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提纲(共18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486800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心理学提纲(共18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儿童心理学提纲(共18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心理学提纲(共1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心理学提纲(共18页).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第一节 学前儿童概念与学前儿童观一、学前儿童及相关概念出生和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婴儿期,112个月;学步儿期,1324个月;童年早期,26岁,相当于幼儿期。(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领域和任务1、概念: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从胎儿到入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变化规律。2、领域: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3、任务:3个W(描述、解释、预测、干预)二、学前儿童发展观的变迁(一)西方早期的儿童观小大人、性恶论(二)科学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1、自然主义教育运动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编写第一本图文并茂、系统

2、地讲述科学知识的书世界图解洛克,白板说卢梭,爱弥儿,遵循“自然的法则”2、进化论的影响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霍尔(儿童心理学之父)把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海克尔的复演论思想融为一体3、科学儿童心理学普莱尔儿童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儿童心理是第一部科学、系统的儿童心理学专著:感觉发展、意志发展、智力发展。霍尔,问卷法格赛尔,成熟论,双生子爬梯实验,发展是一个模式化的过程。华生,行为主义理论,学习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恐惧形成实验。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的关联理论一、三个基本关系之争天性和教养之争(同卵双生);发展的主动性和被动性;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之争二、经典学派

3、的理论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社会生物学派;社会生态学派(P.10)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方法第二章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与环境第一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一、生物性因素(一)、遗传因素1、遗传对行为的影响2、遗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3、遗传对人格的影响(二)、先天素质1、母亲的生育年龄(最佳24,2328岁适宜)母亲的年龄在35岁以上的(特别是第一胎),易出现分娩困难和死胎增多。另外,出现唐氏综合征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大。2、母亲的孕期服药3、母亲的酗酒和抽烟(星期天婴儿)4.母亲的情绪状态5、母亲的心理准备二、社会性因素(一)、心理发展关键期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

4、的发展有一定的最佳时期,印刻1、关键期对儿童发展的影响2、学前儿童的发展关键期(P、29)(二)早期生活经验1、早期生活经验对大脑发育的影响2、早期经验对智力发展的影响第二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一、人文生态环境的结构(布朗芬布伦纳)(一)直接环境系统家庭和托幼机构(二)间接环境系统1、父母的工作与交友2、社区服务(三)宏观环境系统时代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二、人文生态环境的特点(一)期待性与现实性启示:成人适度的期待(二)相互性和应答性启示:建立良好的师生之间、亲子关系,儿童生活中语言、情绪表现的及时应答等。第三章 婴儿的生理发展第一节 身体的生长发育一、胎儿和新生儿的身体生长发

5、育1、胎儿的产生2、胎儿的发展阶段怀孕38周的三个阶段:合子期(1-2)周胚胎期(3-8周)胎儿期(9-36周)3、胎儿发展的敏感期(二)新生儿的身体生长发育新生儿身体外形呈现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头在整个身体中占据1/4的比例,出生时体重在3kg左右。二、乳儿和学步儿的身体生长发育(一)生长发育的原则和规律1、“头尾发展”的原则胎儿期先发展头后发展躯体:新生儿是躯体长得快2、“近远发展”原则3、身体系统发展不同步(二)生长发育的特征1、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加2、身体结构上的变化3、身体生长的长期趋势第二节 脑与脑功能的发展一、胎儿和新生儿的脑发育(一)神经元的发育(二)大脑皮层的发育(三)皮层抑制机

6、能的发展无条件抑制(外抑制和超限抑制)、条件抑制(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二、乳儿和学步儿的脑发育(一)神经元和大脑皮层的发育1、神经元的发育2、大脑皮层的发育(二)婴儿的大脑发育特点1、脑发育的敏感期2、大脑的可塑性02岁前大脑可塑(重在早期发现)3、大脑的偏侧优势4、大脑结构发育的非同步性第三节 感知觉的发展一、胎儿和新生儿的感觉发展(一)胎儿的感觉发展1、触觉的发展大约3个月胎龄2、味觉的发展胎龄6个月 时,胎儿能过分出苦味、甜味或者辣味3、嗅觉的发展4、听觉的发展5、视觉的发展在6个多月时就会有开闭眼脸的动作6、痛觉的发展(二)新生儿期的感觉发展1、视觉发展出生时,新生儿看到的是灰黑色和白

