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粉画技法色彩的基本知识(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粉画技法色彩的基本知识(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的基本知识 是绘画的形式因素,是艺术表现的语言之一,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怎样去认识和掌握,怎样使在绘画中发挥更好的作用,这就需要在写生中,训练直观的视觉能力和表现能力。同时,还要懂得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使用方法和规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两者才能相得益彰。 一的性质 人们生活在世界之中,所见到的任何景物,都具有自身不同的。通过人们的感官,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作用。在美学领域,已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1是什么 是否是物体固有的一种特质?如人们认识概念中的红花、绿叶、青山、蓝天、绿树等。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通过科学实验,揭开了来源于光的奥秘,确立了光是之母的理论
2、。他的实验方法是:在一暗室中,让太阳光束进入室内,透过三棱镜,分解出一条按红、橙、黄、绿、青、蓝、紫循序排列的彩色光带,好似雨后彩虹。这在光学上称为光的色散,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太阳光谱(彩图5)。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光的波长不同,因此通过三棱镜后,便产生不同程度的光的折射,一种光波就产生一种颜色。在没有光照的夜晚,各种现象就随之消失,只有光的来临,万物才重现。所以颜色是光赐予的,是光的一种特征,是眼睛看得见的各种不同波长的光。 2形成物体的原因 不同的物体,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我们知道颜色是光的一种特征的原理以后,这问题就比较容易得到解答。发光体发出的光,是直接或通过物体的反射后
3、间接进入人们视觉感官的,光的波长有长有短。红色类的光波长,蓝、紫色类的光波短。各种物体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反应是有选择的,同时具有吸收和反射的功能。有的物体受光后,会将不同波长的光全部反射出来,这个物体在视觉上呈现为白色,相反就成黑色;有的物体如只反射红色波长的光,而吸收了其他波长的光,那这物体就是红色的。依此类推,各种物体的现象就是这样显现出来的。由此可见,物体本身并不具有,而是光投射到物体后,通过吸收和反射才产生的。 3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 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产生的色相是不同的。白色光是有色光的混合,色光混合得愈多,愈显得明亮,也愈近于白光。光谱上的红和蓝绿、紫和黄绿、蓝和黄等对比色光混合,都
4、合成一种色光的色相。而颜料的对比色混合则成为灰黑色。颜料混合多,纯度越差,色相倾向越灰黑。在绘画调色中,如果能掌握色混合的规律,准确调配出各种不同纯度的色相,是掌握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功。 4原色、间色与复色 原色:根据太阳光谱绘成的颜料色环,其中红、黄、蓝称为三原色。原色是指这一颜料中的,已不能再进行分解。也可以说,红、黄、蓝这三个基本色,不可能用其他颜色调配出来。三原色是中最纯正、鲜明、强烈的基本色,但三原色可以调配出其他各种色相的。 间色:由两个原色相混合的称为间色,即红调黄得橙、黄调青得绿、红调青得紫。由此,可产生红、橙、黄、绿、青、紫六色色环。如将六种色与相邻色相再调合,就可以再
