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版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共9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504392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版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共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八版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共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版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版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导论1、事后聪明式偏见(后视偏差)也被称为“我早知道了现象”即个体面临不确定性事件新的信息时,往往对先前获得的信息有过高的估价,进而在决策上发生偏差。2、我们如何从事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假设的形成与验证相关研究:探寻自然关系实验研究:探寻因果关系第二章 社会中的自我1、焦点效应 是人们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关注度的一种表现。焦点效应意味着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程度2、社会自我的发展的影响我们扮演的角色我们形成的社会同一性 我们和别人的比较 我们的成功与失败 其他人如何评价我们3、直觉到的自我控制自我效能自我效

2、能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控制点 个体在周围环境(包括心理环境)作用的过程中,认识到控制自己生活的力量,也就是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的责任的认识和定向 习得性无助:当动物或人经历无法控制的有害事件时,他们就会习得一种被动和无助感自我服务偏见当我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自我服务偏见有关的结论对积极和消极事件的解释每个人都高于平均水平吗?盲目乐观虚假普遍性和虚假独特性虚假独特性效应 :在能力方面,我们过高的估计自己的才智与品德 对自我服务偏见的解释 自我效能和自我服务偏见的反思

3、5.自我展示虚伪的谦逊 :一种表面化的感谢只是为了表现谦虚,而在道谢者自己内心里,荣誉还是归于自己的自我妨碍:有时人们通过设置障碍物来阻扰自己获得成功。这种行为决不是一种故意破坏自我的行为,而恰恰是为了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我并没有失败 - 要不是因为这个我肯定能干好)印象管理 :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的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 自我展示;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来向外在的观众(别人)和内在的观众(自己)去展现一种受赞许的形象。第三章 社会信念与判断归因理论指说明和分析人们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人们用它来解释、控制和预测相关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因而也称“认知理论a性格归因:本身缺乏

4、动机和能力不足b情境归因:由于身体情况和社会环境造成的基本归因错误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倾向于低估环境的影响而高估个人性格的影响我们为什么会犯基本归因错误认知和情境意识 行动者和观察者的不同 聚焦观点偏见 观点在随时变化 自我觉知 文化差异我们如何感知和回忆我们的社会生活a知觉和解释事物当社会信息受到多重解释的影响时,先入为主的思想很重要(对同一事件,同一个人的不同评价) b信念固着:信念可以独立存在,并且当支持它的证据被否定时仍会存在我们的信念和期待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我们对事件的心理构造 纠正信念固着的方法是解释相反的观点、更多的考虑不同的可能性C构建关于我们自己和身边世界的记忆 3. 我们怎样

5、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直觉判断 直觉思维 :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或者在对疑难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甚至对未来事物的结果有“预感”“预言” 过度自信现象对过去知识进行的判断中存在一种“智力自负现象”,并会影响到对目前知识的评价和对未来行为的预测能力不足反而会促进过度自信倾向人们倾向于在他们几乎完全正确的时候去回忆自己的错误判断纠正方法:即时反馈,同时去设想自己的判断可能出错的原因 证实性偏见:在主观上支持某种观点的时候,往往会倾向于寻找那些能够支持原来观点的信息,而对于那些可能推翻原来观点的信息往往会忽视掉

6、直觉:心理捷径代表性直觉 错觉思维情绪和判断4、我们的信念倾向于自我实现吗罗森塔尔效应代表性启发式:即人们总是倾向于根据观察到的某种事物的模式与其经验中该类事物的代表性模式的相似程度而进行判断,对于先验概率、样本大小等这样一些影响判断的关键因素却并不留意,导致最终的偏差 可得性启发式它常用于判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或者频率,而这种判断取决于得到信息的难易程度。人们在判断过程中,通常给予一些容易得到的、容易记忆的信息以很高的权重第四章 行为和态度态度是我们面对他人或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可评价的反应,它通常体现在个体的信念、感觉和行为倾向方面。态度的三个基本要素:感觉、行为倾向、认知我们的

7、态度能够预测我们的行为:将影响态度和行为的其他因素最小化态度与观察到的行为紧密相关强有力的态度能够更好的预测行为3、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例如:如果想要别人帮你一个人大忙,一个有效的策略是先请他们能帮一个小忙为什么行为会影响态度?自我展示:印象管理 库利、戈夫曼等人提出的,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通常,人们总是倾向于以一种与当前的社会情境或人际背景相吻合的形象来展示自己