7、色的色调出生一天,视线离散;出生一个月,视线都在边缘(边缘效应);出生两个月,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来回地看,对不规则图形就不能2、听觉的发展3、味觉的发展4、嗅觉的发展5、触觉的发展二、乳儿和学步儿的知觉发展1、颜色知觉的发展2、视线追踪的发展3、对音乐的感知第四节 运动机能的发展一、胎儿和新生儿的反射运动(一)胎儿的活动发展1、胎儿的探索活动过程2、胎儿的反射性运动吮吸手指(二)新生儿的反射运动1、生存反射吮吸反射、觅食反射、呼吸反射2、原始发射作为检测神经发育是否正常的手段之一巴宾斯基反射、抓握发射、莫罗反射、游泳反射、踏步发射二、乳儿和学步儿的运动机能1、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顺序从整体动作

8、到分化动作、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2、婴儿躯体和下肢动作的发展3、婴儿手的动作发展(1)本能的抓握(2)手眼协调(3)动作逐渐灵活第四章 婴儿的认知发展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要经历四个阶段:感觉运动期(0-2岁)、前运算期(2-7岁)、具体运算期(7-11岁)和形式运算期(11岁以后)。一、感觉运动期和前运算期(一)感觉运动期及其子阶段(0-2岁)子阶段1:反射性反应阶段(出生到1个月)子阶段2:初级循环反应阶段(1-4个月)以婴儿自身为中心子阶段3:二级循环反应阶段(4-8个月)对外界物体子阶段4:二级循环反应的协调(8-1

9、2个月)为具体目的产生新行为子阶段5: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2-18个月)子阶段6:心理表征阶段(18-24个月)以心理操作发明新行为(二)前运算期(2-7岁)二、对皮亚杰认知理论的挑战(一)对物体恒常性的理解(二)婴儿认识物质世界的时间第二节 婴儿的思维和记忆发展一、胎儿和新生儿的思维和记忆(一)胎儿的思维和记忆来自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研究(二)新生儿的记忆二、乳儿和学步儿的思维和记忆(一)分类能力的发展1、对图形的辨识3个月大的婴儿可能已有对图形进行认知和辨识的能力2、对物体的区别(二)推理能力的发展1、相似性推理2、类比性推理3、意图推理(三)象征机能的形成(四)记忆能力的发展婴儿的记忆带有

10、很大的内隐性第三节 婴儿的认知社会化发展定义:是指婴儿在与他人的接触中进行社会性认知的过程一、对他人容貌的感知(一)面孔的感知(二)对特定面孔声音的匹配婴儿发现陌生成人特定的面孔和声音关系的能力出现在2-4个月,然而对这些关系的匹配和记忆出现得晚一些,也许在4-6个月之间。二、对自己母亲的感知(一)对母亲发出信号的感知(二)对母亲情感变化的感知三、对他人动作的感知(一)模仿(出生十天就有模仿)(二)共鸣动作对吐舌头的模仿第四节 婴儿的语言发展一、言语发展的三个理论(一)操作条件伦强化和模仿对于那些言语和语言治疗家努力帮助语言发展迟缓和有语言缺陷的儿童克服困难而言,行为主义者的观点是有价值的。(

11、二)先天论1、先天论的解释人类天生就有一种语言获取装置(三)相互作用论二、婴儿前言语的发展一般把从婴儿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0-12个月)划为前言语阶段。(一)前言语阶段的言语知觉1、言语发展五阶段妊娠中后期(5-8个月),有了初步的听觉反应和原始的听觉记忆能力,个别胎儿还表现出对语音的辨别和记忆能力。2.言语知觉能力的三种水平(1)辨音水平(0-4个月)分辨言语声音和其他声音(2)辨调水平(4-10个月)从整块语音的不同音调、音长变化中体会说话声音的社会性意义,并且能够给予相应的具有社会性交往作用的反馈。(3)辨义水平(10-18个月)越来越多地在感知人们说话时

12、将语音表征和语义表征联系起来,从而分辨出一定的语音和语义内容。(二)前言语阶段的发音从最初的哭声中逐步分化语音,并沿着“单音节音双音节音多音节音有意义语音”的顺序发生和发展。(三)前言语阶段的交际1、产生交际倾向(0-4个月)1周至1个月期间的婴儿,已经能够用不同的哭声表达他们的需要,吸引成人的注意。生理需求2、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对成人的话语挑逗给以语音应答;轮流说;主动引起另一段对话;使用不同的语调3、扩展交际功能(10-18个月)坚持表达个人意愿的情况;重复;固定的“交际信号”;用语音语调和动作表情来达到交际的目的。(四)婴儿手语婴儿手语是为了与处在前言语阶段的婴儿更好地沟通而使