5、得六个间色,即红橙、黄橙、黄绿、青绿、青紫、红紫。这样可绘制成12色色环(彩图6)。 复色:如果将两个间色(橙与绿或绿与紫,紫与橙相混合)或一个原色和相对应的间色(如红与绿、黄与紫、青与橙)混合都可得复色。由此可见,复色包含了三原色的成分,成为色纯度较低的含灰。 5补色 在色环中,一个原色与相对应的间色(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互称为补色。补色对比,是最强烈鲜明的对比。在对观察与感受中,补色对比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个颜色都有其相应的补色。如一座白色房屋,夕阳光线投射在受光面,白墙呈明亮的红橙色。未受夕阳光辉照射的背光面的白墙,与受光面的联系起来观察时,必会产生与红橙色的补色因素青绿色,但
6、这红橙与青绿补色的明度、纯度,都不会是色环中所显示的色相,而是根据具体环境中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的。再举一个例子,如果写生一个红色背景中穿灰色衣服的人像,在观察关系时,人像的肤色与红色背景在对比中,必产生偏绿的补色成分,灰色的衣服也同样会显示出灰中带绿的色调。实际上这是生理视觉形成的错觉,这错觉主要显示出对比中的补色关系。由此可见,同一物体在不同的环境对比下,所显示出来的并不会是相同的。在观察和表现绘画时,利用这种视觉中产生的补色关系,去加强对比和增强美感,是很普遍使用的有效方法。 6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条件色 光源,即发光体,是物体颜色的来源。发光体与产生现象的关系十分密切。太阳是主要的发
7、光体,阳光是具有各种波长的光,可称为标准光。所有物体,在阳光的投射下,反映出来的比较全面而纯正,即概念上的固有色。日光灯的光,是偏蓝青色的冷调光,红固有色的物体在日光灯光下,是不鲜明的。普通家用电灯的光是偏黄的,投射在物体上,会罩上一层暖色调。其他如磷光偏绿。各色霓虹灯光,只有单一的某种波长的光,基本上不能显示出物体在正常阳光下的因素。同一物体在红霓虹灯光下,就只能呈现红色,在绿霓虹灯光下,就只呈现绿色。 光源色,可以或多或少地改变物体的固有色,它对谐调关系和形成调子,是一个重要因素。在训练中,能认识并表现出光源色的特点,也是学习的要求之一。 环境色,是指某个物体在不同环境里,其固有色会受环境
8、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即环境的反射到物体上,及物体与环境对比中,产生的变化。因此,一个单纯的物体,在具有条件的环境里,可以使单纯的物体,产生复杂的变化,这变化的称为环境色。一般绘画,都着重研究环境色的规律与效果;装饰绘画,则是研究固有色的规律的。 综上所述可知,人们生活环境和大自然的现象,是由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所综合而成的。由于日光在晴、阴、雨、雪不同的气候和早、中、晚不同时间的情况下,光源色也会产生变化。另外,光的强弱,光的投射角度和物体质地的不同等等条件的差别,物体的也会产生复杂变化,这产生变化的也称“条件色”。绘画写生中的观察,是直接依据条件的变化规律来表现的。 7色调 色调即的调子,也
