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课内外阅读练习(共6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483888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中石兽》课内外阅读练习(共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中石兽》课内外阅读练习(共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中石兽》课内外阅读练习(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中石兽》课内外阅读练习(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河中石兽阅读练习1 (一)阅读河中石兽,回答问题。(9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 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2、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2分)山门圮于河 圮 ( ) 湮于沙上 湮 ( )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2分)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于 ( )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之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一句。(2分) 译: 14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2分) 答: 1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答: (二)阅读文言文河中石兽,回答11-15题。(共11分)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

3、1)阅十余岁 阅:_ (2)竟不可得 竟:_12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用“”划出一处)。(1分) 山门圮于河13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 (2)众服为确论。译文: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2分)答: 15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2分)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3题。(12分)1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1) 山门圮于河( ) (2) 湮于沙上( )(3) 如是再啮( )20. 指出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内容。(2分)(1

4、) 一老河兵闻之( )(2) 当求之于上流( )21.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1分)众服为确论。2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3分)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译文: 23. 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 “其二”的具体内容。(3分)答: 2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

5、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 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河中石兽阅读练习2(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17 分)【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

6、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说苑:常枞有疾,老子往问焉。常枞张口示老子曰:“舌存乎?”曰:“存。岂非以其软邪?”“吾齿存乎?”曰:“亡矣。岂非以其刚邪?”常枞曰:“天下事皆尽矣。”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吴亮忍经)注常枞:据传是老子的老师。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阅十余岁 阅: 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

7、理:老子往问焉 问: 常枞张口示老子曰 示: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B.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C.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D.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3 分)(2)亡矣。岂非以其刚邪?(3 分)9.甲文作者和乙文的常枞在揭示“天下事”相关道理时,采取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 分)(三)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10-13题。(14分)【甲】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

8、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岂可据理臆断欤?【乙】杜处士好画

9、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注解】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拊:拍。搐ch:收缩。此指“夹”。 掉:摆动。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2分)(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阅 (2)一日曝书画曝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1)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译文: 12.结合语境,用自已的话说说下列句中“

10、笑”的具体原因。(4分)(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原因: (2)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原因: 13.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4分)甲文: 乙文: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1答案:(一)11圮 (倒塌 ) 湮 (埋没) 12于(介词,在) 之(代词,指代二石兽) 13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14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写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他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1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二)阅读文言文河中石兽,回答11-15 题。(

11、共11分)11. (1) 阅:经过,过了 (2) 竟:终于,到底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12. 山门/圮于河 评分说明:(1分)13. (1)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亊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2)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评分说明:(4分)毎小题2分,重点词语“尔辈”“物理”漏译或错译扣1分。14.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悚讶的结局,而且从悟出了天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评分说明:(2分)主要内容1分,道理1分,言之成理即可。15. 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則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

12、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评分说明:(2分)笫一问1分,笫二问1分,意思对即可。(三)19. (3分)(1)倒塌(2)埋没(3)咬,这里意为冲激。20. (2分)(1)讲学家所说的话(讲学家所说的道理)(2)石兽21. (1分)众/服为确论。22. (3分)照他(老河兵)说的那样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之外找到了石兽。 (采分点:“如”、状语后置句式各1分,译出大意1分)23. (3分)“其一”是指只考虑到石头和沙子的性质(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1分)“其二”指还需考虑到水的冲击会掏空石头下面的沙子, 从而让石头翻转,离开原来的位置,朝水流相反的方向移动到上游去。(2分)

13、(照抄 原文,理解正确,可酌情给1分)写作评分时应注意: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下列四项有项突出者应评为一类卷: A.立意新颖;B.构思巧妙; C.感情真挚动人:D.语言富有个性切忌打保险分(及格分)、印象分,要敢于拉开档次,敢于打髙分。书写分3分。其中,文字规范1分, 端正1分,整洁1分。24.D河中石兽阅读练习2答案:(一)(17 分)6.(4 分)经历,经过 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 慰问,问候 给看7.(3 分)C8.(6 分)(1)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找到了(石兽)。评分说明:“如”翻译正确 1 分,补出“石兽”1 分,句意正确 1 分。(2)不在了,难道不是因为它太刚硬了吗

14、?评分说明:“亡”、“岂”翻译正确各 1 分,句意正确 1 分。9.(4 分)甲文以讲述用不同方法寻找石兽的故事的方式揭示道理;常枞通过舌存齿亡的现象设喻说理。评分说明:意思答对即可。参考译文说苑记载:常枞有病,老子去问候他。常枞张开嘴给老子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说:“在。难道不是因为它柔软吗?”“我的牙齿在吗?”老子说:“不在了。难道不是因为它太刚硬了吗?”常枞说:“天下的事都在这里了。”坚硬的好像暴横,柔软的好比仁义;刚的容易坏,柔的却存下来了。(二)答案:(14分)10.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经历 (2)晒11. 翻译(4分,每小题2分)(1)它的反冲击力,一定会

15、在石头下方迎水面冲刷沙子形成坑穴。(2)蜀地有个姓杜的读书人,喜欢书画,(他)珍藏的书画要用百来计算。12.(4分)(1)讲学家笑找石头的人弄不清沙轻石重的性质,不在原地找,而是顺水而下去寻找。(2)牧童笑杜处士珍藏的斗牛画把尾巴画错了。斗牛时牛的尾巴应当夹在两条大腿之间,而画家画的牛的尾巴却是翘起(摆动)的。(意思对即可)13(写出启示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言之有理即可。4分。)甲文示例:(1)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1分)计学家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作出了错误的判断。(1分)(2)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1分),老河兵熟悉河流,富有实际经验,所以能作出

16、正确的判断。(1分)乙文示例:(1)做什么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1分)戴嵩画画,没有仔细观察斗牛,而是想当然认为斗牛时牛的尾巴是翘起(摆动)的,所以画错了。(1分)(2)要注意观察生活,向生活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1分)牧童天天放牛,注意观察,一下子就看出画的错误。(1分 )(3)要注意细节。(1分)戴嵩作为大画家,忽略了细节,把斗牛的尾巴画错了,所以遭人嘲笑。(1分)【参考译文】四川境内有姓杜的读书人,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一幅斗牛画,他特别喜爱,用锦囊装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翘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