13、用的一种手语。当婴儿渴望表达他们的需求和愿望时,由于受口头表达能力所限,他们无法清晰表达。三、婴儿言语的形成(一)单词句阶段(1-1岁半)1岁半时能够说出50个左右的词。这些词的特点:单音重复;一词多义;以表示物体声音的象声词代替物体的名称;名词为主,动词为辅。成人要和婴儿说规范的语言,不能单音重复。(二)多词句阶段(1岁半-3岁)1、简单句阶段(1岁半-2岁)一些简单的主谓句、谓宾句或主谓宾句。这些句子都很短,没有修辞,称为“电报句”。特点:句子不完整;词序颠倒2、复合句开始发展阶段(2-3岁)仍然以简单句为主,但复合句已开始发展起来。复合句只是两个简单句的组合,还不会使用连词(连词评量语言

14、发展程度)成人“言语输入”的语用习惯以及非言语线索都会影响婴儿早期词汇学习。第五章 婴儿的社会性发展第一节 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理论一、精神分析学派(一)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童年早期(5岁前)父母对儿童性欲和攻击性行为的管理方式是日后儿童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弗洛伊德所指的“性”,具有极其宽泛的含义。它不仅包括两性关系,还包括儿童由吮吸、排泄等产生的身体舒适和快乐的情感。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它们代表着三种不同的力量,本我追求快乐,自我面对现实,超我追求完美。1、口唇期(0-1岁)儿童在这一时期最主要的活动是吃奶,吮吸成为快乐的来源。母亲对于给婴儿喂奶的敏感性、反应性,

15、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意义重大。2、肛门期(1-3岁)这一时期,婴儿最感兴趣的是排泄。对大小便的控制与训练,是此时父母和孩子之间最主要的互动行为。这时孩子的生理机能还不能完全控制肌肉活动,如果父母过分严格、过早地训练婴儿对大小便的控制,就可能使孩子形成羞愧、羞涩、过分追求干净等特点,或发展为另一极端,形成浪费、无条理、邋遢等特点。这一时期儿童喜欢玩“释放与控制”类的游戏。3、性器期(3-6岁)性器官成为孩子获得满足的主要来源。出现了许多对性特征的探索行为。这一时期是儿童产生性别认同、形成超我的重要时期。安慰奶嘴的缺点:发音;牙齿发育纸尿片 的缺点:大小便训练延迟一年;纸尿片的高温对精子的影响,不孕不

16、育。(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认为人的一生有八个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都会出现一个主要的冲突或危机。如果个体想要成功应对后面发展阶段的冲突或危机。就需呀认真地解决前面阶段的冲突或危机。1、信任对不信任(0-1岁半)通过与照料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而产生对环境的基本信任感。如果婴儿的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比如照料者不经常出现、经历不一致的回应、缺乏身体的接近和温暖的感情,孩子就可能发展出一种强烈的不信任感、不安全感和焦虑感。2、自主对自我怀疑(1岁半-3岁)婴儿探索和操作物体的能力扩大了。喂饭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性,多做力所能及的事。3、主动对内疚(3-6岁)二、行为主义学派(一)华生和斯金纳的条

17、件反射理论条件反射SR因此,可以通过及时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通过不予强化即“忽视”来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获得。观察学习三、社会认知学派社会认知学派主要研究儿童如何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自身或他人的心理状态(如感觉、动机、需要等等)进行推测,并据此对行为作出因果性解释与预测。(一)塞尔曼的观点采择理论观点采择是指儿童采用他人的视角、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的能力。6岁以前的儿童无法意识到别人的想法可能会与自己不同。(二)道奇的社会问题解决信息加工理论四、社会生态理论(一)生态系统模型布朗芬布伦纳把环境分为五个系统,分别为微观系统、中观

18、系统、外部系统、宏观系统和时间系统。(二)习性学和进化论心理学劳伦兹对印刻行为的发现,关键期第二节 社会性发展的基础一、婴儿的气质气质是指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体差异。(遗传性);预测作用(一)气质结构和气质测量1、气质结构易适应环境的孩子,很快建立起生活规律,大多乐观,对新事物适应得很快;难适应环境;慢慢适应环境变化;混合型气质特征托马斯和奇斯的气质分类模式2、气质测量(二)气质的稳定性1、气质的恒稳性2、遗传和环境因素(1)遗传(2)非共享环境(3)文化差异(三)拟合优度模型关键在于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否与儿童的气质特点相符合。在拟合优度模型中,父母的教养