9、就是在绘画总体组合中的一种倾向性。色调是一种独特的美感形式。它对于表现绘画主题思想、情调意境,具有无法替代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形成色调的自然因素有地理环境、气候、季节、时间和光线等,这些因素可以产生千变万化的色调变化。不同的地理环境如西北黄土高原,具有苍茫、粗犷、纯朴的色调特征;江南的青山绿水、苍翠的林木、桑田、民居的片片白墙,形成了秀丽、雅致的色调特点;东北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壮阔、深沉,又别有一番情调。总是与地理环境紧密联系而显出魅力的。季节的变迁,如春的嫩绿、夏的浓荫、秋的金黄、冬的灰褐,显示出各个季节冷暖色调特征。气候的变化如晴天阳光灿烂的暖色调,阴天沉暗的冷灰色调,雨天朦胧迷茫的蓝灰色
10、调,雪天素雅肃穆的银白色调(彩图7、8、9是同一写生环境,在晴、雨、阴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产生的不同色调)。另外,不同的光线(如日光、月光、灯光),不同时间(如早晨、中午、傍晚)的景色,都会有色调的变化。以上所举例子,说明某一色调的形成,实际上是综合了多种因素的结果。要认清这复杂的色调现象,全在于画家对的观察力与感受力。 色调的类别很多,从色相分:有红色调、黄色调、绿色调、紫色调等;从明度分,可以有明色调、暗色调、中间色调;从的冷暖分有暖色调、冷色调、中性色调;从的纯度分,可以有鲜艳的强色调和含灰的弱色调等。以上各种色调又有温和的和对比强烈的区分。绘画中艺术形态的色调是自然形态的调子经过画家的感受
11、,根据表现绘画主题的需要提炼、加工而成的,它比自然形态的色调更集中、更强烈,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和美感。 必须说明,从绘画的实践与发展中,可以发现不是所有的绘画,都具有色调这一概念的。凡是并不作为重要艺术表现手段的绘画,是不太讲究色调的,例如相对西方的油画而言,在东方的某些传统绘画中可以得到说明。因此,色调这一概念与理论基本上是属于西洋绘画范畴的。 二的要素 每个,都具有形成个性特征的某些要素。如何巧妙地在调色板上调配出丰富复杂的,达到表现的预期效果,这需要画家对的各种要素有所了解和研究。 的要素,有的本身所具有的和使用时所形成的两个方面。大约可以归纳为三类: 光感要素色相、明度、纯度。任何一个未
12、经调合的,或在调色板上经过混合调配的复色,都必具备这几个要素。 形象要素指面积的大小和形状、在画面上的位置和表面的肌理等。这是画家在绘画创作中,根据表现主题的要求和形式美法则而创造的艺术形态因素。 心理要素冷暖、进退、轻重、胀缩、厚薄、动静等。这是的个性,对人的心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感觉。 现分别略述于下: 1色相 指的相貌或的名称。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等,每个名称代表具体的色相。在颜料中,每一类红色,如大红、深红、朱红、玫瑰红、土红、曙红、桔红等,是红色类不同的色相。它们之间存在着色相近似与差别的关系。颜料经过复杂调合后,产生非常丰富的含灰复色。这些复色,比较难于全部定出它们确切的色
13、相名称。 2明度 每个没有调配或经过调配的,都具有自己的明暗程度,即的明度。中,明度最强的是白色,最弱的是黑色。黑白两色称绝色,又称无彩色。任何颜色中如调入白色,必会提高混合色的明度,调入越多越明亮。调入黑色则情况相反。为提高或减弱某个的明度,一般并不单纯使用白与黑两色;而是根据的纯度、冷暖等要求,用调入其他较明亮的色来提高明度,调入较暗的其他色来减弱明度。举一简单的例子:如红色,要转化为比红色深而偏紫含灰的,就得调入蓝青一类比红色深的颜料,调入黑色虽然可以使变暗,但并不能出现偏紫的色相,因为黑白色是无彩色。 3纯度 纯度是说明色质的名称,也称饱和度或彩度、鲜度。的纯度强弱,是指色相感觉明确或