8、,以确保他人对自己做出愉快的评价。 自我辩解:认知不协调 当两种想法或信念在心里上不一致时就会感到紧张主要用来解释行为和态度之间的矛盾关系我们的态度改变是因为我们想要保持认知间一致性认知不协调的表现方面: 理由不足 决策后不协调自我觉知 该理论认为,当问一个人关于某事物的态度时,个体首先回忆他们与这种事物有关的行为,然后根据过去的行为推断出对该事物的态度。自我知觉理论认为态度是在事实发生之后,用来使已经发生的东西产生意义的工具,而不是在活动之前指导行动的工具 第六章 从众1、从众是指根据他人而作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2、从众的两种形式 顺从: 是指在他人的直接请求下按照他人要求做的倾向,在做出顺

9、从行为的时候,人们可能私下同意他人的请求,也可能私下不同意他人的请求,或者没有自己的主意 服从:是指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之下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很多时候人们会服从地位高的他人或权威的命令顺从是表面上与群体相一致而内心并不赞同。接纳是不仅在行动上而且也在信念上与社会压力保持一致。3、经典的从众研究谢里夫的规范形成研究 阿希的群体压力研究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 对经典研究的反思4、三组经典实验展示了研究者如何研究从众的。谢里夫观察到,他人的判断会影响人们对光点移动距离的错觉估计。就这样形成了“正确”答案的规范,并且该规范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并在一批一批的研究参与者中流传下来。这种实验室暗示类似于现实生活

10、中的暗示。阿施设计的实验任务非常清晰,不像谢里夫采用的是模糊任务。阿施先让实验者听到他人做出三条线段中哪一条与标准线段相等的判断,然后自己做出判断。当其他人一致地给出一个错误的答案后,结果发现有37%的实验者会从众。谢里夫的程序引发了接纳;另一方面,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实验引发了顺从的极端表现形式服从。在最理想的条件下合法、近距离的命令者、遥远的受害者以及没有一个不服从的榜样65%的成年男性参与者完全服从命令,对隔壁发出尖叫的、无辜受害者实施具有伤害性的电击。这些经典的实验揭示了社会力量的潜能和顺从导致接纳的容易程度。罪恶不只是美好世界中坏人的行为,而且也可能是强有力的情境诱使人们对谬误的从众或

11、向残忍屈服投降的结果。5、 变色龙效应是指人们经常无意识的模仿其他人(包括交际中)的姿势、怪癖和面部表情心理学现象 6、什么因素引起了服从 受害者的情感距离 权威的接近性与合法性 权威的机构性 群体影响的释放效应 7、什么因素可以预测从众? 群体规模 一致性 凝聚力 一个群体的凝聚力越强,对成员的影响力就越大 地位 地位高的人往往有更大的影响力。 公开的反应 无事前承诺 当面临意见一致的、3个或更多个有吸引力的、地位高的人时,人们最容易从众。如果个体是在公众场合做出反应并且没有做出事先承诺,那么人们也最容易从众。8、为什么会从众 规范影响和信息影响:当人们需要面对群体作出反应时,会表现出较高程

12、度的从众行为,这反映的是规范影响。另一方面,如果任务难度比较大,个体感到自己无力胜任,也就是当个体关心行为的正确性时所有这些都是信息影响的标志,也会表现出较高程度的从众行为。9、我们如何抵御从众的社会压力逆反 当社会强制变得非常明显时,人们常常会表现出逆反心理为了恢复自由感而公然蔑视强制力量的动机坚持独特性 与群体偏离太远,我们会感到不舒服,但是我们也不想与其他人太一致。于是,我们就会以那种坚持自己独特性和个性的方式行事。第七章说服1、所谓说服,是指好好地向对方说理,使之接受,试图使对方的态度、行为朝特定方向改变的一种影响意图的沟通 。2、说服的两种主要途径:中心途径vs外周途径中心途径:即关