19、方式不仅要根据孩子的气质,而且还受文化价值和生活条件的影响。二、婴儿的情绪(一)情绪的发生和功能1.情绪的发生2、情绪的功能情绪的适应功能,先天情绪,与成人的应答;情绪的驱动功能,生理需要转变为情绪;情绪的组织功能,婴儿的组织功能是先天适感性与后天的习得能力相互交织的结果,新异刺激与原有的认识和期望;情绪的交流功能,情绪表达主要有面部肌肉运动模式、声调和身体姿势三种形式。(二)婴儿的情绪表达1、婴儿的哭生理性啼哭;心理性啼哭2、婴儿的笑自发的微笑(0-5周);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三)婴儿的情绪体验快乐体验;恐惧体验(四)情绪对认知的影响1、情绪

20、影响注意力2、情绪影响行为婴儿采取的行为体现在对他人的情绪解读上。社会性参照就是婴儿根据面部表情,理解和解释他人情绪所做出的相应行为。深度知觉,视觉悬崖。社会性参照行为的发展,是婴儿情绪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五)婴儿情绪研究新进展1、嫉妒2、同情3、辨认面部表情4、亲子沟通5、情绪调节(六)婴幼儿情感发展的“里程碑”三、婴儿的自我意识定义:个体对自我的认识(一)自我意识的发生主我是指独立于其他人和物,能回应并能控制周围的环境,有别人无法介入的私人内部世界。客我是指在观察者角度所认识到的自我,即把自己看作认识和评价的对象。1、开始意识到“主我”主我先于客我2、开始意识到“客我”3、自我意识

21、和早期情感及社会发展(二)自我概念的发展(三)自我控制的出现第三节 婴儿期的亲子关系依恋的定义:依恋是指婴儿与母亲(或能够代理母亲的人)之间所形成的由爱连接起来的永久性心理联系。依恋行为的两个特点:一是渴求与依恋对象接近,二是努力维持这样的接近。依恋缺失:退缩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依恋是与外界建立信任的第一个标志一、依恋的产生和发展(一)依恋的产生依恋产生的条件:婴儿:识别记忆和客体永存性概念的获得 母亲:身心健康和构筑良好认知基础(二)依恋的发展未分化阶段;分化阶段;维持阶段;合作阶段二、依恋的不同类型“陌生情景”的实验回避型;安全型;矛盾型;平淡型三、形成安全依恋(一)养育者方面的因素养育者要有

22、敏感性和反应性(二)婴儿方面的因素婴儿的个人气质四、依恋的影响作用“抚触疗法”的影响“安全基地”的形成日后发展的影响第四节 婴儿期的同伴关系一、群体社会化理论认为儿童家庭内的行为和家庭外的行为不存在联系,是两个独立的系统。群体的文化通过父母同伴群体传递给儿童同伴群体。二、同伴交往的作用(一)有利于儿童形成社会适应性(二)有助于儿童形成积极情感(三)有利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四)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系统的发展三、同伴关系的发展客体中心阶段,婴儿的相互作用主要集中在玩具或物体上简单相互作用阶段,能够对同伴行为作出反应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发展出互补和互惠的角色游戏1、第一年:注视中形

23、成同伴意识注视和触摸、微笑2、第二年:互动中深化同伴关系互动行为:嬉戏模仿第三部分 3-6岁幼儿的发展第六章 幼儿的生理发展第一节 身体和大脑的发展一、身体的生长发育(一)身高和体重继续增长(二)外形上日趋成熟身躯变长,手脚也变长,身体比例趋向成人的形状(三)骨骼和肌肉的发展(四)身体发育不平衡婴幼儿脑和神经系统发育最快淋巴系统、生殖系统二、大脑的发展(一)脑组织的发展脑部成长的部位主要是在连接脑的各个部位,这种成长能控制自发性的运动;大脑皮质两半球的单侧化;第一次脑电发展高峰期(二)脑机能的发展1.兴奋和抑制机能的发展2、条件反射的发展由于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和巩固,幼儿的条件反射形成较快,并