14、含糊、鲜艳或混浊的程度。高纯度色相加白或黑,可以提高或减弱其明度,但都会降低它们的纯度。如加人中性灰色,也会降低色相纯度。在绘画中,大都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色相的颜料调合的复色。根据色环的排列,相邻色相混合,纯度基本不变(如红黄相混合所得的橙色)。对比色相混合,最易降低纯度,以至成为灰暗。的纯度变化,可以产生丰富的强弱不同的色相,而且使产生韵味与美感。 4冷暖 冷暖即色性。这是心理因素对产生的感觉。人们见到暖色(如红、橙、黄等)一类,会联系到阳光、火光、鲜血等景物,产生热烈、欢乐、温暖、开朗、活跃、恐怖等感情反应。见到冷色(如蓝、青等)一类颜色,会使人联想到海洋、月亮、冰雪、青山、绿水、蓝天
15、等景物,产生宁静、清凉、深远,悲哀等感情反应。在生活中,我国喜庆活动多用暖色调装饰,以显示热烈欢快的气氛。酷夏避暑,冷饮场所中的环境多用冷色调装饰,使进入这环境的人们心理上产生凉爽的感觉。冷暖是温度给人的感觉,怎么会与视觉领域的感觉相联系?其实,通过人的视觉感官,进而产生心理反应,这种反应显示出的感染力。日本学家大智浩,曾通过实验来证实这一效应:将两个车间的环境颜色,一个涂冷调的青灰色,另一个涂暖调的红橙色。在客观上,两个场地的温度是相同的,但车间中的工人主观感受上的温度有很大差异。在青灰色车间工作的人,在华氏59度时仍感到冷,但在红橙色车间工作的人,在华氏52度时还不感到冷。由于车间环境的差
16、异,工人们感受的温度竟有7度之差,其原因是冷暖不同色调的环境刺激人的感官,产生了降低血液循环或加快血液循环的生理现象。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信号,红灯使人产生警觉,绿灯使人产生安全的心理,也说明不同在人们心中具有不同反应。卫生间热水龙头涂红色标记,冷水龙头涂蓝色标记,则直接引发人们对冷热的联想心理。冷暖色特性在心理上的反映,还可以用如下一些概念来表示。 冷色阴影、透明、冷静、镇静、稀薄、流动、远、轻、湿、退、缩小 暖色阳光、不透明、热烈、刺激、浓厚、固定、近、重、干、进、扩大 冷暖在心理上产生的种种相对的反应,说明具有复杂的表现力,但这种表现力并不是孤立的、绝对的,是需要与绘画中的情节、形象等构图中
17、的种种其他因素相联系、相结合而产生的。 5面积、形状与位置 当颜色进入画幅以后,的面积大小、形状与位置,应是形成画面结构与表达主题思想和感情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于画面的均衡稳定、对比谐调、色调位置交错,产生呼应的节奏韵律感都起着重要作用。在绘画中,对的大小、形状、位置来表现三度空间,虽不像运用平面构成的装饰绘画那样明显可辨,而以上原理是共同一致的。 6肌理 肌理是指客观物象的材料性质及其表层物质组合。我们所见到的各种自然,是从各种不同肌理的物象光辐射而来的。由此,在感知的同时,也就感觉到该物体材料的性质与表层特征。 油画使用的厚色层笔触,水彩稀薄透出纸面纹理,水粉色层的匀润,色粉笔画表面的不平
18、滑有颗粒感这些不同的肌理,都是通过感觉的差别而被视觉分辨出来的,依附在肌理之中,没有肌理的是不存在的。 肌理对的影响:物体表层肌理不太光滑且较平润的,就较稳定统一,固有色也明显。如果肌理是表面粗糙不平有高低起伏,或表面非常光滑,反映出来的富有变化,有闪动感。同一颜色,涂在不同肌理表面,它们的纯度与明度就会有区别。如观察比较同一的光滑的纸、布、呢绒、绸缎,由于肌理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会相同。纸和绸缎表面肌理光滑,受周围物体的影响明显,的明度、纯度及冷暖变化较大。因为绸缎有闪光感。表面比较粗糙的呢绒,固有色明显,统一单纯,明度比布要暗。 现代绘画与装饰,十分重视肌理与的综合艺术效果。肌理的艺术手段
19、与审美价值,是现代美术探讨与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对比与调和也称变化与统一,这是绘画中获得美的效果的一条重要原则。如果画面对比杂乱,失去调和统一的关系,在视觉上会产生失去稳定的不安定感,使人烦躁不悦;相反,缺乏对比因素的调和,也会使人觉得单调乏味,不能发挥的感染力。对比与调和,是运用中非常普遍而重要的原则。要掌握对比与调和的规律,首先应了解对比与调和的概念和含义、对比或调和的表现方式和规律。 1对比 对比意味着的差别,差别越大,对比越强,相反就越弱。所以在关系上,有强对比与弱对比的区分。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三组补色,是最强的对比色。在他们之中,逐步调入等量的白色,那就会在提高它们明度的同时,
