秋分日B秋分日至春分日 C夏至日至冬至日 D冬至日至夏至日4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A9月24日2时 B6月22日8时 C3月21日0时 D12月22日12时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

2、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回答56题。5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A地壳中 B上地幔中 C下地幔中 D地核中6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79题。7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反气旋造成B气旋造成C冷锋造成D暖锋造成8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A气流下沉造成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9此系统易造成: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C东南

3、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读8月份中纬度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1011题。10图中P、K处分别是:A冷锋、冷锋 B暖锋、暖 锋C暖锋、冷锋 D冷锋、暖锋11该天气系统在17处的剖面图正确的是:ABCD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12.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13.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B.乙地背斜成山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14.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 甲 B

4、. 乙 C. 丙 D. 丁右上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5题。15丙处有一大渔场,若用洋流剖面示意图来解释其成因,应选:右图为 我国某水库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读后回答1617题。16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A5月 B6月 C10月 D12月17该水库最可能位于: A黄河流域 B塔里木河流域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18该区域常见的地貌景观是:A B C D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920题。19a、b、c、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岩浆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B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C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却

5、 D变质作用、岩浆冷却、外力作用、重熔再生20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这个循环过程不能导致的结果是:A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B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C实现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地表的环境D通过大量的输送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图1521读地壳物质循环图(图15)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是沉积岩 B是岩浆岩C是变质岩 D是岩浆读图A-06和A-07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2223题。图A-07图A-0622 图A-06所示地貌名称为: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沙丘23图A-07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6、 D流水沉积24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 A风力 B冰川 C流水 D植物M读右图回答2526题。25. 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A. 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 向斜形成的褶皱山C.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 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26. 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右图所示不同的是:A. 庐山 B. 喜马拉雅山 C. 华山 D. 泰山读下图,完成2728题。27沿箭头a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属于: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28沿箭头d方向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海陆分布 C人类活动 D岩石性质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

7、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回答2930题。29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措施是: A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C合理开发水能 D积极植树造林30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A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 B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C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 D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二、综合题(共40分)31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1)写出自然带名称:A ,B ,C 。(2)

8、三地纬度位相同,但自然地理环境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是 ,影响该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3)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因此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必须遵循 的原则。32读右图,回答问题。(6分)(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则近地面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 处。(2)若图示的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环流位于 半球。洋流按性质属于 流(填寒、暖)。(3)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表示 环节,表示 环节。(4)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变质岩,乙表示岩浆,则表示 作用。33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1)判断A、C、D三地的纬度: A

9、C D (2)昼夜长短因季节而变化,但 地区例外,这里全年昼夜 。(3)从A到D的四幅图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规律是 。34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1)图中甲、乙两处, 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 ,图中乙处中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 (填“上升”或“下沉”)。(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3)图中两条锋线中,冷锋是 。锋线旁阴影为雨区,A雨区在锋 (填“前”或“后”),B雨区在锋 (填“前”或“后”)。(4)图中两城市气温较高的是 ;此时长春刮 风。35.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

10、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18回答下列问题。(13分)(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 (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2分)。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对应的自然带是 带。(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 和 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地的自然带是 带。(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

11、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 期末测试参考答案1 5 BBCAA 610 DCDBD 1115 CBABB 1620 CCDBD 2125 DCBCC 2630 BAABC31(6分)(1)温带森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水分(3)因地制宜32(6分)(1)乙 (2)南 寒 (3)(地表和地下)径流 水气输送 (4)变质作用33(6分)(1)0 66.5 90(2)赤道 平分(相等) (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34(9分)(1)甲 反气旋 上升 (2)甲 (3) 后 前(4)长春 偏南风(南风、西南风)35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3分。(1)整体 (2)西风带 (西南风,风向略2分) (3)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4)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从赤道到两极 热量 从沿海到内陆 水分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