24、且比较稳定、巩固3、两大信号系统的发展第一大信号系统是符号系统,是心理活动具体形象性和无意性的生理基础;第二信号系统是言语系统,是心理活动抽象概括和有意性的生理基础(三)脑的测量方法1.神经心理学方法2、计算机辅助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3、功能性磁共振脑成像技术4、脑电生理记录第二节 运动能力的发展一、粗大动作技能的发展(一)幼儿跑跳能力的发展1、走路、跑步能力的发展2、跳跃能力的发展(二)借助器械进行运动能力的发展0-7岁儿童粗大运动技能二、精细动作技能的发展(一)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1.穿衣能力的发展2、饮食关联能力的发展1岁过后自己拿汤匙吃东西;三四岁握住筷子;5岁时熟练地使用筷子,会有效

25、地把持它。(二)手动能力的发展(三)全脑教育的实施(四)年龄差异及性别差异第七章 幼儿的认知发展第一节 幼儿的思维发展一、象征机能的发展象征机能的含义:指用象征来替代真实性的机能表征是指信息在心理活动中的表现和记载方式(一)游戏复杂性不断提高(二)空间符号思维的出现与绘画紧密相关的是空间符号。5-6岁幼儿绘画中的象征性比3岁幼儿更形象、细致、生动。二、知识的建构(一)脚本知识的获得脚本知识,是指幼儿对以一定形式、根据时间的顺序而展开的系列性行为或事情的认知。脚本知识的获得是想象能力显著发展的标志之一。幼儿的脚本知识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加而日益丰富,并且各个脚本知识的内容会日益精密和复杂。(二)知识

26、能动的建构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必须以具体的事物和材料为中介和桥梁。原有的经验与现实的感受相互作用,建构起新的知识经验。尝试错误三、思维的特征(一)“万物有灵”思维是指幼儿把那些没有生命或意识的东西都视为有生命、有意识的东西,即世界万物都有灵性。(二)“万物有情”思维是指幼儿把周围的物体看作是有感情的。(三)自我中心思维幼儿的想象带有很大的主观色彩。“三山”实验,结果表明幼儿在进行想象时,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的想象具有自我中心思维的特征。(四)视觉外观性思维幼儿往往借助视觉,对外在形体进行观察,形成自己的想象。第二节 幼儿的记忆发展一。幼儿的自传体记忆(一)幼儿对新异事件的自传

27、体记忆年龄较小的儿童比年龄较大的儿童需要更多的提示或指示性问题,但是在这种问题的帮助下,他们常常能回忆起与年长儿童一样多的事件。幼儿记忆的独特现象:幼儿期健忘。(二)幼儿自传体记忆的发展自传体记忆的作用:有助于儿童预测和预期将来的事件,看到过去自我和当前自我之间的联系。(三)成人引导对话的影响成人引导性的提示和问题,有助于儿童进行记忆搜寻。父母是否鼓励孩子的自传体记忆,存在文化和个体差异。精加工型的母亲比重述型母亲能让孩子回忆更多的信息。二、幼儿的目击证词目击者记忆的年龄差异;年长的儿童比年幼的儿童记得更少的内容;幼儿对突出事件的记忆非常好。(一)儿童目击证词及其问题概述(二)影响儿童目击记忆

28、的因素1、问题的开放程度儿童报告开放性问题的信息比成人少2、误导信息的暗示受暗示性程度高,年幼儿童比年长儿童更容易发生记忆扭曲3、询问次数的多寡4、自我效能感5、儿童语言能力第三节 幼儿的智力发展一、新兴的智力理论(一)智力的定义(二)多元智能结构论1、批判与考证2、八种智能的具体含义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3、多元智能的发展智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同智能显现出来的年龄存在明显差异;智能的发展受教育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很大。(三)智力三元理论1、情景成分社会文化环境2、经验成分其一、对新事物或新任务的反应;其二,反应的自动

29、化水平或信息加工的效率3、信息加工成分有效地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四)社会智力的提倡(五)情感智力的提倡“情感智力”的概念是由萨洛威和梅耶提出的“情感智力”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即能够准确地把握自己感情的自我认知能力;理解、推测别人感情的移情能力;能够控制感情冲动的自我控制能力;注重事物好的一面,保持乐观态度的能力;与周围的人不发生矛盾和冲突,能与别人搞好人际关系;不管干什么,有持续到底的持久力二、现行的智力测试1、斯坦福比纳量表2、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三、IQ的计算与分布四、影响幼儿智商分数的因素(一)遗传方面的影响1、双生子研究2、收养儿童研究(二)环境方面的影响“弗林效应”;教育、营养健康水