20、减弱其纯度,成为带粉的红绿、黄紫、橙蓝,形成弱对比。如加入等量的黑色,也就会减弱其明度和纯度,形成弱对比。在对比中,减弱一个色的纯度或明度,使它失去原来色相的个性,两色对比程度会减弱,以至趋于调和状态。的对比因素,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 色相对比从色环中的各色之间,可以有相邻色、类似色、中差色、对比色、互补色等多种关系。在色环中180。角的两个色为互补色,是对比最强的(色环中大于120。角的两色都属对比色)。色环中成90。角的两色为中差色对比(如红与黄、红与蓝、橙与黄绿等)。中还有类似色(如深红、大红、玫瑰红等)和相邻色(如红与红橙、红与红紫、黄与黄绿等)。它们包含的类似色素占优势,色相、色性、
21、明度十分近似,对比因素不明显,有微弱的区别,属调和的关系。如相邻色的两色之间类同的色素逐渐减少,就会形成强弱不同的对比(如红与黄绿、红与青、黄与绿等)。类似色对比要比相邻色强些,它们在色环中约在600角左右。颜料中的红色类、黄色类、蓝青色类称同类色。 对比的强弱程度与对比的性质,可以改变单调平淡的效果。互补色对比,效果鲜明、强烈,在视觉上的知觉度也最强,具有吸引力(彩图10)。我国的民间年画、建筑彩画,都采用这类对比方法取得醒目、强烈的装饰艺术效果。在19世纪后期印象主义画家中,塞尚的画常用蓝绿与红赭色形成对比,与跃动的笔触相配合形成画面的旋律感,表达了他的激情。高更的鲜明辉煌的感人,是由高纯
22、度的红、橙黄与蓝绿等对比色关系而获得的,加上粗犷的笔法和线的运用,使作品具有东方风味的装饰美特点。20世纪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绘画,运用多组单纯的高纯度对比色交错、并列、对照、呼应、均衡等方法,结合奔放的笔触和线条,产生非常强烈的刺激性的艺术效果。他们为竭力显示的魅力和装饰性效果,摒弃了对于形体的三度空间表现,甚至提出是绘画的基础的观点。这在画技巧与风格的发展中,开辟了以强对比色作为主要艺术语言,来显示其艺术个性与风格的新领域。由此可见,每个画家对于所采用的对比与谐调的不同手法,是表现其艺术个性的重要方面。 明度对比即的深浅对比,的深浅关系就是关系。我们从颜料管中,挤出来的每一种颜色,都已具
23、有自己的明度。颜色与颜色之间有明度的差别,如从深到浅来排列,可以得到以下的循序:黑、蓝、青紫、墨绿、黑棕、翠绿、深红、大红、赭、草绿、钴蓝、朱、桔黄、土黄、中黄、柠檬黄、白。如果每个颜料调入黑或白,就会产生同一色性质的明度差别;如调入比这一颜色深或浅的其他色,就会产生不同色个性的明度差别。由此可见,的明度对比,包含着相当丰富复杂的因素。辨别单色明度和明度对比比较容易,如果要正确辨别包含纯度、冷暖等因素的明度对比,则并不容易。如看十字路口的红绿灯,红绿色相易辨,但红、绿的明度强弱就一时分辨不出来。所以在写生中,要正确及时地掌握不同个性的明度推移、连接与对比关系,是需要经过训练的。根据的明度变化,
24、可以形成各种等级,大致可分成高明度色,中明度色和低明度色三类。在绘画中,不同等级的明度,可以产生不同类别的色调,即亮调,暗调、中间调。色调效果受明度对比因素影响。为取得画面的均衡,就不能将明度强的弱的集中到画面的某一边或一部位,需要经过色调的交替,使画面通过对照、呼应的方法达到均衡、统一的效果(图2)。这幅和平,为了母亲和儿童们是黑白版画,画面的黑白对比十分单纯,画的中心是一大块黑的暗色调,用点线刻画出母亲与孩子躺卧着的优美安详的体态。这黑色块中白色明亮的点和线,与黑色块周围的亮调子起色调交替作用,产生呼应的效果;亮调子中黑色点线,与中心的大块黑色,也同样具有色调交替的作用和效果,这使一圈白色