13、注论据的说服。如果论据有力且令人信服,那么人们很可能就被说服,如果信息包含无力的论据,思维缜密的人会很快注意到这一点并且进行反驳。这种说服往往比较有力,并且持续的时间较长久 外周途径:说服的外周途径就是关注那些可能令人不假思索就接受的外部线索,而不考虑论据是否令人信服。常采用“外周途径”的说服 :食品 饮料 香烟 服装 快消 常采用“中心途径”的说服: 电脑 手机 房屋3、说服的要素 信源 信息内容 传递渠道 听众4、可信度的影响因素a睡眠者效应:当人们遗忘“信息来源”与“信息本身”之间的联系后,延迟的说服,被称作“睡眠者效应b可知觉的专家性 c自信的表达方式 d自身利益的对立面 5、单面说服

14、vs双面说服 当你就某一话题企图说服对方时,仅仅提示自己主观的说服方法谓之“单面说服”。一并指出反对的观点和自己主张的缺陷的说服方法谓之“双面说服6、说服四要素 权力 定位 业绩 礼貌第八章 群体影响1、群体: 两个或更多互动并相互影响的人。 2、社会助长(社会促进)是指一个人从从事简单或熟练的活动时,他人在场会促使他的活动的完成,提高他的活动效率的倾向.当他人在场时会加强优势反应的倾向.3、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社会助长、社会懈怠、去个体化社会助长(1)纯粹他人在场社会唤起效应,争强优势反应,促进简单行为,削弱复杂行为。(2)拥挤现象4、群体互动的影响群体极化 群体思维 少数派影响5、为什么我们会

15、因他人在场而被唤起?评价顾忌 :担心他人怎样看我。分心纯粹在场纯粹他人在场:在场的他人只是个观众,不具有竞争性,不会奖励和惩罚。 7、社会懈怠现象指当人们共同完成任务时比单独完成此项任务时的努力程度减弱的倾向,是个人有意“偷懒”的现象 。在群体任务中个体的努力程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个体认为他个人努力对成功完成群体任务的重要件或必要性的大小 个体认为群体成功的价值大小 当个体认为自己的工作会“淹没在群体之中”时,就会在群体中松懈下来没有人知道他们做的好不好,他们也不可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当群体规模越大时,社会懈怠程度就越高。解决社会懈怠的方法就是让每个人的贡献都可以被评估。8、 去个体化:

16、指在群体中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的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众的行动与目标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价值,使个体的个性溶化于群之中,从而失去了个性感。 去个体化是集体作恶的源泉 数派中叛离 9、引起“去个体化”的环境 群体规模 身体匿名性 弱化自我意识10、群体极化是指在群体中进行决策时,人们往往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冒险或保守,强化群体成员的平均决策倾向.群体极化的原因:(1)信息影响 (2)规范影响11、个体产生群体极化的三部曲一,自我服务偏见:倾向于认为在积极要好于社会的普遍期望。二,但是,开始讨论时发现自己没有那么出众三,于是,开始极端的表达。12、群体思维是一种思维模式,在一个有

17、凝聚力的群体中,当寻求一致性占主导地位时,个体往往会做出超出实际水平的决策的一连串行为的倾向 群体思维的症状表现:无懈可击的错觉、对群体道义无可质疑、合理化、对对手的刻板印象、从众压力、自我审查、一致同意错觉、心理防御13、少数派如何影响群体(1) 一致性 (2)自信 (3)从多数中叛离(4)领导是否属于少数派影响第九章 偏见1偏见:对一个群体及其成员的负性的判断.)2、 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个群体具有什么特征所持有的私人观点. 刻板是一种认知(如:男主外,女主内)3、自验预言效应:也就是说,被贴上标签的群体成员会表现出与刻板印象一致的行为 4、偏见有哪些社会根源?社会不平等:不平等的地位与偏

18、见社会化社会制度的支持5、偏见有哪些动机根源?挫折与攻击性:替罪羊理论社会同一性理论:感觉比他人优越避免偏见的动机挫折与攻击:替罪羊理论当一个人感到愤怒或受到挫折的时候,通常会对使自己不高兴的人或事表现出攻击性。可是,一旦因为恐惧或无法接近这个不愉快的根源而使得直接的报复无法实现时,个体会将愤怒发泄到另一个替代物身上 。将产生把攻击转向被厌恶的、可见的、相对弱势的团体的倾向。 社会同一性:我们将人,包括我们自己进行分类。将自己与特定的群体(我们的内群体)联系起来,并以此获得自尊,将自己的群体(内群体)与其他群体(外群体)进行比较,并且偏爱自己的群体。人们通常会对圈内成员给出更积极的评价,对他们