30、平对智力成绩有影响1、收养儿童研究领养父母受教育背景2、家庭环境与智商(三)文化方面的影响不同文化下的智力不同第四节 幼儿的创造力发展一、创造力的定义与特征特征:充满探索性二、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一)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模式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模式”(二)智力与创造力的相关(三)脑的分析1、对于智力与创造力思维无相关结论的解析三、幼儿创造力发展特征(一)学前儿童的创造力研究1、年龄特征和规律发现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幻想中创造性思维成分随之增多,精细性也不断提高。但是,在各个发展阶段中有波动。2、影响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因素有家庭、社会文化和个性(二)解析幼儿创造力发展1、好奇心是创造力发

31、展的起点2、创造性想象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3、探究活动是发展创造力的主要手段。4、积极情绪是创造力发展的推动力5、创造力发展过程充满着矛盾(三)影响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因素1.外在因素其一、父母的影响。父母的养育方式;父母的教育行为模式;父母的期待;父母自身的性格特征其二、教师的影响。教师对具有创造力儿童的识别;教师的教学行为模式;教师自身的特征2.内在因素创造性儿童的个性特征:坚强性、进取性、独立性、好胜性、完美性、创造性、专注性第五节 幼儿的言语发展一、言语基本能力获得3-6岁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主要是口头语言的发展(一)语音的发展4岁的幼儿能够掌握本民族或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音,并达到发音

32、基本正确4岁左右是培养幼儿正确发音的关键期。(二)词汇的发展词汇数量增加。3-7岁是人的一生中词汇量增长最快的时期词类范围扩大。词的类型不断增加各类词汇的内容不断扩大词义理解加深。从理解具体意义的词到理解抽象的词,从理解词的具体意义到理解词的抽象意义。(三)语法的发展提问题;会使用否定句;产生复杂句(四)语用学和沟通技能的发展在学前时期,幼儿掌握了许多交谈技能,这有助于他们有效地沟通并达到自己的目的。二、前阅读能力的发展(一)幼儿的前阅读能力习得1、第一个阶段:分析阶段他们对图画内容的表达常常处在“给事物命名”阶段,即说出“这是什么,那是什么”2、第二阶段:综合阶段开始能把图画上的内容经过组织

33、后表达出来,并且表达开始带有情境性3、第三阶段:分析综合阶段这一阶段的表达不仅具有情境性,而且具有连贯性,表现为流畅地表达(二)成人对幼儿阅读的影响亲子共读便是一种主要的方式1、选择适龄的读物2、培养家庭的阅读氛围3、读书给幼儿听,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4、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共读5、善用故事录音带6、采取多种参与形式(三)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三、幼儿第二语言习得(一)两种语言的学习差异幼儿第一种语言的掌握主要是通过习得这一途径幼儿第二种语言的掌握主要是通过学习。(二)第二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第二语言的学习是建立一套新的、独立自主的语言系统的过程。第二语言的学习是形成外语思维的过程。第二语言的学习是从

34、依赖母语的心译活动开始,到最终与母语分化的过程。第二语言的学习是从领会语言、随意掌握语言开始到自发的言语结束的过程。(三)双语儿童的认知优势1、优势双语儿童处理信息的层次较深,从而使他们具有更强的元语言意识和更大程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2、劣势(四)第二语言的教学1、创造学习外语的良好氛围2、选择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3、利用游戏学习汉语第八章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第一节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础一、情绪发展特点(一)幼儿的情绪表达幼儿园的幼儿正负面情绪的表达与游戏过程紧密相关,而小学生正负面情绪的表达则受动机和结果的支配。害羞情绪的表达。在人际环境中体验到的紧张是引起幼儿害羞情绪表达的主要原因。母亲的表情

35、对幼儿感情表达的影响。母亲表现出愤怒的情绪时,幼儿也表现出更多的愤怒的情绪;而当母亲表现出悲哀的情绪时,幼儿也表现出更多的悲哀情绪。(二)幼儿的情绪调控情感调控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1、幼儿情感调控的发展2、幼儿情感调控的关系研究来自幼儿情感调控个体差异的社会化方面的研究。社会关系对幼儿情感调控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首先看父母对幼儿情绪的反应。父母对幼儿的情绪反应方式如果是积极的,即对幼儿情绪反应表现为敏感和热情。其次看父母与幼儿情绪的交流。父母与幼儿关于情绪的谈话与幼儿的情感调控能力密切相关。具体环境的作用:儿童情感调控受到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三)幼儿移情的发展定义:一个人感受