25、不致感觉孤立与主体失去联系。画幅最外边的黑色粗边线,是色调交替、呼应取得均衡的又一反复,使整个画面的色调对比产生节奏和韵律感。明度对比与感情表达,也有直接的关系。如高明度与低明度色形成的强对比,具有振奋感,富有生气。明度对比弱,没有强烈反差,色调之间有融和感,可反映安定平静、优雅的情调。如色调对比模糊不清、朦胧含蓄,会产生玄妙和神秘感等等。即使在作品中,不同的明暗对比,也同样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感情效果。图2和平,为了母亲和儿童们 苏哥萨哈罗夫作 纯度对比的效果,是从相互对比中显示出来的。纯度对比,是指的鲜明与混浊的对比。运用不鲜明的低纯度来作衬托色,鲜明色就会显得更加强烈夺目。如果将纯度相同,色
26、面积也差不多的红绿两对比色并列在一起,不但不能加强其效果,反而会互相减弱。如将绿色调入灰色来减弱纯度,红色才会在灰绿的衬托对比中更加鲜明。我们在雨天街头观察行人使用的五颜六色的雨披和雨伞,那鲜艳纯净的异常醒目、美丽,其原因就是受周围环境沉暗的冷灰色调对比衬托的缘故。高纯度的,有向前突出的视觉特性,低纯度的则相反。相同的颜色,在不同的空间距离中,可以产生纯度的差异与对比。如观察处在近、中、远不同距离的三面红旗,近处的红旗是鲜明的;中景位置的红旗与近景中的红旗相比,则呈含灰的紫色;远景中的红旗,在相比之下,纯度更差,呈灰色。这是因空间关系的变化,反映出纯度变化而产生空间距离感。一个画面中,以纯度的
27、弱对比为主的色调是幽雅的,所表达的感情效果基本上是宁静的;相反,纯度的强对比,则具有振奋、活跃的感情效果。 冷暖对比的冷暖感,是来自人的生理和心理感受的生活经历。由此,要素中的冷暖对比,特别能发挥的感染力。冷暖倾向是相对的,要在两个相对比的情况下显示出来。在写生过程中,认识冷暖对比变化,主要是依靠互相比较的方法。晴天观察天色,如是紫灰色调子,一般地面或远山的天色,会显得暖一些,上边的天色会倾向于冷,有微弱的冷暖区别;一个物体受阳光直射,受光面偏暖,背光面偏冷,受光部强光部分又偏冷,背光面受蓝天光线反射的部分,显得更冷,而背光受地面阳光反射部分,却罩上一层暖调色。从色光的自然规律理解,可以通过观
28、察,认识到冷暖对比的规律,这在学习中十分重要;如果不能认识并表现出这种冷暖的对比关系,画面就可能趋于单调。 冷暖对比,可以有各种形式。如用暖调的背景环境,衬托冷调的主体物;或以冷调的背景环境,衬托暖调的主体物;或以冷暖色调的交替,使画面起伏具有节奏感。 面积对比的面积、形状、位置,在要素一节中已提到过。这是美术设计中的构成或绘画中布局结构相关联的因素之一。所谓的面积,在设计或装饰绘画中,一般 比较明确,因为大多是采用色相单纯的平面色块,结合色块的形状,通过安排上的穿插,形成强弱、起伏的节奏效果。在写实的绘画中,基本上不会存在单纯的平面色块,在一块色面积中,一定同时具有许多变化,可是仍然具有面积
29、、形状、位置等对比的形式因素。色面积的大小与形成色调有关。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是通过对比来获得效果的。考虑色块形状是指外形的美,同时也包含着线与形的对比关系,一个方形与圆形对比有不协调的因素,这与曲直线条给人的感觉并不相同。譬如,风景画中的一片天色,一座建筑物,一片田野,一棵树,都具有它的色面积、形状和位置。“万绿丛中一点红”,不但具有色相的补色对比,也有色面积的强对比效果。“丛与点”是形状和面积的对比。如在画幅中,处理“一点红”的位置,当然应在视觉的中心位置。 以上所谈及的各种要素的对比,都是在服务构图的形式法则中,发挥其效果的。在构图一章中,还要谈及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2调和 调和,就是性质