19、的行为做出更有利的归因,给他们更多的奖励,预期从他们那里将得到更优惠的待遇,认为他们比圈外成员更有说服力 。也就是说,只要人们觉得自己隶属于某个群体,他们就会对自己的同胞更好,对圈外人更差。 6、偏见有哪些认知根源? 类别化:指在对一个人形成知觉的时候,首先我们会把他归入某一个群体,有助于我们对世界的组织。独特性:感知哪些突出的人归因:这是一个公正的世界吗? 在解释别人行为时,我们总是热衷于将人们的行为归结于他们内在倾向,以至于不大理会那些重要的情境力量。 第十章 攻击行为1、攻击行为:意图伤害别人的身体或语言行为。敌意性攻击行为:由愤怒引起的,以伤害为目的的攻击行为 工具性攻击:把伤害作为达

20、到其它目的的一种手段 2、攻击行为的理论攻击行为的生物学理论攻击行为的挫折-攻击理论:挫折产生攻击的动机,由于对反对和惩罚的畏惧,人们往往不直接对挫折源进行攻击,因此攻击驱力可能会被转移,指向其他目标,甚至转而指向自己。攻击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图拉(1973)坚持认为,并非挫折导致了侵犯,而是令人反感的情绪体验导致了情绪的唤醒,情绪的唤醒乃是诱发侵犯行为的因素之一。此外,当个体通过其他途径不能实现他所向往的目标时,也就是当个体别无选择而只有侵犯这一出路时,个体也会采用侵犯行为来达到目的。这就是说,侵犯行为是被自己预期的结果所推动的。3、 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厌恶事件、唤醒攻击线索媒体影响群

21、体影响第十一章 吸引和亲密1、什么造就了友谊和吸引?接近性、外表吸引力、相似性与互补性、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关系中的回报2、曝光效应当一件新颖的刺激被重复的曝光后,人们会更加喜欢或给予更加积极的批评的倾向3、斯腾伯格(1988)爱情三分理论:亲密、激情、承诺亲密激情浪漫之爱亲密承诺伴侣激情承诺愚昧之爱4、哪些因素促进了亲密关系?依恋、公平自我表露十二章 利他:帮助他人1、利他主义:以帮助别人为目的,没有意识到或不计较自己利益。也称亲社会行为、利社会行为、助人行为2、我们为什么会有帮助行为?获得回报,避免惩罚进化心理学比较和评价帮助行为的理论真正的利他主义3、利他理论的比较理论层次外在回报的帮

22、助内源的帮助社会交换心理学外部回报内在回报社会规范社会学互惠规范社会责任规范进化理论生物学互惠亲缘选择4、 我们何时会帮助?旁观者数量当别人提供帮助时时间压力相似性十三、冲突与和解1、冲突是指被认为不亲和的行动或目标.发生在同一空间两个或以上事物的互相对抗过程 2、什么会引起冲突?社会困境竞争直觉到的不公正误解 3、 解决社会困境适当的管制小即是美沟通改变激励机制4、知觉到的不公正什么是公正?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理论,人们将公正理解为公平,或者说是付出与获得之间要成正比。如果你和我有某种关系,当我们的付出和所得满足下列等式时,我们之间是公平的:一个定律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人会利用自己的力量使别人相

23、信,他们获得的就是他们应得的,这一现象被称为“黄金定律”,总是由拥有黄金的人来制定规则。一个结论当一个人越是感觉自己有较高的能力和价值时(他们对自己的投入评价越高),他就会越容易感到怀才不遇并意图报复。对社会强烈不满者大都受过教育、认为自己应该得到比实际所得更多的那些人。4、 误解镜像知觉 在冲突中,双方对对方的误解常常具有令人吃惊的一致性,他们都会美化自己和丑化对方。负面的镜像知觉在很多地方都成了通往和平的障碍。简单化思维 我们是好的,而他们是坏的。知觉转换 当一股势力成为敌人时,我们会将它的形象扭曲,而在化敌为友之后它的形象也会朝相反的方向发展。怎样获得和平?接触合作沟通调和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