36、到他人的情感、知觉和思想的心理现象,也称“情感共鸣”或“情感移人”内容:认知和情绪1、幼儿的移情能力的发展移情的三种能力:认知能力;预知能力;体验和分享能力2、幼儿的移情和亲社会行为移情及其相关因素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对幼儿移情能力的研究:6-7岁的幼儿对自己同性别的幼儿更容易产生移情二、自我的发展(一)自我概念1、“客我”的扩张2、内在自我的清晰(二)自尊意识1、自尊的结构重要感、自我胜任感、外表感2、促进孩子自尊的发展孩子自尊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真实的成就为基础。(三)自我控制延迟满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又显著增强的趋势。延迟满足的能力不仅是研究学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端,通常也能成功预测他们以后

37、情绪发展、社会认知技能发展和学业成绩等。三、性别角色的发展(一)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生物社会理论强调出生之前的生理发展以及这种生理因素对幼儿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社会学习理论,幼儿通过直接教导或分化强化形成最初的对性别类型玩具和活动的偏好。“观察学习”认知发展理论:对性别恒常性的理解性别图式理论:内团体、外团体和自我性别图式(二)性别概念的发展表现出性别偏爱:14-22个月对自我性别身份的识别:2岁了解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5岁(三)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发展(四)性别特征行为和性别分离男孩一般比女孩更早地形成符合性别角色的玩具。第二节 社会交往与社会行为一、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一)观点采择进行换位思考有

38、助于缓解儿童的反社会行为,提高亲社会行为(二)岁他人情感的理解4岁是情绪理解发展的关键年龄。(三)对他人行为的理解对一般外在行为的观察与理解;对一般行为内在原因的推测与判断;信念愿望推理的发展。(四)对人际关系的理解1、对友谊的理解友谊关系的认知发展2、对权威的理解幼儿(2-3岁)还不能区分他们自己的意愿和权威对他们的期望幼儿(大约4-5岁)基本上赞同“强权即真理幼儿(大约6-7岁)认为权威的合法在于他拥有特殊的才能,服从权威就是对权威所提供的帮助的一种回报。(五)对社会规则的理解1、对约定俗成规则的理解“无规则概念”阶段;“成人即规则”阶段;“清楚认识”阶段2、对道德规则与习惯性规则的理解特

39、里尔提出了社会规则的分类说。二。社会行为的发展(一)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又称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为。它是指一个人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发生频率最多的亲社会行为是合作行为。(二)幼儿的攻击行为1、攻击行为的定义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事物,获取某种物体(座位、机会、权利等)为目的,并形成外部伤害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敌意性攻击行为;工具性攻击行为2、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和具体表现3、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道奇的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五个认知步骤第三节 幼儿期的亲子关系一、父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二、父母育儿意识父母意识是指父亲、母亲对于妊娠

40、、分娩、育儿及亲子关系的态度,对为人父母的自信心与责任感,以及成为父母后对自身及配偶的评价及情感体验等。“自我丧失感”与亲子体感是母性意识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父性意识中,接纳感与责任感排在首位。在父性意识中还有一个独特的因素,即育儿焦虑。三、亲子关系的影响(一)幼儿“自我主张和约束”的发展4岁半的幼儿是自我主张最强的。自我约束的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二)父母的干预幼儿在接受父母对他立规矩时,有三种表现:完全无视、完全听从和只听一半。(三)父母的控制第四节 幼儿期的同伴关系一、同伴交往与游戏(一)游戏的类型1、根据社会性参与度分类无所用心的行为;单独游戏;旁观者行为;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2、根据认知努力程度分类功能性游戏;构造性游戏;假装游戏;规则性游戏(二)游戏中的同伴关系二、同伴交往的类型(一)同伴交往测量现场提名法;同伴评定法(二)同伴交往类型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一般型三、影响同伴关系因素(一)家庭因素1、家长的教养方式2、家庭的居住环境(二)托幼机构因素1、教师 对幼儿同伴交往的影响2、游戏活动对幼儿同伴交往的影响(三)幼儿自身因素1、社会性行为2、社会技能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