30、的近似,是指有差别的、对比的、以至不协调的关系,经过调配整理、组合、安排,使画面中产生整体的和谐、稳定和统一。获得调和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减弱诸要素的对比强度,使关系趋向近似,而产生调和效果。 对比与调和,是互为依存的、矛盾统一的两个方面,都是获得美感和表达主题思想与感情的重要手段。在一个画面中,根据表现主题的不同要求,色调可以以对比因素为主,也可以以调和因素为主。在感情上的反映,一般积极的、愉快的、刺激的、振奋的、活泼的、辉煌的、丰富的等等情调,是以对比为主的色调来表现的。舒畅、静寂、含蓄、柔美、朴素、软弱、幽雅、沉默等情调,宜用调和为主的色调来表现。 同种色调和,是指任何一个基本色,逐渐调入
31、白色或黑色,可以产生单纯的明度变化的系列色相。这趋向明亮或深暗的不同层次的颜色,可称为同种色或同次色,有极度调和的性质。如果一组对比色,双方同时混入白色或黑色,纯度都会降低,色相个性会削弱,加强了调和感。 相邻色、类似色的调和,是在中包含的类同色占优势,色相、纯度、明度等因素十分近似,对比特征不明显,属于调和的关系。如相邻色红与红橙、红与红紫、黄与黄绿;类似色如深红、大红、玫瑰红、朱红等。类似色的色对比稍强于相邻色。 无论什么颜色,与非彩色的黑、白、灰配置在一起时,都可以产生调和效果。 对比两色中,如混入同一复色,即含灰的,那么对比各色就会向混入的复色靠拢,色相、明度、纯度、冷暖都趋向接近,对
32、比的刺激因素因而减弱或消失。调和效果的加强与混入色量成正比。 对比色双方,如一方混入对方的,或双方都混入对方的,可缩小差别,减弱,趋向调和。 两个不调和的对比色之间,处理一个与两个对比色都能谐调的,就可以使不谐调的两个对比色谐调起来。如在红绿对比色中,间以与红绿都能调和的黄色,红绿的对比强度就会减弱,而趋向调和。在摆设写生静物时,主体物中如有强对比不协调的时,在配衬布时往往根据以上的规律,考虑合适的衬布,使静物具有对比谐调的整体效果。 的对比与调和原则,在实践中是一个重要而值得探讨研究的问题。以上,所谈及这方面的知识和对比调和的一些方法,实际上只能起到一些启发作用。有关各种形式的对比与各种方法
33、的调和,是异常复杂的,它们表达的主题与感情也是十分广泛的。我们只有在真正具有的基础能力后,不断地在实践中举一反三,逐步深入领会的对比、谐调规律,才能充分发挥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四的使用方法 根据各种绘画颜料的性质,的使用,大致可以归纳为的混合,的重置和的并列三种基本方法。 1的混合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将两种或多种颜料混合,调配出另一种。在色相、色度和色性等方面,相异于原来的颜色,但仍含有原来颜色的个性因素,并与原来的颜色具有谐调关系。如红与蓝调合为紫色,紫色与红或蓝都很谐调,具有红、蓝两色的个性因素。如是对比的补色相调合,根据调配时两个颜色的分量的多少,可以很快不同程度地减弱纯度,以至
34、成为含灰的弱色。如红绿相调合时,红色中加微量绿色,就可以出现带灰的,沉着稳定的红色。如两分量相近的混合,可出现色相不鲜明,纯度、明度很低的灰黑色。 混合的目的是,使趋于丰富、有对比而谐调的效果。的关系能符合表现对象的要求。色混合的方法,总是会将色纯度降低,这个方法容易产生使画面发灰,缺乏生气的弊病。调色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一幅作品,极大部分是经过在调色盒中调合后,再画到画幅上去的。因此,要掌握调色的技能,除了懂得一些的基本知识外,主要还是在写生实践中获得经验。有些画,关系零乱,缺乏谐调感,或灰暗,画面失去生气,这都与调色有一定的关系。开始学习时,总会感到要调配出自己所观察认识的对象十分困难
35、,尤其是调配含灰更为困难,这是必然的过程。因为要找到一个含灰,需要哪几个颜色来混合,它们的分量该多少,还应加入多少白色等等问题十分复杂。混合的方法,可以达到近似对象的效果,真实感比较强。但是,混合的方法往往容易使失去纯度,缺乏的鲜明感和力量。调色有一些规律,可是没有公式,只有通过不断实践去逐步掌握。 2的重置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颜色重叠,产生另一个的方法,就是重置的方法。重置所得的色相,大致近似混合的效果。这种方法水彩画应用较多。这是由于水彩颜料具有透明性,这也是运用重置方法的一个条件。如果先画一个黄色,干后上面盖上一层蓝色,黄色就会透出表面与蓝色层综合成绿色。如再在上面盖一层有对比关系的褐色
36、,就会产生偏绿的灰褐色。一些画得深入具体的水彩画,必须运用重置的技法来完成。由于水粉色的不透明性,重置方法应用并不普遍。如果将水粉色调人大量的水分,使颜料具有透明感,也可以如水彩那样取得重置的效果。可以通过重置,调整关系,如用冷调的透明色重置,画出阳光的阴影等。水粉色重置,下笔要果断快速,不能反复涂擦,因为底层容易被破坏。另一种水粉画的重置技法,是在第一次色层上面,用枯笔或其他工具,蘸比较干的不透明色,重置上第二次色,不能完全盖掉底色。这种方法具有并列的效果。它不仅可以调整关系,还能使更加富于变化与含蓄,产生具有厚度的复杂的效果。 3的并列 并列的方法是用笔触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颜色连接并列起来
37、,在视觉上产生空间的混合效果。如将黄与蓝的色点并列起来,就会产生空间混合的绿色,这绿色可以比两色混合所得的绿色鲜明而活跃。这种并列法是光学原理在方法上的运用,它来源于19世纪某些印象主义和后期印象主义画家的实践中。如莫奈、西斯莱、毕沙罗、凡高、塞尚、修拉、西涅克、勃纳尔等画家的油画作品中都有所运用(彩图11)。 以上三种方法,最常用的是的混合。重置与并列法,是不同方式、不同效果的色混合,如使用得当,也可以取得很好的表现效果。 五的观察与调配 如何才能表现出对象的关系、色调和美感,关键在于是否能正确地掌握观察方法,和颜料调配规律。观察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是孤立起来看局部的错误方法;二是从整体比较
38、着相互的关系中,认识个性与倾向的正确方法。前者,观察的效果,会使有区别的同类色画得完全相同,失去变化与丰富的美感。所以在训练的过程中,培养整体观察的习惯是首要任务,整体观察的方法,也即通过比较去认识倾向的方法。比较,即比与之间色相、色性、色度、冷暖的区别。孤立起来观察还有另一种不良后果,如观察一块白色衬布的,盯住看局部,白色衬布可在你视觉中显现出蓝、黄、紫、绿等多种因素,通过调配,这个复色肯定是灰暗不堪的脏色。如果把这块白布与其他物体联系起来比较着观察,它的就会非常明确易辨,可以画出鲜明并有大的色倾向的调子来,可以获得与主体物有对比、有陪衬、有谐调的效果。在室内画静物的暗部或物体的底面,许多地
39、方都十分深暗;如果只从的观点去认识,只能表现出浓淡的关系;如果联系起来整体去观察比较,这些暗部仍然存在冷暖的各种变化,不至画成相同的暗色。当然,比较的关系,认识了它们的区别,也可能在表现时,夸张了区别的因素,使失去谐调统一感,这并不要紧,只要对调色进行适当的控制,就可以逐渐得到解决的。 关于颜色调配的认识,是要通过写生实践而逐渐获得经验的。认识了现象,并不一定就能调配出来,通过多次的调配试验,才能逐步达到目的。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就绝不可能产生正确的关系的。在水粉写生中,常常会产生灰暗的脏色,其中也包含调色不当的原因。主要是调含灰没有把握。为了保持的纯度,能用两个颜色调出一个含灰色,就不要使用更多的色来调配,如用棕色加粉绿就可以获得棕灰色,也可以用蓝,黄,土红,白等多种颜色去调出棕灰色,那么,这两种不同调配方法所得的含灰棕色,前者色纯度为佳,效果好。这也说明了色混合的科学规律。 调色盒是提供调色时找到正确关系的一个重要工具。不论明度的推移、纯度的变化、冷暖的转变连接等等关系,都是先在调色盒中,通过色调配获得准确后,再画上纸面,而不是孤立地调一个颜色,画到纸面后,再去看对不对。许多初学者在画写生时,并没认识到这一点,实质上是未能发挥调色盒最重要的作用。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